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军工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11-06魏潾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生

摘 要:哈军工(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规范系统的基本理论教育、广泛深入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扎实有效的基层思想工作,在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依靠教师做学员的思想工作、政治思想教育为中心工作服务、营造优良校风,弘扬主旋律是其主要特点,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强化意志品质的磨炼和坚持“又红又专”的引领是哈军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令学生受益终身的地方。如今,切实有效地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意志品质的教育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始终应该是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哈军工; 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4-0082-05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①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上是一所具有传奇色彩的大学。在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陈赓将军的领导下,从1953年建校到“文革”期间被肢解,哈军工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在一片荒地上拔地而起,成为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在13期一万多名毕业生中,涌现了39位两院院士、几十名省部级领导、160多名将军、40多位大学校长,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赞扬。

总结哈军工的成功经验,人才培养是全校上下最为重视的工作,特别是哈军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继承发扬了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把革命战争年代的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灵活运用到和平建设时期,以培养学员优良政治品质、树立革命世界观为主要任务,在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几十年过后,认真研究哈军工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感到当年哈军工党委紧紧围绕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以培养“技术熟练、品德优良、懂得战术、遵守纪律的高级军事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为主线,坚定不移地抓好思想引领,是其最为成功之处。

一、哈军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

1.规范系统的基本理论教育

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哈军工为一、二、三年级学员分别开设马列主义基础(即联共党史)、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三门课程(后改为中共党史、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毕业班学员开设政治工作课,学时占总学时的10.6%,教学管理极为严格,政治课考试不及格者留级,入党、入团、评选先进都要看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而政治课的成绩也要看实际表现。各门政治课的教育内容虽各有侧重,但树立革命世界观则是它们的共同任务。为不断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学校党委十分重视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政治教师不仅政治理论强,而且思想作风好,言教与身教结合。[1]

时事政策教育。这是哈军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与政治理论教学相呼应、相配合,帮助学员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国际国内现实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效果非常明显。首先,陈赓院长带头经常作时事报告,为师生讲党的方针、政策,联系朝鲜战争的实际事例,鼓励师生立志改变我军技术装备的落后面貌,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同时,他还请来上甘岭战役指挥员秦基伟军长、主持西藏工作的张经武将军来校作报告,来学校视察的国家领导人如朱德、彭德怀、陈毅元帅都被邀请为师生作报告。每个学期,学校都要邀请劳动模范、战斗英雄来院报告英模事迹,学生反映他们的报告都是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课。此外,学院领导也定期给全院人员作形势报告,每月的第三周党日,是给所属人员作时事报告的固定时间。[2]学校党政领导为师生作报告,是当时大学较为普遍的做法,可惜现在并不多见。

党课、团课教育。当时学校规定每月两次党日、团日活动,主要内容是学习党章、加强思想意识修养,以党、团员标准对照支部范围内党、团员的实际表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青年团支部每到革命节日,也都利用学校老干部多的优势,纷纷邀请老干部去给他们讲革命传统。

2.广泛深入的教育实践活动

学习毛泽东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学生头脑一直是哈军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1961年以后,按上级要求,学校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的学习毛泽东著作活动,用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世界观的树立,指导教学、科研,解决各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学习高潮时,以各部、系领导干部组成中心学习组,边自学边指导基层的学习,群众中出现了1800多个学习小组和许多学与用结合得好的事例。[3]

学习英雄模范活动。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一直为学校所大力倡导。1963年3月,全院人员热烈响应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通过读雷锋日记,看雷锋事迹展览,听雷锋事迹报告团的介绍,许多学员从雷锋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体会到“人为什么活”、“活着怎样做人”的道理,各系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关心集体、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先进人物,他们平时在院内做好事,假期在家乡做好事,在来去的旅途中做好事,每年学院都要收到大批来自祖国各地的表扬信和感谢信。学雷锋、学好八连、学战斗英雄的活动相互交织,推动政治思想教育步步深入人心。

充分利用社会优秀资源。推广引进优秀的文艺作品也是当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政治部门经常向学员推荐优秀文艺作品,如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苏联优秀小说《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剧目,如反映青年革命幸福观的话剧《志愿军的未婚妻》、反映青年成长道路的话剧《在战斗里成长》、以批判个人主义为主题的话剧《考验》等,以及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话剧自编《青年一代》、《谭国玉》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

