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柏坡时期党对文化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4-10-13周艳芝刘鹏杰吴艳丽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解放区西柏坡知识分子

周艳芝+刘鹏杰+吴艳丽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重要转折时期,党面临的中心任务是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因此这一时期,党的文化教育工作围绕这个中心任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一、强调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沉淀着民族精魂。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自觉的继承和发展。

西柏坡时期,党强调对古文化遗存的保护,深刻体现了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思想。在激烈的战争环境中,许多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遭受严重破坏,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文化损失,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就曾下达了《关于注意爱护古迹的指示》。西柏坡时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进行,中央把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陆续解放全国大城市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党中央解放大城市期间,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日益重视起来。194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关于平津地下党的组织在接管城市中应做的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完整地接受并管理全部公共产业、公共物资财产,及其他一切公共物质的与文化的建设事业。

平津战役期间,为了使北平这座历史文化古都免受战火的破坏,积极争取和平解放北平。在战役运筹阶段,1948年12月17日,中央军委向林、罗、刘,并告程子华、黄志勇电指出:“沙河、清河、海淀、西山系重要文化古迹区,对一切原来管理人员亦是原封不动,我军只派兵保护,派人联系。尤其注意与清华、燕京等大学教职员、学生联系,和他们共同商量如何在作战时减少损失。”

1949年1月16日,《中央军委关于北平守军出城整编和我方准备攻城致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电》中指出: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著名而有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务必使各纵首长明了,并确守这一点。让敌人去占据这些文化机关,但是我们不要攻击它,我们将其他广大城区占领之后,对于占据这些文化机关的敌人再用谈判及瓦解的方法使其缴械。即使占领北平延长许多时间,也要耐心地这样做。为此你们对于城区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调查,要使每一部队的首长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做一项纪律去执行。为此,你们必须召集各攻城部队的首长开会,给以精确的指示。为此,你们指挥所要和每一个攻城部队均有准确的电话联系。战斗中每一个进展均须放在你们的指挥和监督之下。

北平解放后,党成立接管委员会进行接管,其中专门成立文化接管委员会负责相关的接管工作,有条不紊地接管了一切属于国家的公共文化教育机关及一切文物古迹。

北平解放后,解放军就要挥师南下,解放全中国。为了在全国解放战争中保护各地的重要古建筑文物,党组织特地邀请梁思成先生主持编写了《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1949年2月到3月,中共中央进京前夕,《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出版了,包罗全国20多个省市的重要古建筑的目录,全册厚达100页,发到军中,以便在作战进攻时注意予以保护。

二、强调文化教育的正规化和全民化

1949年1月8日,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中指出:“一九四九年的国民教育计划(大学教育,各种专科教育,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和成人补习教育)必须适合当前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的需要。”

发展社会教育。西柏坡时期,各方面的社会教育有了进一步的空前发展。各解放区举办了多种形式的识字班、扫盲班、民校、夜校等,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教育效果。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后,迅速成立了四所市级业余学校。分别是石家庄市职工业余学校、石家庄市干部业余补习学校,私营企业职工业余学校和石家庄市艺人文化补习学校。此外,还建立了以扫盲识字为主的民校、冬校等等。各大城市开办工人政治大学或政治学校,中学和职业学校附设工人班,大的工厂企业附设职工学校等等,对提高工人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及建国后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打下了基础。

恢复和发展中小学教育。1948年10月14日,新华社发表了社论《恢复和发展中等教育是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指出:“当前解放区普通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恢复和发展中等教育问题。……进一步争取全国胜利的任务,又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育工作能够培养出大批政治上进步的具有中等文化程度和基本科学知识的人才,来补充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工作的干部。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任务,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任务,就会妨碍战争的胜利与国家的建设。”因此,决定经过解放区已有的中等学校来训练大批人民事业所需用的人才。1948年10月28日,在《中共中央关于准备五万三千个干部的决议》中指出:“创办中等学校并办好已有的中等学校,培养大批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才,准备补充各级各项工作的干部。”

