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性思考

2014-10-08谢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普通高中课程

谢伟

〔关键词〕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实践性思考

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课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化、系统化开展。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已被纳入选修课程范畴。由于没有统一的课程纲要,各个学校课程开发人员对课程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各学校生涯规划课程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

在实践初期,同行们都是相互借鉴经验,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种方式:1.仿照大学职业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等成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设计;2.仿照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纲要和活动设计;3.对兄弟学校的课程设计的照搬。操作起来,往往会遇到一些现实的困难,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形。

以下结合一线教师的实践,从生涯发展、生涯规划、生涯规划课程三个层面来思考高中生涯规划课程。

一、生涯发展:高中生处在生涯发展的探索期

高校的生涯规划教育相对于高中开展得比较早,课程体系也相对完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师资培训方面的专家也多为高校教师。这样就容易使得高中教师仿照高校的课程体系,按照高校的课程思路来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实际上,高中的生涯规划课程与高校的生涯规划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高校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实施对象为大学生,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实施对象为高中生,大学生与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分别处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所处的生涯发展阶段也是完全不同的,以下以两个案例进行说明。

案例1:高中生的疑惑

在一堂生涯辅导课结束后,一位高一的学生提出这样的疑惑:

生:老师,我印象最深的选修课就是生涯规划课了。上完之后,我知道我可能比较适合文科类的职业。可是,我又更迷茫了……

师:说说看。

生:生涯规划就是引导我们设定一个人生目标,然后再把这些大目标细化,一步一步知道自己做什么。比如说,如果我想做一名作家,那么我就具体到在高中要看几本书,考什么大学,大学又看几本书……这样每一步都很明确具体,以后就按照这个路来走,会不会显得人生太理性了点?

案例2:一位大学生的别样生涯规划

网上流传着一位大学生的别样生涯规划。

短期目标:大二学习不落下,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过英语六级,拿到人力资源管理师证;大三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所需要的东西,积累进入社会的经验,当然前者是重点;大四积极备考公务员,并且做好实习工作,出色完成毕业论文,做好两手准备,不能因为公务员没有考上,工作也做不好。

长期目标:公务员总是要考过的,即使先工作了或是中途考研去了,也要继续。我的目标不是很宏伟,工作五年内要有升职,工作十年内要做到县处级副职,二十年内至少要做到厅局级副职。

对于这位大学生的生涯规划,网友们的评论是持肯定态度,“从刚进入大学开始,就把自己将来的升迁路线定得如此详细,的确还是第一次看到。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大学生对考公务员有着坚定的决心,想把它作为终身事业。而不像有的人只把公务员考试当做一种尝试,带着这种尝试的心态去‘裸考。”而高中生对此却充满了疑惑,高一的学生就能确定未来的职业是不现实的,也是他们觉得难以接受的。

台湾心理学家金树人对于生涯是这样界定的:1.生涯的发展是一生当中连续不断的过程,仿佛一条绵长的生命线,从过去发展到现在,从现在延伸到将来;2.生涯不是一个固定的点,而是有方向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个体需要不断设定和调整目标,明确自己的方向;3.每个人的生涯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生涯都涵盖了个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工作中有关的经验,这些独特的经验塑造了个人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涯的主体就是“我”这个主体发展的过程。

生涯大师舒伯将人一生的生涯分成成长期(出生至14岁)、探索期(15~24岁)、建立期(25~44岁)、维持期(45~64岁)、衰退期(65岁以后)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发展任务与特色。

可见,在普通高中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不能依照高校的课程模式依葫芦画瓢,因为高中生处在生涯发展历程的探索期,这个时期的生涯规划重在探索,而不是定向。在探索阶段,高中生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气质等自我特征,了解与自我特征相关的专业和职业,主要是形成自我概念与职业概念。这个时期的生涯规划有较大的弹性,主要是为生涯建立期(25~44岁)能确立自己在整个事业生涯中的位置奠定基础。

二、生涯规划:要引导学生规划未来,更要安顿好现在

“今日之教育是为了学生明日之发展”,这既是生涯教育理念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所在。但是,生涯规划不应该是飘着的,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更要关注脚下的土地。以下以两个案例进行说明。

案例3:痴人说梦

在生涯规划课堂上,教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设想自己未来的职业,并设想30年后的同学会上自己出示给同学的名片上会写着什么。学生的设计都非常大胆,如:某知名大学著名教授、某中学校长、人类正义的暗中维护者、CCTV著名主持人、象形文字研究者、多伦多大学研究生、阿里巴巴CEO、中国WCG职业选手、调酒师、墓地协会基地会会长……

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教师发现,在其中一份作业上,有另外一名学生的评论:痴人说梦!

案例4:一名高一学生的高中生活

规划表

在案例3中,学生们都沉浸在一种自我膨胀的幻想当中,很开心,很沸腾,但是也有学生一语点醒梦中人。而案例4更接地气,学生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设计自己高中生活的目标,具体细致(见下表)。

台湾心理学家金树人认为生涯规划等于安身立命,“安”是安顿,“立”是树立,“身”是指生理层次的,“命”是指精神层次的,生涯规划就是把生理和精神都安顿好,让自己能心安理得。高中生的生涯规划需要让高中生在高中阶段的生活充实、心安,而不是迷糊、混沌。

高中生的生涯规划需要回归高中生的生活实际,引导高中学生适应高中不同阶段的生活,在认识社会发展和认识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对于自身发展大致有个发展愿景,并在自身愿景目标激励下,规划自己高中阶段的学习计划与能力发展。

因此,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除了要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探索职业,还需要结合高中生活实际指导学生依据性向、兴趣、能力等正确、适当地选择学程与课程,指导学生正确选择文理分科、正确选择学生社团及开展社团活动,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人际交往情况,开展学习辅导和人际交往辅导。

三、生涯规划课程:课程的设置需考量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提到将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将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将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每所高中都需要依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来设置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作为选修课之一的生涯规划课,需要在考量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现实资源与学生要求,转化生成这门课程的目标,在课程目标的框架下,进行课程编制与实施。以下以长兴中学的选修课《生涯规划》为案例进行说明。

案例5:长兴中学《生涯规划》课程目标及设置

长兴中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相融合的文明人。基于此,学校的课程体系呈现轮形状,一轮四轴驱动。生涯规划课程位列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体

系中。

长兴中学《生涯规划》的课程目标为:

按照省教研室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在一般意义的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上融入了特色化及本土化的内容,倡导以激发发展动力和促进心理成长为核心目标的生涯规划辅导,具体如下。

1.让学生能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自己,了解专业和职业,有生涯规划的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地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不断努力。

3.带领学生打开更广阔的视野,并常怀本土情怀,将个人的生涯发展与家乡的建设发展相结合。

如果说课程目标的前两条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涯规划,第三条目标则融入了校本化的内容。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会更多地结合当地的实际,如在专题三生涯愿景模块安排的课程有“长兴人力资源的供需趋势”“长兴生活环境讯息及未来发展情况”,专题四职业素养模块安排的课程有“一名优秀教师的光荣与梦想”“黑猫警长是怎样炼成的”,这些均以讲座、互动的方式开展,而授课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身边的职业人。

高中生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期,是生涯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是要引导学生去认识自我、探索职业,从而对未来有愿景,对现在有充实合理的安排。而作为一门选修课的生涯规划课程,课程的设置需要体现出学生的需求及学校的办学特色。

只有在不断地“模仿、实践、反思、再实践”中,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形象才能变得越来越生动、灵活、有生命力,从而真正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依归。

(作者单位:浙江省长兴中学,湖州,313100)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普通高中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自行车的发明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