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四个维度

2014-11-06李晓兰刘雨姝车丹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维度大学生建设

李晓兰++刘雨姝 车丹

摘 要:个人品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对社会的发展、个人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是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的多维度重要任务。社会道德维度上,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强化社会道德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发挥媒体的引导和教育功能;学校维度上,转变观念、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机制保障;家庭教育维度上,树立观念、端正家长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注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个人维度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省察自身的不良品德、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关键词:大学生; 个人品德; 维度;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4-0108-04

个人品德是道德建设的基础,个人品德的完善和加强,有助于全社会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这也正是党的十八大追求的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个人品德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或阶级所要求的特定社会规范、道德原则在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道德行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一贯的道德特点倾向。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在生活上对个体的内化,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及道德行为的统一。[1]继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2]。大学生是我国社会最积极活跃、最有生气的群体,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力量。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如何,关系到祖国的将来以及党和人民的事业能否代代相传、长治久安。

目前,大学生的个人品德总体上是积极进步、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祖国的发展充满信心,道德责任感强,能够踊跃参加志愿、支教等活动,乐于奉献,勇于负责,品德高尚。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个人品德失范问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诚信危机、自私自利的现象还存在,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如“药家鑫杀人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以至于社会评价现在的大学生为“垮掉的一代”。可见,要改变社会对大学生的看法,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力量,就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就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的多维度的重要任务。

一、从社会道德维度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

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实际上是在“社会氛围与大学生”这个坐标轴上进行的。要使大学生具有高尚的个人品德,必然需要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构建大学生个人品德发展的社会环境。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个人品德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从国家、社会和个人角度确定了价值取向和人们的行为指南,引领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弘扬了社会主流道德价值,对个人品德建设起着规范和引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体现,是社会建设、文明发展进步的需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文明风气,消除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营造一个大学生个人品德形成的良好环境。在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崇高的道德认知,使其将民族振兴、国家兴盛发达和人民富裕视作心中的一种图腾,成为大学生行动的终极目标,从而端正其自身品德行为。

2.强化社会道德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强、模仿能力强,模范人物更加真实、生动,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更容易使他们对道德认识转化为自身的品德。道德模范人物包含了真、善、美的人格品质,他们是社会文明的象征,是国家形象的象征,它符合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需要。在全社会开展宣传模范人物事迹,传递道德的正能量,唤起公民及大学生对道德模范人物的无比崇敬与叹服,从而在全社会中形成学习道德模范的浓郁气氛,为大学生进一步提高道德素养提供有力的环境依托,使大学生牢牢把握个人品德正确发展方向,最后达到以示范作用促个人品德发展的良好效应。[3]道德模范人物示范教育对大学生起着道德实践价值引导作用,能够使大学生真正地理解道德的内涵,懂得什么是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刻领悟道德模范人物的高尚精神境界,从而使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发展与模范人物的行为德性趋于相近。

3.充分发挥媒体的引导和教育功能

以互联网、电视、电影、报纸、杂志、广播等为代表的大众媒体对个人品德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与渗透力。大众媒体具有传扬先进文化,美化人们心灵,弘扬正能量,批判假丑恶以及追求真善美的功能。同时,对于现实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或者一些恶势力行径,大众媒体可以对其进行有力的抨击,由此帮助人们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雅腐朽思想的入侵。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接受新事务,易受各种媒体的影响而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因此,我们在加强媒体管理,净化传播市场的同时,发挥相关媒体对大学生的引导与教育功能,尤其是利用好诸如电子阅览室、校园BBS、校园广播站等校园媒体,传播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就业信息、人生指导、道德模范等正能量的内容,传递大学生关心的时事政治,适时解决大学生的矛盾和困惑,消除不良信息的误导,创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个人品德形成的良好的传播环境。

二、从学校自身维度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

1.转变观念,重视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

长期以来,“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观念一直存在在大学的教学中,虽然我国已经实行素质教育教学多年,但受传统思想痼疾的影响,许多高校仍然没有将德育工作开展到位。正所谓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作为高校应该先转变原有的“重专业轻德育”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当前出现的部分成绩优秀大学生与其个人品德的表现出现落差的状况的危害性,进而按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理解道德知行合一的教育,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切实将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作为长期重要任务来落实。同时,高校还应积极帮助大学生个体转变对个人品德教育的观念。大学生在高考之前普遍重视学习成绩,所以往往在心理上存在这种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优秀生的错误思想。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就应该积极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转变这种思想,教育大学生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事,认识道德修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传承传统美德,塑造大学生个人品德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朱永新提到,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立足点。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道德传统,“夙夜为公”的整体利益思想,“礼敬为尚”,“恭敬、礼让”的礼仪思想,推崇“仁爱”原则,崇尚“和为贵”的和谐、和平的思想,“民无信不立”的诚信思想,“吾日三省乎吾身”的道德践履思想等,无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大学生形成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关爱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良好个人品德,从而完善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利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博大精深,但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的局限,需要我们去粗取精,对传统美德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与选择,本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理念去发扬我国传统美德,塑造大学生个人品德。