西柏坡时期,小学教育也逐步走向正规化。据不完全统计,仅东北解放区,1947年有中学105所,到1948年发展到145所,学生达61898人。而华北解放区,1949年就有小学51900多所,学生325万多人。1949年6月15里,《人民日报》发表了《贯彻华北小学教育会议的精神 把小学教育从现在的基础上提高一步》的社论,对华北地区的小学教育,做了如下的估计:“我们的教育干部与小学教师,以革命战士的姿态,本着为人民服务,紧密联系实际,结合生产,对旧教育的传统做了一些大胆的革新,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坚持了教学工作,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有政治觉悟有初步文化知识的青年,对支援战争建设解放区起了巨大的作用。”

发展高等教育。1948年5月,中共中央华北局成立后,中央委托华北局负责办理创办大党校、大军校、大党报及华北大学等事宜。1948年10月28日,在《中共中央关于准备五万三千个干部的决议》中指出:“在可能开设大学的地区,应即开办正规大学,以培养将来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工作所需要的较高级的人才。”高等学府的筹建工作紧张开展起来。

随着全国规模战略反攻的到来,为适应战争发展形势和军队建设的需要, 1948年7月1日,华北军政大学举行正式成立。加强军事政治干部的培养与训练,为华北战场乃至全国各战场培养大批高中级指挥人才。1948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创办马列学院的决定》。指出:“为着适应时局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央决定创办高级党校,名为马列学院,以刘少奇为院长,陈伯达为副院长。任务为比较有系统地培育具有理论的党的领导干部和宣传干部。”1948年8月,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合大学和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合并,成立了华北大学。下设政治训练速成班、教育学院、文艺学院、研究部四个部和农学院、工学院等单位。华北大学从成立到1949年5月迁往北京,共招生30个班,共计1500人。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

西柏坡时期,解放区重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方针政策,促进了解放区中学、小学、大学教育的发展,为新中国学校教育的继续发展和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强调对知识分子的团结和利用

知识分子历来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知识分子以不同的方式来参与政治。西柏坡时期,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解放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建设任务日益迫切,知识分子的作用日益突出。

毛泽东提出充分吸收利用国统区的知识分子参加党的工作,他指出,国民党区大城市中有许多工人和知识分子能够参加我们的工作,他们的文化水准较之老解放区和工农分子的文化水准一般要高些。国民党经济、财政、文化、教育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除去反动分子外,我们应当大批地利用。并强调对广大知识分子阶层,如学生、教员、律师、医生、工程师等要慎重对待。这些人过去给资产阶级服务,现在受革命运动影响,经过教育,可以给我们做事。我们这样做了,胜利就有了保障;如果不这样做,即没有把全民族绝大多数人都团结在民族统一战线中,胜利就是不可能的。1948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争取和改造知识分子及对新区学校教育的指示》,该文件提出:“对于原有学校要维持其存在,逐步地加以必要的及可能的改良”“教员中只去掉少数分子,其余一概争取继续工作。”对于高级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民主党派,中共则专门于1949年1月发出指示,明确指出:“我党对待民主人士的方针应该是彻底坦白与诚恳的态度,向他们解释政治的及有关党的政策的一切问题,积极地教育与争取他们。”因此,这一时期,我们党从国统区保护、争取了大量的知识分子,并帮助他们脱离国民党的监视和封锁辗转到达各个解放区,参加我们党的各项工作。

西柏坡时期,中央制定了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并及时纠正了对待知识分子工作中错误倾向,从而使大批的知识分子投奔共产党的阵营,促进了革命的胜利发展,为即将到来的新中国建设准备了大量的各方面人才。

猜你喜欢

解放区西柏坡知识分子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解放区的天
西柏坡
对1946—1948年华中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考察
试述党在大连“特殊解放区”时期(1945-1949)的艰难探索
风雨西柏坡行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