3.扎实有效的基层思想工作

除了各个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活动外,面对面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依靠专科(各系按专业建立的基层行政组织)党、团支部和专科干部来做。专科干部基本都是经过战争考验或部队锻炼的团、营职干部,他们早晨在学员起床之前就来到学员宿舍,晚上熄灯之后才离队回家。学校要求他们能够随时注意学员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情绪的变化,以期在学员有困难时能帮助解决,有正当的愿望和要求时能给予满足,出现了不健康的思想情绪时能及时帮助排除。

经过实践和总结,专科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程式和方法。他们按照教学过程,把一个学期分为四个工作阶段:第一阶段是学期开始后的4周,任务是了解学员情况,传达教育计划,端正学习态度;第二阶段是开学后第二个月到期末,任务是保证教育计划的实施,开展与各种教学方式相适应的思想教育和政治鼓动工作;第三阶段是停课后的复习考试阶段,任务是保征学员按计划、系统而又有重点地复习,消化全学期所学知识,通过考试检验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教学质量;第四阶段是假期,任务是保证学员能在参加社会实践中得到积极的休息。专科干部还根据整个教学周期的若干个教学环节安排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学之初、期末阶段、生产实习、部队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期间,都要做政治动员,有一套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和方法。[5]

二、哈军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特色

1.依靠教师做学员的思想工作

依靠教师做学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学校党委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之处。陈赓不止一次地在会上讲: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1956年2月,学校第二次教学方法研讨会,通过了《在讲课中贯彻政治思想性》的决议,对教师提出“教书教人”的要求,即教师不仅要向学员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还要培养学员的革命品质;不仅在课堂上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还要在实践中成为学员的表率。《军事工程学院教学过程组织基本条例》规定:“所有的教学人员都是学员的教育者,他们应该以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及高度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教育学员。”1956年举行的首届院党代表大会的决议规定:“教师应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和学员各项活动,指导学员独立工作方法,进行品德教养,以树立教师对学员全面负责的观念。”在培养学员的过程中,全校涌现出了不少善于做学员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师。[6]

当年的青年教师刘怡昕院士回忆道:在哈军工的时候,我学到了一些做思想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当教师以后用这些方法和学员交心谈话,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我和学员保持平等的地位,不管是学习上的问题还是学习以外的问题,他们都愿意和我谈。我是教学顾问兼政治导师,既指导他们学习,也帮助队干部作学员的思想工作。陆埮院士回忆道:那时候我虽然是老师,但经常到学生宿舍去看看,有什么问题就解答,教学以外的问题也教育。[7]

在学校党委的大力倡导下,广大教师“教书教人”蔚然成风,不仅千方百计搞好教学工作,而且在课后主动深入学生班级,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和生活,许多学员几十年后仍记忆犹新。

2.政治思想教育为中心工作服务

哈军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一风吹,而是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注重效果,因此理论能联系实际、要求能得到落实、措施都行之有效。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养,因此哈军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来开展。

哈军工入学教育的第一个环节是入伍宣誓。每一个学生都要出列面向师级领导担任的监誓人单独宣读军人誓词。这个形式对学生端正入伍动机,建立革命理想有实际意义。一位当年的学员在50年后回忆道:昨日青年学生,今天革命军人。在这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宣誓是我人生的一个诺言,要在行动上去实践誓词,永不背叛。我深深懂得了穿上军装、佩戴胸章、帽徽,改变的不仅是衣着外貌,而是肩上担负责任的光荣与重大,要把一生献给军队,献给国家。[8]

调动学生努力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强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许多大学并没有引起重视,而哈军工却极为重视。陈赓院长亲自给学员作报告,从朝鲜战场的情况说明我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但武器装备十分落后,虽然打了胜仗,却吃了不少亏。我们需要飞机、大炮、坦克,更需要军事工程师,他鼓励大家:“必须具有终身献身军事科学工作的坚强意志和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坚决向科学堡垒进攻并占领它。”一位学员回忆:第一堂电子技术课的开场白是教员给我们讲了一个二战时的小故事。当年英国得到情报,德国法西斯将轰炸英国首都伦敦,而且是用雷达交汇的方法给飞行员信号。于是,英国用自己的雷达与德国雷达提前交汇,飞行员得到错误的指令便将炸弹全部投入了英吉利海峡!教员边讲边画,声图并茂,我们听得入神,短短的小故事,大大提高了我们学习该课程的兴趣。[9]

3.营造优良校风,弘扬主旋律

哈军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有力、队伍强大、阵地牢固,所以学校党委完全能够主导办学方针大政,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局。在哈军工,弘扬主旋律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给人正能量是校园文化的突出作用。学校党委牢牢把握办学方向,坚决弘扬正气,重视学生当中典型人物的培养、树立与宣传,对高干子弟严格管理,对不良倾向的苗头坚决制止,使好学上进、又红又专、严于律己、助人为乐成为军工大院不可撼动的主旋律,校园内歪风邪气没有市场,这一点已深为世人熟知。

