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扭转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应用研究

2014-11-18张文燕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9期
关键词:子宫肌瘤

张文燕

[摘要] 目的 探讨扭转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诊断为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钳夹法,观察组实施扭转法,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并统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扭转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扭转法;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b)-0156-02

目前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切除法,因在阴道内手术,手术视野小,暴露困难,需用阴道拉钩进行操作,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且手术持续时间较长,并增加医师操作难度[1];钳夹法,术后需留钳于阴道24~48 h,患者行动不便,需卧床休息,专人护理,增加家属负担,甚至有些患者不能自行排尿需导尿,增加感染机会等,所以临床急需一种效率高、无痛苦或痛苦小、成本低的治疗方法[2-3]。本研究采用扭转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操作简单,安全无痛,无风险,出血极少,且无论瘤蒂长短粗细,位置高低,有无感染、出血均适用,所有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内科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等,均可进行操作,并且扭转法治疗患者为门诊治疗,不需要住院,费用低廉。本研究总结本院近年来使用的扭转法微创治疗,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扭转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瘤体,直至其自然脱落,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诊断为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24~55岁,平均(44.3±5.7)岁,肌瘤体积1.5~8.0 cm3,平均(4.4±0.4) cm3,瘤蒂直径0.5~3.0 cm,平均(1.9±0.3) cm,合并冠心病2例,糖尿病2例,高血压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对照组,年龄25~55岁,平均(44.2±5.6)岁,肌瘤体积1.5~8.0 cm3,平均(4.5±0.4) cm3,瘤蒂直径0.5~3.0 cm,平均(2.0±0.3) cm,合并冠心病1例,糖尿病4例,高血压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两组的年龄、病程及合并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实施钳夹法,即通过止血钳进入引导,对息肉进行钳夹并旋转以将其蒂扭断,术后引导持续阴道填塞纱布持续24 h。观察组实施扭转法,手术时间选择为月经干净后3~7 d,治疗前患者取膀胱结石位,常规用碘伏溶液擦洗阴道及瘤体,然后用鼠齿钳钳夹瘤体,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扭转瘤体,直至其自然脱落,然后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24 h后取出纱布,术后使用超声复查明确手术效果。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并统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情况的比较(x±s)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术后感染及病症残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的中年女性,其发病率高达20%,甚至30%[4]。黏膜下肌瘤的发病率占子宫肌瘤整体发病率的10%左右,而有将近50%会出现脱入阴道内黏膜下的可能[5]。目前钳夹法或直接切除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有种种弊端,手术时间长,术中暴露差,手术较困难,患者痛苦大,术中出血较多,风险大,费用高,并且均需住院治疗[6],因此,研究有效、实用、经济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7]。扭转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无痛,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扭转法治疗方法属于微创手术,可在门诊手术,治疗效果好,风险极小,其中术中注意向下牵拉肌瘤使用巧力则对于避免严重并发症、子宫翻出具有积极意义[8]。本研究观察组通过扭转后,其出血量显著减少,几乎可达到无出血出现,其显著少于钳夹法导致的出血量,同时手术时间缩短。对肌体侵扰小,故对并发其他系统疾病患者尤其适宜,不影响治疗其他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不适感,患者身心保持舒适状态,做到安全无痛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9]。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能是因为扭转法有效地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减少了在患者会阴部的操作时间,减少了对尿道的刺激,从而减少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可能;观察组术后通过宫腔填塞纱布24 h压迫止血,有效减少了术后出血率,而钳夹法需持续钳夹24~48 h,无法进行有效压迫止血,故观察组术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多年的治疗和实践发现,采用扭转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简化了治疗过程,减轻了医师治疗负担,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及家庭负担,更节省医疗资源,减少床位占用率,提高治疗效率,能够达到医患双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焦春.扭转后摘除子宫黏膜下肌瘤在临床上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88-1889.

[2] 盛林,梁萍,董宝纬.三维超声体积精测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8,14(1):70-73.

[3] 齐理.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肌瘤72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0(5):104.

[4] 杨凯乐,高歌,孙克佳.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 2010,48(32):123,137.

[5] 徐中红,张春兰,徐翔.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小肌瘤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6):98.

[6] 邬向军,曹兵生,赵民,等.经腹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刀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1):85-86.

[7] 李华,熊正爱.子宫肌瘤致妊娠子宫扭转[J].中国药业,2011,20(3):57-58.

[8] 陆琳,舒晓芳,李燕华.阴道途径较大黏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5例[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12):941.

[9] 詹亚茜.三种子宫切除术对妇女卵巢功能影响的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25):3611-3612.

[10] 胡玉红,黄向华,王振海,等.78例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临床病理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1):22-24.

