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传递效应研究

2014-11-12戴如磊王苏旭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1期

戴如磊+王苏旭

内容摘要:汇率的变动存在价格传递效应,并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影响国内的总体物价水平,从而对国内整个市场经济产生影响。本文利用VAR模型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分析,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各变量的结构化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动的贡献程度。

关键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 VAR 价格传递效应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制度逐渐取代固定汇率制度,全球主要货币的波动以及汇率的变动能够影响主要国家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价格的发现,对汇率变动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影响进行研究,关键是研究汇率变动对价格的影响,即汇率对价格的传递问题研究。所谓汇率价格传递(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效应是指汇率的波动在价格传递机制的作用下能够影响进出口价格的变动,进而又可以通过价格链的作用对国内有关价格指标产生影响的效应。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汇率的波动对我国市场经济活动的影响逐渐增强,汇率变动已成为影响我国价格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已经进行了汇率变动所产生的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但多数集中在对进口价格的影响研究,而对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指标的传递效应实证较少。本文主要从货币视角探讨了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所谓汇率传导(Exchange Rate Pass Through)就是汇率变动对价格的影响,随着浮动汇率制逐渐取代固定汇率制,汇率传导逐渐成为经济学领域关注的重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汇率传导研究的起点。Cassel(1922)第一个使用“PPP”理论来解释价格和汇率的挂钩,并做了实证分析。Robert Lipsy(1977),Peter Isard(1977),Alberto Giovannini(1988)等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框架,采用不同的实证方法对汇率—物价传导机制中的“一价定律”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都表明汇率对物价的传导是不完全的。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Taylor(2000),Olivei(2002),Marazzi和Rothenberg(2006)先后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证明了一些国家的汇率传导效果下降。国外大部分研究都证明了汇率对价格指数不完全传导效应的存在。

在国内,2000年以后,陆续有学者研究汇率传导问题。卜永祥(2001)在我国最先开始研究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证明了长期内汇率波动和进口价格、国内价格存在明显的传递效应,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外价格水平影响较小。近两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汇率传导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刘亚(2008)在向量自回归模型中引入食品价格因素,探讨了汇率变动对国内CPI指数的影响,其也证明了汇率价格传递存在时滞效应。本文从货币视角重新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并利用最新的数据检验前人的研究成果。

理论分析框架

本文研究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传递效应的创新点是,在Taylor(2000)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货币因素,通过汇率变动的价格传导机制在国内各价格指标之间建立联系,选取货币供应量M1、消费品价格指数、企业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品价格指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5个指标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

Taylor(2000)在O-R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宏观理论框架分析汇率传导的价格机制。Taylor认为在全球目前处于稳定的低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中,汇率变动具有不完全的价格传递效应,即汇率变动无法完全传导到进出口商品上,而且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指标的影响也趋弱。在Taylor模型中企业的最优价格选择是:

(1)

其中,xt表示该企业产品的价格,Et是基于t期的条件期望,pt表示竞争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平均价格,ct表示原材料的成本,εt表示影响产品产量的其他随机扰动因素。β是衡量市场占有率的指标,其值越小,反映该产品市场的支配力越大。

由于本文是从货币的视角分析汇率变动对我国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因此在Taylor模型的基础上,对(1)式进行扩展。文章假设x是消费品,原材料成本分为国内和进口两部分,用i表示进口部分,g表示国内部分,因此有:

ct+1=f(it,gt) (2)

将(2)式代入(1)式中得到:

(3)

将(3)式扩展到宏观领域,即有:

Pc=f(Pi,Pg,E,Z) (4)

由于货币因素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较大,因此文章不考虑GDP因素,将货币因素引入(4)式中,有:

Pc=f(Pi,Pg,E,m(g),ε) (5)

本文接下来的实证分析就以公式(5)为分析框架。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与处理

为了详细考察比较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本文使用2001年1月到2014年2月有关指标的月度数据,具体所用指标包括: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简称NEER),该指标与人民币价值密切相关,能直接反映人民币价值的变化;企业商品价格指数(简称CGPI),该指标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国内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情况;消费者价格指数(简称CPI),该宏观经济指标较全面的反映了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进口价格指数(简称IPI),一国进口价格指数上升,表示该国经济通货膨胀压力上升;货币供给量M1,该指标更多的反映了交易用的货币需求,和物价的联系更紧密。以上数据,笔者均将其转换为以2001年1月为基期。

