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未病理论防治慢性肾脏病思路与方法

2014-10-17刘明星刘晓萍李琦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治未病慢性肾脏病

刘明星 刘晓萍 李琦

摘要:慢性肾脏病(CKD)作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并无特效药物能够控制延缓其进展,其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干预治疗、延缓肾损害进展、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这与中医“治未病”思想注重预防和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是一致的,加之中医认识疾病的整体观和诊治疾病的辨证论治思想以及多样的养生保健治疗方法与手段,发挥中医药优势,从中发掘有效防治CKD的中医药疗法前景广阔。

关键词:治未病;慢性肾脏病;思路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3-0013-03

2006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SN)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IFKF)将每年3月的第2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病日(WKD),目的在于引起全世界对慢性肾脏病(CKD)的关注,并积极行动起来以减轻CKD对于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CKD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并发心血管疾病率高,但知晓率低、防治率低、并发心血管疾病认知率低,目前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范围内CKD发病率已达10%左右[1]。我国近期调查显示CKD发病率为9.42%-18.32%,知晓率为1.93%-14.45%[2-11],各地区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发病率略有差异,但总体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CKD的危险因素与吸烟[8]、女性、年龄增加[9-10]、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肾结石、贫血、糖尿病、肥胖、高血压[11]等相关,且CKD本身是认知功能障碍[12]、心血管病(CVD)不良事件[13]的独立危险因素。CKD患者若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最终都将进入到终末期肾病(ESRD)。目前并无特效药物能够控制延缓CKD的进展,故早期干预治疗,延缓肾损害进展,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是治疗的关键。

“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灵枢·逆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经过历代医家和学者的继承和发展,“治未病”含义有四[14]:一是未病养生、防病在先;二是欲病救萌、防微杜渐;三是已病早治、防其传变;四是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治未病”思想注重预防和防患于未然的理念,这与CKD的早诊断、早干预治疗与延缓肾损害进展的观点是一致的,加之中医认识疾病的整体观和诊治疾病的辨证论治思想以及多样的养生保健治疗方法与手段,因此发挥中医药优势,从中发掘有效防治CKD的中医药疗法前景广阔。笔者在多年对肾脏疾病的中医、中西医诊疗过程中,对CKD的早期防治和干预治疗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叙述如下。

1加强卫生宣教,定期健康体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KD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家族遗传和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CKD日益增多。要通过媒体普及、社区推广、医院宣传等多种途径积极宣传CKD知识,尤其是加大在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的宣讲力度。宣讲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对肾脏的危害,通过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降低血脂、应用ACEI和ARB药物等措施可对CKD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早期发现肾脏疾病能使CKD发病率减缓20%~50%。对一般人群而言,定期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肾脏病的最好方法,尿常规、血清肌酐检查可以初步筛查出是否患有慢性肾脏病。健康体检还可发现CKD的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

2注重饮食调养,坚持适度运动

规律、合理、均衡的饮食能维持和促进身体健康,增强自身抗病能力。CKD患者应不吸烟、不过度饮酒,选用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海鲜、牛羊肉、发物及辛辣之品。依四时之气选用食材,并针对CKD患者的不同体质类型选用不同的食材,阴伤者润之,阳虚者温之,气虚者提之,血虚者补之[15]。同时要进行适当的运动以锻炼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一般采用比较缓和的方式如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量不宜过大,此外CKD患者运动必须根据年龄与具体病情而定,严重水肿、难治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严重贫血以及急性感染等情况下不宜运动。

3加强医患沟通,促进自我管理

CKD患者一旦得知需要进行长期药物治疗以及药物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后,往往会对治疗产生不认同感,出现迷茫、无助、焦虑、悲观、抑郁、烦闷、绝望等情绪,导致患者对医嘱的低依从性,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同时CKD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16],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有效防治不单是简单地用药物控制,更注重于引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加强疾病管理和保证医患之间的反复沟通,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心理状况,耐心倾听患者诉求,消除不良情绪影响,使患者更清楚自身的病情,对医生治疗的目的更了解,引导患者选择按正规疗程治疗,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从而提高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包括自我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17]。

