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若羌红枣好吃

2014-11-15王梅

新疆人文地理 2014年11期
关键词:楼兰枣树红枣

王梅

一千多年前,楼兰深陷沙海,却在大漠深处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古楼兰文明;如今的若羌同样隐匿于茫茫大漠,却以甜美的红枣换来人间的甜蜜。“楼兰人”的智慧始终与沙漠相随相依。

这几年,每到9月我都不辞千里前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参加楼兰文化节、红枣节,但直到今年,才对文化节与红枣节的巧思妙想有所领悟。

历史上的若羌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一个有名的重镇,楼兰王国的重要城堡就在这片大地上,可以想见当年车水马龙之处,那些美好的东西带给人们多少梦幻和期待。如今的若羌,繁华之处又多了几许甜蜜,若羌红枣以沙漠特有的魅力红遍新疆,喜庆之时怎能缺少红枣?

好吃不过红枣

9月,正值红枣收获的季节,我们驱车前往距离乌鲁木齐市900多公里外的若羌县。之所以一再前往,固然缘了那里悠久的文化、浩瀚的沙漠,神秘的河流,还有一种无形的推力,就是曾经在3年前埋下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新疆红枣好吃?为什么若羌红枣后来者居上?

长期生长在新疆的人大多有这样的体会,吃过哈密红枣、吐鲁番红枣、和田红枣、喀什红枣、阿克苏红枣,后来又吃到了且末红枣、若羌红枣,吃得多了,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新疆红枣还有很多不同的口味。

来到若羌,正赶上县里举办红枣百家宴,一大早,各商户就将自己研制的红枣美食摆在了餐厅里,有红枣羹、 红枣馕饼、 红枣烤串等等,琳琅满目让人满怀欣喜。

若羌红枣皮薄肉厚、口感甘甜醇厚,成椭圆形。才下果时肉脆枣甜,晒干后肉软甜润。它个头虽小,但肉多饱满,外表光滑红润,吃后余香满口,回味悠长,具有喜悦心情、滋补身体的功效。在众多新疆红枣中,是口感比较特殊的一种。

若羌人似乎离不开红枣了,煲汤要放几粒,烤馕也要粘几粒装饰。每到秋季,前来收购若羌枣的大小商贩络绎不绝,果农更是不愁销路。

若羌县地处巴州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红枣生长在若羌绿洲上。这里的枣树栽培在海拔800米左右的最佳地势上,无霜期近200天,年日照时数3103.2小时,枣树果实生长期为6-7月,此时正巧是若羌县气温日较差逐渐增大的时期,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7℃,特别有利于枣树营养物质的积累。到了8月-10月中旬,气温日较差最大可高达27.8℃。气温日较差在15℃以上的有81天,20℃以上的有39天,这样的气温日较差全国少有,正因为若羌这种光和有效辐射极高,光热资源匹配极佳的特殊自然环境造就了若羌枣的特殊品质。

当地的农业专家介绍说,若羌的红枣每100克红枣含钙100毫克、维生素31毫克、可溶性果糖74.88%、各种微量元素、氨基酸537毫克,可食率92.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2%,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的红枣,因此从口感、味感、观感上都为上乘。

对于我来说,或许是每年都去的缘故,吃来吃去,就把若羌红枣吃上了,一年四季家里总是备着一些,断了就不太适应。

好景不如红枣

第一次来若羌是2010年,采访的时候听村民说,若羌有一个“剪刀书记”,车的后备箱里成天装了一个剪枝用的剪刀,走到哪里就教村民们剪枝,就是他带领全县干部,让从来没有产过红枣的若羌,如今遍地长满了红枣。

第二次来若羌的时候,又听到农民说,县里来了一个新书记,把罗布泊盛产的钾肥优先供给村里。罗布泊是死亡之海,也是钾盐的富集区,据说下探1800米打出来的水仍然是含盐量极高的卤水。

两届县委领导不遗余力地推广种植红枣,结果真的让人吃惊:在远离都市的偏远乡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这里的农民住着二层小楼,开着小轿车,若不是院子里晒着火红的红枣、金色的玉米棒,真让人恍如走进富人区。若羌有4个乡镇,三个农业乡,乡乡都种红枣,家家户户都住这样的房子,幸福指数远远高过拿工资的干部。干部成了这里的“低保户”。

