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夺天工的核雕技艺

2014-10-23杨海燕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核雕橄榄雕刻

杨海燕

为传播核雕文化、推动我国核雕业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近日有幸见到了周建明,悉听这位核雕界领军者述说核雕故事……

福镇和香山街道舟山村是核雕发源地和传承地。现仅存的苏州光福核雕基本为传承殷氏一派,其中,周建明便是第三代传人中的佼佼者, 其潜心核雕近40年,

文化遗产推荐目录新增名单中。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核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解。核雕是苏州地区独有的民间艺术,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辖下的光

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微雕艺人杜士元同样用桃核雕刻了《东坡游赤壁》,他在当时被称为﹃鬼工﹄ 。早在二零零八年,苏州核雕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

苏州核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明代文学家魏学洢的散文《核舟记》记述了明代天启年间王叔远在桃核上雕刻出《东坡游赤壁》,被惊赞为﹃灵怪之材﹄。

核雕是我国的民间艺术奇葩,它从明代开始,走过了发展、繁盛、衰退的历史阶段,由于改革开放,近年来才开始复苏。如今,核雕正在全国各地绽放,然而,却鲜少被众人了解。什么是核雕?核雕的历史及现状是怎样的?我们又该怎样认识和传承、发展核雕艺术?

结缘核雕 技高一筹

在苏州舟山村,几乎每家门墙上都挂有核雕、核雕工作室字样的招牌,全村80%以上的家庭靠核雕谋生,村民不论老少几乎都能摆弄几下核雕。2500多年前,这里为吴王阖闾所置“造舟之所”,舟山之名也许由此得来。舟山历史上属闻名遐迩的香山里,这是一个云集着建筑、雕刻、刺绣、绘画、编织等民间手工艺形式的地方,周建明便来自于这里。

与周建明聊及核雕,总不能避开他结缘核雕的往事。1975年,高中毕业的周建明进入了老家的村办厂 ——吴中区舟山工艺厂学习橄榄核雕刻。当时厂里的技术力量很薄弱,有些老师傅已有几十年未操刀了,产品品种很单调,品位也较低,常常滞销、遭遇退货。尽管如此,当学徒的周建明还是学得很认真,也就是这3年的学徒时光,为他今后的核雕生涯打下了基础。

1978年,周建明参加了全国招生统一考试,被南京师院政教系录取。因不愿放弃橄榄核雕刻,他是带着工具和原料去南京师院报到的。迫于家庭经济压力,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周建明试着去灵谷寺景区卖自己制作的核雕,管理处答应为其代销,没过3天就被告知货已销完,均为日本游客所买。从此以后对方就现款收购了,还专门为他的作品设立了一个专柜,每次去交货,对方都将周建明视为上宾,因为周建明的专柜时常断货。老家的同行们听说他在南京有销路,便纷纷来信请他帮助推销产品,于是周建明就成了一名义务推销员。

1980年12月,周建明从南京师院毕业后回到原籍,选择去农村中学当教师,以便能在寒暑假有更多的业余时间搞核雕创作。一年又一年的不懈追求和操练,使周建明的雕刻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1998年,周建明离开了原单位,专业设计创作和销售核雕。随后苏州市文联的领导来了,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多年来,周建明在艺术道路上跌打滚爬、辛勤耕耘,在核雕业内创立了一块“建明品牌”,并享誉全国。现发展到1000多人并带动了周边村,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今,周建明已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雕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苏州市吴中区舟山核雕行业协会副会长。

核雕的历史追溯

核雕,顾名思义,是利用果核进行工艺雕刻的一种技艺。在我国,核雕的主要材料为桃核和橄榄核。核雕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明代,橄榄核雕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达官贵人视其为宝物,作为佩戴的装饰品风行一时。明宣德皇帝酷爱核雕,并极为赏识核雕圣手“夏白眼”的高超技艺。天启年间,核雕更为盛行,上自皇帝,下至一般士大夫,很多人对此爱不释手。明熹宗不仅喜欢收藏核雕,甚至还亲自操刀雕刻,他创作的 《五鬼闹判》被视为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在民间,著名核雕艺人王叔远创作的《东坡游赤壁》成了后世核雕的经典。

到清代,核雕名家辈出。康熙年间苏州的“老金”,嘉定的封锡禄;乾隆年间的宋起凤、沈君玉以及广东名师陈祖章等都是技艺超群的一代大家。苏州吴县的杜士元擅长核舟,“穷极工巧之能事”,被人们称为“鬼工”。

民国年间各种核雕作品日趋丰富,花船、罗汉头、八仙、关公、钟馗等历史和传说人物各具特色。苏州核雕名师殷根福在上海老城隍庙开设“永兴斋”,专事橄榄核雕的创作销售,并传艺于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弟子须吟笙等人,殷根福被人们视为当代苏州核雕的鼻祖。

