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应常修“五德”
——读《出师表》有感

2014-11-17李向林

月读 2014年11期
关键词:后主出师表诸葛亮

李向林

领导干部应常修“五德”
——读《出师表》有感

李向林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北伐中原前给后主刘禅上的《出师表》,塑造出诸葛亮近乎完美的道德人物形象,给我们很多思想启示:

忠——中国传统观念的价值标准是做人要忠诚,要厚道,讲究“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讲究“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本来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但为了蜀国的兴盛,二十一年白天晚上睡不着觉,如此作为,可谓“大忠”。当然,诸葛亮不是共产党员,他的“大忠”是狭隘的,很大成分是为报答刘备个人的知遇之恩,但对我们也确实有教益:古人尚且如此忠义,作为领导干部,我们接受的是党的培养,受人民之托掌管权力,党和人民如此信任我们,如果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再不全心全意、呕心沥血地尽忠,岂能对得起党和人民的嘱托?

勤——工作勤恳。“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二十一年,勤勤恳恳,持之以恒,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慧——“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次隆中对话,诸葛亮对“国际形势”条分缕析,使陷入迷惘中的枭雄刘皇叔醍醐灌顶,如拨云雾见青天。“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七纵蛮首,靠智慧平复南方,解决后顾之忧。

勇——如果说“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是考验诸葛亮的心理勇气,那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考验的则是诸葛亮的政治勇气。我们知道,诸葛亮出征北伐的条件并不十分充分,这从《出师表》中可见端倪:“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个“益州疲弊”就可见物资储备不足。而后主昏聩,诸葛亮出征随时又会后院起火,所以诸葛亮反复劝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可以说,诸葛亮出征北伐是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和生命风险的,但是他为了国家利益,勇敢承担。人身危险面前泰然处之,政治风险面前勇于担当,这就是诸葛亮的大“勇”所在。

明——《出师表》提出了为尊“三要”:要“开张圣听”,要“赏罚分明”,要“亲贤远佞”。“开张圣听”就是要广纳忠言,“赏罚分明”就是要依法行政,“亲贤远佞”就是要清正廉洁。诸葛亮这样劝后主,而这更是他为官思想的总结。

《出师表》展示的这五种美德,几乎囊括了传统道德楷模的所有闪光点,因此诸葛亮也就成为家喻户晓、人人赞美的“千古智圣”,成为后人修身的楷模。诸葛亮的这五种美德,正与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五好”领导干部标准有暗合之处,因此,领导干部要学习诸葛“五德”,结合习近平同志的要求推而化之,长期修为。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委党校)

【点评】作者细读千古名篇《出师表》,深有感触,并与现实紧密联系,很好地体现了“学”“用”结合的精神。

猜你喜欢

后主出师表诸葛亮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武侯祠
诸葛亮隆中决策
王洛勇朗读英文版《出师表》,网友:诸葛亮英语八级
《出师表》阅读题湖南邵阳市试题
《出师表》的思想格局及蜀汉政治背景探寻
乐不思蜀
南唐遗梦
与李煜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