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康复的影响

2014-10-1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糖化有氧血糖

王 菂

山西中能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的防治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卫生问题。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与人们的饮食结构、运动习惯等生活方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采取有效的运动方式对控制血糖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1]。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的康复疗效,本文选取我院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本组患者中有73例为男性,47例为女性,最小年龄为35岁,最大年龄为73岁,平均年龄 (57.22±5.24)岁,最短病程为11个月,最长病程为12年,平均病程6.7年,其中有36名患者有酮症史,有84名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A、B、C、D组,每组患者各30例,四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进行有氧运动,主要包括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网球、保龄球,散步、快走、打太极拳、晨跑等等,活动类型及强度根据患者的兴趣和耐受为定,前3个月进行强度为60%VUCmax的跑台运动,在12周以后将运动强度提高10%,并将时间延长至半个小时,在运动过程中实时对患者的心率进行监测,将患者的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3];对B组患者实施抗阻训练,主要是对大肌群和关节肌进行反复训练,每次抗阻训练应至少完成八种类型,包括肩、肘、膝、髋等关节屈伸以及坐位胸部推举等一系列动作;C组同时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D组不进行运动干预。所有患者均持续运动半年,对四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试验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采用 (±s)进行描述,P<0.05为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四组患者干预前体重、身高、体质量数、血压、心率、血糖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热身运动后心率和血压出现短暂的升高,休息之后恢复至正常水平;运动干预之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A、B、C、D四组患者空腹血糖比较无明显差异,非空腹血糖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并且C组下降水平>B组下降水平>A组下降水平>D组下降水平,D组血糖下降不明显。对比四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发现,四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出现了下降,并且C组下降水平>A组下降水平>B组下降水平>D组下降水平,其中,C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了30.0%,而A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仅下降了10.0%,B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了22.0%,C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优于A组和B组 (P<0.05),D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不明显,A组大部分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仍超过正常水平。四组患者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情况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比情况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主要是由于饮食等众多原因引起,如果不进行积极的治疗就可能对身体多个器官造成损害,最终会引起血管、肾、心脏、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使器官的功能逐渐下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糖尿病治疗药物也越来越多,且各具优势与弊端。临床表明,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与人们的饮食结构、运动习惯等生活方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对患者的治疗除了要选择相应的药物,还要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采取有效饮食控制、运动干预等措施。

运动干预也叫作运动疗法,是2型糖尿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采取规范的运动方式能有效促进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保持在稳定、正常的水平。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的形式,对我院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不同的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实验发现,单纯采用有氧运动并不能发挥良好的糖化血红蛋白作用,而采用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对降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在实验过程中,C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了30.0%,而A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仅下降了10.0%,B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了22.0%,C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优于A组和B组 (P<0.05),由此说明了将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相结合的效果优于单一运动形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有氧运动改善了胰岛素敏感性,并提高了患者的最大摄氧量,而进行抗阻训练对于促进了组织器官的糖代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提高了外周组织 (尤其是骨骼肌)对血糖的摄取,最终有效地降低血糖浓度。

总而言之,不同的运动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也各不相同,而将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相结合的作用效果要优于单一运动形式。同时,采用不同运动方式的组合也可以有效防止单一运动形式带来的枯燥感,使患者更乐意接受并长期坚持下去。因此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运动疗法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选择将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相结合的形式,活动的强度、范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组织颁布的《糖尿病护理指南》中的规定,并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病情状况适当调整,以患者耐受为准。同时在实施运动疗法过程中应结合心理疗法,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解答患者的疑虑,为患者讲解运动疗法的意义和必要性,提高患者对运动治疗的认识和重视度,提高对运动治疗的配合度和依从性,主动积极的参与运动治疗。

综上所述,复合型运动对于促进2型糖尿病康复具有更好的效果,能有效促进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1]张献辉,李娟,崔洪成,等.有氧运动、抗阻训练与2型糖尿病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05(25):479-483.

[2]刘政潭.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07:46-51.

[3]沈勇伟.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的比较研究[J].搏击 (体育论坛),2011,07:1-2.

[4]王茂杰.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浆胰岛素及心脏功能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0.

猜你喜欢

糖化有氧血糖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