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斗相同 境遇不同
——高加林、涂自强比较

2014-11-14刘好梅张翠华

当代作家评论 2014年6期
关键词:加林爱情生活

刘好梅 张翠华

奋斗相同 境遇不同
——高加林、涂自强比较

刘好梅 张翠华

高加林〔路遥《人生》(北京,十月出版社,二○一二)中主人公〕和涂自强〔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十月》二○一三年二月)中主人公〕都是当代小说中的奋斗者形象,二人生活的年代相差三十年,他们都出身于贫穷的农家,都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来改变自身的命运,实现自我价值,然而结局却大不同。本文就高加林和涂自强两人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与不同点,分析导致其不同命运结局的原因。

一、高加林和涂自强的相同点

(一)出身相同

高加林和涂自强都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生活艰苦,处于社会底层。高加林生活在一九八○年代初的陕北高家村,父母年迈,全家常年艰苦劳动,仅能填饱肚子,“家里已经连买油量盐的钱都没有了”,“全窑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涂自强生活在二○一○年代初的湖北大山里,生活依旧贫困,温饱问题都没解决,饿着肚子上学,靠喝水充饥,姐姐十六岁时外出打工没了音讯,一个哥哥死在山西煤井里,一个哥哥痴呆七岁便死,他是全家唯一的希望,上大学的学费是村里涂姓人家凑的零碎钱,去武汉上学是边打工边步行去的。

(二)都是知识青年,都是奋斗者

高加林高考落榜后,在家当了三年的民办教师,在当时算是知识分子了,他虽是农民出身,“但他自己从来都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农民身份,离开高家村,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也确实做到了,当民办教师时,他认真教学,是一个很受尊重的角色;当了通讯员后,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第一次独立工作,去南马河暴雨现场,成功报道南马河抗灾情况,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后来“地区报和省报已经发表了他写的不少通讯报道”,发表散文,学会照相,篮球场上大出风头,很快成为县城的明星,被大家宠爱。

涂自强,一个大山里的孩子,能考上武汉的大学,是他努力奋斗的结果,家族、村人对他寄予厚望,他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处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很清楚现实条件,于是边打工边步行到武汉上学。大学四年,在食堂打工,做家教,勤工俭学,为了省钱,过年不回家,节俭到了极致;学习上,“涂自强每天准时去教室上课,他从不缺课,笔记也做得非常仔细”。准备考研时,制订的作息时间表几乎精确到每一分钟,赵同学惊呼:“人类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涂自强前进的步伐了。”专业老师也对他大加赞赏,他用功到了极致;工作后,不管是广告公司还是暖气公司,甚至是在饭店刷盘子,他都做得兢兢业业。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涂自强一直在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二、高加林和涂自强的不同点

高加林和涂自强虽然都出身于贫苦家庭,都想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他们的不同点太多太多:

(一)事业不同

高加林高考落榜后,在村里当了三年民办教师,当时,民办教师在村里也是高人一等,并且还可能通过考试,转为正式的国家教师,他认真教学,受到全村人的尊重。当了通讯员后,才华得到施展,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第一次独自工作就能独当一面,写的通讯时常被广播,有的在省报发表,到省城参加新闻培训班等,受人尊敬,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涂自强,也可理解为“图自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在大学苦读四年,最终在广告公司找到一个电话营销的工作,底薪七百元,租住在城中村,仅能保证最低生活需要,冬天连澡都不舍得洗,是典型的“蚁族”。广告公司老板跑路后,他又换过好多工作,洗过盘子,当过策划,推销过保险,做过文宣,送过电器,安装过暖气等,每种工作都属于底层工作,工资仅够维持母子两人最低生活要求,体面都谈不上,更不用说受人尊重了。涂自强一直在努力奋斗,但他没有自己的事业,活得没有尊严,更不用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爱情不同