(收稿日期:2014-08-27 本文编辑:郭静娟)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扭转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诊断为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钳夹法,观察组实施扭转法,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并统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扭转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扭转法;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b)-0156-02

目前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切除法,因在阴道内手术,手术视野小,暴露困难,需用阴道拉钩进行操作,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且手术持续时间较长,并增加医师操作难度[1];钳夹法,术后需留钳于阴道24~48 h,患者行动不便,需卧床休息,专人护理,增加家属负担,甚至有些患者不能自行排尿需导尿,增加感染机会等,所以临床急需一种效率高、无痛苦或痛苦小、成本低的治疗方法[2-3]。本研究采用扭转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操作简单,安全无痛,无风险,出血极少,且无论瘤蒂长短粗细,位置高低,有无感染、出血均适用,所有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内科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等,均可进行操作,并且扭转法治疗患者为门诊治疗,不需要住院,费用低廉。本研究总结本院近年来使用的扭转法微创治疗,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扭转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瘤体,直至其自然脱落,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诊断为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24~55岁,平均(44.3±5.7)岁,肌瘤体积1.5~8.0 cm3,平均(4.4±0.4) cm3,瘤蒂直径0.5~3.0 cm,平均(1.9±0.3) cm,合并冠心病2例,糖尿病2例,高血压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对照组,年龄25~55岁,平均(44.2±5.6)岁,肌瘤体积1.5~8.0 cm3,平均(4.5±0.4) cm3,瘤蒂直径0.5~3.0 cm,平均(2.0±0.3) cm,合并冠心病1例,糖尿病4例,高血压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两组的年龄、病程及合并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实施钳夹法,即通过止血钳进入引导,对息肉进行钳夹并旋转以将其蒂扭断,术后引导持续阴道填塞纱布持续24 h。观察组实施扭转法,手术时间选择为月经干净后3~7 d,治疗前患者取膀胱结石位,常规用碘伏溶液擦洗阴道及瘤体,然后用鼠齿钳钳夹瘤体,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扭转瘤体,直至其自然脱落,然后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24 h后取出纱布,术后使用超声复查明确手术效果。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并统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情况的比较(x±s)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术后感染及病症残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的中年女性,其发病率高达20%,甚至30%[4]。黏膜下肌瘤的发病率占子宫肌瘤整体发病率的10%左右,而有将近50%会出现脱入阴道内黏膜下的可能[5]。目前钳夹法或直接切除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有种种弊端,手术时间长,术中暴露差,手术较困难,患者痛苦大,术中出血较多,风险大,费用高,并且均需住院治疗[6],因此,研究有效、实用、经济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7]。扭转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无痛,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扭转法治疗方法属于微创手术,可在门诊手术,治疗效果好,风险极小,其中术中注意向下牵拉肌瘤使用巧力则对于避免严重并发症、子宫翻出具有积极意义[8]。本研究观察组通过扭转后,其出血量显著减少,几乎可达到无出血出现,其显著少于钳夹法导致的出血量,同时手术时间缩短。对肌体侵扰小,故对并发其他系统疾病患者尤其适宜,不影响治疗其他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不适感,患者身心保持舒适状态,做到安全无痛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9]。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能是因为扭转法有效地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减少了在患者会阴部的操作时间,减少了对尿道的刺激,从而减少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可能;观察组术后通过宫腔填塞纱布24 h压迫止血,有效减少了术后出血率,而钳夹法需持续钳夹24~48 h,无法进行有效压迫止血,故观察组术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多年的治疗和实践发现,采用扭转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简化了治疗过程,减轻了医师治疗负担,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及家庭负担,更节省医疗资源,减少床位占用率,提高治疗效率,能够达到医患双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焦春.扭转后摘除子宫黏膜下肌瘤在临床上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88-1889.

[2] 盛林,梁萍,董宝纬.三维超声体积精测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8,14(1):70-73.

[3] 齐理.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肌瘤72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0(5):104.

[4] 杨凯乐,高歌,孙克佳.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 2010,48(32):123,137.

[5] 徐中红,张春兰,徐翔.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小肌瘤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6):98.

[6] 邬向军,曹兵生,赵民,等.经腹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刀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1):85-86.

[7] 李华,熊正爱.子宫肌瘤致妊娠子宫扭转[J].中国药业,2011,20(3):57-58.

[8] 陆琳,舒晓芳,李燕华.阴道途径较大黏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5例[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12):941.

[9] 詹亚茜.三种子宫切除术对妇女卵巢功能影响的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25):3611-3612.

[10] 胡玉红,黄向华,王振海,等.78例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临床病理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1):22-24.

