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生产及种苗管理中的问题探讨

2014-11-10杨晋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林业生产问题对策

杨晋

摘 要 林业生产是我国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产业,也是我省发展地方经济的实际需求。林业的发展关乎着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的潜力,为此,从林业生产技术与种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探讨了现阶段林业生产技术与种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实际可行的林业生产改善措施。

关键词 林业生产;种苗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2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2

林苗作为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不仅在数量上需要大量的培育,在质量上更需要科学的管理,种苗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林业发展的好坏。因此,要实现林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化创新化就要对种苗的进行科学和创新的管理。

1 林业生产技术与种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林业的发展中尤其重要的是种苗的培育和发展更是要求在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做到科学和创新。除此之外,由于国内外林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具体运用,使得种苗的竞争从单纯的数量竞争和价格竞争转变成了质量的竞争,合理有序的市场也逐渐的建立完善起来。我省的林业生产技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科技发展的脚步,改变现有的零星分散的生产格局,提高较为落后的生产技术,把林业生产产业化技术化,确保林农的经济利益,提高林业的生产质量,因此,要重视林业生产技术与种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林业生产技术与种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种苗的培育和发展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是林业管理的最基本环节,我省的林业技术和种苗的管理技术随着多年的发展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学习党中央下达的各种法规政策,根据我省的林业实际情况,吸取其他地区的经验教训,已经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

2.1 管理缺乏,技术人才短缺

现阶段,林业工作中高技术的人员十分缺乏,基层的林业生产管理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水平,重数量不重质量。首先,职工的数量不足,所以一个职工承担的工作范围很广任务很重,所以很难各方面兼顾。其次,职工的专业素质较低,不能用专业的技术实际提高林业生产的水平。此外,大多林业和种苗管理部门肩负林业部门的管理工作和种苗的培育和经营的任务,所以他们很难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技术生产和提高上去。由于种苗的经营能够很快的看到成效,所以林业管理人员单纯的突出种苗的经营,不重视基本的培育和质量的提高,这从根源上影响种苗生产的质量提高。由于林业工作岗位任务繁重,经费稀少,工作环境也有待于改善,很难留着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这也是技术人员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调研缺乏,信息获取不足

由于缺少一些实际的大范围的基层调研,林业管理部门或缺的信息不足,会造成政策制定不能满足林农的需要,或者是对种苗的经营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林业生产缺乏充足的调研,不了解林业生产实际需要的技术,会影响专业技能人员的招聘,对林业生产质量会造成影响。对于种苗经营市场没有充足的调研,会欠缺市场观念,使种苗的种植和经营单一,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会给林业市场的投机取巧分子留下扰乱市场的机会。

2.3 监管缺乏,市场成分复杂

没有权威的林业管理部门,我省的有些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种苗管理部门,又因为种苗管理部门是一般的事业单位,当遇到经营种苗违法的行为或者是扰乱种苗市场秩序的行为时,种苗的管理部门无法实施具体的管理权力,只能移交到相关的工商管理部门,但是工商管理部门对种苗的管理不够熟悉和了解,所以对种苗的市场监管不力,造成了市场成分复杂,现在在市场上进行种苗经营的有行业的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和机构、个体户、集体经营等等模式。有些经营者只顾获取利益,对种苗的质量鉴定、保管和贮藏等专业的知识掌握不够,没有达到经营资格但是依然从事种苗的经营工作。

3 林业生产技术与种苗管理发展的对策

3.1 以质量为基础,改善林业的生产技术

质量是万源之本。想要大幅度的提高林业质量就要要改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把粗放式的运营方式改变成为精细的集约型管理模式,吸引高科技人才,把林业生产技术从个体化、小农化的经营模式变为产业化、科技化,在最大程度的保护林农的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使国家的林业发展达到最优化。

3.2 以科技为平台,促进林业的信息交流

科技改变了世界,“靠天吃饭”的林业生产模式也不复存在。但是现阶段我省林业的发展依旧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有些地区生产技术较为先进,但是不能大规模推广。供需信息的传递和接受依然存在着障碍,使得林业市场无法良好的稳定的运营。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林业的生产模式应该以科技为平台,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例如,网络学习频道的设定,把先进的技术大规模的推广,使基层的林业机构甚至个体的林农也能享受到科技的福利,从而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也可以采取网络专业答疑模式,不管是个体还是林业单位遇到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在种苗的培育和经营上,通过网络平台把市场的需要和种苗的生产信息联系起来,更有利于供需平衡,促进林业的双赢。

3.3 以管理为依据,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

法律法规是林业生产管理的基本把握标准。所以对林业生产的管理上要依托我国的《森林法》、《种子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培训更多的管理队伍和科技服务人才。从林业种子的选取到林苗的培育以及林业的经营使生产管理专业化、科学化。

植树造林是我国的基本环境保护决策,种苗又是林业发展的物资基础。世界上无论发达国际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对林苗的管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科学技术和我省林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确保我省的林业发展快速有效的发展,为我国的绿色生态文明做出应有的一分贡献。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猜你喜欢

林业生产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浅谈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和抚育技术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