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知识偏好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

2014-11-12贺跻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1期

贺跻

内容摘要:本文在对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假设研究,认为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中存在着“生产率阈值重叠”现象。“生产率阈值重叠”现象引发了笔者对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进一步思考,在“生产率阈值重叠”区间内,生产率不是唯一决定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因素,必定有其他一些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企业知识偏好”的概念,认为在企业层面的国际化路径决策不仅是生产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企业知识偏好”也会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

关键词:异质性企业 生产率阈值重叠 知识偏好 企业国际化

引言

新新贸易理论发展到现在,不同国家的学者都对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生产率异质性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出口和投资行为。中国的学者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集中在中国企业出口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的实证研究上。因为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不同、方法不同,研究结论也有所不同。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假设:生产率不是唯一决定企业是否出口的因素,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中存在“生产率阈值重叠”现象,并利用服装行业和电子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对生产率与出口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了服装行业和电子行业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生产率阈值重叠”现象。“生产率阈值重叠”现象说明生产率并不是唯一决定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因素。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进一步验证及补充,发现了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中的“生产率阈值重叠”现象,并且提出了企业由于发展路径不同导致的知识偏好异质性,最终导致了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不同,填补了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空白,为研究企业国际化的未来方向提供了借鉴。

文献综述

关于生产率与出口关系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以Melitz(2003)模型为代表。模型假设企业是异质性的,且异质性由生产率表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必须支付沉没成本以及“冰山”运输成本。模型的主要结论是企业的异质性使得市场资源重新配置,生产率最低的企业无法承受正常经营所必需支付的成本,所以退出;生产率居中的企业只从事国内生产和销售;生产率最高的企业才能从事国际化经营。所以资源会从生产率低的企业流向生产率高的企业,实现优化配置,但一国企业总数减少。

国内关于新新贸易理论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新新贸易理论进行理论梳理和归纳的文献综述类的论文。第二类是建模类的论文,国内学者主要利用新新贸易理论中主要的理论模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理论模型进行适应中国发展情况的修改之后,得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理论模型,并且用理论模型来对中国企业生产率与出口的关系来进行分析,结论基本都符合新新贸易理论的主要结论和观点。第三类主要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新新贸易理论进行实证分析,从生产率这个异质性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出口和投资行为。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对中国企业出口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的实证研究上。因为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不同、方法不同,研究结论也有所不同。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符合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结论的,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第二种观点是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并没有显著性的高于非出口企业,而是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差异不显著或者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还要低。

生产率阈值重叠与企业知识偏好异质性

(一)生产率阈值重叠

如果将未参与出口的企业(本土企业)、出口企业和直接投资企业的生产率按照生产率高低排列在同一个坐标轴上。本土企业指只在国内生产和在国内销售的企业。出口企业指在国内生产,产品出口到国外并且没有参与国际直接投资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指有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不论是绿地投资或是收购)的企业。没有任何的证据和理论可以证明所有的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一定会高于非出口企业,即不能保证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会完全无交集。所以,在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最接近的区间处,一些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没有出口,而一些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则参与了出口。同样的,在参与出口与参与投资的企业之间也会有一个区间,这个区间里的企业,生产率高的可能没有采取直接投资,而只是出口,生产率低的可能反而采取了直接投资的行动。

综上所述,假设将本土企业、出口企业和直接投资企业的生产率放在同一个坐标轴里面显示出来,三种企业的生产率之间并不会有特别严格的界限,三种企业的生产率之间可能发生重叠。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中必然存在“生产率阈值重叠”现象。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中,模型假设企业生产率作为衡量企业异质性的标准,得出了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生产率最高的企业选择国外直接投资,生产率较高的企业选择出口,生产率较低的企业选择国内生产和销售。但是,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生产率阈值重叠”区间中,在生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企业选择了出口,有的没有选择出口?为什么有的企业选择了对外直接投资,而有的企业又只是进行出口而没有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呢?既然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没有解释在生产率阈值重叠的区间内所发生的问题,论文主要的研究就针对这个生产率阈值重叠的区间内所发生的事情展开。现在主要就是想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在两个企业的生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的时候,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决定了它们的国际化选择呢?

(二)知识偏好异质性

企业的成长路径不同导致了企业的知识偏好异质性,企业的知识偏好异质性决定了企业国际化路径不同选择。知识偏好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积累的经验的不同、资本积累的过程不同、团队结构的差异性等因素所导致的企业擅长不同知识的运用,而引起的企业偏向于这部分特定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知识偏好。例如,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从企业开始出口业务的那一个时刻点开始,企业就开始不断的积累在出口业务方面的经验,企业对产品出口经营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也在不断积累。在这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会同时接触到各种有关的信息(关于出口业务的信息、关于投资业务的信息),但是,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以及接受信息的机会成本,企业的管理者比较倾向于对出口业务信息的吸收和利用,并且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出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对出口业务相关信息的知识偏好。由于出口企业对于出口业务相关信息的知识偏好,又反过来导致了出口企业在出口业务方面的知识更多,经验积累更加丰富,企业的出口业务更加顺利,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知识偏好和业务积累不断促进循环上升的过程。同理,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企业在进行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也会特别关注投资方面的信息和知识积累,形成对投资相关信息的知识偏好。投资企业对于投资业务相关信息的知识偏好也会反过来影响企业的投资活动,使得企业更加擅长于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并且积累更多的投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知识偏好和投资业务相促进的循环上升的过程。由此,企业便形成了知识偏好的异质性。endprint

