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4-10-17徐凌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思维能力思维

徐凌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它不仅影响到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状况。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的经验,分析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性思维主要是指异性思维或者辐射性思维,强调的是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思考已经得到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新的问题,进而养成一种思考问题的习惯。就此而言,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特点就是求异性,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譬如说,教师在讲解岛屿和半岛的有关内容时,可以立足于教材内容,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岛屿和半岛之间有什么区别?我国最大的岛屿是什么?我国岛屿位于的经纬线分别是什么?对于这样的提问,学生能够积极地从书中寻找答案,进而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也就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填鸭式”教学法,这种方式显然不能够满足新时期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求知,并在其求知的道路上给予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支持。譬如说在地理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使其兴趣和个性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挥,对于持有错误意见的学生不可以横加指责,也不能讽刺挖苦,而是应当引导他们在错误当中学习并且成长。对于一些敢于大胆运用创新思维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走入当前课堂,尤其对于地理这门科目来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极其必要的。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讲授“地形与地貌”这类知识的时候,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或者肢体动作来讲述地貌的成因,往往会出现学生难以理解的情况。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前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将其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那么地形与地貌的形成过程就能够以一个动态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便可以一目了然。基于此,教师再根据教材内容,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并强调重点难点内容,学生就能够高效率地掌握这些内容,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当中的不足之处。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能够得到一个适当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多媒体技术本身固有的属性恰好能够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创造条件。

四、加强读图、绘图训练

地理学科以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所跨越的时空是极其广阔的,面对的地理现象是极其复杂的,学生很难独自去体验并且感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借助于地图。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教会学生分析地图并应用地图,还要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为绘图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在课后练习当中,地理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关于读图和绘图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地图知识,并采用自己的设想去创绘地图。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得到一个广阔的空间,满足学生发挥创造能力的需要。在学习《太阳和太阳系》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在讲授知识之后,可以要求学生绘制出关于太阳外部结构和太阳活动的示意图,并在示意图上做好相应的标注。在教材当中并没有现成的图形,因此,学生要通过研读课文和相关的地图,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有效的思考和想象才能够描绘出来。事实证明,这样学生描绘出来的图形显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一定的创新性。

五、创新学生的评价机制

在现有的教育模式当中,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就是考试。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在试卷当中设置一些相对开放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学生往往会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得出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当然,如果单纯依靠考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显然是不够的,教师有必要创新学生的评价机制,使学生逐渐将创新思维当作一种习惯。

总而言之,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师想要提高地理教学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再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己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推动地理教学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思维能力思维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运用多媒体技术 服务生物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