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定量研究

2014-11-12王丽珂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1期
关键词:河南省指标体系指标

王丽珂

内容摘要:作为目前和谐社会建设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政府社会建设的成果作量化分析并进行科学评估的研究尚不多见。社会建设指标体系设计包含了庞大复杂的社会要素,本文首先根据新时期中央政策构建了包括基本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8大方面,涵盖27个指标的评估体系,然后利用数学模型对河南各地区的社会建设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力求真实、客观地对河南省的社会建设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对其社会建设实施的成果经验进行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地方政府 社会建设 定量分析 评估

问题的提出

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近年来解决与改善民生成为了中央政府越来越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成为地方政府最大的政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进一步加快社会建设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自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建设”的概念至今,社会建设也经历了一个逐步系统完善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更是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要求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并将其上升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体”,这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对社会建设的重视。对此,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先生曾作出评价:“社会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反映了我们对于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有了新的概括,有了突破性的新的认识”。

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很多学者围绕社会建设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社会建设内涵的界定、社会建设与其他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以及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方法路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充实了社会建设的研究内容;更有专家对社会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探索,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和指导意义的观点和结论。然而,如何对地方政府在社会建设方面作出的成绩进行定量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改进建议?纵观晚近时期的文献,这方面研究尚不多见。因此,对地方政府社会建设取得的绩效进行评估,尚需进一步探索。

社会建设绩效的定量分析

绩效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衡量组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社会建设的绩效评估涉及投入和产出两个要素,亦即衡量政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建设的产出情况。因此,除了对地方社会建设的产出进行定量分析之外,还需要对其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定量比较,以客观的比较各地区的社会建设绩效。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对其18个地市的社会建设进行评估研究,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发现社会建设的差距和问题,以期弄清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一)对社会建设的定量评估

1.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体系作为一种标准和尺度,可以让人们对于研究对象的形态与性质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社会建设指标体系设计包含了庞大复杂的社会要素,涉及层次多、覆盖面广,且包容量大、动态性强,要认识和把握这些庞大复杂的社会要素,只进行定性分析而不做定量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在此,首先需要对河南省社会建设综合情况先进行定量分析,然后根据定量分析的研究结果得出定性分析的结论,这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为客观、准确的研究和评估奠定基础。在设定社会建设考核指标的过程中,本着系统性、综合性的原则建构一套能体现社会建设整体成绩的指标体系,当中的有些指标可以反映和测量一些情况的特征,并有助于将信息转化为更易理解的形式,以简明的方式来描述复杂的状况。所有指标都必须具备2个要素:尽可能的把信息定量化,使得这些信息清楚明了;能简化那些反映复杂现象的信息,既使得所表征的信息具有代表性,又便于人们了解和掌握。

鉴于此,笔者根据中央十二五规划中有关社会建设的要求和《河南省统计年鉴》提供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本着可操作性原则,围绕当前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建立一套定量测评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交通、住房、社会安全八个主要方面(见图1)。

对社会建设的成果进行评估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问题,原因在于社会建设本身所涵盖内容的特殊性和评价信息的稀缺性,需要进行多层次、多因素和多目标的评价。由于图1中所建立的二级指标体系在河南省社会建设综合评价中并不是一个基础性指标,而是一个处于承上启下位置的合成性指标,鉴于8个二级指标体系所涵盖的范围仍然较大,涉及的领域较多,为进行更加深入准确的评价和分析造成不便,因此,在充分考虑样本数据的可获得性、可信度及其权威性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在二级指标之下设置了27个三级指标,用以反映社会建设的性质和作用,如表1所示。

2.权重的确定。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权重系数的确定直接影响到综合评判的结果,在河南省社会建设综合评价三个层级的指标中,有些属于同一级别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同级指标的重要性存在差异,有些是起主导作用的指标,有的则是处于次要地位但缺乏又不完整的辅助性指标,因此需要在数学模型中赋予不同的权重。为了尽可能减少量化的主观性,在权重调查中,笔者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向学术界、理论界专家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发出了《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体系》的专家意见调查表,本文采用在德尔菲专家调查的基础上构造出各级指标层的判别矩阵,计算出其对应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得出各指标层在河南省社会建设绩效评判中的权重水平。除了特别说明之外,指标原始数据均根据2013年《河南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整理得出,各级指标及其对应的权重见表1。