看过红枣宴,宣传部的小姑娘带我们到村里的枣园参观。这个村叫库西艾勒村。与南疆其他农村不同的是,一进村就看到整齐划一的新居。

我们走进一家院子,看见院里停着小轿车,车库里放着四轮摩托,还有一大片红枣正在晾晒。房子的主人叫宋礼,是这个村有名的“红枣种植能手”。也正是他这样一批最早种红枣农民,让其他村民,尤其是少数民族村民看到了红枣的魅力。

在来的路上,司机师傅就忍不住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十年前,若羌最有名的特产是土桃,主要农作物是棉花、小麦,一年下来每户也不过六七千元,如今红枣成了这里的“主角”,每到秋季,提着现金到村里收购红枣的外地商人一波接一波,一户人家一次就能卖好几万元,日子过得像做梦一样。

在宋礼家,这个事实很快得到证实:第一年他家卖了2万元钱,高兴得不知把钱放哪儿好,就揣在怀里,摘棉花的时候每抽支烟数一遍,晚上回家和老婆再数一遍,一数数了2个月。

这几年,每户40至80万在村里是比较稳定的收入,宋礼边走边说带我们来到他的枣园。这个季节,还不到干果采摘的时候,大片的枣树正处在丰收的景致里。那枣子半干地吊在树上,红红的隐在绿树丛中,密密麻麻,一个挨一个,让人看了顿时心生欢喜。今年的枣树比前年高了很多,我们并不知道枣子的品种,专拣红的品尝。

一位阿姨正在地里忙活,见到我们到了她的地里,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种植情况,问到收入也毫不避讳。村里每家的承包地是17亩,一年的收入是三四十万,比较稳定。一旁的老农说,红枣好管理,上半年忙一忙,下半年就等着收获,看看阿姨和老农甜蜜的笑颜,我们都深信不疑。

若羌县是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居多,若羌的红枣种植,就是在这样的收益中轰然推开的。

维吾尔族村民牙生·玉素甫兴奋地带我们去家看新房子:大门上雕刻着维吾尔族纹饰,院落收拾得整整齐齐,一间套一间的房子看得人眼花缭乱。出来的时候,牙生·玉素甫自豪地指着门前的一条街说,这一溜的房子都是他和他兄弟的,他们兄弟7个,在村里占了半条街。

我们不断感叹:在若羌,最美的风景在枣树里,在树后面的笑脸里,在安居乐业并对政府满怀感激之情的村民心里。

楼兰文明在延续

一台关于若羌红枣传说的歌舞剧正在作家中演绎中:

西王母把仙女们、众仙吃过的枣核都收集起来,交给土地爷造福人间。孙悟空本想讨好西王母,他毛手毛脚地从仙女手中去拿枣核,不料却把仙女手里的枣核撞飞到九霄云外。

被孙悟空撞飞的一把枣核落到了昆仑山下的楼兰王国,种子落地,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生机盎然,果实累累,煞是喜人。

掌握了长生秘诀的八仙张果老知道了,有一天他倒骑着毛驴来到楼兰枣园,招呼楼兰百姓采摘红枣……

若羌红枣的种子来自中原大地,却根植在西部,人们在得到的同时,赋予红枣美好的愿望,红枣歌舞剧、红枣节日、红枣家宴、枣树根雕……红枣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也丰富了人们的想象。

当然,这红枣既不是王母娘娘的好意,也不是张果老的美意,那是千百年来人们积累财富的美好愿望。被红枣染红了的若羌人,没有忘记致富的源泉,他们结对子扶贫,让不会种红枣的人尽快富裕,他们拿出钱来资助困难的少数民族孩子上学、给灾区捐款。

红枣温暖了若羌,映红了若羌,也光耀了若羌。

这样的旅程总是让人感慨万端:没有什么样的大地像若羌,那么容易让人迷失在历史的追问中,即使行走在平坦的柏油路上,也能很容易地触摸到历史的痕迹;没有哪里的土地像若羌那样慷慨无私,即使烈焰燃烧、瀚海无边、河水断流,依然在千百年后向人们奉献超出人们想象的美味。

离开若羌,我们又要匆匆上路,318国道边塔克拉玛干的胡杨枝繁叶茂地展示着沙漠的力量,塔里木河远远地依傍着平坦的公路,这条路自古至今就是一条通往美好的路。

猜你喜欢

楼兰枣树红枣
楼兰一直在沉默
在异乡
枣树皮煎水治疗腹泻
女性吃红枣有哪些误区
枣树下的故事
枣花
分红枣
捡红枣
楼兰古国
死了一棵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