(三)知识偏好异质性决定企业国际化路径差异

企业在生产率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生产率可以看作是“同质性”的,即企业的生产率不能够决定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企业的国际化路径是选择不出口、出口还是投资,由企业知识偏好的异质性来决定。此时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中的企业异质性由企业的知识偏好的异质性来体现。知识偏好偏向于出口的企业,企业更容易将产品出口;知识偏好偏向于投资的企业,企业更容易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知识偏好异质性决定了企业国际化路径的差异。

(四)影响知识偏好的因素

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团队结构、社会资本、经验和资本结构,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知识偏好。

1.核心团队结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发展需要必然会面临人才招聘的问题。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需要就会招聘不同专业和不同专长的员工。企业核心团队结构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起来的。由于企业的发展受到不同的“关键事件”、外界条件和企业自身条件的影响,不同的企业必然拥有不同的核心团队结构。不同的核心团队结构会对企业的知识偏好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响。核心团队中大多数员工擅长于进行贸易方面的工作,企业更容易进行贸易并且对贸易相关的信息和知识更加敏感,所以更加容易形成对贸易相关知识的知识偏好。而如果核心团队中大多数员工擅长于进行投资,企业更加倾向于做投资并且对投资相关的信息和知识比较敏感,所以企业更容易形成对投资相关知识的知识偏好。企业的核心团队结构通过以下两个方向作用于企业的知识偏好并且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

一是不同的核心团队结构对机会识别不同。企业的机会识别能力是企业进行国际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企业要能够在陌生的环境下识别到商机对于企业顺利的进行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不同的企业核心团队结构会对市场上纷繁复杂的商业机会产生不一样的过滤效果。核心团队员工中大多数是善于做贸易的,他们就更多接受关于贸易的信息,提取有关企业可以发展的贸易机会信息,利于企业发展贸易。如果核心团队员工中大多数是善于做投资的,他们就更多接受关于投资的信息,能够更容易发现企业可能的贸易机会,利于企业发展投资。所以,企业不同的核心团队结构会使企业产生不一样的知识偏好,影响企业的机会识别,然后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

二是不同的核心团队结构带来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不同。不同企业核心团队的组成结构不同导致了企业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果企业的核心团队员工都是以掌握核心生产技术为主的技术研发型员工,那么企业可能更倾向于将产品出口,所以企业会偏向贸易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形成贸易的知识偏好。如果企业的核心团队员工以资本运作、风险投资创新等方面为主,那么企业核心团队更倾向于投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的接收,形成投资的知识偏好。

2.社会资本。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本。企业主要的社会资本分为企业的市场渠道资本、企业与上下游厂商的关系资本以及企业与政府银行等机构的关系资本。因为这三个方面的社会资本最容易对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路径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如果拥有国外的市场销售渠道,那么企业会更加关注贸易相关的信息,企业倾向于对贸易知识偏好。企业如果有投资方面的渠道信息,那么企业更容易倾向于对投资知识偏好。企业的上下游厂商是企业接收贸易或者投资的有关信息的有效来源,不同的企业寻找到不同的上下游厂商,所以也会影响企业对信息的接收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知识偏好。企业如果与银行有良好的信誉关系,银行更容易为企业发展直接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企业便更容易形成对投资的知识偏好。企业从政府方面能够获取的政策支持会影响企业的知识偏好。如果企业获得的政府支持主要是贸易方面,企业会更加关注贸易相关的知识积累,形成贸易的知识偏好,如果企业获得的政府支持主要是投资方面,企业会更加关注投资的相关知识,形成投资的知识偏好。

3.企业经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关键事件”的影响,这些“关键事件”对企业经营方面的知识经验积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也是影响企业知识偏好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企业如果在发展过程中,首先接触涉及到贸易相关的信息,并且开始了贸易的发展,那么企业更有可能吸收和掌握贸易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企业容易形成对贸易的知识偏好。而如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首先接触到有关投资的项目,企业先开始了国际直接投资,企业积累了投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会导致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更倾向于对投资相关的信息和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更容易形成投资的知识偏好。

4.资本积累过程。企业发展过程也是资本积累的过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资本以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声誉资本等形式积累起来。不同企业的资本积累过程不同,从而导致了企业的知识偏好的异质性。企业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倾向于积累固定资本,积累特殊的原材料、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使得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可能限制在进行出口这个方向的时候,企业的知识偏好就偏向于对贸易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如果企业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倾向于积累流动性的资本,企业拥有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的可能性,那么企业就容易对投资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的掌握,企业知识偏好就是对贸易的知识偏好。

