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节能与低碳建筑

2014-10-21于海

建筑遗产 2014年7期
关键词:建筑节能

于海

摘要:综述中国所面对的温室气体减排形势,指出建筑节能是实现碳减排的基础,建筑节能也需要向低碳建筑发展。低碳建筑需要实质性节能。就实现实质性节能提出几项技术措施,并概述了低碳建筑的建筑形态和特点。

关键词:建筑节能;低碳建筑;二氧化碳减排

2009年12月19日,在丹麥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落下帷幕,会议表明,尽管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温室气体减排量的分配上有着巨大的分歧,但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酷现实,人类对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却是一致的,就是将全球气温平均上升2摄氏度当作一个可以接受的“安全底线”。

1二氧化碳减排与建筑节能

在减排中,应意识到,尽管在我国城市三大部门中,由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的大小顺序是产业-交通-建筑。其中一半以上的措施都属建筑节能技术或与建筑有关,通过建筑节能减排是有收益的。因此,在减碳措施中应优先发展建筑节能,建筑节能也是城市碳减排的基础之一。

2建筑节能与低碳建筑

在理念上,低碳建筑有别于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是前瞻情景性的增量节能,低碳建筑是历史基准线性质的存量减排。在我国高密度城市中,完全靠建筑一己之力实现能源的低碳甚至零碳是非常困难的。城市能源供应要实现低碳化,需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规划和统筹,在城市能源供应结构上降低煤炭比例、提高低碳和无碳能源的比例。

节能技术一定减碳,但减碳技术不一定节能。以地源热泵为例,在普通燃煤发电的能源供应条件下,其供热的间接碳排放量甚至要高于以天然气为燃料的高效率锅炉的直接碳排放量。而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视角看,天然气直接燃烧属于“高能低用”,是不尽合理的用能。因此,在选用低碳建筑能源系统时,要根据当地资源条件,选取最适合的技术。

3低碳建筑的技术措施

由于某些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例如LEED)的引导,致使在建筑节能中往往只重技术的有无,不重节能的结果。比如用了地源热泵就是节能建筑。尽管在某些场合使用地源热泵不一定比普通供热供冷系统节能,但为获取财政补贴和某些评价称号,某些业主往往不顾资源条件,对地源热泵趋之若鹜,而不去认真和详尽地分析在当地地源热泵的全年运行工况和热平衡。在低碳建筑的建设中,这种只顾形式而不管实质性节能的思维方式必须改变。必须认真研究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究竟能够替代多少化石燃料、当地的资源条件能不能满足需求,以及用能系统的优化匹配等问题。

低碳建筑要实现实质性节能,就需要更多地利用无碳的被动式节能技术,例如昼光照明和自然通风。昼光照明可以降低照明能耗,做到白天不开灯;自然通风可以在夏季和过渡季实现免费供冷(free cooling),并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欧洲很多所谓零能耗和零碳建筑就是靠被动式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实现的。但是在应用被动式技术时,要充分考虑我国城市的气候特点和环境特点。

低碳生活并不是要人人作“苦行僧”,降低人们生活质量。政府应该为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提供最基本的、能够维持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保证商品住房的环境质量与价格相符。

结语

建筑实质性节能,提高建筑能效,是发展低碳建筑的根本手段。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低碳建筑的建筑形态必然是紧凑型的、有较高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以减少土地利用的碳排放。在大规模旧城改造的形势下,低碳建筑应更多地采用回收的废旧建筑材料,更多地发展工厂化、装配式建筑,减少废弃物和固体垃圾。在建筑能源利用上,要实现“高效、低碳、集成”,一方面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低品位能源,另一方面将节能作为一种无碳替代资源。同时,要重视能源规划和低碳管理。

猜你喜欢

建筑节能
现浇剪力墙免拆外模板建筑保温系统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建筑中的节能研究
弱电智能化控制与建筑节能分析
建筑节能改造中内保温构造技术设计与技术要点分析
浅谈建筑节能采暖通风措施的探讨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新型混凝土技术与建筑节能探讨
四步节能
珍爱能源 延续价值
节能建筑现状与发展前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