APP下载

辛弃疾收复中原雪国耻

2014-11-19

决策与信息 2014年2期
关键词:稼轩满江红辛弃疾

辛 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杰出的抗金将领。一生写作了大量的诗词文章,现存诗文较少,词达六百二十九篇。宋人谢枋得《祭辛稼轩先生墓记》评价辛弃疾说:“公有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大之气。”辛词刚健豪放,慷慨激昂,苍凉悲壮,豪气冲天,读来使人振奋,给人鼓舞,后人评说,辛词有英雄之气,为英雄之词。

他本来是志在功名,以身许国的,但是不被重用,只得把满腔悲愤发泄笔端,像屈原那样叩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之山。

辛词中的英雄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充满了对“英雄”、“男儿”、“风流人物”的礼赞。辛弃疾的知音陈亮在《辛稼轩画像赞》中称赞他:“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出其毫末,翻然震动。”既有其英雄之像,更有其英雄之志。故其词中往往以英雄自许,或以英雄许人,弘扬救亡图存、建殊勋伟业的英雄精神。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年少万兜鎏,坐断江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赞孙权不畏强敌,拒敌于国门之外,坚守父兄开创的江东基业,是敢与“曹刘”相抗衡的“天下英雄。”他的《满江红》:“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充满着救国靖难、重整河山的英雄壮怀和舍我其谁的社会责任感。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英]雄泪。”则宣泄出世无知音,英雄失意的孤独悲凉情绪。

第二,体现出不畏强敌、驰骋疆场的战斗精神。英雄情怀只有在与强大对手的生死较量中,只有在血与火的疆场拼杀中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辛弃疾的《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以驰骋疆场、为国捐躯为无尚光荣。辛词中既有对率军北伐、收复河山的热切渴望,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岁》中,更有“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之礼赞。

第三,词人还采用浪漫主义手法,驰骋想象,塑造出顶天立地、再造乾坤的英雄自我形象,充满着叱咤风云、气壮山河的英雄豪气。他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词人登高北望,看到中原的山河、人民沦入侵略者的铁骑之下,痛心疾首,渴望像神话英雄一样,抽出“倚天万里”的“长剑”,“挥剑决浮云”,再造清平国。他的《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词人如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手“挽银河仙浪”,将“胡沙”——侵略者一冲而光。他的《满江红·建康史致道留守席下赋》:“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还又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词中塑造的展翅翱翔九天的大鹏形象和炼石补天的女娲形象,都是词人英雄灵魂的升华,充满着浪漫主义的奇情壮采。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中说:“稼轩词所展示的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丰满的英雄形象。”

猜你喜欢

稼轩满江红辛弃疾
寄稼轩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明志
满江红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剑歌
岛内盘点蔡上台周年“满江红”
重释爱国主义经典《满江红》
辛弃疾作词限酒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