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金长城中界壕的形成和作用

2014-11-11苏德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作用

苏德

[摘 要]在金朝的发展时期,为了防御敌人的进攻,修筑长城是主要的军事防御工程,可以有效的防御敌方的进攻。长城界壕防御工程、军事聚落防御工程和信息传递工程共同构成了长城防御系统。其中的界壕防御工程主要是由长城壕堑、壕墙以及墙体上的马面和女墙等部分组成,虽然是万里长城的一部分,但是在建筑形式上却大不相同。金界壕始建于辽代契丹人,后由女真族增筑和扩展,今天的“金代长城”亦是女真族增筑的万里长城,这道古长城均为土筑。金界壕在金朝发挥了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对于研究金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文章通过对现有的资料对于壕的使用情况,界壕的形成和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为研究金朝的历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金长城;界壕;形成;作用

前言

历朝历代,为了扩大领土范围,都会不断的发动战争来获取更大的疆土,由此就需要构建军事工程来进行进攻或者防御。在金朝,由于其当时的扩张政策为南攻北守,所以在北方主要是以构建军事防御体系为主,以抵御北方游牧骑兵的进攻。当时的军事防御体系主要是长城,而因为金朝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政治因素、敌方特点以及参考前朝的特点等,防御工事主要以界壕为主,这都是因为受到当时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分析金界壕的构成特点以及作用,对于研究金代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进行了如下阐述。

1.壕的使用情况

壕是一种历时久远的聚落防御手段,而对于“长城”这样具有较长历史的大型军事防御工程,壕的使用也很常见。长城与聚落中的壕,整体规模、形式类似,也有单壕与双壕等类型,壕与墙相伴而成。

战国初年,由于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开始大量壕堑挖掘工程“左传”中多次记载挖壕防御工程。到了汉代,武帝在边境地区修筑长城的同时,又挖掘了许多边壕,被称作边塞。

宋朝时,边壕更被广泛地使用。北宋为了防御契丹骑兵南下,除利用疆域内的地理形势构筑天险外,在河北中部地区挖沟筑堤,其位置“西起保州(今清苑县),东到泥姑海口(今塘沽附近),全长约900里(约合424km)”。

通过以上历史资料和遗迹可看出,金代长城的界壕工程已有先例,并非首创。自金之后,明长城沿线也有局部地区采用了壕堑形式,但其墙体经过夯实,且体量相对高大。清代时,为了防止关内流民进入东北地区而修建的“柳条边”虽不能划归长城系统,但其形式也采用了壕堑,并在壕边摘种柳树。

中国古代长城中使用壕堑的历史,如果从战国初年算起,到清初修建柳条边为止,前后持续2300余年。

2.界壕的形成与作用

在金长城的军事防御工程中,界壕是主要的防御工程,并且这种防御体系比较简单实用,但是构造比较特殊,在建造时主要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通过网状的布局来对入侵的敌军构成防御体系,主要是为了抵御蒙古的骑兵。因为蒙古的骑兵速度较快,所以在作战时,要尽量的拖延时间,为金军的大部队集结争取更多的时间。在金长城的疆域遭受蒙古骑兵的攻击时,在界壕内戍守的战士会通过烽火向屯兵城发出信号,同时依靠界壕形成防御工事,进行远距离的防守战斗,拖延蒙古骑兵进攻的时间。在此过程中,金军的大部队会迅速的集结,准备迎战。

与明朝的长城相比较而言,金长城没有其高大的气势,但是二者在防御工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明长城的修建主要是依山就势,目的是为了阻挡敌人的进攻,防止逾越。而金长城的界壕在高度上不同于明长城的宏伟,因其主要功能为增加敌人进攻的难度,延缓进军的速度,为大部队的集结创造有利的条件。二者的防御目的不同,所以在结构形式上有所不同,不能因为金界壕的构造简单,就否认其是长城的一部分,也不能认为其是长城发展史上的倒退,因为这些都受限于当时的客观环境,主要因素有如下几点:

2.1地理位置因素

金长城的构造特点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较多,因为在修建时,主要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的,因地制宜。当时金朝的国防政策为南攻北守,所以在北疆方面的军事工程主要以防御为主,防止游牧奇兵的侵犯,所以在构建军事防御工程中的主要功能主要是针对骑兵。金长城的界壕在历代长城的最北边,在岭南的长城东起嫩江中游,沿大兴安岭走向,经过锡林浩特高原,后与阴山山脉相连向西,直至黄河河套东部。