由于其特殊地位,哈军工学员中高干子弟迅速增加和高度集中,成为迄今为止中国高校中独一无二的特例,并引起中央的重视。应该说,多数高干子弟都表现得很好,但也有一些人有特权思想和优越感,在生活、学习上搞特殊化。为此学校领导坚持原则,狠抓教育和管理,甚至在军委办公会上提名道姓地批评某些领导在招生问题上“打招呼”的问题,在周恩来、罗瑞卿的干预下,被军委通报全军少将以上干部。哈军工在招生时一视同仁,有位上将副总长的儿子高考成绩只差0.5分,也没有录取。在平时的管理教育当中,学校一直坚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不让任何不良现象有市场。学校对干部子女“加强正面教育、学院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等经验,得到军委的高度认同。[10]

学校党委认真抓好班风建设,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63年11月,学校召开学员队干部政治思想工作会议,院长刘居英在会上做了《培养良好班风》的报告,指出应以学员班为单位培养良好的风气。他说:“作风好比土壤和气候,学员好比青苗。有什么样的土壤和气候,就长什么样的庄稼。良好的班风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良好的政治风气,二是良好的学习风气。良好的政治风气就是我们所说的正气,有了它,坏人坏事一露头就会受到群众的抵制;良好的学风,是指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的艰苦性和严肃、严谨、严密的作风。”学校党委指出,培养良好班风的办法是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而经常地表扬好人好事,严格要求先进分子,热情帮助后进同志,树立改造后进的典型,用典型带动一般。[11]在学校的积极倡导下,哈军工的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力争上游、团结友爱的集体,校园文化传递的都是正能量。

三、哈军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1.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在哈军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突出军人的使命感,培养学生忠诚奉献的思想观念,使广大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起伏磨难,都始终忠于祖国,忠诚使命,不记个人荣辱,坚定不移地为国防现代化服务,受到了各用人部门的高度评价。

对哈军工精神的概括,有许多不同的见解,但是“忠诚、奉献”则是几乎所有研究哈军工的人的一致意见。陈赓院长就明确提出:“各级指挥员要加强对学员的思想领导和政治教育,使哈军工培养出来的学员真正成为对党、对祖国高度忠诚、积极负责、坚决执行命令、精通现代化军事工程技术的干部,以利于将来有把握地战胜帝国主义的侵略。”[12]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党委努力践行陈赓的教育理念,坚决抓好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使每个毕业生都牢牢地打上“忠诚”的烙印,忠诚于祖国,忠于职守,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也不退缩,这是今天值得所有高校领导学习和思考的。

第九期学员俞正声同志回忆说:“哈军工强调的是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强调组织纪律性,强调艰苦奋斗,哈军工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个人的献身精神,这些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的,也是终生受益的。”[13]曾任河北省委书记的第十期学员白克明认为:“第一是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培养一种忠诚精神;第二是把个人追求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联系在一起,能吃苦、敢拼搏;第三是要学会思考问题,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三点是哈军工给我们的立身之本。”[14]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特别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之下,国内所有大学都必须将“突出政治”放到很高的位置上,但是哈军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抓住了主要矛盾,倾心打造、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给广大哈军工毕业生留下了终生不可磨灭的印记。

2.强化意志品质的磨炼

哈军工的各级领导从陈赓院长到系主任、专科教导员直至各学员队的队长,都来自部队,他们对于军人意志品质的重要性有着最直接的感受,所以哈军工对学员意志品质的磨炼与培养极为重视。陈赓院长多次向学员讲,我们是军事技术院校,是培养军事工程师的场所,也是锤炼军人品德作风的“熔炉”。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学员的意志品质培养作为必不可少的培养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另一方面,学校的培养计划在基层得到了原原本本的贯彻落实。