(二)实证模型构建

本文按照以下方式来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首先,采用了5个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然后通过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是如何影响国内相关价格的,并就实证结果提出政策意见。在VAR模型中,变量的选择基于以下考虑:第一,引入货币供给量来衡量人民币汇率变动价格传递机制中的货币政策效应;第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更能反映汇率波动的综合影响;第三,将消费者价格指数和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引入到VAR模型中来,方便考察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沿着价格链传递的效应。endprint

1.数据平稳性检验。在建立VAR模型之前,需要判断各个变量是否具有平稳性,以提高估计量的可靠性。本文采用ADF检验和PP检验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VAR模型里的内生变量,xt=(△lm1,△lneer,△lipi,△lcgpi,△lcpi),被认为是稳定的时间序列。且经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CPI、CGPI、IPI以及货币供应量M1互为因果关系。

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VAR)模型基于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作为其他变量的滞后函数的原理来建立模型,一般用来估计内生变量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最一般的VAR(p)模型如下式:

yt=A1yt-1+Apyt-p+…+B1xt+…+BrXt-r+εt

式中,A1…Ap和B1…Br是待估计的参数矩阵;xt是d维外生变量;yt是m维内生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分别有p和r阶滞后期;εt是随机扰动项。由于残差项和简化式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通过Cholesky分解法,使误差项之间不相关。因为内生变量在VAR系统中的顺序会影响到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因此Cholesky分解法对变量的排序很谨慎。本文依据各价格指标之间的联系进行排序。首先,货币供给量M1排在第一位,同期内货币供给量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排在其后的依次是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进口价格指标、企业商品价格指标、消费者价格指标。即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引起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化会导致国内进口价格的变化,进而使得国内企业商品价格和消费者价格发生改变。所以本文考察的VAR系统中Cholesky分解的基本顺序是:

△m1→△neer→△ipi→△cgpi→△cpi

根据以上变量顺序,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实证检验。

2.滞后结构的选择。VAR模型滞后期的选择指标,如图1所示。由上分析可知,本模型中估计的VAR模型简化式表达式为:

Yt=C+A1Yt-1+μt

其中有:Yt=(△m1,△neer,△ipi,△cgpi,△cpi)T,A1是滞后二期的系数矩阵,C为常向量,μt为误差向量,且有E[μtμt`]=Ω,Ω是简化式残差向量方差—协方差矩阵。

虽然采用VAR模型可以从进口环节到生产环节,再到消费环节这一价格链角度来理解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但由于VAR模型中估计的参数较多,而且估计的参数都会被保留在模型中,无论其是否对结果具有解释性,因此对VAR模型中单个参数的回归结果进行解释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进行VAR模型实证研究,关注的是VAR模型中内生变量的动态特征,即模型中每个内生变量变化对其自身或其他内生变量所产生的冲击影响。

3.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第一,脉冲响应函数。本文在构造脉冲响应函数之前,将所有指标数据先取对数,然后进行差分处理,这样可以将汇率变量的冲击单位化为1,其他变量值则表示在受到汇率一个单位冲击后的反应程度。本实证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如图2所示。

从图2的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对各价格指标都有负向作用,面对汇率冲击时,进口价格波动最为明显,其次为企业商品价格,而消费者价格波动最小。具体来说,汇率发生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进口价格立刻下降0.5%,随后逐渐减弱;汇率冲击发生当期,企业商品价格立刻下降0.13%,大约3个月以后,下降幅度最大,达到0.3%,之后有所减弱,大约稳定在0.05%水平上;消费者价格对汇率冲击反应不敏感,汇率冲击发生当期,消费者价格下降0.02%,随后逐渐稳定在0.01%水平上。由以上分析可知,人民币汇率变动确实对我国国内相关价格指标存在不完全的价格传递效应。

第二,方差分解。本文在脉冲响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了方差分解方法。方差分解通过分析变量的结构冲击对各内生变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变量结构冲击的重要性。

由表2、3、4可知,引起CPI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其自身的新息冲击和货币供应量,分别达到64.72%和22.87%,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其仅有较微弱的影响。引起CGPI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其自身的新息冲击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分别达到61.48%和29.82%。而引起IPI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其自身的新息冲击,其次分别是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由以上分析可知,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即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对进口价格和企业商品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但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则要微弱很多。这与前人的经验理论和理论成果也是基本一致的。