从金长城的整个地理位置来看,其主要位于高原地区,海拔多在一千到一千三百米,总体上呈缓慢的倾斜态势,地势开阔,地表起伏不大,没有可以构成阻碍的结构,所以在修建军事工程方面有很大的难度。在这个位置进行军事工程的构建,只能从简单的防御策略考虑,而无法做到真正的阻碍,具有易攻难守的特点,这也是金界壕构造的主要因素。

与秦汉和明朝高大宏伟的长城相比,金长城在气势上显得不足,这主要是因为金长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利于修建高大的建筑物。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以在修建军事防御工程中具有很高的难度,这就需要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采用开凿界壕的办法来构建军事防御体系。

2.2气候因素

修建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防御工程的规模较大,那么就要耗费较长的工期,这就需要天时和地利的有利条件。而金朝所处于的时期是我国的第三个寒冷干旱时期,气候多以寒冷干旱为主,整体温度较低。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四月时节,草木才开始生长,八月即开始下雪,在九月份,即有深冻的坚冰。史料中记载的方位即为现今的黑龙江省五常市的冲河乡的境内,正是金界壕的中段部位。由此可以看出,金代的整个气候特点为寒冷时期,所以可以施工的时期非常短,在短时间内要想修建庞大的军事工程,只能是以修筑界壕的方式来缩短时间。

2.3政治因素

金长城的修建过程一波三折,发展缓慢。朝野两派在是否修筑长城一事上意见分歧很大,多次因为意见不合而暂停修建。这也从侧面看出,金朝并未倾注全力修筑界壕。

金长城修建时间跨度虽大,但真正修建的时间并不长,其间时常受到干扰,除人为的因素外,还有自然灾害的影响。此外,蒙古威胁不断,迫使金朝速成边防,也是采用堑壕御敌的重要原因。同修筑高大墙体相比,挖掘边壕更省工省力,且能在短时期内完工,可以满足边防的紧急需求。

金代完颜襄主持挖掘的临演路边壕长达300km,竟然在“五旬”完成。

2.4针对游牧民族骑兵特点

女真族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所以对于游牧骑兵的战术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军事防御体系的构建方面也主要是防御散步在周边的骑兵部落。游牧民族的骑兵性格比较好斗,并且具有顽强的斗志,骑射之术是其生存的主要技能,所以在战术方面主要以骑兵为主,其战术比较灵活,不受路径的限制,速度较快。

针对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来讲,戍守的主要策略为进攻,因为游牧骑兵主要是在马背上作战,所以防御工事要防御马的前进,这就是修建金长城的主旨思想。同时也决定了金长城选址的不同,界壕一般都选择修建在山下缓坡台地上,即便遇有高山,也并没有筑于山巅之上。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金朝的防御理念主要为“以攻为守”,金朝军队并未固守长城,消极抵抗,而是以灵活战斗的戍边骑兵给敌人以有效的打击。

2.5对前朝长城参考借鉴

金代长城的军事防御体系是在借鉴前朝长城的基础上加入自身特色发展起来的。

金建国前,女真人已认识到长城作为战争防御设施的重要性。在灭辽侵宋,疆域扩大过程中,女真人目睹了防止北方骑兵南下的古长城遗迹,包括燕赵长城、秦汉长城、北魏长城和北齐长城等,这些又加深了其对长城防御的理解。从金长城工程构造特点等方面分析,如界壕、女墙、烽隧等构造形式都受到历代长城的启发。金长城不仅是金朝“南攻北守”战略的产物,也是金朝中后期畏蒙恐战心理的反映。中后期的金朝,已经没有了当年挥师灭辽亡宋的士气,且政治日趋腐化。而北方铁木真以其优秀的军事领导才能,统一了蒙古诸部,势力日渐强大。蒙古军队不但驻勇善战,长于计谋,且不时进行残酷屠杀,致使敌人闻风丧胆。

3结束语

长城防线的设置必须依靠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才能够构成较为完整的防御系统。金界壕是金代长城防御系统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对于抵御敌军的进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金界壕的修筑主要是针对骑兵而设计的,虽然修筑形式较为简单,但是布局较为严密,构造较为特殊,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有效的抵御了骑兵的进攻速度,为大部队的集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金界壕的修筑为金朝的军事防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是金朝能够有效的抵御敌军入侵的有效手段,为金朝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是金朝文化的象征,所以对金界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孙秀仁.关于金长城(界壕边堡)的研究与相关问题.北方文物,2007-05-20.

[2]孙秀仁.关于金界壕边堡的研究与相关问题.《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2006-12-15.

[3]长海.岭北金界壕修筑时代初析.草原文物,2013-03-15.

猜你喜欢

作用
新型智能手机保护壳设计
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国企改革发展的作用分析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