3.评价模型的选取及测算。根据梯型模糊隶属度函数对表1中的原始数值进行无量纲处理。endprint

第一,对于正向指标采用半升梯型模糊隶属度函数进行量化:

(1)

第二,对于逆向指标采用半降梯型模糊隶属度函数进行量化:

(2)

第三,对于适度指标,按其与基本指标的偏离程度取绝对值,然后同逆向指标处理方法。

其中:xij代表原始数据,Mij、mij分别表示各项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α1、α2为指标隶属度,取值范围在0-1之间。

根据式(1)和式(2)通过MATLAB软件计算得出18个地级市27个指标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数值,然后建立评价模型:

i=1,2,3,…18 (3)

其中:Yi为反映社会建设水平的综合因子,Xij为第i个各地区第j个指标经过归一化处理之后的标准值,Wj为社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第j个指标的权重。

我们可以依据评价模型(3)计算出河南省18个地级市各八个二级指标的得分以及各地区社会建设指标的综合得分与排名情况,见表2。

(二)对经济发展的定量评估

因为社会建设需要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作为支撑,所以同社会建设定量分析方法类似,在此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经济发展指标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总量指标和经济发展增速指标上,通过建立河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总量和增速指标体系,并对原始数据进行0-1标准化处理之后,根据标准化数值和其对应的权重进行加权可以计算得到2012年河南省十八个地市经济发展情况的排名(见表3)。

对定量评估结果的比较分析与讨论

(一)比较分析

根据对河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出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在经济发展排名前五的地区除了郑州与洛阳仍分别保持第一和第二之外,济源、许昌和开封的社会建设分别位居第九、第十二和第十五;经济发展排名第六至第十的地区为:焦作、三门峡、驻马店、南阳和信阳,其社会建设分别位居第四、第七、第十七、第十和第十四;经济发展综合排名位居第十一名至第十五名的新乡、鹤壁、濮阳、安阳和商丘,其社会建设分别位居第六、第十三、第八、第三和第十六。换句话说,2012年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排名除郑州、洛阳和三门峡之外,有些经济发展程度较好的地区,其社会建设评价综合得分排名落后于经济发展程度较差的地区;而那些经济发展情况排名靠后的地区,其社会建设评价综合得分却能够位居前列。此外,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郑州和洛阳而言,由于这两个地区分别位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理想线即,Y=X之下(见图2),说明相对于郑州和洛阳各自的经济发展程度,其社会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在速度上还有待继续加快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尚需进一步协调发展。各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具体分布情况见图2。

(二)结果讨论

近年来,河南省十八个地市在大力开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过程中,人民的总体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005年河南全省城市农村收入比为3.02∶1,至2012年河南全省城市农村收入比缩小为2.89∶1)、社会保障稳步提高、就业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安全治理更加有序。然而,河南十八个地市社会建设的定量评估却显示出,在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的社会建设出现了不相协调的情况,且对社会建设绩效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出,各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尚待进一步协调。

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有效推进代表着全民福利的改善,所以仅搞好某一个方面是不行的,需要通盘兼顾才能实现,作为社会建设核心的社会事业必须多元化发展才能更加完善,在此过程中,各项社会事业建构途径也必须采用多元化的行动策略。在多元社会中的地方政府,其社会建设绩效的提升与多元行动者能力的大小以及公众的支持与认同程度之间存在着很大关系,必须从组织内和组织外等不同向度来搜寻和选择社会建设的途径。所以,河南省十八个地方政府的社会建设在未来发展中应更加积极地回应这种多元的社会需求,引入多方建设力量的有效合作与广泛参与,努力形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除此之外,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社会建设的推进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往往需要通过制度和政策外力实施才能得以保障,这需要以省政府为主导,把社会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程统一规划部署,各地市政府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方面的政策实施力度,根据各自情况调整规范措施,建立强有力和务实的绩效考核制度,促进河南省各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严振书.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综述[J].实事求是,2009(5)

3.徐家良,于爱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3)

4.陆学艺.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2)

5.郑杭生.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

6.李培林.加强社会建设理论和经验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2)

7.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与实践[Z].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8.Robert Leach & Janie Percy-Smith.Local Governance in Britain[M].Pal grave,2001