高加林在民办教师被辞退,人生最失意的时候,遇到了第一次爱情,漂亮能干、心地善良、家境富裕的刘巧珍主动向他坦白爱慕之情,巧珍的温柔、善解人意多少慰藉了高加林失意的心,重新激发起他对生活的热爱。高加林在当了通讯员,人生得意的时候,遇到了第二次爱情,有知识、有文化、漂亮、能干的黄亚萍是他的知音,两人有共同语言,谈能源、谈文学,黄亚萍让“他感到新奇而激动”,感到生活的美好,并且有可能到南京发展自己的事业。刘巧珍是农村最优秀的女孩子,黄亚萍是县城最优秀的女孩子,两个最优秀的女孩子都没嫌弃高加林贫穷,都主动追求高加林,可以说是高加林的人生得意之处。爱情,高加林并不缺乏,爱情使他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也是他努力奋斗的动力之一。

涂自强的爱情乏善可陈,他和采药的初恋是在艰苦环境中的惺惺相惜,采药告诉他,喝水可以充饥,贫困使他们走到一起,有甜蜜,但更多的是苦涩,就是这苦涩的初恋也结束在采药落榜之后,“从此我们就是各自路上的行者”。或许是贫穷的生活使得涂自强感情粗糙,或许是穷人家的孩子没有资格风花雪月,初恋的结束,涂自强也仅是“心神黯然”,几年后在县城药店见到过得并不幸福的挺着大肚子的采药,他也没有勇气上前打个招呼,而仅仅是“闪在街边,一直看着她,直到她消失不见”。涂自强在食堂打工时,帮厨女生和他有共同语言,最终因为涂自强贫穷,女生离他而去。工作后,涂自强渴望爱情,但他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公司的女孩也不少,但似乎没人将他当男人”,更有女孩直言,涂自强要钱没钱,还有个老娘,找他就等于死定了。对一个青年而言,还有什么能比没有爱情更让人悲伤无望的呢?但涂自强没有。*吴艳丽、孟繁华:《文学人物走过的历史——2013年中篇小说现场片段》,《当代文坛》2014年第1期。贫穷使得涂自强连恋爱的资格都没有,更何况拥有爱情呢。

(三)生活态度不同

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职位被大队书记高明楼取消了以后,他愤怒,想和高明楼拼命,被父母硬是拉住了;又赌气在家呆了一个月,不顾父母的辛劳,每天早睡晚起;出山劳动时,故意穿上最破的衣裳,腰里束根草绳,把自己化妆成一个“农民”,拼命劳动,手被镢把拧烂也不休息,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对命运的抗争。凭叔叔的关系当了通讯员后,他高兴,没有丝毫的愧疚,认为凭自己的才华就应该这样。为了所谓的真正爱情,他抛弃了挚爱他的刘巧珍,他也痛苦,但仅五天后就开始了和黄亚萍的热恋,被全城人议论,被骂为“业余华侨”。涂自强出身贫寒,哥哥姐姐都是非正常死亡,父亲活活被气死,对于社会的不公平,他没有愤怒,没有抱怨,没有反抗,只是接受了事实,认为这是他的命。虽然生活艰苦,涂自强却常怀感恩之心,“大家对我这么好,我反而觉得上天待我不薄”,考上大学后,村人对他寄予厚望,族人凑钱让他上学,他心怀感激;上学路上,他觉得遇到的都是好人,能吃上一顿青菜和咸萝卜的晚餐,他就很有幸福感;大学同学,不努力就能生活得很好,不用用功,就能找到好工作,出手阔绰,他没有眼红,没有不平,反而觉得同学对他很好,就连同学对他的嘲笑,他也习惯了;在学校帮厨,在餐馆打工,他觉得厨师们对他都很好;就连对欠他血汗钱的跑路的广告公司老板,他也没有太多愤怒,在别人砸公司东西泄愤时,他也忍了。可能有人觉得涂自强活得太窝囊,不像个男子汉,可他是多么无奈啊,他愤怒,他反抗,就能改变现实吗?正如他想的,“如真能骂得长江倒流,他也骂了。关键骂也白骂呀,长江它只按照自己的方向流哩。”涂自强能正确看待自己,能接受社会现实,他只想做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改变自己和父母的处境,过上好一点的生活,这要求一点也不过分,可就连这卑微的要求也没能实现,生活把他逼到了死角。

(四)结局不同

高加林被清退后回到高家村,有挚爱他的双亲等着他;善良淳朴的人们并没有嘲笑他,反而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他、关心他、安慰他;德顺爷爷专门在路上等着开导他;巧珍、马拴向高明楼求情,让他再回去教书。面对这些善良的人们,高加林只能扑倒在地,手抓黄土,喊叫一声:“我的亲人哪……”

