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资企业地方嵌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14-11-12董留群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1期
关键词:苏南苏北盐城

董留群

内容摘要:外资企业的地方嵌入对于地方捕获全球化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在江苏省的韩资企业“供给关系”空间结构特征、企业本地嵌入状态,探究区域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韩资汽车行业企业集中分布在苏北盐城和苏南无锡。本文将样本62家韩资企业划分为6种类型。不同类型企业地方嵌入特征存在差异,同时在苏北和苏南,企业地方嵌入的方式和强度也不同。以东风悦达起亚为主导,在盐城形成苏北汽车产业集群。但封闭的供给关系网络表明韩资汽车企业集团本地嵌入程度不高,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培育。苏南韩资企业类型多样,地方嵌入程度高。苏北和苏南韩资企业之间存在密切的供给关系连接,因此,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具有一定优势。但是苏南长期发展外资成就的“制度厚度”,导致产业转移和集聚带有“路径依赖性”。苏北外资经济发展必须从传统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一般成本要素等的关注,转向“制度厚度”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地方嵌入 供给关系 空间结构 韩资企业 江苏省

江苏省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十二五”期间,江苏沿海发展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苏北经济发展提供难得机遇。统计数据表明,外资贡献是造成江苏省内部苏北和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最重要原因。大量证据显示,苏北拉力和苏南压力合力作用下,外资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快速向苏北转移。苏南长期外资经济发展产生的“制度厚度”制约了产业空间转移。分析苏北和苏南外资企业地方嵌入状态,对于推进外资向苏北转移和集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嵌入”的相关概念

Dicken最早将“网络”和“嵌入”概念引入经济地理学,他认为 “嵌入”在塑造MNCs的空间战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之后,西方经济地理学家大量使用这些词汇开展全球化经济研究,主要是用于更好理解和概念化企业与地方环境之间的关系。Dicken等认为嵌入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进程,公司和投资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嵌入过程。Amin和Thrift提出“地方嵌入”概念,提出一系列地方制度的重要性,认为制度的特性对于地方有效捕获全球化机会,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之,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嵌入概念主要强调四个方面:嵌入以空间接近作为前提;强调制度厚度的重要性;经济活动中的输入—输出关系的地方根植程度和特性是嵌入的指示器;行为者网络关系是研究的核心内容。

我国关于“嵌入”的研究,在产业集群相关文献中体现最突出,主要是为解决外源型产业集群的稳定性和区域发展问题。从概念理解看,大多数学者在产业集群中使用的“嵌入性”是指外资企业的地方根植性,主要是重视外资企业和地方的经济社会联系。相关概念的使用与西方经济地理学概念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嵌入”作为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和方法,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证研究方面都需要不断拓展完善。

学者识别影响外资企业本地嵌入的主要因素包括:区位因素(含地理性因素、创新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外资企业内部因素和价值链因素。在实证研究层面上,大量的学者以东莞和苏州两地台资集聚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行业集群为例开展研究。这些相关的研究大多关注某一来源国企业与其投资地关系,缺少对企业属性差异的关注,省内区域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很不足。本文使用“地方嵌入”的概念,用于探究不同类型外资企业和投资环境关系。考虑到输入—输出关系是嵌入指示器,本研究从企业层面入手,探讨外资企业与地方生产网络的联系,旨在为政府外资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开发提供政策依据。

数据来源和分析

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是苏北外资集聚的最重要区域,主要以韩国投资汽车行业为主。韩资汽车行业企业在江苏的另外一个最大的集聚区域就是苏南的苏州和无锡。本研究选取韩资汽车行业为例,考察不同类型外资企业本地嵌入状态,并进行和苏北、苏南的区域比较。截至2009年底在江苏省工商管理局注册的韩资汽车行业企业有90家,其中76家企业集中分布在苏北盐城市和苏南苏州市、无锡市。课题组于2010年5月7日至2011年9月20日之间对其中62家企业进行面对面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所获取信息作为企业供给关系空间特征分析的依据。

外资企业与本地生产网络的连接状态,即供给关系,是地方嵌入的指示器。贸易关系常常是稳定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因此,我们认为外企与本地企业贸易联系(含与供应商和客商联系)强度越大,本地嵌入水平越高。量化分析主要是依据企业间贸易量百分比空间结构特征确定(具体的交易额属于商业机密无从获取)。另外,外企对供应商所有权属性倾向性,较之对客商所有权倾向性选择,能更好反映外企本地嵌入状态。考虑到汽车行业生产网络是典型生产者驱动型网络,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权力关系对其本地嵌入方式和形态影响最重要。研究特别关注企业在汽车产业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位置。