企业知识偏好异质性形成的原因

企业知识偏好异质性形成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企业的发展路径不同导致的。根据路径依赖理论,因为企业存在着“有限理性”以及“偶然事件”的影响,不同企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发展路径。企业不同的发展路径导致企业形成了知识偏好的异质性,而这些具有异质性的知识偏好是形成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差异性的主要组成因素。路径依赖对企业形成知识偏好的异质性主要通过以下的机制实现:

(一)锁定

路径依赖可以用于说明历史事件对企业持续在某一个路径中做出解释。企业持续原有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可能是由于对过去的承诺。虽然不同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可能更加有效率,企业也会在原有的国际化发展路径中持续下去。路径依赖的发生因为企业认为在原有的国际化发展路径中更符合经济效率。企业很容易被锁定在已有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和知识偏好中。企业一旦选择出口之后,企业在出口中所积累的知识、技能、市场渠道等都使得企业以后的发展逐渐锁定到出口这个路径中。所以,出口企业更容易积累出口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国际直接投资的企业更容易积累投资方面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由于这样的锁定机制,企业的知识偏好可能就是由于某个偶然的事件导致了企业做出了国际化的某一个路径选择,然后企业的知识偏好就锁定在这个路径上。endprint

(二)正反馈机制

企业在某一个偶然事件或者一系列偶然事件的影响下导致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走向了某一个固定的路径之后,会产生知识偏好的“正反馈机制”使企业在初始路径中逐渐改进、适应,并且形成对这一国际化路径的知识偏好,而对这一国际化路径的知识偏好又反过来影响企业的知识积累和技术革新,使企业发展和形成适应已有的国际化路径的内部经营模式,并且逐步提高在这个路径中企业可获得的利益。这个过程又会反过来影响企业,使得企业不断对初始状态进行承诺。从而形成一个螺旋体互相促进上升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路径中对知识偏好的正反馈机制作用。

(三)规模效应

企业在不同的国际化路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某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形成知识方面的规模经济效应,也会使企业在知识偏好上产生“正反馈机制”,发展过程中企业形成了良性反馈的循环也会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盈利能力。企业在不同的国际化路径发展中,因为投资的不可逆性等的影响也能够促使企业在投资之后对企业的国际化投资更加重视,加强对企业所需要的知识的接收和运用,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经验逐渐形成规模,形成知识的规模效应。知识的规模效应使得企业更倾向于某一种知识的偏好。

(四)“干中学”效应

企业在不同的国际化路径发展过程中通过“干中学”,会使企业的知识偏好产生和逐渐形成固定的一个模式。发展过程中企业形成了良性反馈的循环,企业越来越注重对某一方面知识的关注和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企业在这个国际化路径中的经营能力。例如企业选择了出口,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通过“干中学”,逐渐积累了出口必须的知识经验、更多的市场渠道、改良企业的新产品等,更加提高了企业在出口方面的经营能力。而企业如果参与了国际直接投资,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企业进行国际化投资所需要具备的内部化管理技术、跨文化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跨文化内部管理能力等,这个过程又反过来让企业不断加强对投资方面的知识偏好。

总之,企业国际化发展路径会影响到企业的知识偏好,企业初始的选择会对企业今后的选择造成影响。

结论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作为国际化理论的最新发展方向,从企业微观角度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现象。现有的文献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实证研究方面已做了很多研究。但是,没有学者发现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生产率阈值重叠”现象。

本文在对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假设研究,认为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中存在着“生产率阈值重叠”现象,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现有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研究发现“生产率阈值重叠”现象引发了我们对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进一步思考,在“生产率阈值重叠”区间内,如果按照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结论,生产率应该是决定企业国际化路径的原因,生产率最高的企业开展国际直接投资,生产率高的企业出口,生产率低的企业只在国内销售。但是,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无法解释生产率阈值重叠区间内的企业,为什么同样的生产率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出口了,有的企业却只是在本国生产和销售?这就让我们对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产生了怀疑,在“生产率阈值重叠”的区间内,生产率不是唯一决定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因素,必定有其他一些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于是本文引入了“企业知识偏好”概念,认为在企业层面的国际化路径选择不仅是生产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知识偏好”也会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接下来论文分析了“企业知识偏好”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怎么样影响企业国际化路径的选择、企业知识偏好形成的原因等。论文认为企业的知识偏好的异质性是异质性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华,许和莲,杨晶晶.出口、异质性与企业生产率—来自中国企业层面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1,37(6)

2.王方方,赵永亮.企业异质性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基于广东省企业层面数据的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12(2)

3.付建.出口贸易、企业异质性和生产率:一个比较优势的分析框架[J].经济问题,2012(2)

4.朱廷,李宏兵.异质性企业国际转移的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HFT模型和NEG模型的拓展及验证[J].国际贸易问题,201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