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民机尾翼布局对全机稳定性影响分析

2014-10-11李鹏飞陈雅丽魏文建万俊明

教练机 2014年2期
关键词:尾翼升力机翼

李鹏飞,陈雅丽,魏文建,万俊明

(中航工业洪都,江西南昌330024)

0 引言

现代民用飞机对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以及环保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安全性指标是决定民机研制成败的首要因素。在飞机设计过程中,满足安全性要求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稳定性对飞机安全性非常关键,而尾翼对全机的稳定性又具有决定性作用。常规布局的飞机其纵向力矩平衡需要靠平尾来实现,对于尾吊发动机短舱的布局,其尾翼布局一般采用低置平尾的“+”型尾翼布局或高置平尾的“T”型尾翼布局。某民机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尾翼布局形式,本文通过数值计算的手段分析两种尾翼布局对全机纵向、航向稳定性的影响。

1 尾翼参数设计

某民机的机翼是下单翼、发动机尾吊布局,设计时进行了两种不同布局形式的尾翼设计,分别为“+”型尾翼和“T”型尾翼布局。“T”型尾翼由于垂尾存在后掠角,平尾的力臂相对“+”型尾翼长,为保证两种布局的平尾尾容量的基本一致,设计时“T”型尾翼的平尾面积比“+”型尾翼小20%,垂尾面积一致。应用面元法对两种构型进行了计算,“+”型尾翼和“T”型尾翼计算模型见图1,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构型的纵向稳定性基本保持一致,最终确定“+”型尾翼的平尾面积6.3m2,“T”型尾翼的平面面积5.36m2,此两种尾翼设计结果作为CFD计算分析的外形基础,尾翼外形见图2。

2 CFD数值计算方法

近三十年来CFD分析方法已有巨大飞跃,从面元法、全速势方法、欧拉方法,到考虑粘性计算的纳维尔-斯托克斯(Navier-Stokes,NS)方法,基于NS方程的数值计算手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了突跃式发展,逐渐成为流场分析的主要手段。

图1 “+”型尾翼和"T"型尾翼面元法计算模型

图2 “+”型尾翼和"T"型尾翼外形

2.1 数值计算控制方程

应用有限体积法对于复杂外形绕流进行数值模拟,控制方程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组,无量纲化参数为:密度ρ∞,速度a∞,压力和能量温度γ(γ-1)T∞,长度L,时间L/a∞,粘性系数μ∞。

三维任意坐标系下层流NS方程组可表示为:

其中:

2.2 数值计算湍流模型

在2006年第36届AIAA流体力学大会上,来自波音公司的湍流模型大师Spalart声称,一方程的SA(Spalart-ALLmaras) 和两方程的SST (Shear Stress Transport)模型“统治”了航空航天界。本文CFD计算采用SST两方程湍流模型,该模型是Menter为了进一步提高在强逆压梯度分离流时的计算能力,发展K-ω模型而得到的。控制方程如下:

其中:

k-ωSST二方程模型通过混合函数将k-ω和k-ω二方程模型结合起来,利用混合函数改进涡团粘性系数在壁面逆压流动区域的结果,充分发挥了k-ω模型处理自由流,k-ω模型处理壁面约束流动的特长,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两方程湍流模型。

2.3 计算软件验证

为验证本文数值计算所采用的软件的可靠性,对第一届NASA高升力大会的标模进行了计算评估,图3为高升力标模计算网络,图4为试验和计算结果对比。从图4可见,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为了使评估结果可靠有效,本文计算评估采用统一的网格尺寸及规模,半模网格数在700万左右。

图3 NASA高升力标模计算网格

图4 NASA高升力标模计算对比验证

3 不同尾翼纵向稳定性研究

对“+”型尾翼和“T”型尾翼进行了纵向CFD计算,计算模型的机翼、机身和发动机短舱都不变,计算工况为:M=0.2。相对于全机,平尾产生的升力贡献较小,因此平尾面积变化对全机升力特性及失速迎角影响很小,图5为不同平尾布局的全机升力曲线。图6不同平尾布局的全机纵向力矩曲线。

