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地琼花分外红 红魂青史留余香
——琼崖革命背后的海南红色娘子军

2014-11-14

图书与情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娘子军海南妇女

张 静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建立了几大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琼崖(即海南岛)革命根据地是其中在我国南陲较早建立的一块革命根据地。琼崖人民勤劳勇敢,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周恩来同志曾经评价:“海南的斗争坚持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创造了孤岛斗争的范例”。琼崖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1931年5月创建的一支女子部队更是作为琼崖革命根据地的特色部队,书写了美丽壮烈的红魂青史,被后人称为“海南红色娘子军”。

1 海南红色娘子军事迹梗要

《琼崖纵队军史》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师部属下有一个女兵连,全连有一百二十人。”这是有关于琼崖革命根据地女子部队最早的描述,这支女兵连全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1931年5月1日创建于海南省琼海市万泉河畔的乐会县第四区革命根据地。在这个椰林环抱的小山村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召开了成立大会。100多位穷苦的农村女孩子,为反抗封建压迫和争取男女平等,在共产党组织领导下,勇敢地拿起了枪。全连三个排,共100人,除挑夫和号兵外,全为女性。她们在中共琼崖特委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保卫领导机关,宣传发动群众等多项任务,同时还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先后参加了攻打文市、沙帽岭阻击等战斗,打出了女子军的军威。1932年,女子军特务连第二连又成功组建。她们在拔除阳江据点及马鞍岭阻击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为琼崖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不幸的是,这支娘子军部队后来遭到国民党正规军“围剿”,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海南岛上,喋血马鞍岭。战斗中,二班的8名姐妹留下断后,直至弹尽粮绝,全部牺牲。不久,海南红军主力作战失利,娘子军连指战员一部分英勇牺牲,一部分失散和被捕,第一、二连先后解体。娘子军被迫解散,散落于民间。

2 海南红色娘子军精神升华

红色娘子军的战士投身革命的热情极其高涨,但最初,她们并不是为了“远方”和“革命”这样的遥远愿景而参加革命队伍的,反倒是为了“定命”、“被卖”、“打骂”、“没饭吃”等具体而微小的原因。如广东电视台《解密档案》节目中曾经播出过原女子军特务连战士王运梅的回忆,她这样说到:“就是女孩子没有出路,就是想去参军,妇女才有的翻身,有妇女的解放才有的自由。”原琼崖纵队女战士王中民也回忆说:“我们女同志去参加革命有几个原因,一个就是受家庭的压迫,遭到打骂,丈夫打骂,父母打骂,所以才跑出来。”

在当时,妇女是在最底层受压迫最深的,从这一方面讲,海南妇女的苦难尤其深重,她们八九岁就要为人家养牛,再大一点就要参加劳动,然后被“定命”或做童养媳,嫁人对她们来说就等于被卖出去,在婆家经常挨打受骂,所以这里的妇女反抗封建压迫的要求很强烈。海南妇女能如此迅速的接受革命,并能产生出红色娘子军这样的英雄妇女集体,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

可以说,从一开始为了简单的不受压迫而参军,到后来积极革命顽强战斗,红色娘子军作为一个整体,虽然仅仅存在了一年多时间,但她们的光荣事迹和精神升华在世界妇女解放斗争史上却具有深刻的意义。为了解放和摆脱贫困,她们冲破家庭和社会的重重阻力,在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很多人都是除了身上的一杆枪和衣服外,别无他物,以山中野果野菜为食,冬天用香蕉叶做草席,没有吃过一粒米,更不用说油、盐、肉等了(图六)。这样艰苦的生存条件,如果没有坚定的革命信念,绝不会坚持下来;作为封建专制压迫下的底层妇女,走进红军行列,红色娘子军克服了没有文化与军事知识、生理方面的种种困难,比如,“女子军特务连”负责当时战地标语的书写和张贴,而连里只有一位指导员识字,为了完成任务,女兵们就在夜间学习识字写字,每夜由这位识字的指导员教战士们写一条标语。最难的是“清匪反霸,土地还家”这一条,“霸”字最难写,她们就用了几天时间专门攻写。在战争中学习,敢于创新,使得她们成为威震全琼的女红军队伍,这正是一种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红色娘子军战士平时不怕苦,战时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琼崖妇女革命本质的充分体现。马鞍岭战斗中,二班的8名女战士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与敌人拼死搏杀,在困难和强敌面前坚贞不屈,英勇献身,为大部队的撤离争取了时间,战地琼花分外香,越是艰难困苦的条件,越能锻炼坚强的革命斗志,这也是她们为革命献身精神的集中体现。

红色娘子军从开始的农家妇女求解放,向往自由,到战斗中成长为坚强、永远的革命女战士,她们的革命精神冲破了国界的局限,被世界妇女和人民所厚爱,她们不断向前,永远奋斗,她们敢为人先,不怕牺牲,坚贞不屈。无论是发达、发展中或落后国家,都存在压迫、歧视、虐待妇女的问题,而红色娘子军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存在不平等哪里就有斗争的革命精神被人们广为乐道,不断宣扬。这也是世界妇女实现平等愿望的一种表现和妇女解放运动的一面旗帜。

3 有关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文艺创作

红色娘子军是琼崖革命的代表,这支由女性组成的队伍也成为世界妇女革命的典范。它强大的社会关注力使得社会各界以它为原型纷纷进行了各类艺术创作,如报告文学、地方戏剧、电影剧本、芭蕾舞剧、京剧、小说等。而这些作品受推崇的程度也相当惊人。电影《红色娘子军》(图八)在第一届电影百花奖中一举获得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和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封面图)被列入八个“革命样板戏”,随后的京剧《红色娘子军》(图一)也被纳入补充“样板”之列。