企业问卷和访谈内容涉及如下方面:该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的权力位置;该企业供应商和客商的空间分布;供应商所有权属性特征。处于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不同位置的企业,其空间利益产出的策略存在明显差异。为便于对韩资企业进行供给关系特征分类,将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地位分为三种类型:汽车整装厂、一级供应商和其他低级供应商。供应商的所有权属性划分为四类:供应商主要是内资企业、内外资企业占比均衡、韩资企业为主和不与国内企业合作。

应用SPSS14.0对企业供给关系特征进行快速聚类分析,将企业分为六种不同类型,如表1所示,结合访谈信息可以分析苏北和苏南企业供给关系网络特征。

不同类型外资企业地方嵌入特征和空间差异

(一)不同类型企业本地嵌入特征

汽车整装企业:汽车制造业全球生产网络是典型的生产者驱动型。汽车制造商在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追求、技术发展推动和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外资政策变化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推动了汽车制造商在全球空间扩散和集聚的过程。韩国起亚汽车集团通过和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而投资空间选择的决策过程则是复杂的,是受到特定地方制度文化背景下的多重行为者的影响的结果。盐城是现代起亚集团在中国的第二个投资布局点。盐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整装厂一级供应商有90家左右,其中35家左右分布在盐城。其余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苏州、张家港、常熟和无锡等地。东风悦达起亚整车厂在本土化过程中,所建立起的配套圈90%限于有韩资背景的供应商,其中一级供应商全部是韩资企业,只有少数的内资汽车配套厂可以成为二、三级的供货商。盐城市本地内资企业无法进入东风悦达起亚汽车配套圈。endprint

韩系汽车制造商捕获的一级供应商:汽车制造行业的“模块化”的生产和“及时生产”的生产组织模式,要求主要的零部件供应商在汽车整装厂周边地区布局,以达到及时供货的目的。这样,大量的零部件配件供应商跟随汽车整装商进入中国市场。起亚在盐城的投资建厂,特别是二厂的成功投产运营,使得与现代起亚汽车集团有供给关系的一级供应商跟随进入,在整装厂周围布局。这类企业的主要特点是跟随整装厂进入投资地,产品至少90%以上供给韩系汽车整装厂;在上游供应商的选择上有向韩资背景企业倾斜的强烈意愿。也就是说企业的配套圈较为封闭,供应链上的企业所有权属性较为单一。苏北和苏南企业的供给关系特征存在较大差别。在苏北地区,这类企业100%产品面向起亚和现代两家汽车整装厂,产品最终流向单一。这类企业供给关系网络上的企业所有权性质较为单一,90%以上为韩资背景企业,基本不和本地的内资企业发生联系。封闭的供给关系网络说明企业地方嵌入程度不高。在苏南地区,主要是分布于苏州和无锡的韩资背景的一级供应商。这些企业看重苏南地区的优惠政策和物流条件而选择在苏南布局。在零部件供给商的选择上,质量和价格是企业经营决策的最关键性因素,而并不在意是否是韩资背景的企业。有大量的本地内资企业成为这些韩资企业的供货商。这类企业供给关系网络上相关企业的所有权多样化,表明苏南这类企业有较高水平的地方嵌入。

多指向的一级供应商:这类企业把中国市场开拓作为空间战略重点,有生产的本土化要求。企业对当地的制度背景和未来地方产业的发展方向有清晰认识,把供给关系链的空间拓展作为解决未来制度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的途径。所以企业看重投资地的配套条件,积极建立与内资企业之间的联系。早期阶段,产品仅供给北京现代和盐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但企业在强烈的市场拓展愿景的驱动下,积极向其他国家汽车生产网络渗透,包括中国本土汽车生产网络。在上游供应商的选择上,重视与当地的内资企业的合作,零部件和配件的本土化程度较高。开放的生产网络,高的零部件和配件的本土化都暗示了一个较高水平的地方嵌入。