从第二期学员开始,哈军工就在预科教育当中安排了为期三个月的军事训练。为此,学校专门建设了野营训练基地,除政治、军事课以外,主要是军事生活养成教育,内容包括行军、宿营、侦查、警戒、攻防战术实兵演练等,其中野营拉练要徒步走几百公里,冬天出早操,学员要穿短裤出去跑步,夜间紧急集合,要打起背包就出发。学校领导也同新学员一样住帐篷。通过这些痛苦的磨炼,锻炼学员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磨炼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如在第一堂体育课上,教员开场白就说:作为一个优秀军事工程师,你们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质。他还讲了一个苏联军事工程师如何靠意志和体质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跑数公里维修武器装备的故事,并以朝鲜战场上的实践教育学生:如果志愿军没有坚强意志与强健体质,在炮火连天、冰天雪地的战场上,即使不被打死、炸死,也会被冻死、饿死、吓死!事实上,许多学生在回忆自己的成长道路时,感到受益最深的是在哈军工受到的意志品质的锻炼。王泽山院士认为:哈军工对我来讲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培养了我科学精神,培养了我艰苦奋斗精神,培养了我不获得成果绝不罢休的精神。[15]

3.坚持“又红又专”的引领

自毛泽东在八届三中全会讲话提出“又红又专”的要求之后,又红又专一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教育、知识界的主旋律。哈军工也大张旗鼓地提倡走又红又专道路。但是从本质上讲,哈军工宣传又红又专实际上是坚持不放松对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的培养,是让各级干部和教师理直气壮地抓好文化课的学习。院党委在《关于在执行教育任务重几个主要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培养目标是:对党高度忠诚、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工作积极、英勇顽强和精通技术。政治上好、技术上差也不是合格人才,必须是又红又专。[16]

例如,在新学员的入伍教育当中,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动员学生建立为祖国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学员经过入伍教育,大都产生了强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认为“学习是毛主席交给自己的任务,是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和委托”,“学不好对不起党和毛主席,无法向祖国和人民交代”,学习的自觉性都很高。由于课程门数多,教材难度大,学员的学习负担普遍比较重。面对学习上的重重困难,学员们不是畏惧退缩,而是勇往直前。他们说:“在困难面前,或者是战而胜之,或者是举手投降,没有第三条路可走,而革命者是从不向困难屈服的。”有的专科干部感叹地说:我们科的学员只有成绩高低之分,而无用功与不用功之别。学员对时间的珍惜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一分一秒都不轻易放过。星期天被称为“星期七”,节假日都被当作难得的学习机会。整个学期不上街、不看电影的大有人在。有些学员从入学到毕业,不知道斯大林公园在哪里,不知道太阳岛是什么样。有的专科主任,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一到课外活动时间,就把学员统统赶出教室,辅导室一律锁门。[17]

几十年后,一批哈军工的学员回忆,哈军工1962年开的数学课比同期清华大学的课程程度深、难度大,和清华大学数理系的数学课程相当。[18]俞正声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当时哈军工的高考录取分数已经与北大、清华等顶级高校相当,学生都是优中选优,哪一个都是中学里的尖子生,而且是政治表现、家庭背景都必须过关的,即使这样,新生入学后第一次数学考试就“先打一百杀威棒”,一个班只有一两个人及格,包括当年上海市数学竞赛第一名的同学也不及格。按照他的理解,“学校的意思是,让你下决心刻苦读书”[19]。

三、结 语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部署以后,各高校都在就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大的精神努力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北师大座谈会上的讲话又专门提出青年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指出:“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又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在理论上也有了许多新的探索,有许多新的见解,例如有人进一步提出“加强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的政治忠诚教育也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探讨的重点内容之一”[20]。

在哈军工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以忠诚为主线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过程。这一点是特别具有借鉴意义的,因为正是当时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广大哈军工的毕业生在职业生涯当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坚持忠诚奉献,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形成了独特的以“忠诚”为核心的哈军工精神。虽然现在的形势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完全不同,但是,不论形势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国家培养大批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总要求使得我们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放松,而切实有效地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意志品质的教育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始终应该是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注 释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成立于1953年,是我军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大学,旨在培养军队和国防科技领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因校址在哈尔滨,被习惯地称为“哈军工”。在“文革”当中,由于受当时国内外政治气候的影响,学校于1970年被分建成包括现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6所军队和地方大学。

参考文献

[1][2][3][4][5][17] 任学文.哈军工[M].北京:红旗出版社, 1993:120,122,260,125,123,84.

[6][11][16] 魏潾,杨冶.哈工程50年通鉴[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9,31,121.

[7][13][14][15][18][19] 王克曼.百家访谈哈军工[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3:197,24,119,192,289,25.

[8][9] 文小平.从青年学生到革命军人 哈军工精神践行 哈军工校友会[M].2003:402,405.

[10] 滕叙兖.开国元勋的子女们[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9.

[12] 滕叙兖.哈军工传[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96.

[20] 高军.高校青年知识分子党员群体的政治忠诚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35.

[责任编辑:庞 达]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学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