“文革”后期,钟年福(殷荣生弟子)、须吟笙等人创办了吴县光福舟山工艺厂,招徒传艺,苏州核雕由此得到传承、发展。钟年福、须吟笙成为业内公认的、当之无愧的“光福核雕”传承人。

乌橄榄:核雕的精致原材料

周建明说,利用橄榄核进行工艺雕刻,这门传统技艺称为橄榄核雕刻。要雕刻出一件精致的作品,除了高超的雕刻水平外,还需要高质量的材料——橄榄核。

据了解,橄榄核雕所用的原材料乌橄榄核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南部。每年从9月初起,广东、广西山区的农民就开始收摘乌橄榄,一直要忙到12月初才告结束。从雕刻用料的角度看,广东榄核在质量上优于广西榄核。

“挑选核雕原料是一门学问,乌橄榄的品种很多,形状各异,新手选核无所适从,容易选错,即使是老手有时也难免走眼。我去广东、广西购买核子已有20多年了,几乎每年多少都要交些学费。”周建明说。据他介绍,乌榄核从外观形状看可简单分为长核和圆核两种,长核可雕刻立体人物、核舟等作品,特别是5厘米以上的长胖核子,可用其雕刻各种高档挂件、串件。圆核也是主选材料,可雕刻各种风格的串件。选核还应注重核壁厚度,吃不准厚度就用刻刀刻一下或用石块砸开看看,核壁太薄是不能用的。另外还应注意观察核子的颜色,颜色太淡的核子往往质地疏松,不能雕刻;颜色较深的核子表明已经熟透了,质地坚硬细腻,雕刻成品后颜色暗红,受人喜爱。因特大长核和特小圆核产量极少,作品极受市场欢迎,所以这两种核在原料产地就很昂贵。endprint

广东汕头地区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好的核雕原料产地,那里品种较全,长核、圆核都有,并且色深、壁厚,质地坚硬细腻,适宜雕刻用材。20世纪90年代初期,周建明等人发现了那块“宝地”,现在随着核雕业的发展,那里的原料成了抢手货,去那里买原料的从几人增加至50~60人次,因而原来每斤0.9元的橄榄今年暴涨至180多元。据当地农民讲,这种橄榄以前价格低廉,所以砍掉很多榄树改种其他果树,而现在一棵树上打下200斤橄榄就有3.6万多元收入,橄榄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核雕艺术的发展带动了核雕原料业的发展。当地农户称我们为‘江苏老板,我们这些只会雕虫小技的民间艺人成了他们的‘财神爷,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喜悦,但愿核雕产业链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坚固。”周建明满怀期待地说。

核雕业的发展现状

关于核雕业的发展现状,周建明说,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还很少见到核雕,许多人不懂核雕。90年代初,一些核雕艺人分别在上海老城隍庙、福佑路以及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天津沈阳道设摊销售核雕,生意较好,随后即出现了一批专业核雕经营者,大量收购核雕作品,开店设铺;同时把玩、收藏者的人数也日趋增多,核雕市场逐渐形成。目前,我国的核雕市场以北京的规模为最大,天津、上海居次,并且以北京为中心向全国辐射,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都有人专业从事核雕销售。

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大,许多核雕艺人纷纷招收学徒,扩大生产规模,目前,苏州地区的核雕艺人有2000多人,河北省永清县也有2000多人。近年来,浙江、福建等地原来从事其他雕刻业的一些艺人也转行于核雕。在苏州及永清县,橄榄核雕业已形成产业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工具的制作、原料的采购都出现了专业化的趋向;媒体的报道、政府的扶持等因素也成了核雕业迅猛发展的推动力。

然而,核雕原料的匮乏,制约了核雕业的发展。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从业人员的增多,高品位的核雕原料显得匮乏了,其价格也狂飙了。在80年代,广东、广西的原料价格几毛钱一斤;90年代上升到几元、十几元一斤;目前上品原料的价格上涨到800元至3000元一斤;有些挂件原料论个出售,300元一颗甚至1000元一颗。在每年的橄榄成熟采摘季节,产地广东广西便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核雕艺人、专业原料商贩,甚至当地黑社会人员也介入其中,一场争夺原料的恶战将持续两个多月。高档核雕原料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核雕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周建明表示,根据目前核雕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管理,保护个人作品的知识产权以及消费者权益;加强对核雕艺人基本技能及艺德修养的培训,鼓励创新,多出高水平佳作;同时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引进国外橄榄核雕刻原料,以缓解当前核雕业发展中所遇到的窘境。

核雕的鉴别与欣赏

随着当代核雕业的迅猛发展,橄榄核雕已经成为人们闲暇把玩和收藏保值的新热点。由于人们的审美观不同,对同一件核雕作品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评判标准。就目前市场上的核雕作品,周建明谈了一些鉴别方法。