其他国家汽车制造商捕获的一级供应商:这类企业母公司属于非韩系汽车的全球供应商。由于汽车巨头的全球生产网络在中国的延伸,影响了这类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战略。这类企业看重投资区域长期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的核心地带。汽车巨头的全球化采购策略,要求这类企业深层次本土化,以降低成本。因而在上游供应商的选择上,不会特别关注企业是否具有韩资背景。相反,考虑到价格因素,这些企业往往更加倾向于内资企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这类企业常常依靠母公司获得订单,进行生产。但是随着企业对本地市场越来越熟悉,中国市场拓展的意愿也不断加强。苏州、无锡的主要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是这类主要的集聚区域,尤其是物流条件和产业配套条件较好的张家港和昆山成为集中分布区。开放的配套圈与大量本地内资企业建立的供给关系,都说明这类企业的地方嵌入的水平高。

韩企指向低级供应商:这类企业以规模较小的独资企业为主,主要是跟随客商进入本地投资。生产设备、原材料的采购和技术均来自韩国的母公司,自主权较小。在上游供应商的选择上倾向于和韩资背景企业发生联系。可见,这类企业供给链比较简单和封闭,地方嵌入程度不高。在对投资环境相关的地方资源的思考上主要是考虑廉价劳动力,以及廉价的土地、水和电等一般性成本因素,对价格敏感,投资稳定性差。

出口导向的低级供应商:这种类型企业规模较小,产品主要面向出口,生产受国际市场影响波动较大。企业接受母公司提供订单,照单生产。上游供应商主要来自本地内资企业或者韩资企业,但技术和生产设备均来自韩国母公司。由于产品具有价格敏感性,因而有强烈愿望选择内资企业,但是对内资企业的产品质量心存疑虑。为此,企业常常向供应商指定原材料。总之,这类企业在本地的生产链较简单,尽管有拓展本地市场的愿望,但却对当地的市场环境不熟悉,在与当地企业的关系上,持保留态度。所以企业在地方嵌入的程度很低。

(二)苏南苏北外资企业地方嵌入的比较

“及时生产”空间组织模式,塑造了苏北汽车制造产业空间。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整装厂位于江苏苏北盐城。盐城相对于苏南而言,不具有区位比较的优势,起亚汽车集团在中国投资选择在盐城,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民营企业家努力、盐城市政府行政力和江苏政府支持结果。由于汽车生产网络是典型的生产者驱动型网络,为满足“及时生产”组织模式要求,大量一级供应商围绕汽车整装厂分布在盐城。东风悦达起亚主导下,大量汽车企业在盐城集聚,塑造了苏北特殊的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为打造江苏沿海汽车城奠定了基础。

起亚汽车配套圈封闭,对区域和企业长期发展不利。东风悦达起亚在本土化过程中,所建立起的配套圈仅限于韩资背景供应商,其中一级供应商全部是韩资企业。韩资企业为规避由于供应商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倾向于选择有长期合作关系的韩资企业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导致“复制群居链”投资模式出现。同时,韩资企业也通过封闭的配套圈将利益锁定在韩资企业内部。例如,东风悦达起亚的零部件采购,都需要经过上海摩比斯零部件有限公司的试验中心测试。韩资背景或者摩比斯中国模块工厂生产的零部件较容易通过测试。这样和韩国现代起亚相关联的现代摩比斯在中国获得较大利益的同时,现代企业集团也从中受益。封闭的供给关系网络和网络内部层级式的权力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部信息的注入和技术外溢,对区域创新能力培育不利。

苏南外资企业供给关系网络复杂、开放,利于区域创新能力培育。苏南,企业类型多样。苏南长期发展外资经济,形成强大的“制度厚度”,吸引大量外资企业进入本地投资。苏南的一级供应商为多国汽车制造商捕获,具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同时这些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建立了与本地企业的密切的供给关系网络,进而确立了稳定的信任关系。供应商多样化的所有权属性,表明企业有开放的供给关系网络,暗示一个高水平地方嵌入。区域内的企业主体相互合作,协同作用,紧密联成网络,使区域内的知识、技术在流动和扩散的过程中,不断增值创新,也使得本区域的技术领先,在全球化过程中的竞争优势不断得到持续发挥。endprint

苏南出口导向型低级供应商,面临空间转移压力。苏南一些小规模低级供应商,“两头在外”,仅仅加工环节在本地,与本地企业不发生贸易联系。成本极其敏感的状态下,企业面临本地一般性成本因素大幅度抬升,制造业优惠政策缩减等外压下,有空间转移的愿望。但从苏北一般生产要素成本看,与苏南差距不是很大,因此,这类企业产业转移可能转向成本更低的海外。

