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媒体时代思想教育的价值生成与实现

2014-10-22蒙冰峰

理论与现代化 2014年4期
关键词:价值实现媒体思想教育

摘 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日益普及,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这个符合时代主题的新的教育领域中。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价值生成的关键所在,就是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教育价值生成、展开、确立的过程,是整合、统领、引导社会思潮的历时性过程。

关键词:网络;媒体;思想教育;价值生成;价值实现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4)04-0117-04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日益普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着的外部育人环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这个符合时代主题的新的教育领域中。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的形成不是自然的,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的价值也是如此,它是在一定的平台基础之上基于价值主体自身利益需要的诉求,在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凝聚和衍生而成的。

一、网络媒体与思想教育的价值

所谓价值,实质上是指在实践过程中主体对客体需要与客体对主体效应的辩证统一。主体的合理需要——合规律的需要与客体的优化效应的统一是正价值,主体的不合理需要与客体的劣化效应的统一是负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是人。对于教育者和接受教育的主体的人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获得信息、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将根本不能在网络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信息是维持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因素,从根本上讲,人类社会交往的历史就是信息交流的历史过程,尤其是网络信息容量之大、传播速度之快、覆盖范围之广,以及其本身兼具的高度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其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创举。凭借网络信息的这些优势,能够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快捷、方便、全面的交流信息,获取信息资源,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量的需求,由此可见,人是主体,网络时代信息的收集和运用都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核心展开的,其目的也是为了主体的人的生存和发展,从而使得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对于人而言具有一定的价值。

当然,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教育,它主要借助于网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等各方搭建良好的教育平台,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的互动、交流与沟通,最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带来的不再是一种强势的教育方式,而是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是可以不分社会地位的主体参与,是更加鲜活的教育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缺失了网络信息技术平台这个基础,网络信息的这些优势就无法得到真正体现,也就没有所谓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了。[1]只有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才变得更加便捷、直接,它能够满足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等多方面的需求,也就是说,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既是构成网络时代的一个核心要素,同时又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人们通过它来交流思想、相互学习、共同合作,去获取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思想。

由此可见,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活动,在其本质上讲是主体的人围绕信息资源而展开的实践活动。在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者不仅与受教育者之间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建立起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也构建着人与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主体的合理需要(合规律的需要)与客体的优化效应的统一构成了价值的本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生成方面,价值是人的本质力量或主体性的对象化;在功能方面,价值是客体对于增强人的本质力量和提高人的主体性、人的自由的作用和意义。”[2]因此,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的价值,其本质就是网络信息资源来满足人的需要的效用性。

二、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价值生成

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的对象是人,它所关注的是具体的人的思想和行为。因而,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价值的生成,就是围绕着满足人的思想需要这一实践活动而展开。

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价值生成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人与客体的对象之间的媒介——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没有这个平台媒介,其价值就不可能产生。在网络广泛普及的现代社会里,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多元化一方面有利于新的思想的产生,同时多元化也使得社会思想难以统一,这就构成了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过程的始终,决定了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价值生成的特殊性。从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整个活动过程来看,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是其最基本的要素,教育者按照社会发展要求,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这个教育中介与受教育者进行交流沟通,并逐步对其施加一定的影响,不断地缩小受教育者思想道德与社会发展规范要求之间的差距以及存在的矛盾问题,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朝着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变化和发展。由此可见,这三个方面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实践活动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基本矛盾的过程,而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的价值,就是在这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得以生成和发展的。

人们的精神需要和追求自身利益是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价值生成的内驱力。人类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基于人的需要和自身利益这一本性。马克思指出,人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恩格斯也指出:“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4]这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是由思想引导和支配着,而人的思想又是由价值引导的,价值则与人的利益需要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引导着人们的精神走向,在追求自身利益过程中,实现与社会发展的价值统一。

