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简”的语文课

2014-11-05周美娟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9期
关键词:园子萧红祖父

周美娟

初时看到“清简”两字,源于“苏派语文”。苏派语文的特征是:清简、灵动、厚实、精致。“清简”的内涵,如“禅”:简单的心;如“画”:简约的美;如“茶”:清淡的闲适与诗意。张庆先生说:“语文教学要倡简,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杨再隋教授也说:“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 “清简”的语文课,是“清爽、干净,少杂芜”。

一、清简的目标

学习语文的主要目标是“识字”、“写字”、“阅读”、“表达”,重中之重是“读”和“写”。一节“清简的语文课”首先应该有“清简的目标”。

“清简”的目标制定须关注几个关键词语: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一个标杆,而课文则是达成这个标杆的载体。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紧紧扣住语文课程标准。2.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对学情的把握。教师对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和将要掌握什么知识,学生已经有了哪些能力和将要训练哪些能力,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3.文体。文本的特点是教学设计要关注的,是制定教学目标要考虑的。只有把握文本特点,才能制定出切合文本的教学目标。4.习题。课后习题是落实课文学习目标的体现。如《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主要写了萧红小时候在园子里快乐自由的生活,表达了她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之情。全文语言清新质朴,童趣盎然,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根据课程标准、学情、文本特点及课后习题,可以把《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的目标定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字里行间体会我和祖父的园子是生机勃勃的、充满快乐和自由的,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之情。3.领会萧红的语言特色:平实、质朴、自然、童趣。学习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来写童年趣事。

二、清简的环节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反复研读文本,把握文本特征,把教学环节清简到两三个。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王小毅老师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不同文体教学的基本策略》一文中列举了各类作品的教学策略。如童话教学策略:1.整体把握;2.引发想象;3.多样训练。散文教学策略:1.理清文脉;2.品味语言;3.感受意境。小说教学策略:1.分析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3.分析环境描写。剧本教学策略:1.了解剧本大意;2.感受人物形象;3.分角色演一演。新诗教学策略:1.读中揣其意;2.读中悟其情;3.诵中熟其文。古诗教学策略:1.会意;2.入境;3.悟情。说明性文章的教学策略:1.弄清说明对象;2.抓住事物特点;3.了解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从以上策略来看,清简的教学环节都是三个环节。王荣生先生也说,他研读了几百节课,大凡好课,都只有两到三个环节。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教学环节,可以围绕一个问题(这是一个_______的园子!)用三个环节来展开教学:1.这是一个多彩的园子。引领学生体会园子的多彩和生气。2.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引领学生感受园子里的动物、植物的自由。3.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引领学生感悟小萧红的童年童趣。教师以这三个环节拉动全部课文语言材料的学习,就能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达成教学目标。

三、清简的语言

王荣生先生认为有效课堂的几个标志是:1.学生“学的活动”有比较充分完整的时间;2.学生的学习经验有比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3.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语文课堂是学生自悟、自得、自主实践的课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如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时,教师这样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心中留下了一个大园子。园子里,一切都活了。那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园子,走近小萧红,看她歪着脑袋,扳着手指,津津乐道地讲述她和祖父的园子。通过引导,很快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学习情境中。接着,教师引领学生将想象融入课文的填读中。如填读第13自然段:太阳______花开了______鸟飞了______虫子叫了______倭瓜______黄瓜______玉米______蝴蝶______。读完了课文上的内容,教师紧接着引读:

师:蚂蚱是自由的——

生:它想跳多高就跳多高,就是跳到天上去也没人管;

师:蜻蜓是自由的——

生:它高兴飞就飞,不高兴飞就停在草秆上,就是停在房顶上也没人管;

师:蝉是自由的——

生:它想唱就唱,就是嗓子唱哑了也没人管;

师:蜂子是自由的——

生:它想采蜜就采,不想采蜜就歇着……

如此教学,教师的语言清简了,学生思维、表达的时间自然就多了,言语的训练也就扎实了。

四、清简的方式

陶行知先生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语文课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最主要的还是“贵在得法”,教师要努力追寻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1.美读。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感悟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在读中触发情感,在读中发展思维。美读的要义在于“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叶圣陶语)。如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中“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这一语段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美读来感悟语言:

师:把这段好好读读,如果让你来读,你打算突出哪个词?为什么?

生1:我想突出“抢”,我觉得小萧红真是顽皮。(生读)

生2:我想突出“拼尽了力气”和“一扬”,我觉得小萧红很用力地浇水,她是那么淘气,那么快乐。(生读)

生3:我想突出“大喊”,我觉得她太开心了,她降的人工雨淋湿了自己呢。(生读)

如此,“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

2.品味。品味不是字字细品,而是要求教师与文本深度对话,抓准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文意的探寻。如《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课文中有祖父的三处“笑”:“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抓住“笑”,教师可以这样引领学生:从这三处“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祖父在笑,心里在想什么?学生有的说:“从笑中我体会到祖父是那么地慈爱,他会想:‘我这小孙女多淘气啊!”有的说:“从笑中我体会到祖父非常宽容,小孙女把韭菜割掉了,他都没批评呢。”有的说:“祖父会想:‘这个小顽皮,我得好好教教她弄清狗尾草和谷穗的区别。”教师归纳说:“是啊,这爽朗的笑,慈爱的笑,定格在了萧红的心里。许多年以后,她写道:祖父的眼睛常常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跟孩子似的。”如此品味,让一个慈祥的老人跃然纸上,让学生感悟到这位老人是温暖萧红一生的太阳,是萧红快乐自由童年生活的源泉。

3.想象。作家冯骥才说:“我想到的东西都会不由自主地变成画面。如果不出现画面,没有可视性,我仿佛就抓不住它们。”想象,可以将语言文字在头脑里活化为生动的画面,让躺着的文字站起来!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中“铲地”一部分时,教师紧扣文本追问:

师:她又是怎么“瞎闹”的?你仿佛看见怎样的画面?

生1:“我看见小萧红趴在地上,满身是泥,一边用锄头乱锄,一边哼着小曲儿。”

生2:“我看见她头发上有几根草,脖子里都是泥。”

师(乐了):“哎哟,你瞧瞧,手上、衣服上、脸上、头发上全是泥,分明就是个泥娃娃!把韭菜割了,把狗尾草留着,不纯粹‘瞎闹嘛!”

如此想象,让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的农家小姑娘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到了学生的心底。

4.练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言语,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第13自然段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在萧红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里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也充满了自由。萧红借园中动物、植物的自由写出了自己的自由,这叫“借物抒情”。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许多趣事呢?请用“借物抒情”的方法来写一写。紧扣课文的课堂练笔,既让学生明白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也让学生伴随练笔的展开,使语言形式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精神世界之外的异客,而是深深地嵌入了学生的心灵,成为“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清简的语文课,就是要以清简的目标来引领教学,以清简的环节来拉动丰富的语言材料,用清简的语言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言语实践时间,用清简的方式让学生获得丰硕的收获。

责任编辑:王天杰

猜你喜欢

园子萧红祖父
小小的园子
祖父瓷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我家的园子
快乐的园子
萧红墓畔口占
萧红临终讲述的往事
琴声不再响起的遗憾
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