苏北和苏南企业间存在供给关系联系,为苏南苏北合作开发创造条件。东风悦达起亚汽车一部分重要的一级供应商分布在苏南。可见,苏南长期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的区位优势,如基础设施、产业集聚和“制度厚度”较长时间内对外商投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苏南和苏北企业之间供给关系网络的存在,为苏北成为苏南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创造了优越条件。苏北最迫切的任务是要找到外资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克服产业集聚的“路径依赖”现象。

结论

外资经济发展不均衡是造成江苏省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差异的重要原因。十二五规划期间,苏北沿海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长期以来苏北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招商引资。近几年,苏南致力于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制造业发展优惠政策收紧,意图推动制造业向苏北地区转移。但大量的证据表明,在“苏北拉-苏南推”合力作用下,省内产业转移和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演进仍旧不相协调。苏南长期外资经济发展形成的“制度厚度”使产业转移和集聚出现“路径依赖”。如何克服“路径依赖”是实现苏北产业集聚的关键。

韩国汽车行业企业集中分布在苏北盐城和苏南苏州、无锡。韩国起亚汽车集团在江苏盐城的投资定位是特殊的全球、中国、江苏省和地方制度背景下多样化行为者(韩国起亚汽车集团、东风集团、悦达集团、江苏省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及其他行为者)权力博弈的结果。汽车制造业生产网络是典型的生产者驱动型,起亚集团原有的大量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跟随进入中国市场,在盐城布局,以满足“及时生产”的空间组织要求。进而在苏北形成以东风悦达起亚为主导的汽车制造业集群。吸引大量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盐城集聚,为打造江苏省沿海汽车城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研究同时发现,盐城韩资汽车产业集群内部形成封闭的配套圈。供给关系网络中90%以上企业为韩资企业,技术和利益被锁定在韩资企业内部。从长远发展而言,缺少外部连接的供给关系网络形成的闭锁效应将影响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如何打破韩资汽车产业集群封闭的配套圈,是苏北盐城外资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一方面应加大其他国家汽车制造商招商力度,解除当地韩资一统天下的局面,促使韩资企业供应关系网络更大范围内延伸。另一方面应加强本地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缩小与外资差距。同时,利于外资经济发展的“制度厚度”建设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一环。

苏南韩资企业是多个国家汽车制造商捕获的结果。在强大的市场压力下,积极进行市场拓展,供给关系网络复杂,而且开放。很多企业与当地内资企业建立稳定贸易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基于信任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于韩资企业降低成本,规避市场风险意义重大。多元化企业主体之间互动,利于区域创新能力培育和区域竞争力提升。很多的韩资企业在产业政策的收紧和一般成本因素优势下降的背景下,并未选择产业空间转移,而是通过技术升级的方式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从区域对比可以看出,苏北产业集聚的关键不是一般成本因素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应该转向对“制度厚度”建设关注。苏南产业转型和升级对于苏北而言是个难得的机遇。苏北可以利用两地之间建立的供给关系网络,为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Scott,A.J. and Stoper,M.,2003,Regions,globalization,development[J].Regional studies,37,6(7)

2.Amin A.,Thrift N. Globalization,Institution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Europ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3.徐海英,朱国传.西方经济地理学对“嵌入”的研究及其启示[J].人文地理,2012,27(3)

4.叶庆祥.跨国公司本地嵌入过程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6

5.徐海洁.不同区域环境下外资企业本地嵌入的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9

6.王缉慈.关于外向型区域发展本地企业集群的一点思考[J].世界地理研究,2001,10(3)

7.朱华晟,王缉慈.论产业群内地方联系的影响因素—以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群为例[J].经济地理,2002,22(4)

8.王缉慈,罗家德,童昕.东莞和苏州台商PC产业群的比较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

9.朱华晟,王缉慈.外商投资对东莞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战略思考[J].人文地理,2001(4)

10.项后军.外资企业的迁移及其根植性问题研究—以台资企业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04(3)

11.沈安,顾丽琴.从日本汽车看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关系[J].汽车工业研究,2007(7)endprint

苏南出口导向型低级供应商,面临空间转移压力。苏南一些小规模低级供应商,“两头在外”,仅仅加工环节在本地,与本地企业不发生贸易联系。成本极其敏感的状态下,企业面临本地一般性成本因素大幅度抬升,制造业优惠政策缩减等外压下,有空间转移的愿望。但从苏北一般生产要素成本看,与苏南差距不是很大,因此,这类企业产业转移可能转向成本更低的海外。