看作品的内涵。评价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就题材而言应看其是否新颖,是否包含了某种值得回味的意蕴。题材本身就代表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件立意高远、题材新颖的艺术品,其价值无法估量。《东坡游赤壁》核舟之所以被人们崇仰至今,是因为除其刻工的精美外,更重要的是作者王叔远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题材。

看刻工和布局。一件核雕上品,在刻工上往往线条清晰流畅,刀法自然,深浅恰当,精细入微。而劣质品的刀法往往拖泥带水,模糊不清。在布局上,优秀作品一定是符合恰当的比例关系,特别是人物作品,头、躯干、手足的比例关系准确,就给人一种舒服感;而大头小身体或手长腿短则难以被人接受。此外,在一些风景类作品中,还应注重主体,主体是否突出,疏密是否恰当,远近景物的排布是否符合常理。

看作品的神韵。神态和韵味是一件作品的灵魂,“活灵活现”的作品肯定是很有神韵的佳作,特别是人物作品是否有神,重点要看人物脸部的肌肉表达和眼神表达,同时还要看人物的动态表达。劣质品往往线条变化不当,比例关系失调,人物神态呆板,这就谈不上艺术品的气韵和神采。

看作品的材质。核雕作品的选材非常重要,根据雕刻题材和款式的不同所选材料也不同。首先,大核气派并稀少,特小圆核难刻也稀少,这两种核自身价值高,很受市场欢迎。其次看色泽,色泽深红的核子质地坚硬,容易出包浆,不易开裂。其三看核子是否饱满,饱满的橄榄核显得“大气”,雕刻成品后给人一种悦目感。

机刻与手刻的区别。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电脑雕刻机生产的核雕产品,因其机械制作而价格很低,这些产品的出现引起了不少顾客恐慌,生怕自己买的是“印刷品”。事实上机制品和手刻品很容易区别。首先,我们目前的电脑雕刻机用于核雕生产尚未成熟,橄榄核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受此限制,机械还雕不出精细的立体作品,而只能雕出一些浮雕类、文字类产品。其次,机雕产品没有明显的刻刀痕,线条模糊、呆板,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神韵。最后,机雕产品量大且千篇一律,同一产品除了大小有区别外,其他地方没有任何区别。而同一作者的同一类手刻作品不可能完全相同。

橄榄核雕艺术品的养护

一件雕刻精致的核雕艺术品,往往令人爱不释手,但如果不注重养护,产生开裂或损坏,则价值大跌或报废,令人惋惜。采访中,周建明谈及橄榄核雕艺术品的养护问题。

防开裂。开裂是橄榄核容易出现的现象,开裂的原理在于核内与核外的湿度不统一。橄榄核一般由三瓣构成,三瓣之间相互隔断,每瓣之间都有核仁。刻成作品后掏掉核仁,这就形成了三个空囊。囊内空气湿度与核外湿度应保持平衡,如果内高外低,相差悬殊的话,则核内湿润向外膨胀,核表面干燥向内收缩,这就会开裂。防止开裂,应注意下述几点:防晒、防水、防风吹、不放置在有暖空调的环境中、冬季不能放在内衣口袋。

防“花点”。一件精美的橄榄核艺术品,除了雕工技术高以外,材质上也有讲究,即材料自然颜色要均衡,如果颜色不均,色调特深处即为“花点”。出现了“花点”就会降低艺术效果。很多“花点”是后天产生的,当核子表面有污垢时,有些收藏者往往用食用油刷。用油刷是可以的,但用油量切不可多。如油量过多,积在深凹处的油不擦掉,日后就会形成一个个深褐色的“花点”,使整件作品变得难看。正确的清洁方法是,在棕刷上滴上几滴头油或橄榄油,油量要少,刷完后用不滴油的棕刷再刷一遍,把积在深凹处的油刷散,最后用棉质软布吸干,擦净积油。

防跌落。核雕艺术品体积小,很“娇嫩”,一不小心掉地,往往人物件跌掉了鼻子、耳朵,核舟件跌掉了船头、船尾,风景件跌掉了亭子的翘角,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就此成了废品。

经常在手中盘摸把玩。橄榄核艺术品一般分为摆设件(如核舟)、挂件、串件。挂件和串件应经常盘摸把玩。人的手心会分泌手汗和脂肪类物质,经常盘摸把玩可以使核子表面颜色均衡地变成深红色,并越玩越光泽,逐渐成半透明状。到此程度,“身价”倍增,而机械抛光处理是产生不了这种艺术效果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雕橄榄雕刻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待得微甘回齿颊
一粒青果,秋色中的新色新味
核雕的工艺特征探析
试析核雕艺术的当代嬗变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核雕方寸小核中见姿态万千
榨橄榄器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