图5 不同平尾布局的全机升力曲线

由图6可见,不同的尾翼布局主要影响了俯仰力矩特性的形态,“+”型尾翼全机俯仰力矩曲线在14°迎角时发生了拐折,纵向失稳,而“T”型尾翼全机力矩曲线在14°迎角变得较为平缓,但随着迎角增大,力矩曲线未发生拐折,纵向未出失稳现象。俯仰力矩线性段 “+” 型尾翼的maz为-0.0164,“T” 型尾翼的maz为-0.0168,两者基本相当,这说明在保证相同的纵向稳定裕度的时候,“T”尾面积可比“+”尾面积减少20%,但从图6也可以看出,“T”型尾翼全机的俯仰力矩曲线相对于“+”型尾翼有一个往下的平移,这主要是由于平尾相对机翼高度不同,使机翼对平尾的下洗影响不同而产生的,这也可以从平尾的升力曲线看出。图7为平尾的升力曲线,图8为平尾的俯仰力矩曲线。“T”型尾翼平尾的升力曲线相对于“+”型尾翼有一个往上的平移,机翼对“T”型尾翼平尾和“+”型尾翼平尾的下洗影响相差1.5°左右。

图6 不同平尾布局的全机纵向力矩曲线

图7 平尾的升力曲线

“+”型尾翼全机俯仰力矩曲线在14°迎角时发生拐折的主要原因是平尾在14°以后效率急剧下降,从图7的平尾升力曲线及图8的平尾俯仰力矩曲线可以看出,“+”型尾翼平尾的俯仰力矩曲线及升力曲线在15°迎角发生拐折,而“T”型尾翼平尾未出现此现象,检查16°迎角时“+"尾翼平尾上的流场,图9为“+”型尾翼平尾流线。平尾并未失速,而升力曲线及力矩曲线发生拐折,其原因是此时“+”型尾翼平尾正处于机翼下洗最强区。而“T”型尾翼平尾位置相对下单翼较高,此时平尾还未进入机翼的强下洗区,因此“T”型尾翼平尾的俯仰力矩曲线未发生拐折,平尾在机翼失速后依然具有高效率,但可以预料,随着迎角进一步提高,“T”型尾翼平尾也将进入机翼的强下洗区。

图8 平尾的俯仰力矩曲线

图9 a=16°,“+”型尾翼平尾流线

4 不同尾翼航向稳定性研究

影响飞机航向稳定性的主要部件是垂尾,两种尾翼布局的垂尾面积一致,但布局形式不同会影响垂尾效率,图10为不同尾翼布局的偏航力矩曲线,图11为不同尾翼垂尾的速度矢量图。“T”型尾翼全机mβy值为-0.00231,“+” 型尾翼全机mβy值为-0.00144,在相同的垂尾面积下, “T”型尾翼的垂尾效率比“+”型尾翼高将近40%,这主要是 “T”型尾翼的平尾在垂尾的端部,起到了端板效应,在只需同样的垂尾效率时,“T”型尾翼设计能减小垂尾的面积。

图10 不同尾翼布局的偏航力矩曲线

图11 不同尾翼β=20°垂尾的速度矢量图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某民用飞机 “+”型尾翼和 “T”型尾翼的计算研究,分析了两种尾翼布局对全机纵向、航向稳定性的影响,对于下单翼尾吊式布局的民机,基于气动考虑,尾翼布局更倾向于选择 “T”型尾翼。

1)“+”型尾翼的平尾在机翼失速时正好处于机翼的强下洗区,此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纵向俯仰力矩“上仰”问题;

2)“T”型尾翼平尾在机翼失速后仍未处于机翼的强下洗区,有效的避免了俯仰力矩“上仰”问题;

3)满足同样的纵向、航向稳定性要求,“T”型尾翼需要的面积更小,能部分减小浸润面积,减小摩阻。

[1]周涛,李亚林,鲁岱晓,等.民用飞机失速特性研究[M].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2(1):21-26.

[2]飞机设计手册第六册[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1.

[3]方宝瑞.飞机气动布局设计[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尾翼升力机翼
旋转尾翼火箭测试平台平衡滚速分析与弹道设计
变时滞间隙非线性机翼颤振主动控制方法
“翼”起飞翔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基于自适应伪谱法的升力式飞行器火星进入段快速轨迹优化
压力分布传感器在飞机尾翼上粘接安装工艺研究
“小飞象”真的能靠耳朵飞起来么?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机翼颤振主动抑制设计
升力式再入飞行器体襟翼姿态控制方法
机翼跨声速抖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