结论和政策建议

文章通过建立五变量的VAR模型,将货币供应量M1、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进口价格指数IPI、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五个变量引入VAR模型中,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IPI、CGPI、CPI的影响,并采用方差分解技术探讨了各变量对IPI、CGPI、CPI变化的贡献程度。文章通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通过实证分析可知,自2001年1月至2014年2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国内价格指数确实存在不完全价格传递效应,但影响程度较小。

第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价格链中的不同价格指数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进口价格指数和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这就说明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沿着价格链由外向内是逐渐减弱的。

第三,短期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具有通货紧缩效应,会带动价格链上的一系列价格指标—进口价格、企业商品价格和消费者价格下降。

在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情况下,必须统筹考虑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本文的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如下:

第一,人民币汇率波动虽然存在价格传递效应,但价格传递效应较小,因此,我国货币决策者不必过分担心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产生压力,应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稳定国内物价水平。

第二,从防范通货膨胀的角度来看,政府应实行更加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需要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确定应采取相机抉择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陈六傅,刘厚俊.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J].金融研究,2007(4)

2.封北麟.汇率传递效应与宏观经济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2006(12)

3.李富有.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化对于物价水平的影响—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2)

4.卜永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7(4)

5.周先平.人民币计价结算背景下汇率制度选择研究—基于汇率变动时变传递效应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3(3)

6.Karim Barhoumi Differences in long run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to import pri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Economic Modelling,2006

7.Amit Ghosh,Ramkishen S. Rajan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 Korea and Thailand:Trends and determinants[J].Japan and World Ecomomy,2008

8.David Tulk.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Theory and Evidence[J].Economices 826:International Finance,2004endprint

1.数据平稳性检验。在建立VAR模型之前,需要判断各个变量是否具有平稳性,以提高估计量的可靠性。本文采用ADF检验和PP检验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VAR模型里的内生变量,xt=(△lm1,△lneer,△lipi,△lcgpi,△lcpi),被认为是稳定的时间序列。且经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CPI、CGPI、IPI以及货币供应量M1互为因果关系。

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VAR)模型基于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作为其他变量的滞后函数的原理来建立模型,一般用来估计内生变量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最一般的VAR(p)模型如下式:

yt=A1yt-1+Apyt-p+…+B1xt+…+BrXt-r+εt

式中,A1…Ap和B1…Br是待估计的参数矩阵;xt是d维外生变量;yt是m维内生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分别有p和r阶滞后期;εt是随机扰动项。由于残差项和简化式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通过Cholesky分解法,使误差项之间不相关。因为内生变量在VAR系统中的顺序会影响到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因此Cholesky分解法对变量的排序很谨慎。本文依据各价格指标之间的联系进行排序。首先,货币供给量M1排在第一位,同期内货币供给量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排在其后的依次是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进口价格指标、企业商品价格指标、消费者价格指标。即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引起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化会导致国内进口价格的变化,进而使得国内企业商品价格和消费者价格发生改变。所以本文考察的VAR系统中Cholesky分解的基本顺序是:

△m1→△neer→△ipi→△cgpi→△cpi

根据以上变量顺序,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实证检验。

2.滞后结构的选择。VAR模型滞后期的选择指标,如图1所示。由上分析可知,本模型中估计的VAR模型简化式表达式为:

Yt=C+A1Yt-1+μt

其中有:Yt=(△m1,△neer,△ipi,△cgpi,△cpi)T,A1是滞后二期的系数矩阵,C为常向量,μt为误差向量,且有E[μtμt`]=Ω,Ω是简化式残差向量方差—协方差矩阵。

虽然采用VAR模型可以从进口环节到生产环节,再到消费环节这一价格链角度来理解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但由于VAR模型中估计的参数较多,而且估计的参数都会被保留在模型中,无论其是否对结果具有解释性,因此对VAR模型中单个参数的回归结果进行解释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进行VAR模型实证研究,关注的是VAR模型中内生变量的动态特征,即模型中每个内生变量变化对其自身或其他内生变量所产生的冲击影响。