9.国家统计局.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10.河南省统计局.2013年河南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endprint

第一,对于正向指标采用半升梯型模糊隶属度函数进行量化:

(1)

第二,对于逆向指标采用半降梯型模糊隶属度函数进行量化:

(2)

第三,对于适度指标,按其与基本指标的偏离程度取绝对值,然后同逆向指标处理方法。

其中:xij代表原始数据,Mij、mij分别表示各项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α1、α2为指标隶属度,取值范围在0-1之间。

根据式(1)和式(2)通过MATLAB软件计算得出18个地级市27个指标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数值,然后建立评价模型:

i=1,2,3,…18 (3)

其中:Yi为反映社会建设水平的综合因子,Xij为第i个各地区第j个指标经过归一化处理之后的标准值,Wj为社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第j个指标的权重。

我们可以依据评价模型(3)计算出河南省18个地级市各八个二级指标的得分以及各地区社会建设指标的综合得分与排名情况,见表2。

(二)对经济发展的定量评估

因为社会建设需要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作为支撑,所以同社会建设定量分析方法类似,在此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经济发展指标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总量指标和经济发展增速指标上,通过建立河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总量和增速指标体系,并对原始数据进行0-1标准化处理之后,根据标准化数值和其对应的权重进行加权可以计算得到2012年河南省十八个地市经济发展情况的排名(见表3)。

对定量评估结果的比较分析与讨论

(一)比较分析

根据对河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出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在经济发展排名前五的地区除了郑州与洛阳仍分别保持第一和第二之外,济源、许昌和开封的社会建设分别位居第九、第十二和第十五;经济发展排名第六至第十的地区为:焦作、三门峡、驻马店、南阳和信阳,其社会建设分别位居第四、第七、第十七、第十和第十四;经济发展综合排名位居第十一名至第十五名的新乡、鹤壁、濮阳、安阳和商丘,其社会建设分别位居第六、第十三、第八、第三和第十六。换句话说,2012年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排名除郑州、洛阳和三门峡之外,有些经济发展程度较好的地区,其社会建设评价综合得分排名落后于经济发展程度较差的地区;而那些经济发展情况排名靠后的地区,其社会建设评价综合得分却能够位居前列。此外,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郑州和洛阳而言,由于这两个地区分别位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理想线即,Y=X之下(见图2),说明相对于郑州和洛阳各自的经济发展程度,其社会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在速度上还有待继续加快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尚需进一步协调发展。各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具体分布情况见图2。

(二)结果讨论

近年来,河南省十八个地市在大力开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过程中,人民的总体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005年河南全省城市农村收入比为3.02∶1,至2012年河南全省城市农村收入比缩小为2.89∶1)、社会保障稳步提高、就业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安全治理更加有序。然而,河南十八个地市社会建设的定量评估却显示出,在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的社会建设出现了不相协调的情况,且对社会建设绩效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出,各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尚待进一步协调。

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有效推进代表着全民福利的改善,所以仅搞好某一个方面是不行的,需要通盘兼顾才能实现,作为社会建设核心的社会事业必须多元化发展才能更加完善,在此过程中,各项社会事业建构途径也必须采用多元化的行动策略。在多元社会中的地方政府,其社会建设绩效的提升与多元行动者能力的大小以及公众的支持与认同程度之间存在着很大关系,必须从组织内和组织外等不同向度来搜寻和选择社会建设的途径。所以,河南省十八个地方政府的社会建设在未来发展中应更加积极地回应这种多元的社会需求,引入多方建设力量的有效合作与广泛参与,努力形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除此之外,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社会建设的推进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往往需要通过制度和政策外力实施才能得以保障,这需要以省政府为主导,把社会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程统一规划部署,各地市政府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方面的政策实施力度,根据各自情况调整规范措施,建立强有力和务实的绩效考核制度,促进河南省各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严振书.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综述[J].实事求是,2009(5)

3.徐家良,于爱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3)

4.陆学艺.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2)

5.郑杭生.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

6.李培林.加强社会建设理论和经验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2)

7.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与实践[Z].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8.Robert Leach & Janie Percy-Smith.Local Governance in Britain[M].Pal grave,2001

