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福乐智慧》幸福感的来源及其表现

2014-10-08宋茹

关键词:幸福知识智慧

宋茹

摘 要:《福乐智慧》成书于喀拉汗王朝时期,是一部引导人们如何根据伊斯兰教的道德标准来为人处世的作品。古维吾尔族人用其耐人寻味的丰富智慧诠释了他们对幸福的认识,并形成了其名扬千古、享誉中外的幸福观。本文致力于对《福乐智慧》中的幸福的来源及其表现作简明的分析。

关键词:《福乐智慧》;幸福;知识;智慧;两世

中图分类号:I2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147-02

幸福是什么?它至今仍是我们不断在思索的话题;“你幸福吗?”更是成为盛极一时的话题,幸福是我们永恒不变在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30多年前,“幸福感指数”,而在千年之前,古维吾尔人就有了自己对幸福的独到认识,并形成了其遐迩闻名的幸福智慧。

一、幸福的来源

(一)知识和智慧

“智慧好比黑夜的明灯,知识能照亮你的心房”。①在本书中优素甫赋予了知识和智慧极高的评价,认为二者可以帮助人们在事业中获得成功、在生活中收获幸福。虽然伊斯兰教徒信仰独一无二的真主,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钻进宗教信仰的狭隘框子里,而是更加相信科学,且在医学、天文学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首先,他们认为知识是人之为人的象征,“知识使人类区别于牲畜,世上再无比知识贵重之物”,人只有拥有知识才会有存在价值。这种对人的价值的重视正是对理性的极力推崇,而知识是将蒙昧的人们唤醒并使之拥有理性思维的最佳途径。其次,作者认为福乐会伴随知识来临。知识可以决定人的社会地位,国君应根据个人知识多少而决定官职大小,以知识和智慧为标尺来任用官员,与儒家“学而优则仕”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了知识,福乐和你长随,卑微者也能飞上蓝天”,知识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正确的引导便会诸事顺心,福乐自然会伴随左右。再次,作者认为,知识虽然能帮助人们提高能力,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但幸福的获得更需要依靠智慧,智慧是幸福的基石。智慧的等级要高于知识,智慧是美德之本、福乐之源。智慧对于幸福的意义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和超越的,没有智慧就不可能获得幸福。

(二)对美德的追求

《福乐智慧》认为,人在今生要追求美好的名声,就要多做善事,多积善德。他们坚定地认为现世的财富是暂时的,来世到极乐世界追求幸福才是永恒的。

文中四个主人公都有着对美德的追求:国王,权盛人谦;月圆,宽柔严实;贤明,谦虚大度;觉醒,遁世修行。他们代表了四种美德标准:公正、幸福、智慧、知足。在书中,贤明和觉醒针对应如何为人处世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贤明站在现世的立场上,主张为社会造福,实现“人我两利”;而觉醒则站在来世幸福的立场上,主张远离尘世,潜心于个人修行。他们虽然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但他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对幸福的追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往往将美德与物质利益看成对立的存在,但作者教导人们不要排斥对金钱的追求,“正当的钱财应该享用”,真主创造财富就是为人所用的,如果一个人处于物质过于匮乏,便无法维持生命,又谈何幸福?充分的财富是必需品,如果没有财富,即使有能力也不一定会得到发挥才能的途径。但他们又绝不是拜金主义者,金钱只是他们实现理想的一种工具,而不是为了今生的享乐。他们更注重的是精神需求的满足,充实的精神财富才是人生幸福的重要保障。

(三)信仰和求知相结合

“11世纪两部突厥语的文学作品《福乐智慧》和《突厥语大词典》的问世标志着伊斯兰教在突厥人的思想观念中已彻底占据了统治地位”。②作者“以真主的名义讲述此书”,因此他的幸福观与伊教的幸福观密切相关。但是仅用宗教来概括伊斯兰教已完全不能体现它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它同时是一套完整的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并形成了以自身为主导的文化形态。穆斯林在建立伊斯兰教国家之时,对人才有着迫切的需要,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他们极为重视知识和人才,主张把信仰与求知结合起来。这种观念在现实生活中无所在又无所不在,并具有积极的社会教化作用,鼓励人们多行善,以求来世幸福。他们都有着对真主虔诚的信仰,不论做任何事都心怀真主,渴求真主佑护。但同时也努力充实自己的知识,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有足够的才能方可对国家做出贡献。正是因为他们把求知和信仰结合起来,所以才得以保留了大量古文明的文化精髓,使得他们的幸福智慧历久弥新,洗礼古今人心。