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人的具体实践活动为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提供了必要性,同时也为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价值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在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活动过程中,每一个人必须符合其自身情况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积极地进行交往、沟通等实践活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探求恰当、正确的途径以实现自身的合理利益需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交往各方的利益需要,特别是保证其利益获得的公平性与正义性,进而引领、改造、提升、整合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念,形成整个社会的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与软实力。在这里,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是否具有实效性以及具有多大的实效性,就在于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提供满足人们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满足人的精神性需要和精神方面的利益诉求等功能的发挥程度,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够不断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和利益诉求,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实效性。换言之,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价值生成的关键所在,就是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

三、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价值的实现

如前所述,价值存在产生于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关系中,是主体对客体的选择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价值的实现就是指客体的潜在价值转化为主体现实存在的价值,并且对主体产生了积极的效用。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和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功能属性,但并不表示它就是一个应然的生成过程,而是思想教育价值生成、展开、确立的过程,是整合、统领、引导社会思潮的历时性过程。

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主体的人通过对于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的价值认同最终形成共识。所谓认同,就是指主体的人与他人或群体在心理认识上趋于一致或接近的同一性的过程,即社会成员在认识和感情上的同化过程。一个国家、社会要作为统一的整体存在下去,需要该社会成员对其有一种“共识”,即对存在事物的正误、真善美与假恶丑等要有一致或接近的认识,或者说需要全体社会成员要认同国家和社会所提倡的制度规范、伦理风俗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判断和行动才会有共同的基础,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协调。

理解是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价值认同的前提基础。人们“只有在理解了某种道德的观点和道德方式之后,才能进一步接受一系列更为具体的规则和美德并作为应用或实现基本理想的手段,并按这种方式继续下去直至成为一个道德上好的人或一个完全自主的道德主体。”[5]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中,相互交往的价值主体并不是单一的、孤立的、抽象的,而是具有多元性、差异性和现实性。由于个体对社会伦理规范、规章制度等思想教育内容的认知程度的差异以及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氛围影响的不同等,人们对网络虚拟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思想价值理念、行为的认识、情感也不尽相同。因此,对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不能单一强调理解某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需要在富有差异的、多元化的思想、道德、情感中,通过对话、沟通的交往实践活动促进相互理解,也只有做到真正理解了,才能逐步形成自我的稳定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进而促成整个社会群体对这一价值理念或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

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价值实践活动的开展,存在于: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价值主体能够自觉、自主、自为的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认识和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思想道德规范;把自己置身于与他人共在的社会情境之中,从而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和角色体验;拓宽自己的思想道德视野,重建自己的思想伦理体系。这也就是说,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价值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多极主体间的交互性活动,凭借网络信息平台这一媒体中介,通过建立在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价值个体主体性基础上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和对话,在对共同客体——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达成共识、共生共存。

综上所述,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的价值实现就是价值主体在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对话、交往、互动,相互之间逐步达成理解,不断调适自身的价值理念、价值结构以适应社会规范、符合社会以及自身发展要求的过程,它表现为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各方能够自觉接受、自觉遵循以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内容为核心的各项社会制度规范,并使之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价值取向,指导和规范自己的实际外在行为。因此,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活动的实践过程,也是人们价值认同不断实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严耕,等.网络伦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17-18.

[2]陈亚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5.

[5]戚万学.冲突与整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497

[6]〔苏〕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41.

[7]〔德〕得特勒夫·霍尔斯特.哈贝马斯传[M].章国锋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61-62.

[8]蒙冰峰,廉永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与机制[J].河南社会科学,2009,(3).

[9]鲁宽民,乔夏阳.网络媒体的娱乐恶炒与社会责任担当[J].电化教育研究,2012,(5).

The Form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Network Era

Meng Bingfeng

Abstract: The 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which represented by the internet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tak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network that accords with the theme of the times in the new field of education. The key to the generation of valu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network era is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The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ment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value are the diachronic process of integrating and guiding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Keywords: Network; Media; Ideological education; Value generation; Value realization

责任编辑:宋 奇

猜你喜欢

价值实现媒体思想教育
传统媒体内容供给侧改革的三条路径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价值的实现
解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下“微课”应用价值的实现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