9.国家统计局.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10.河南省统计局.2013年河南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endprint

第一,对于正向指标采用半升梯型模糊隶属度函数进行量化:

(1)

第二,对于逆向指标采用半降梯型模糊隶属度函数进行量化:

(2)

第三,对于适度指标,按其与基本指标的偏离程度取绝对值,然后同逆向指标处理方法。

其中:xij代表原始数据,Mij、mij分别表示各项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α1、α2为指标隶属度,取值范围在0-1之间。

根据式(1)和式(2)通过MATLAB软件计算得出18个地级市27个指标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数值,然后建立评价模型:

i=1,2,3,…18 (3)

其中:Yi为反映社会建设水平的综合因子,Xij为第i个各地区第j个指标经过归一化处理之后的标准值,Wj为社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第j个指标的权重。

我们可以依据评价模型(3)计算出河南省18个地级市各八个二级指标的得分以及各地区社会建设指标的综合得分与排名情况,见表2。

(二)对经济发展的定量评估

因为社会建设需要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作为支撑,所以同社会建设定量分析方法类似,在此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经济发展指标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总量指标和经济发展增速指标上,通过建立河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总量和增速指标体系,并对原始数据进行0-1标准化处理之后,根据标准化数值和其对应的权重进行加权可以计算得到2012年河南省十八个地市经济发展情况的排名(见表3)。

对定量评估结果的比较分析与讨论

(一)比较分析

根据对河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出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在经济发展排名前五的地区除了郑州与洛阳仍分别保持第一和第二之外,济源、许昌和开封的社会建设分别位居第九、第十二和第十五;经济发展排名第六至第十的地区为:焦作、三门峡、驻马店、南阳和信阳,其社会建设分别位居第四、第七、第十七、第十和第十四;经济发展综合排名位居第十一名至第十五名的新乡、鹤壁、濮阳、安阳和商丘,其社会建设分别位居第六、第十三、第八、第三和第十六。换句话说,2012年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排名除郑州、洛阳和三门峡之外,有些经济发展程度较好的地区,其社会建设评价综合得分排名落后于经济发展程度较差的地区;而那些经济发展情况排名靠后的地区,其社会建设评价综合得分却能够位居前列。此外,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郑州和洛阳而言,由于这两个地区分别位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理想线即,Y=X之下(见图2),说明相对于郑州和洛阳各自的经济发展程度,其社会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在速度上还有待继续加快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尚需进一步协调发展。各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具体分布情况见图2。

(二)结果讨论

近年来,河南省十八个地市在大力开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过程中,人民的总体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005年河南全省城市农村收入比为3.02∶1,至2012年河南全省城市农村收入比缩小为2.89∶1)、社会保障稳步提高、就业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安全治理更加有序。然而,河南十八个地市社会建设的定量评估却显示出,在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的社会建设出现了不相协调的情况,且对社会建设绩效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出,各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尚待进一步协调。

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有效推进代表着全民福利的改善,所以仅搞好某一个方面是不行的,需要通盘兼顾才能实现,作为社会建设核心的社会事业必须多元化发展才能更加完善,在此过程中,各项社会事业建构途径也必须采用多元化的行动策略。在多元社会中的地方政府,其社会建设绩效的提升与多元行动者能力的大小以及公众的支持与认同程度之间存在着很大关系,必须从组织内和组织外等不同向度来搜寻和选择社会建设的途径。所以,河南省十八个地方政府的社会建设在未来发展中应更加积极地回应这种多元的社会需求,引入多方建设力量的有效合作与广泛参与,努力形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除此之外,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社会建设的推进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往往需要通过制度和政策外力实施才能得以保障,这需要以省政府为主导,把社会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程统一规划部署,各地市政府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方面的政策实施力度,根据各自情况调整规范措施,建立强有力和务实的绩效考核制度,促进河南省各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严振书.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综述[J].实事求是,2009(5)

3.徐家良,于爱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3)

4.陆学艺.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2)

5.郑杭生.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

6.李培林.加强社会建设理论和经验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2)

7.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与实践[Z].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8.Robert Leach & Janie Percy-Smith.Local Governance in Britain[M].Pal grave,2001

9.国家统计局.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10.河南省统计局.2013年河南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河南省指标体系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最新引用指标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