3.构建个人品德建设的保障机制

机制建设是个人品德建设常态化的有效保障。在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中,构建教育培养机制、奖惩机制、制约机制、队伍保障机制等[5],有利于个人品德的完善。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培养机制,这是大学生个人品德完善的教育阵地;奖惩机制是应对大学生成长过程出现的不同行为表现给予肯定或否定所构建的,优秀的品质行为,给予表扬、宣传、肯定,与既得利益挂钩,如入党、保研、评优等,以此激励大学生的正面情绪,形成优良品质;反之则批评、引导、纠正,促进后进学生的进步;制约机制则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纪律,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队伍保障机制则是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根本机制。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而教育的核心力量就是教师。在高校,对大学生个人品德起重要作用的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二是辅导员队伍。道德教育以及个人品德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成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队伍的骨干力量,是引导大学生个人品德发展的一线实行者。他们除了传授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修养相关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还要给大学生树立一种道德示范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情感,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优化自身道德认知,要以德育人,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辅导员是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在大学生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很大。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要完善辅导员准入制度,重点考察辅导员的道德品质,把好选人关,同时,做好辅导员培养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才能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打下铺垫。

三、从重视家庭教育维度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

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是培养个人品德的起点。家长的教育观念、作风、家庭环境都会影响子女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1.树立以培养大学生高尚品德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的观念

陶行知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家长们却忽视了一个要点,不重视修养品德的人就不算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长期以来,很多家长都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理想信念、品德修养、人格塑造等个人品德的发展。家长应该转变这种“重智轻德”的观念,树立以培养孩子个人品德为核心,同时兼顾智育的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观念。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形势复杂多变,大学生又难以辨别丑恶,道德意志力还比较薄弱,对于发展以个人品德为核心内容的家庭教育观念,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2.端正家长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当前,由于有部分大学生的家长在社会转型时期经历了下岗、下海、改制等一系列的变革,导致家长自身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缺乏正确的道德认知,认为那些雷锋精神、勤俭节约等高尚品德已经过时。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对独生子女大学生娇宠、溺爱,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加之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存在,以及一些家长的贪腐行为,影响了子女的个性品质,忽略道德品质、道德行为的养成,导致一些大学生在学校自私、孤傲、冷漠,不关心集体和他人,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就会产生报复的行为,以至于违法犯罪。“子不教父之过”,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品德发展的影响是极大的。我国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古国,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的民族。作为家长,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规范自己的行为,教育我们的孩子成为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3.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要形成高尚的个人品德是需要多方面的合力的。当前,有很多家长由于孩子上大学了,就对孩子实现完全放松式家庭教育,认为孩子上大学了就应该交由学校教育管理了。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个人品德教育工作都由学校承担,而大学生又处于品德尚不稳定时期,仅靠学校单方教育很难养成高尚的个人品德。家长应该转变这种教育全部要“依赖学校”的旧观念,应积极地配合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关注其身心发展状况,实行与学校相结合的教育观念。

四、从注重大学生个人修养维度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不仅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条件的相互配合,更需要大学生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个人品德修养。

1.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需要长期的坚持,它是一个反复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要自觉地抑制自身的不良习惯,努力让自身的思想行为朝着优良的道德行为方向靠拢,从而将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处世态度。一是拥有自我个人品德养成意识,这是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的开端。在个体发展中,注意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和心理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道德自律能力。由于部分大学生自制能力差,意志随着情绪波动较大,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通过在实践中的练习,能够加强自我约束、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意志品质,促进个人品德行为的养成。三是要主动地与自身平时的坏习惯决裂。任何人的高尚品德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不断与自身养成的坏习惯抗争的结果。大学生目前正处于心理急剧发展的动荡期,比较容易沾染到外界环境所造成的坏习惯,但要有决心去自我控制其继续蔓延,自觉抵制外界环境中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改变自己的坏习惯,最终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习惯。

2.努力省察自身的不良品德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强调的是省察自身的重要性,通过省察自身的不良品德才能达到提高自我修养的目的。由于大学生自我辨别善恶能力差,性情冲动容易出现品德认识的偏差,经常进行省察自身对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努力省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关于自我的正确品德评价。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倾向比较明显,他们通常从自身的立场来进行品德评价。而要做到省察自身必须要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这样就使得自我品德评价更加客观,避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性的干扰。另一方面,省察自身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品德思维水平和品德判断能力。个体对自身行为的省察能够辨别其善恶、美丑、真假,提高自身的品德识别水平和判断能力。在当今世界环境纷繁复杂的外界情况下,道德观念相互融汇,时有一些不道德行为发生,大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省察,增加自身的判断力,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来抵御外来因素的侵袭,防止道德失范的行为出现,从而也提高了品德思维水平和品德判断能力。

3.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自觉性

个人品德修养的自觉性是一个人信念的表现形式,它是来自于人自身内心的情感,是自己的倾向性和习惯性的表现形式,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良好体现。儒家认为人异于禽兽,源于人有自觉性,人的价值性体现在能够自觉的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孔子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他指出了在仁德的修养问题上,主要靠的还是人本身的自觉努力性。培养大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自觉性,对于促进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完善自我人生价值,成为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个人品德修养的自觉性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一个人如果具有个人品德修养的自觉性,他就会从品德修养中获得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产生坚毅的道德意志力,进而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完成一次自身品德的超越。个人品德修养的自觉性来源于个人内在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动力,大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善于反思,不断完善,从细微的小事开始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使自己成为一名品德高尚、修养良好的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陈红旗.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论[M].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011:257.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刘运喜.自调节机制理论在青少年道德修养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122.

[4]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95.

[5] 薛建明.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机制[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1(9):84.

[责任编辑:成方哲]

猜你喜欢

维度大学生建设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寒露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