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玉屏风汤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48例临床观察

2014-10-1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风团组胺荨麻疹

张 良

江西省宜春市皮肤病防治医院,江西 宜春 336000

荨麻疹是指由皮肤黏膜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w,且每周发作至少两次者称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以风团时隐时现为主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1]。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确切病因,常见病因有食物、感染、药物、吸入物、物理、遗传、内分泌及精神因素等,目前临床用药广而杂,缺乏特效药物,多采用抗组胺和皮质类激素进行治疗,副作用较多,且易于复发。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门诊治疗的患儿96例,纳入标准[2]:皮肤潮红斑片或风团,形状大小不一,时隐时现,单个风团常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36h,消退后不留痕迹。患者自觉瘙痒剧烈,部分患者搔抓处出现条索状风团。少数患者伴有发热、关节痛、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病情反复发作>6w;近1w内未使用过抗组胺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排除标准:排除药物皮炎、接触性皮炎、多形红斑。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 (8.48±1.43)岁;病程4个月至1年,平均病程6个月;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 (8.22±1.24)岁;病程6个月至1年,平均病程7个月。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1次/晚,3~5岁 2.5mg/次,5 ~8 岁 5.0mg/次,8 ~12 岁 7.5mg/次。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口服中药“加味玉屏风汤”,组成:黄芪10g,白术6g,防风、荆芥、甘草、地肤子各3g,黄芩6g,茯苓6g,山楂6g,陈皮6g;加减:若热盛者或发热者,加银花、连翘、板蓝根以清热解毒;若恶心、腹痛、呕吐或气滞食积,加枳壳、砂仁健脾消食行气。1剂/d,水煎服,3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7d,治疗期间,停止一切其他治疗,停药后观察疗效,停药1个月后进行随访。

1.3 疗效标准[3]0级:无风团、红斑,皮肤划痕阴性,无瘙痒;1级:风团、红斑直径≤1.5cm,风团数1~7个,皮肤划痕可疑阳性,轻微瘙痒;2级:风团、红斑直径1.6~2.4cm,风团数8~13个,皮肤划痕阳性,中度瘙痒,不影响生活;3级:风团、红斑直径≥2.5cm,风团数 >13个,皮肤划痕强阳性,重度瘙痒,影响睡眠。痊愈:0级,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显效:2级转1级或3级转1级,症状、体征消退>50%;有效:无明显级别变化,症状、体征消退≥25%,≤50%;无效:无明显级别变化,症状、体征消退<25%或加重。以痊愈、显效和有效为有效标准,统计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复杂,病因不仅有IgE介导的体液免疫参与,也有细胞免疫的参与。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多选择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是一种新型选择性强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无明显抗胆碱和抗5-羟色胺的作用,中枢抑制作用较小。一般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不甚理想,只能暂缓现象,复发率仍较高,而且两种以上同时应用可能增加不良反应 (如中枢抑制)的发生率。同时由于小儿慢性荨麻疹病因繁多,难以确诊,必须祛除病因、综合治疗。中医认为,荨麻疹属“瘾疹”范畴,多系先天禀赋不足,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所致;或表虚不固,风寒、风热外袭,客于肌表,使营卫失调而发;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厚,使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此外,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血虚生风生燥,阻于肌肤也可发生[4]。本病属本虚标实证,治当扶正祛邪。故治疗选用基本方玉屏风散加味。方中黄芪、甘草益气固表;白术、茯苓健脾渗湿,益气以固表;防风、荆芥、地肤子祛风除湿;黄芩清热燥湿;山楂、陈皮健脾消食、理气和胃,调理脾胃功能;诸药合用,具调理脾胃,益气固表,调和营卫,祛风止痒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玉屏风散具有抑制IgE的产生和肥大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加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作用,是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主要方剂[5]。研究结果与报道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加味玉屏风汤联合西替利嗪的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1]周丰宝,杜翠翠.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2):132-133.

[2]周强.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0):3273.

[3]常春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7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4):576.

[4]田爱萍,刘小慧.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5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28(5):23-25.

[5]张琦,张利坤,黄文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50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57.

猜你喜欢

风团组胺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荨麻疹预防效果观察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培养液组胺的检测及鲣鱼产组胺菌的生物活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