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三制”政权的历史思考

2014-11-17于进鑫

月读 2014年11期
关键词:边区政权作风

◎ 于进鑫

“三三制”政权的历史思考

◎ 于进鑫

党的作风关乎党的形象,关系到民心所向,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作风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作风。抗战时期,在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的建设实践中表现出的一些优良作风,对今天党的作风建设就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勇于担当 率先垂范

在“三三制”政权中,参加政权的各党派人士在人数比例上都各占三分之一,在政治上、法律上也都是完全平等的。但正如邓小平所说:“既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就必然产生政权中的优势问题。我党必须要掌握这种优势,所以产生了我党对政权的领导问题。”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的性质和宗旨要求中国共产党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率先垂范的作风,要担当起该担的责任,要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起先锋队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就是领导政权的党,对边区政府发挥领导作用。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和领导权的掌握,“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将自己的主张上升为各抗日阶级都能接受的、符合边区各党派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担当起领导责任,带领各阶级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要求在各级政府和参议会中的共产党员要发挥模范作用,以身作则,领导民众遵守边区法令,监督边区政府工作,选举民众自己相信的代表担负政府工作,使边区各级政府真正成为了民众自己的政府。

可以说,“三三制”政权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和率先垂范的作风,使之成为全体抗战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成为引领全体人民走向胜利的带头人。也正是勇于担当、率先垂范的作风,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政权中的领导权,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最终带领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廉洁奉公 艰苦奋斗

在“三三制”政权下,陕甘宁边区建立了廉洁的抗日民主政府,边区政权工作人员坚持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传统和作风,培养了一代新风。

在当选的乡参议员中,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群众之所以选他们,不是因为共产党对他们施加了压力,而是因为群众知道共产党最忠于他们的利益,是在政府工作中廉洁奉公的形象代言人。“在我们的制度下,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不发薪俸,实行津贴制度,收入不得超过普通工人工资的水平,可是工作中却能表现出自己是群众的模范。”

在经济困难时期,边区政权工作人员也能发扬一以贯之的廉洁奉公作风,做到自我牺牲,少拿钱多做事,始终谨记“公正廉洁、奉公守法”,成为边区人民的道德楷模和品行表率。林伯渠曾指出:“廉洁奉公,已成为政府人员一般具有的品质。”廉洁变成了边区政权工作人员的政治本色和必备的思想道德素质。

为了克服国民党对边区封锁造成的经济困难,在毛泽东的号召下,边区政权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全体官兵充分发挥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陕北好江南”的奇迹。边区党员干部的良好作风,感染了边区人民,激发了广大人民的创造热情,发展和壮大了革命力量,推动了边区政权的建设,使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民主模范根据地。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抗日民主政权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圆满地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例如,边区政府在征收救国公粮的时候,通过调查和统计,发现征粮没有发扬好民主,导致一些农民略有言论。边区政府及时改变了老一套的摊牌命令式工作作风,代之以动员教育、开群众大会群众自己认粮、组织宣传队和征粮委员会等新的工作方法,既发扬了民主,又达到了征粮的目的。

再如,1941年,在日伪的残酷“扫荡”以及国民党的封锁和破坏下,抗日根据地日渐缩小,物资经济极端困难。为克服这些困难,边区参议员、党外人士李鼎铭等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精兵简政”的主张,立即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毛泽东认为这是一服‘对症药’,并亲自访问李鼎铭先生,进一步征求意见”,并把这个主张作为我们党克服当时困难的十大政策之一。

密切联系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权,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正如谢觉哉所说:“边区民主政权是自下而上真正建立在人民大众上的,是人民有权且有效地行使的;它的政策是来自人民大众中的意见与愿望,又到人民大众中去考验的;它的工作人员是来自人民大众及人民大众化的。因此脱离群众的一切传统的官僚作风,在边区没有它的地位。”

边区政权工作人员将边区事业和群众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站在群众视角和群众立场上来解决群众的问题,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甘为人民公仆,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年近花甲,还下乡向群众学习农事经验,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边区高等法院院长董必武以“甘为民仆耻为官”为座右铭。他们的这些行为正是边区政权工作人员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也正是因为他们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从群众的实践中来,又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才使得边区人民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政府,才使得边区事业不断蓬勃发展,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批评与自我批评

“能不能经常地自觉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是衡量一个领导班子是否坚强有力,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一身正气的重要尺度。”在边区参议会、政府中工作的党员干部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作自我检讨,养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政府工作人员不仅向人民报告工作,还要自我批评,自己说出自从被选举以来做过的种种事情中有什么缺点;人民不仅听取工作人员的报告,并且可以亲自动手检查政府工作,发现问题。”

“斗争会”、村民大会等也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农民在村民大会上可以讨论政府工作中的缺点,批评政府的工作。政府工作人员也会认真地倾听他们的意见,接受批评,以便发扬成绩与纠正工作中的缺点与错误。边区政府工作人员的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既发扬了民主,改善了工作,又影响了边区的风气。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开局之作,改进了工作作风,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作风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使党的作风建设风清气正,使党的优良作风这种人格力量更加强劲有力,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密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让党的优良作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开花结果。

(选自《党史文苑》2014年第16期,有删节。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边区政权作风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为民服务要在“群众频道”——改进作风不能“乔装打扮”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宣传斗争
蔡英文“政权”下两岸关系的走向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