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孩子的成长乐园

2014-10-24矣勇

云南教育·视界 2014年8期
关键词:少年宫彝族文化遗产

矣勇

暑假前夕,在楚雄州永仁县宜就中心小学少年宫内,彝族学生毛荣龙正在与同学们一道抓紧时间学习三弦演奏。而在即将到来的这个暑假,他还会到少年宫来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

学乐器、学舞蹈、学书法……这些曾经只属于城市孩子的“专利”,现在对乡村少年宫里的农村孩子来说已不再是梦想。截至今年上半年,云南全省已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421所,覆盖全省129个县(市、区)、421个乡镇,使全省约40万农村孩子从中受益。

近日,记者在多所乡村学校少年宫走访发现,云南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通过加大财政配套力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组建校内外辅导员等举措,有效缓解了乡村少年宫建设以来出现的资金有限、师资不足、特色活动缺乏等问题。

“非遗”进校园,少年宫成民族文化传承基地

悠扬的三弦乐、富有节奏感的彝族左脚舞、艳丽的彝族刺绣T台秀……今年暑假前夕,永仁县猛虎中心小学少年宫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展演,集中展示了该少年宫落成以来的活动成果,富有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赢得现场嘉宾的阵阵喝彩。

永仁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县份,拥有“彝族赛装节”“彝族刺绣”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永仁县在已落成的3所乡村学校少年宫都开办了彝族刺绣、民族乐器、民族歌舞等方面的兴趣小组,并聘请当地“非遗”传承人担任校外辅导员,吸引了农村未成年人的广泛参与。“我们把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坚持从娃娃抓起,乡村学校少年宫已经成为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永仁县县委书记杨仕坤表示。

远在滇西北的香格里拉县尼西乡小学少年宫,通过挖掘当地优秀的文化资源,重点建设了“尼西陶制作基地”和“尼西情舞文化传承学习基地”。尼西情舞是当地一种古老的歌舞,唱情歌跳情舞曾是当地群众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大众文化的传播,尼西情舞的发展一度陷入停滞。2013年尼西乡小学建成少年宫后,决定将尼西情舞引入校园,并在舞蹈编排上注入了藏民播种、收割、放牧等劳动生活情景,融入生产生活的知识和经验,渗透为人做事的道理,使尼西情舞从单一的情歌情舞升华为蕴涵浓郁民族文化的歌舞,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学校还结合尼西情舞编排了一套民族课间操,既保护传承了民族文化,又使孩子们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尼西乡小学校长聂飞介绍说。

其实,这只是我省乡村学校少年宫探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在全省已建成的乡村学校少年宫中,平均每个少年宫设置的活动项目达到15个,涵盖文艺、体育、科普、手工、技能、阅读等多个门类。在组织开展常规项目的基础上,多地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把少年宫项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教育结合起来,开设了大量特色项目。如新平县新化乡中心小学开设了竹编班、玉龙县白沙完小开设了纳西古乐演奏班、保山隆阳区瓦渡乡中心小学开设了龙狮班和腰鼓班……呈现出“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可喜局面。

为进一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进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覆盖面,在各地探索的基础上,今年6月,云南省文明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省乡村学校少年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要求各级有关部门选择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需求和兴趣爱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

省文化厅副厅长熊正益表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进乡村少年宫活动,不仅丰富了乡村学校的课程内容,拓展了青少年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我省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后继有人。

整合资源,师资不足难题逐步破解

与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快速发展相比,辅导员队伍建设一直是一个明显的短板,个别学校甚至因为辅导员的数量和质量而影响了活动的正常开展。经过3年多的探索,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呢?

记者走访发现,多地乡村少年宫通过整合多方面资源,组建了一支较为稳定的校内外辅导员队伍,特别是一批有专业技能、有较高责任感的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成为乡村少年宫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41岁的彝族女教师李翡翠是永仁县猛虎中心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因为擅长并喜爱本民族的刺绣,在学校少年宫建成后,她自然担负起了少年宫彝绣班的辅导工作。“现在不少家庭都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在彝绣班开办之初,不少孩子连打结、下针都不会。不过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彝绣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已经不再是难事了。”李翡翠一边展示着由孩子们绣成的一幅名为《美丽的家园》的作品,一边欣喜地向记者讲述着孩子们的成长。

与李翡翠校内辅导员的身份不同,李徐发则是宜就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聘请的一名校外辅导员。作为县级非遗传承人,他精通彝族三弦、大号、唢呐和树叶演奏。虽然从他所住的阿朵所村到少年宫骑摩托车要一个多小时,但每次活动他都会风雨无阻地赶来。“让优秀的民族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这位朴实的彝家汉子的话语,代表了许多校外辅导员的心声。

那么,乡村学校少年宫在选聘校外辅导员时,如何打破思想及地域上的局限,扩大选聘范围、提高选聘质量呢?各地也在积极探索。

永仁县宜就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就任命该镇文化站站长担任少年宫领导小组副组长,具体负责非遗进校园活动,依托镇文化站平台,聘请州、县级非遗传承人担任校外辅导员,成功开办了民族乐器、歌舞和彝族刺绣等特色活动。

借助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让青少年活动中心与乡村学校少年宫联建共建,是实现资源整合的又一种模式。据砚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杨诚介绍,砚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与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辅导员都是交流共享的,由该中心聘请的180名校外辅导员同时也肩负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辅导工作。此外,青少年活动中心还组织专家,定期对乡村少年宫的校内外辅导员进行培训。

财政加大支持,构建乡村少年宫网络

从2011年开始,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云南建设的乡村少年宫项目已达244个,在此基础上,我省坚持每年从省级彩票公益金中拿出资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3年中,省专项彩票公益金先后划拨4 000多万元资金,配套建设了15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

在省里的示范带动下,昆明、楚雄、玉溪、曲靖、大理、保山、丽江等地,也积极加大本地财政支持力度,做好配套建设。

2011年以来,楚雄州通过争取中央、省级项目支持以及州、县市自筹的办法,先后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34个,覆盖了全州三分之一的乡镇,4万多名农村未成年人从中受益。该州提出,将继续加大财政配套力度,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把丰富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项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结合起来,力争“十二五”末全州每个乡镇建成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

以楚雄州永仁县为例,该县目前已在莲池、猛虎、宜就三个乡镇建设了乡村学校少年宫。今年永仁县还将加大建设力度,该县县委书记杨仕坤表示,今年计划实施中央项目2个、州级项目1个、县级项目1个,年底实现7个乡镇中心小学少年宫建设全覆盖的目标。

据云南省文明办主任蔡春生介绍,目前我省未成年人有1 300多万,约占全省人口总数的28.6%,其中三分之二在农村。“怎么促进这么多农村孩子的素质教育?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和载体。”蔡春生表示。

我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正在提速。记者从近期召开的全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今年各级都加大了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力度,仅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安排的项目就达159个,在省财政的项目资金落实后,预计今年全省建设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将超过200个,使全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总数超过600个,总投资将超过1.5亿元。

一个布局合理、经济实用、功能配套的乡村学校少年宫网络,正在云岭大地铺展开来。乡村学校少年宫,也在悄然改变着农村孩子的生活。

猜你喜欢

少年宫彝族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中国少年宫兴衰往事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Tough Nut to Crack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免费“染发”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神奇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