4标本兼治,扶正祛邪

防治CKD不仅要采取措施防治肾损害的进展,也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还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以阻断危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中医理论认为:CKD患者多为本虚标实证,本虚多为肺、脾、肾三脏的虚损,标实则多为外邪、湿热、瘀血等。论治时不能仅限于“见肾治肾”,而是要谨守“阴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的病机特点,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轻重缓急,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宣气化湿,开启上源”、“和解少阳,畅通气机”、“清热利湿,行其决渎”、“滋阴解毒,交济水火”等原则,以去除邪气,恢复机体正常生理状态。

5中西合璧,有机结合

提倡“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的诊疗思路和方法,先用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和方法,明确是何病,然后按照中医辨病辨证的方法辨明是何病证,施行“病证结合”的诊断模式,明确疾病的病因病机,严重程度,可提高CKD治疗敏感性和对疾病预后的判断。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以中医四诊八纲理论为核心,对于CKD的不同分期和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选择中医药进行辨证论治,同时使用在临床上疗效得到验证的中成药单方和复方药物,发挥中医药在治疗上的优势,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西药副反应。

6找准规律,辨证论治

注重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特征,找寻规律进行诊治。CKD患者普遍存在血瘀的病理状态,治疗中一定要加用活血化瘀药物以改善肾脏微循环,恢复肾脏生理功能,此即所谓“瘀血不去,肾气难复”。CKD患者体内有感染存在时临床常表现为湿热证,治疗时应先清除湿热,若湿热留恋或湿热未净时治本,就会造成闭门留寇,导致患者长期蛋白难消,此即所谓“湿热不除,蛋白难消”。CKD患者水肿明显时,病性以邪实为主,且因脾虚致实者多见,治疗宜因势利导,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使邪有出路,同时兼补脾虚,使脾胃升降恢复正常,三焦通利,则水液气血运化回复正常,精微物质得以输布运达而病自愈。

参考文献:

[1]丁小强,吉俊.慢性肾脏病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2,21(1):55-56.

[2]唐盛,彭小梅,吴潮清,等.广西城镇与农村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状况比较[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1,27(12):890-894.

[3]赵红娟,陆晨,岳华,等.乌鲁木齐市天山区35岁以上成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0,26:409-415.

[4]侯振江,牟兆新,戴勇,等.沧州市农村居民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J].医学综述,2010,16:2053-2057.

[5]李瑛,周乐天,刘伏友,等.湖南省长沙县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0,26:9-14.

[6]罗洋,谌贻璞,李文歌,等.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成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8,24:609-613.

[7]徐潇漪,多景华,罗洋,等.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成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0,26:422-426.

[8]王凡,叶平,肖文凯,等.北京部分地区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3):256-259.

[9]郭宗琳,王启荣,周雅南,等.成都市城市人群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6):444-449.

[10]王德光,郝丽,戴宏,等.安徽省成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2):101-105.

[11]黄燕萍,王伟铭,裴道灵,等.上海城市社区成年人群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8,24(12):872-876.

[12]黄宝延,李峥.慢性肾脏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研究的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9):1099-1101.

[13]王桂华.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9):823.

[14]王天芳,孙涛.亚健康与“治未病”的概念、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10):929-993.

[15]李琦,杜义斌.实用中西医结合老年肾脏病学[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225.

[16]刘旭生,卢富华,吴一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慢性肾脏病管理模式[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12):1121.

[17]吴一帆,苏镜旭,傅立哲,等.慢性肾脏病患者飞信随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8):1198-1200.

猜你喜欢

治未病慢性肾脏病
童安荣主任医师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古有“治未病”,今有“亚健康”
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护理体会
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食盐的摄入与降压药的关系
从治未病理论探讨肿瘤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