(四)各司其职

所谓“术业有专攻”,任何一种行业都有专门的技能和规则,即便是具有唯心色彩的占卜、巫术、圆梦等也需要掌握专业技术的专门性人才,只有在其位,执其事,各司其职,才能从所从事的工作中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是《福乐智慧》所提倡的幸福感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

“专业对口”方可人尽其才,如拥有智慧的贤明,辅佐君王是他的志向所在,因此他便会在这个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幸福感。觉醒则不同,虽然他也有丰富的知识和很高的才能,但因其个性使然,却不能去辅佐君王。甚至在贤明有遁世思想时,觉醒则劝贤明尽心辅佐君王,做适合自己的事。“你仍呆在原处对你来说为好,我独居此处对我来说相宜”。

与各司其职有关的还有男女双方在家庭中的分工问题,这同时也涉及到女性的地位问题。初读此书,我们觉得女性地位太低,事实果真如此吗?对于夫妻关系,伊斯兰教有严格的规定:男子狩猎经商,女子主持家务。在伊斯兰教中,一方面会保障女子的权利和自由,另一方面又会保证男子地位的优越性,维持“夫权”。这种矛盾性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不同的文化因素融合而形成的,维吾尔族作为半农半牧的民族,女性不可能完全摆脱对处于社会主导地位的男性的依附,但相比过去而言,她们已然在权利自由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实际生活中,男女的权利义务大致是平等的,两性关系的不平等性体现在女性贞操上。在任何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中,都会涉及到女性贞操问题。原本贞操问题并不只是针对女性单方而言的,但在《福乐智慧》中,贞操主要是针对女性的,“只要贞德娴淑,美便在其中,女性之美在节操”。他们的这种伦理道德要求直指女性,并成为整个社会的道德。因此,《福乐智慧》认为在家庭生活中要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规则:男性主要负责养家,而女性除了顾家,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守节操,这样各自做好分内的事才能保证家庭的和谐。endprint

(五)命遇“贵人”

明君与贤臣是最完美的组合,正如伯乐和千里马。在《福乐智慧》中,人的贵贱等级不是依据个人的物质财富划分的,而是根据人的知识、智慧和才能来划分的,穷人可以凭借知识获得高位,成为高贵之人。这里的“贵族”主要指精神上的富裕,与物质财富无关。贫富已经不是划分阶级的标准,布衣照样可以是国王的贵人,日出国王与大臣月圆、贤明的相遇且惺惺相惜恰说明了这一点。而面对一直渴望可以辅佐自己的觉醒,国王再三恳请,最终愿望落空,直至觉醒生病去世,这已然成为国王内心一个不可弥补的遗憾。因此,命遇相知相惜的“贵人”便成为追求幸福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幸福的表现形式

伊斯兰教认为,死对于穆斯林的生命个体而言只是意味着今世生活的结束,而后世生活的开始才是真正幸福的开端。因此穆斯林对幸福的追求就是今生多做善事求得今生的好名声,同时也为来世积德,他们认为今生所受的苦难都是为了来生有幸福的生活,甚至于认为只要今生经历了磨难来世才会获得幸福。因此,他们现世的生活即便痛苦也是“痛并快乐着”。

自古以来,各宗教中都有对来世的想象和寄托,如佛教的极乐世界、基督教的伊甸园等,这便会为在现世生活不幸的人带来了希望。古维吾尔族人由于恶劣的环境,更是把希望寄托于来世,虔诚的伊斯兰教徒都有明显的两世倾向。一类人认为今生的任务就是为了来世的幸福而虔诚祈祷,今生所做的任何与有关尘世的事都是虚幻的、毫无意义的,只有为了来世的幸福而虔诚地向真主祷告才是有价值的,代表人物是觉醒。另一类就是今生努力做善事为来世积德,国王、贤明就是这种人的代表,他们认为只有今生多做善事来世才会获得幸福。

三、结语

《福乐智慧》虽然诞生于遥远的古代社会,但它却是一部现代意识极强的作品,现代人阅读此书也丝毫不会有时间上的穿越感和空间上的距离感,觉得非常贴近现代生活,其中大部分具有哲理性的观念都为我们今天所推崇。尽管其中不乏一些宗教迷信观念,但这并不表示他们精神深处对命运无能为力的屈服,而是对自我命运和未知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这种信念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却是他们全部的生命意义。

——————————

注 释:

①优素福.福乐智慧[M].民族出版社,1986.

②高永久.西域古代伊斯兰教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71.

参考文献:

〔1〕优素福.福乐智慧[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2〕陈青萍.《福乐智慧》——古维吾尔人的健康智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杨启辰.《古兰经》哲学思想[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姜黎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幸福知识智慧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有智慧的羊
为了“幸福”的母亲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