(收稿日期:2014-08-27 本文编辑:郭静娟)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扭转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诊断为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钳夹法,观察组实施扭转法,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并统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扭转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扭转法;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b)-0156-02

目前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切除法,因在阴道内手术,手术视野小,暴露困难,需用阴道拉钩进行操作,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且手术持续时间较长,并增加医师操作难度[1];钳夹法,术后需留钳于阴道24~48 h,患者行动不便,需卧床休息,专人护理,增加家属负担,甚至有些患者不能自行排尿需导尿,增加感染机会等,所以临床急需一种效率高、无痛苦或痛苦小、成本低的治疗方法[2-3]。本研究采用扭转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操作简单,安全无痛,无风险,出血极少,且无论瘤蒂长短粗细,位置高低,有无感染、出血均适用,所有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内科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等,均可进行操作,并且扭转法治疗患者为门诊治疗,不需要住院,费用低廉。本研究总结本院近年来使用的扭转法微创治疗,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扭转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瘤体,直至其自然脱落,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诊断为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24~55岁,平均(44.3±5.7)岁,肌瘤体积1.5~8.0 cm3,平均(4.4±0.4) cm3,瘤蒂直径0.5~3.0 cm,平均(1.9±0.3) cm,合并冠心病2例,糖尿病2例,高血压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对照组,年龄25~55岁,平均(44.2±5.6)岁,肌瘤体积1.5~8.0 cm3,平均(4.5±0.4) cm3,瘤蒂直径0.5~3.0 cm,平均(2.0±0.3) cm,合并冠心病1例,糖尿病4例,高血压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两组的年龄、病程及合并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实施钳夹法,即通过止血钳进入引导,对息肉进行钳夹并旋转以将其蒂扭断,术后引导持续阴道填塞纱布持续24 h。观察组实施扭转法,手术时间选择为月经干净后3~7 d,治疗前患者取膀胱结石位,常规用碘伏溶液擦洗阴道及瘤体,然后用鼠齿钳钳夹瘤体,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扭转瘤体,直至其自然脱落,然后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24 h后取出纱布,术后使用超声复查明确手术效果。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并统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情况的比较(x±s)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术后感染及病症残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的中年女性,其发病率高达20%,甚至30%[4]。黏膜下肌瘤的发病率占子宫肌瘤整体发病率的10%左右,而有将近50%会出现脱入阴道内黏膜下的可能[5]。目前钳夹法或直接切除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有种种弊端,手术时间长,术中暴露差,手术较困难,患者痛苦大,术中出血较多,风险大,费用高,并且均需住院治疗[6],因此,研究有效、实用、经济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7]。扭转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无痛,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扭转法治疗方法属于微创手术,可在门诊手术,治疗效果好,风险极小,其中术中注意向下牵拉肌瘤使用巧力则对于避免严重并发症、子宫翻出具有积极意义[8]。本研究观察组通过扭转后,其出血量显著减少,几乎可达到无出血出现,其显著少于钳夹法导致的出血量,同时手术时间缩短。对肌体侵扰小,故对并发其他系统疾病患者尤其适宜,不影响治疗其他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不适感,患者身心保持舒适状态,做到安全无痛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9]。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能是因为扭转法有效地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减少了在患者会阴部的操作时间,减少了对尿道的刺激,从而减少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可能;观察组术后通过宫腔填塞纱布24 h压迫止血,有效减少了术后出血率,而钳夹法需持续钳夹24~48 h,无法进行有效压迫止血,故观察组术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多年的治疗和实践发现,采用扭转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简化了治疗过程,减轻了医师治疗负担,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及家庭负担,更节省医疗资源,减少床位占用率,提高治疗效率,能够达到医患双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焦春.扭转后摘除子宫黏膜下肌瘤在临床上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88-1889.

[2] 盛林,梁萍,董宝纬.三维超声体积精测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8,14(1):70-73.

[3] 齐理.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肌瘤72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0(5):104.

[4] 杨凯乐,高歌,孙克佳.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 2010,48(32):123,137.

[5] 徐中红,张春兰,徐翔.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小肌瘤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6):98.

[6] 邬向军,曹兵生,赵民,等.经腹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刀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1):85-86.

[7] 李华,熊正爱.子宫肌瘤致妊娠子宫扭转[J].中国药业,2011,20(3):57-58.

[8] 陆琳,舒晓芳,李燕华.阴道途径较大黏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5例[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12):941.

[9] 詹亚茜.三种子宫切除术对妇女卵巢功能影响的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25):3611-3612.

[10] 胡玉红,黄向华,王振海,等.78例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临床病理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1):22-24.

(收稿日期:2014-08-27 本文编辑:郭静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子宫肌瘤
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的效果
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子宫肌瘤采用B超检查与临床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探讨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分娩期剖宫产治疗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