苏北和苏南企业间存在供给关系联系,为苏南苏北合作开发创造条件。东风悦达起亚汽车一部分重要的一级供应商分布在苏南。可见,苏南长期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的区位优势,如基础设施、产业集聚和“制度厚度”较长时间内对外商投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苏南和苏北企业之间供给关系网络的存在,为苏北成为苏南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创造了优越条件。苏北最迫切的任务是要找到外资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克服产业集聚的“路径依赖”现象。

结论

外资经济发展不均衡是造成江苏省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差异的重要原因。十二五规划期间,苏北沿海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长期以来苏北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招商引资。近几年,苏南致力于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制造业发展优惠政策收紧,意图推动制造业向苏北地区转移。但大量的证据表明,在“苏北拉-苏南推”合力作用下,省内产业转移和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演进仍旧不相协调。苏南长期外资经济发展形成的“制度厚度”使产业转移和集聚出现“路径依赖”。如何克服“路径依赖”是实现苏北产业集聚的关键。

韩国汽车行业企业集中分布在苏北盐城和苏南苏州、无锡。韩国起亚汽车集团在江苏盐城的投资定位是特殊的全球、中国、江苏省和地方制度背景下多样化行为者(韩国起亚汽车集团、东风集团、悦达集团、江苏省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及其他行为者)权力博弈的结果。汽车制造业生产网络是典型的生产者驱动型,起亚集团原有的大量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跟随进入中国市场,在盐城布局,以满足“及时生产”的空间组织要求。进而在苏北形成以东风悦达起亚为主导的汽车制造业集群。吸引大量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盐城集聚,为打造江苏省沿海汽车城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研究同时发现,盐城韩资汽车产业集群内部形成封闭的配套圈。供给关系网络中90%以上企业为韩资企业,技术和利益被锁定在韩资企业内部。从长远发展而言,缺少外部连接的供给关系网络形成的闭锁效应将影响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如何打破韩资汽车产业集群封闭的配套圈,是苏北盐城外资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一方面应加大其他国家汽车制造商招商力度,解除当地韩资一统天下的局面,促使韩资企业供应关系网络更大范围内延伸。另一方面应加强本地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缩小与外资差距。同时,利于外资经济发展的“制度厚度”建设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一环。

苏南韩资企业是多个国家汽车制造商捕获的结果。在强大的市场压力下,积极进行市场拓展,供给关系网络复杂,而且开放。很多企业与当地内资企业建立稳定贸易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基于信任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于韩资企业降低成本,规避市场风险意义重大。多元化企业主体之间互动,利于区域创新能力培育和区域竞争力提升。很多的韩资企业在产业政策的收紧和一般成本因素优势下降的背景下,并未选择产业空间转移,而是通过技术升级的方式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从区域对比可以看出,苏北产业集聚的关键不是一般成本因素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应该转向对“制度厚度”建设关注。苏南产业转型和升级对于苏北而言是个难得的机遇。苏北可以利用两地之间建立的供给关系网络,为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Scott,A.J. and Stoper,M.,2003,Regions,globalization,development[J].Regional studies,37,6(7)

2.Amin A.,Thrift N. Globalization,Institution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Europ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3.徐海英,朱国传.西方经济地理学对“嵌入”的研究及其启示[J].人文地理,2012,27(3)

4.叶庆祥.跨国公司本地嵌入过程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6

5.徐海洁.不同区域环境下外资企业本地嵌入的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9

6.王缉慈.关于外向型区域发展本地企业集群的一点思考[J].世界地理研究,2001,10(3)

7.朱华晟,王缉慈.论产业群内地方联系的影响因素—以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群为例[J].经济地理,2002,22(4)

8.王缉慈,罗家德,童昕.东莞和苏州台商PC产业群的比较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

9.朱华晟,王缉慈.外商投资对东莞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战略思考[J].人文地理,2001(4)

10.项后军.外资企业的迁移及其根植性问题研究—以台资企业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04(3)

11.沈安,顾丽琴.从日本汽车看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关系[J].汽车工业研究,2007(7)endprint