涂自强工作一再受挫,可以说是“徒自强”,“打拼一场及开拓事业的念头化为泡影后”,他吐血且伴随低烧和浑身无力,医院诊断为“肺癌晚期”,只有几个月时间了,可怜的他连个能告诉的人都没有,更不用说有人和他一起分担痛苦啦。这个一直努力奋斗的小伙子,他的人生还没真正开始就已结束,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人生,痛苦和绝望只能自己忍受,还得想法安顿好母亲。在安顿好母亲后,涂自强离开了武汉,“一步一步走出了这个世界的视线”,没有人关心他的在与不在,没有人注意到他的消失,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自生自灭了。涂自强的一生,“他从未松懈,却也从未得到”。

和涂自强相比,高加林的悲剧根本就不算悲剧,涂自强的遭遇更让人心寒,也更让人绝望。

三、导致高加林和涂自强境遇不同的原因

同是出身于贫寒人家的高加林和涂自强,都想通过努力改变自身处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境遇大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

高加林生活在一九八○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整个社会面貌欣欣向荣,高考恢复没几年,底层青年可以通过高考、当兵或其他途径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心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无限热情与渴望,青年人大有作为,农村人向往城市生活,更是迫不及待想摆脱贫困的生活境况。当时的社会风气相对来说还是积极向上的,不正之风、以权谋私也是让人鄙视的,就连当事者也是心里不安,如高明楼为了自己的儿子取消了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身份后,心中一直愧疚,想“给他找个营生干哩”,并想和他攀亲戚;高加林的叔叔高玉智转业到地区劳动局后,坚决不走后门,不给高加林安排工作,在高加林被揭发后,还专门打电话“让组织把他坚决退回去”。那时,人们的观念还比较朴素,官本位思想也没现在这样严重,没有“官二代”,也没有“富二代”,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本事,官宦子弟有再强的背景,若没能力在单位仍不被重用,人们对于靠父母找到好工作的人,如《人生》中的高三星、张克南,心底里是看不起的。那样的社会环境,给了平民子弟机会,所以高加林当了通讯员后,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工作干得非常出色。

涂自强生活在二○一○年代初,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社会阶层基本固化,底层青年很难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上层社会甚至中层社会,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社会存在一些弊端,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人们的观念相比三十年前也有很大变化,官本位思想更加严重,对于以权谋私、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人们由痛恨到无奈,由接受到羡慕,平民百姓常埋怨自己没有权利可用、没有后门可走。“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等凭借其父辈积累的资源,不用努力就能有好的工作,活得潇洒自如,如涂自强的“李同学”、“赵同学”,他们不用自己操心就能出国留学、当公务员、进银行,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好的社会资源,心安理得,毫无愧意,而“贫数代”涂自强却怎么努力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最终在社会、人们的冷漠中默默死去。

“我们也都能看到,那些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普通人家出生的孩子,尤其农村出来打拼的年轻人,他们的付出是多么沉重,他们要改变命运有多么难”,“读书无用正以另一种方式在出现,如果不修正,后果很可怕”。*方方:《长江日报记者欧阳春艳对方方的访谈》,武汉建设网,2013年3月15日。这让我们深思:怎样的社会秩序才是一个好的社会,能让每个公民通过努力就能生活得比较体面,活得有尊严?正如方方所说的:一个良好社会,是让任何普通人甚至略有弱智的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靠自己过上幸福生活的,而不是只有极端刻苦的人、或极有天赋的人以及不择手段的人才能如此;最坏的社会则是,再怎么靠个人奋斗也没有出路,反之只要有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帮助或是不择手段,无须奋斗,便可得到他想要的一切。*方方:《长江商报对方方的访谈》,《长江商报》2013年4月12日。

(责任编辑 李桂玲)

刘好梅,烟台职业学院副教授;张翠华,烟台职业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加林爱情生活
《谁赋丹赭染鹊华》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浅析《人生》中巧珍的人物形象
戴加林:“励志之星”的逆袭路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巧珍的大格局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