3.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第一,脉冲响应函数。本文在构造脉冲响应函数之前,将所有指标数据先取对数,然后进行差分处理,这样可以将汇率变量的冲击单位化为1,其他变量值则表示在受到汇率一个单位冲击后的反应程度。本实证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如图2所示。

从图2的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对各价格指标都有负向作用,面对汇率冲击时,进口价格波动最为明显,其次为企业商品价格,而消费者价格波动最小。具体来说,汇率发生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进口价格立刻下降0.5%,随后逐渐减弱;汇率冲击发生当期,企业商品价格立刻下降0.13%,大约3个月以后,下降幅度最大,达到0.3%,之后有所减弱,大约稳定在0.05%水平上;消费者价格对汇率冲击反应不敏感,汇率冲击发生当期,消费者价格下降0.02%,随后逐渐稳定在0.01%水平上。由以上分析可知,人民币汇率变动确实对我国国内相关价格指标存在不完全的价格传递效应。

第二,方差分解。本文在脉冲响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了方差分解方法。方差分解通过分析变量的结构冲击对各内生变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变量结构冲击的重要性。

由表2、3、4可知,引起CPI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其自身的新息冲击和货币供应量,分别达到64.72%和22.87%,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其仅有较微弱的影响。引起CGPI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其自身的新息冲击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分别达到61.48%和29.82%。而引起IPI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其自身的新息冲击,其次分别是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由以上分析可知,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即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对进口价格和企业商品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但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则要微弱很多。这与前人的经验理论和理论成果也是基本一致的。

结论和政策建议

文章通过建立五变量的VAR模型,将货币供应量M1、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进口价格指数IPI、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五个变量引入VAR模型中,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IPI、CGPI、CPI的影响,并采用方差分解技术探讨了各变量对IPI、CGPI、CPI变化的贡献程度。文章通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通过实证分析可知,自2001年1月至2014年2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国内价格指数确实存在不完全价格传递效应,但影响程度较小。

第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价格链中的不同价格指数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进口价格指数和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这就说明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沿着价格链由外向内是逐渐减弱的。

第三,短期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具有通货紧缩效应,会带动价格链上的一系列价格指标—进口价格、企业商品价格和消费者价格下降。

在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情况下,必须统筹考虑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本文的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如下:

第一,人民币汇率波动虽然存在价格传递效应,但价格传递效应较小,因此,我国货币决策者不必过分担心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产生压力,应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稳定国内物价水平。

第二,从防范通货膨胀的角度来看,政府应实行更加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需要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确定应采取相机抉择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陈六傅,刘厚俊.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J].金融研究,2007(4)

2.封北麟.汇率传递效应与宏观经济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2006(12)

3.李富有.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化对于物价水平的影响—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2)

4.卜永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7(4)

5.周先平.人民币计价结算背景下汇率制度选择研究—基于汇率变动时变传递效应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3(3)

6.Karim Barhoumi Differences in long run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to import pri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Economic Modelling,2006

7.Amit Ghosh,Ramkishen S. Rajan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 Korea and Thailand:Trends and determinants[J].Japan and World Ecomomy,2008

8.David Tulk.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Theory and Evidence[J].Economices 826:International Finance,2004endprint

1.数据平稳性检验。在建立VAR模型之前,需要判断各个变量是否具有平稳性,以提高估计量的可靠性。本文采用ADF检验和PP检验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VAR模型里的内生变量,xt=(△lm1,△lneer,△lipi,△lcgpi,△lcpi),被认为是稳定的时间序列。且经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CPI、CGPI、IPI以及货币供应量M1互为因果关系。

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VAR)模型基于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作为其他变量的滞后函数的原理来建立模型,一般用来估计内生变量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最一般的VAR(p)模型如下式:

yt=A1yt-1+Apyt-p+…+B1xt+…+BrXt-r+εt

式中,A1…Ap和B1…Br是待估计的参数矩阵;xt是d维外生变量;yt是m维内生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分别有p和r阶滞后期;εt是随机扰动项。由于残差项和简化式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通过Cholesky分解法,使误差项之间不相关。因为内生变量在VAR系统中的顺序会影响到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因此Cholesky分解法对变量的排序很谨慎。本文依据各价格指标之间的联系进行排序。首先,货币供给量M1排在第一位,同期内货币供给量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排在其后的依次是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进口价格指标、企业商品价格指标、消费者价格指标。即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引起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化会导致国内进口价格的变化,进而使得国内企业商品价格和消费者价格发生改变。所以本文考察的VAR系统中Cholesky分解的基本顺序是:

△m1→△neer→△ipi→△cgpi→△cpi

根据以上变量顺序,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实证检验。

2.滞后结构的选择。VAR模型滞后期的选择指标,如图1所示。由上分析可知,本模型中估计的VAR模型简化式表达式为:

Yt=C+A1Yt-1+μt

其中有:Yt=(△m1,△neer,△ipi,△cgpi,△cpi)T,A1是滞后二期的系数矩阵,C为常向量,μt为误差向量,且有E[μtμt`]=Ω,Ω是简化式残差向量方差—协方差矩阵。

虽然采用VAR模型可以从进口环节到生产环节,再到消费环节这一价格链角度来理解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但由于VAR模型中估计的参数较多,而且估计的参数都会被保留在模型中,无论其是否对结果具有解释性,因此对VAR模型中单个参数的回归结果进行解释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进行VAR模型实证研究,关注的是VAR模型中内生变量的动态特征,即模型中每个内生变量变化对其自身或其他内生变量所产生的冲击影响。

3.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第一,脉冲响应函数。本文在构造脉冲响应函数之前,将所有指标数据先取对数,然后进行差分处理,这样可以将汇率变量的冲击单位化为1,其他变量值则表示在受到汇率一个单位冲击后的反应程度。本实证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如图2所示。

从图2的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对各价格指标都有负向作用,面对汇率冲击时,进口价格波动最为明显,其次为企业商品价格,而消费者价格波动最小。具体来说,汇率发生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进口价格立刻下降0.5%,随后逐渐减弱;汇率冲击发生当期,企业商品价格立刻下降0.13%,大约3个月以后,下降幅度最大,达到0.3%,之后有所减弱,大约稳定在0.05%水平上;消费者价格对汇率冲击反应不敏感,汇率冲击发生当期,消费者价格下降0.02%,随后逐渐稳定在0.01%水平上。由以上分析可知,人民币汇率变动确实对我国国内相关价格指标存在不完全的价格传递效应。

第二,方差分解。本文在脉冲响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了方差分解方法。方差分解通过分析变量的结构冲击对各内生变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变量结构冲击的重要性。

由表2、3、4可知,引起CPI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其自身的新息冲击和货币供应量,分别达到64.72%和22.87%,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其仅有较微弱的影响。引起CGPI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其自身的新息冲击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分别达到61.48%和29.82%。而引起IPI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其自身的新息冲击,其次分别是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由以上分析可知,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即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对进口价格和企业商品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但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则要微弱很多。这与前人的经验理论和理论成果也是基本一致的。

结论和政策建议

文章通过建立五变量的VAR模型,将货币供应量M1、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进口价格指数IPI、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五个变量引入VAR模型中,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IPI、CGPI、CPI的影响,并采用方差分解技术探讨了各变量对IPI、CGPI、CPI变化的贡献程度。文章通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通过实证分析可知,自2001年1月至2014年2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国内价格指数确实存在不完全价格传递效应,但影响程度较小。

第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价格链中的不同价格指数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进口价格指数和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这就说明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沿着价格链由外向内是逐渐减弱的。

第三,短期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具有通货紧缩效应,会带动价格链上的一系列价格指标—进口价格、企业商品价格和消费者价格下降。

在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情况下,必须统筹考虑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本文的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如下:

第一,人民币汇率波动虽然存在价格传递效应,但价格传递效应较小,因此,我国货币决策者不必过分担心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产生压力,应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稳定国内物价水平。

第二,从防范通货膨胀的角度来看,政府应实行更加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需要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确定应采取相机抉择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陈六傅,刘厚俊.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J].金融研究,2007(4)

2.封北麟.汇率传递效应与宏观经济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2006(12)

3.李富有.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化对于物价水平的影响—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2)

4.卜永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7(4)

5.周先平.人民币计价结算背景下汇率制度选择研究—基于汇率变动时变传递效应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3(3)

6.Karim Barhoumi Differences in long run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to import pri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Economic Modelling,2006

7.Amit Ghosh,Ramkishen S. Rajan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 Korea and Thailand:Trends and determinants[J].Japan and World Ecomomy,2008

8.David Tulk.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Theory and Evidence[J].Economices 826:International Finance,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