苏南出口导向型低级供应商,面临空间转移压力。苏南一些小规模低级供应商,“两头在外”,仅仅加工环节在本地,与本地企业不发生贸易联系。成本极其敏感的状态下,企业面临本地一般性成本因素大幅度抬升,制造业优惠政策缩减等外压下,有空间转移的愿望。但从苏北一般生产要素成本看,与苏南差距不是很大,因此,这类企业产业转移可能转向成本更低的海外。

苏北和苏南企业间存在供给关系联系,为苏南苏北合作开发创造条件。东风悦达起亚汽车一部分重要的一级供应商分布在苏南。可见,苏南长期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的区位优势,如基础设施、产业集聚和“制度厚度”较长时间内对外商投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苏南和苏北企业之间供给关系网络的存在,为苏北成为苏南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创造了优越条件。苏北最迫切的任务是要找到外资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克服产业集聚的“路径依赖”现象。

结论

外资经济发展不均衡是造成江苏省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差异的重要原因。十二五规划期间,苏北沿海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长期以来苏北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招商引资。近几年,苏南致力于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制造业发展优惠政策收紧,意图推动制造业向苏北地区转移。但大量的证据表明,在“苏北拉-苏南推”合力作用下,省内产业转移和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演进仍旧不相协调。苏南长期外资经济发展形成的“制度厚度”使产业转移和集聚出现“路径依赖”。如何克服“路径依赖”是实现苏北产业集聚的关键。

韩国汽车行业企业集中分布在苏北盐城和苏南苏州、无锡。韩国起亚汽车集团在江苏盐城的投资定位是特殊的全球、中国、江苏省和地方制度背景下多样化行为者(韩国起亚汽车集团、东风集团、悦达集团、江苏省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及其他行为者)权力博弈的结果。汽车制造业生产网络是典型的生产者驱动型,起亚集团原有的大量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跟随进入中国市场,在盐城布局,以满足“及时生产”的空间组织要求。进而在苏北形成以东风悦达起亚为主导的汽车制造业集群。吸引大量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盐城集聚,为打造江苏省沿海汽车城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研究同时发现,盐城韩资汽车产业集群内部形成封闭的配套圈。供给关系网络中90%以上企业为韩资企业,技术和利益被锁定在韩资企业内部。从长远发展而言,缺少外部连接的供给关系网络形成的闭锁效应将影响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如何打破韩资汽车产业集群封闭的配套圈,是苏北盐城外资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一方面应加大其他国家汽车制造商招商力度,解除当地韩资一统天下的局面,促使韩资企业供应关系网络更大范围内延伸。另一方面应加强本地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缩小与外资差距。同时,利于外资经济发展的“制度厚度”建设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一环。

苏南韩资企业是多个国家汽车制造商捕获的结果。在强大的市场压力下,积极进行市场拓展,供给关系网络复杂,而且开放。很多企业与当地内资企业建立稳定贸易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基于信任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于韩资企业降低成本,规避市场风险意义重大。多元化企业主体之间互动,利于区域创新能力培育和区域竞争力提升。很多的韩资企业在产业政策的收紧和一般成本因素优势下降的背景下,并未选择产业空间转移,而是通过技术升级的方式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从区域对比可以看出,苏北产业集聚的关键不是一般成本因素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应该转向对“制度厚度”建设关注。苏南产业转型和升级对于苏北而言是个难得的机遇。苏北可以利用两地之间建立的供给关系网络,为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Scott,A.J. and Stoper,M.,2003,Regions,globalization,development[J].Regional studies,37,6(7)

2.Amin A.,Thrift N. Globalization,Institution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Europ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3.徐海英,朱国传.西方经济地理学对“嵌入”的研究及其启示[J].人文地理,2012,27(3)

4.叶庆祥.跨国公司本地嵌入过程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6

5.徐海洁.不同区域环境下外资企业本地嵌入的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9

6.王缉慈.关于外向型区域发展本地企业集群的一点思考[J].世界地理研究,2001,10(3)

7.朱华晟,王缉慈.论产业群内地方联系的影响因素—以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群为例[J].经济地理,2002,22(4)

8.王缉慈,罗家德,童昕.东莞和苏州台商PC产业群的比较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

9.朱华晟,王缉慈.外商投资对东莞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战略思考[J].人文地理,2001(4)

10.项后军.外资企业的迁移及其根植性问题研究—以台资企业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04(3)

11.沈安,顾丽琴.从日本汽车看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关系[J].汽车工业研究,2007(7)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南苏北盐城
苏南年俗亦动人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苏北发展
苏南发展
苏南傩面具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