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改革:落实才是关键

2014-10-11钱旭

甘肃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行政部门督导幼儿教师

钱旭

当下,我国正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总体要求,进行新一轮教育改革。人们担心,急功近利的心态、浮躁的工作作风,会使改革的效果打了折扣。这种担心不无道理。这些年来,关于教育改革的方案出台了不少,毋庸置疑,这些改革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也无需讳言,由于急功近利,工作没有落实,使得一些改革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进行的“中等教育结构调整”,会一开,文件一发,一夜之间在中国大地上就出现了成千上万所职业中学,人们发现这些所谓的职业中学大部分是“翻牌学校”,只有其名,没有其实。后来经过多年的整顿充实,才使一部分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保留了下来。再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一夜之间,各地创造出了五花八门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了众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而与此同时,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状况却在全国愈演愈烈。近几年,在巨大的社会需求和中央的号召下,幼儿教育被推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在城乡大地上涌现出来,但因为准备不足,很多幼儿园不具备办学条件,很多幼儿教师没有学过幼儿专业,也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也跟不上,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安全问题、教师打骂体罚学生等问题层出不穷。

笔者认为,首先,政府应当把教育改革的工作落实。改革开放以来,振奋人心的教育口号提了很多:“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教育地位”“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等,这些口号本该是对各级政府的工作要求,但在有些地方却仅仅成了口号,当地政府成了口号的“传声筒”,并没有落实在具体措施上。中央提出要建设“教育强国”,到了省里、市里、县里,就出现了建设“教育强省”“教育强市”“教育强县”的口号,怎么才能变“强”,实实在在的措施不多。如果,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问题上,政府真正做到在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建设住宅小区、工业新区、商贸中心等工程中,根据未来人口预测,把教育用地预留出来,把学校建设跟上去,何以造成今天适龄儿童上学告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无学可上的被动局面。我曾听到一位地方官员说:“文化教育的事情缓一缓,不会影响GDP”,这是何等的急功近利和短视行为!没有战略眼光,何来战略地位?

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改革的工作落实。教育改革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做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必须有全局观念、全盘考虑,不能头疼治头、脚疼医脚;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必须由点到面、稳步推进,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同时,还要转变工作作风,取消走马观花式的检查、评估、验收。我考察过英国的教育督导工作,他们先是公示督导对象、聘用有督导资质的督学组成督导团,并拨付足够的督导经费,然后由督导团进驻学校,用数月时间跟踪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最后形成督导报告,由教育行政部门向社会公示。这种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区域内的教育工作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督导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是学校要把教育改革的工作落实。每进行一项改革,都要广泛动员、反复讨论,形成目标共识,奠定思想基层;要在教育仪器、实验实习设备等方面作好充分准备,奠定改革所需要的物质基础;要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准确把握和学会应用改革所需要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奠定队伍基础。

总之,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工作,少摆花架子,少提空口号。认认真真备好、上好每一堂课,切切实实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行政部门督导幼儿教师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行政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及实现研究
试论企业行政部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平衡计分卡在高职行政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