3.1 报告文学

1956年,海南军区政治部干事刘文韶在查阅一本油印的关于琼崖纵队史的册子时,偶然发现有一段话,简要地提到了琼崖独立师属下的一个女兵连,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线索,根据一个多月的调查采访,写出了一篇2万多字的报告文学《红色娘子军》,并发表于1957年8月的《解放军文艺》杂志上。这篇文章真实地反映了在大革命时期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女兵连的英雄事迹,写实性较高。它一经问世,就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并立刻引起了人们对琼崖革命的关注,同时更激发起了社会对海南红色娘子军的创作热情。《红色娘子军》也由此成为文艺舞台上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3.2 电影剧本

1961年,梁信以海南军区编写的《琼崖纵队军史》为依据,编写了电影《红色娘子军》的剧本,并发表于《上海文学》,著名导演谢晋将其搬上了银屏,同时进行了全国首映。吴琼花(图二)、胡常青等英雄人物以及娘子军的故事成为一代人的红色记忆。这部电影在刘文韶的报告文学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和夸张,将刘版关于娘子军末期解散和被俘的凄惨境况剔除,中止于令人乐观的娘子军第二连成立,整体基调更为明快和带有鼓励性。其中,短促有力、浓郁深沉、富有海南特色的旋律《红色娘子军连连歌》:“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随着影片的播映传遍大江南北,成为电影插曲中的经典之作。

3.3 芭蕾舞剧

196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电影《红色娘子军》被中央芭蕾舞团改编成同名芭蕾舞剧,其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丰富的海南岛地域风情,使得这部剧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被誉为“中国第一部表现革命题材的芭蕾舞剧”。“文革”期间,因其向上的革命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斗志,与《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白毛女》、《龙江颂》、《奇袭白虎团》等八部戏并称为“样板戏”。同时,这部剧也堪称中央芭蕾舞团的镇团之宝,从首演至今,四十余年间演出已超过2500场,成为中国芭蕾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品,也成为中央芭蕾舞团自建团以来演出场次最多的芭蕾舞剧(图四),成为伴随几代中国人成长的红色记忆。

此外,还有1964年被改变为京剧的《红色娘子军》,2005年翻拍的电视剧《红色娘子军》(图三),都取材于娘子军革命事迹,根据同名芭蕾舞剧创作,均取得了不俗的反响。

4 海南红色娘子军精神当代继承及发扬

自1931年5月1日红色娘子军诞生,到1950年5月1日海南全岛解放,女战士在琼崖革命队伍里占到了六分之一,1932年8月的马鞍岭阻击战之后,娘子军一直处于一种十分艰难的转移和流散状态,到了11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师长王文宇宣布女子军特务连化整为零、疏散隐蔽,至此,女子特务连正式解散。2014年4月,最后一位红色娘子军战士卢业香寿终正寝(图五),至此,红色娘子军的年代背景已经远去,但其英勇顽强、无私无畏的精神仍然鼓舞着后人。在现代,一批又一批新“娘子军”循着先烈们的足迹,将红色娘子军的精神传承、发扬,并体现出一种信仰的力量。

1969年琼海市阳江镇成立的“红色娘子军民兵连”,就是闻名全岛的新时代“娘子军”,它以县武装部独立连身份存在,训练非常正规。这支民兵连站岗、巡逻、管理治安毫不含糊,是名符其实的战斗队。每遇台风等自然灾害,总是抢险打头阵,修水利、干重活更是天经地义。她们将娘子军精神的旗帜勇敢地扛了起来。2000年10月,经海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批准,“红色娘子军连”称号重新启用,并成建制的编入预备役部队,新时代的红色娘子军回到了人民军队的序列。她们来自社会各界,多数是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业务能手,现编干部全部为大学本科,全连官兵60%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她们平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工作,遇到紧急情况便随时待命,在2010年的海南洪水灾害中,这支队伍就是最早到达灾区的官兵之一。

为了纪念娘子军英勇顽强,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为了纪念这支战争时期特殊的女性队伍,琼海市于1998年开始在嘉积镇万石坡兴建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图十二),并于2000年5月1日建成开园,2001年,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8年,据调查当时仍然健在的娘子军有47人,纪念园建好后,曾邀请这些女战士入园居住,作为这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义务辅导员(图六)。纪念园由和平广场、纪念广场、红色娘子军纪念馆(图九、图十)、椰林寨、旅游服务区等五个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00亩。1985年原琼海县人民政府在嘉积镇南门竖立红色娘子军石雕像(图十一),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为雕像题词:“红色娘子军”。今天,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已经与万泉河、博鳌一起成为琼海市红、绿、蓝三色旅游的代表景点,并以其光荣的历史和顽强的革命精神扬名海内外。

5 结语

红色娘子军作为琼崖革命的一支代表性特色队伍,在战时奋勇杀敌,在恶劣的自然战争环境下顽强不息。她们身上所折射出的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鼓舞过一代又一代后来人,她们也书写组成了海南革命23年战旗不倒的红色传奇,现代社会中,女性更加注重追求平等、独立,她们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琼花”走进了千家万户。

[1]陈永阶.琼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概述[J].中山大学学报.1982,(4):34-43,66.

[2]刘文韶.我创作《红色娘子军》的历史回顾[J].军史历史,2007,(3):70-73.

[3]张磊,卓庆林.红色娘子军传奇[J].岭南文史,2009,(1):58-64.

[4]刘文韶.我写《红色娘子军》[J].军营文化天地,2004,(1):58-64.

[5]罗长青.“红色娘子军”创作素材之史实考证[J].南方文坛,2010,(4):67-72.

[6]搜狐新闻[EB/OL].[2009-04-23].http://news.sohu.com/20090423/n263570621.shtml.

猜你喜欢

娘子军海南妇女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的脚变大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
不要小看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