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让学生体验阅读的美丽

2014-10-21陆婷婷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骡子大黑彭德怀

陆婷婷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一句句精妙的句子,甚至是一个个传情的标点,架设起一座座桥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在不经意处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激活学生的思想世界大有裨益。

一、平常字中百味生

《诗说啐语》说:“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如果说关键词是课文的眼睛,那么句中那些用得恰当的词便是散落在课文中的星星,要让它们吸引学生的眼睛,浸润学生的心灵。正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文章中是没有什么好词的,有的只是“攀、缩、微倾”这样看起来很平常的词语,但正是这种平易自然让父亲的背影定格在一个又一个读者的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引导孩子关注这些平常词,从平常中品人生百味,体文字精神。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是《姥姥的剪纸》中的一句。教学时,我让孩子们潜心会文,默读批注,体验祖孙深情: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写出体会。巡视中,发现找到这句的有,关注这个词的却没有一位。于是,在交流该句时我说:“孩子们,其实这句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棒,你发现了吗?”几经选择,孩子们找到了“拴”字。随后,让孩子们讨论“拴”字棒在何处?孩子们思索片刻,各抒己见:“‘拴,表现出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牢牢地吸引了我。”“还可以读出姥姥 爱‘我,不是强迫、命令‘我留在家中,而是剪纸给我,吸引我。”“仔细品味,可以感受到‘我对姥姥的感激与眷恋。”这时我相机评价:“是啊,真可谓是一石三鸟!这就是我们祖国文字的奇妙所在。看似平常,其实可有嚼头啦!难怪贾岛的‘推、‘敲,王安石得一‘绿字成千古佳话。”以此激励孩子们关注细节,善于从常处见异。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这样的字词还有很多,如果我们在研读教材时能及时发现,因势利导,一定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敏锐的文字发现力和准确、丰富的表现能力。

二、寻常标点情亦浓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读书就是读书,标点符号绝不在关注范围之内。这一思想,从习作和读书中都可窥得一斑。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对标点的关注,可以为孩子打开另外一扇窗:可以表情达意的不仅是文字,还有标点符号!也有利与培养孩子们更为全面的语文素养。

如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与学生共同透过彭德怀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其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学生汇报交流“砰!枪声响了,彭德怀转过身来,面对大黑骡子倒下的方向,缓缓摘下军帽……”一句时,教师深情引导:“枪声响了,大黑骡子倒在了主人的一声令下中,风怒吼,草叹息,战士们泪流满面,此时此刻,彭德怀也有着千言万语。远远的,他摘下了军帽,我们仿佛还看到了他…… 听到他对大黑骡子说……又仿佛听到大黑骡子对彭德怀说……”通过想象,让省略的意象可触可见可感,从而体会省略号在文中所起到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同时,还可借此契机,领会古人所言的“登山则情溢于山,观海则思溢于海”的为文之道,理解文字是作者、人物思想、情感的自在迸发,标点符号同样如此,他也是作者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并非仅为停顿,可有可无。

三、细嚼句味生思考

宋朝学者陆九渊在《读书》中指出:“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意味长。”为文者“缀情入文”,读文者自当“披文入境”,只有在反复的读与品中才能深切地把握句子的味道,此时,思考生焉,灵魂净焉!

教学《穷人》,笔者在自主默读、圈画中列夫?托尔斯泰的高超文笔令孩子们惊叹。通篇不着一“穷”字,但穷人之穷清晰可感,他们穷得悲惨,穷得温馨。孩子们在文字间静静地感受,触摸人物的心跳,倾听人物的话语,目睹着人物的神情、行动,再看到桑娜的忐忑之后的决断,渔夫忧虑之余的抉择,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辉映心田。这时,教师深情引导:“孩子们,让我们再读文题——穷人,现在,你对这个词语一定有了自己新的感悟吧!”孩子们仿佛瞬间成长了起来,他们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勤劳、善良是最宝贵的财富!”“贫困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有爱心的人是真正的富翁。”……

《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中有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找到这三句话,让学生朗读这三句话,此时学生心中升腾起的可能是为祖国有如此建筑成就的自豪、骄傲,此后,再让学生通过词句的品读、想象、欣赏课件真切感受这一辉煌,想象它的灰飞烟灭,最后,再读这三句话,学生的心中定会惋惜不已,燃起仇恨之火。两次读句,遥相呼应,一样的文字,别样的情感。阅读中,民族尊严被虐杀的苦痛在圆明园的废墟上落地扎根,催生出的是捍卫尊严的思考,律己奋进的激情!

四、提示语处现真意

课文中的提示语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它是通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本,体现课程基本理念、落实“三维目标”特别是学段目标的一项具体措施。关注文章中的提示语,对于领会课文内容和培养阅读能力都有思考的价值。

《穷人》一文,为了更鲜明地感受人物形象,我鼓励孩子:“神态和动作是说话人情绪的自然流露。朗读时关注提示语,我们与人物的距离就会更近!”当孩子们体验了“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这些动作、神态之后,仿佛自己真地走进了那段生活,把渔夫和桑娜对话的情景展示的惟妙惟肖,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心理世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美麗,在于体验、感悟和想象。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放飞的信息,带领学生走进与文本、作者共舞的空间。看山不喜平,路幽兴更浓,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异,不断吸引孩子投入到兴味盎然的阅读活动中去,让阅读教学更加灵动。

猜你喜欢

骡子大黑彭德怀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被子的骡子
尊贵的骡子
大黑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彭德怀不愿照相
逻辑思维
大黑兔做了一个春天的梦
绕口令、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