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举步维艰的化学研学之路

2014-10-08林雪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

林雪

摘要:本文描述灵山中学“123”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过程,介绍灵山中学2013届初三7班自2012年九月份至2013年上学期开展“研学后教”课堂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构建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存在问题与反思、实验成果与展望等内容。

关键词:校本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立体互动;六人小组;师徒结对;研学后教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020-02

近日,北大教授直斥现代中国的教育模式是培养考试机器的流水线,永远也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高多”人才;越来越多的家长抵制义务教育,创立在家教育联盟。前些年,深圳出现不用高考作为选拔模式的南科大,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放弃高考。这些现象,预示着我们以往“满堂灌”的教育模式走到了尽头,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这两年,我和我的同事着手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动员学生建立学习小组

好,那我们就放开手脚大胆地尝试:48人的班级分成8个六人小组,把学生分为ABCDEF六个层次,设立正副组长和纪律委员进行管理,组内设结对帮带组合,A带D,B带E,C带F。师傅与学友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由正副组长讨论,讨论仍不能解决则要和别的学习小组商量。最后不能顺利解决由老师来点拨总结。小组组合方法是:先把班内学生分成六个层次,第一层次学生选为组长,由组长挑选副组长和C段学生;DEF段学生则有挑选组长和师傅的权利。然后再通过微调,最后分定个小组。小组互助学习模式组建之初,利用班会课进行讨论,明确组长副组长和纪律委员职责、任务,各自帮带对象。小组结对编座,正副组长靠中间,便于组织讨论。分散阶段进行租价动员活动,第一阶段,对ABC层学生进行助人爱心教育,播放《2008汶川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典礼》录像,让学生讨论,统一新时代少年主流价值观:助人助己。第二阶段,对DEF层次学生展开心理攻势:演讲会《让世界充满爱》,让他们懂得感恩: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再辅以湖南卫视《变形计》之《少年何愁》。让他们从别人的经历找到爱学习的理由。第三阶段,通过班会小活动《团结的力量》建立起和谐合作的团队——学习小组。在小组充分磨合的同时,我与备课组的其他成员一起,认真编写研学案。

二、团队编写研学案

1.编写形式:(1)“研学案”包含有科目、课题、编写人、审核人、班级、时间、学习目标、重难点、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巩固练习、教学小结、作业布置等项目。(2)“研学案”与一般教案有所区别,不能把“研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研学稿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规定学习范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等。通过教师设计的研学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3)“研学案”的编写都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同步,不同课型有不同的编写模式。

2.编写原则:(1)“研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2)为学生达标提供清晰的学习流程、学习导航,标示学习分哪几步,每步多少分钟。(3)根据所学内容,合理设计好能包括本课时内容的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巩固练习、教学小结、作业布置,也就是将学生要达标的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3.编写流程:(1)“研学案”的编写体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组长把关、师生共用”的精神。(2)备课组长开学初即安排好本组主备教师的轮备顺序,讲求既分工又合作。(3)主备教师至少提前一周备完课,从中招资源网、中学学科网等可编辑信息渠道精选题目,设计教学程序,编好导学案,并于每周一及时将“导学案”交备课组长。(4)备课组长初审后,及时召集备课组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5)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导学案”修改后定稿,交备课组长审核签名确认,再印刷。(6)上课前一天将导学稿发至学生,各任课教师也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研学案”,使“研学案”使用更具有个性特色。(7)教学时师生共用“研学案”,教师课后在“研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简要记录教学反思,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提炼成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在“导学案”相关栏目或空白处记笔记或随时写下学习反思等。

三、建立课堂规则

研学后教课堂上,只有规则,没有纪律,因为纪律是由教师制定的,是约束性的,是为教师的“教”服务的,而规则是由师生共同讨论生成的。规则之一是自主学习。“对学”与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独学,没有充分的独学,“对学”与“互学”就可能沦为一种形式。因此,在“学习问题单上”,他们强化了自学指导意见的提示。规则之二是倾听。倾听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也是互动交流的基础。“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规则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认真聆听别人的讲解,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在倾听的基础上,要敢于插话质疑、补充,学会换位思考,不急于作无谓的争吵,要设法拿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规则之三是“小组成员”及“师友”之间捆绑发展。当教师抛出问题后,必须是组长都举手才有机会回答问题,展示的是“我们”的成果,而非个人的见解,“我们永远大于我”,避免课堂成了“组长”的一言堂。这就要求组长必须教会组员,这种“连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组员”之间的交流,调动了“师傅”帮扶“学友”的积极性。规则之四是不懂就问。小组成员长期互助的,经过独立思考还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向组长或老师请教,只要能从别人的回答中捕捉到“智慧的火花”,就达到了提问的目的。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质的飞跃,只有多问、勤问才能实现这一飞跃。然后就总会有很多的问题能问出来,而且都能问到点子上。规则之五是不包办代替。在小组成员和睦相处之后,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一部分优秀的组长为了赶进度或急于求成,会一手包办后进组员的学习,这无异于剥夺了弱势学生的学习权利。因此在课堂上,倡导学生全过程吃“自助餐”。如设计的训练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三种题型难度逐步升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让好学生“吃得饱”,一般学生“吃得了”,最终达到水涨船高,让课堂成为“培优补弱”的主阵地,成为因材施教的主阵地。规则之六是限制性发言。在鼓励“基础弱组员”发言展示的同时,限制“组长”的发言次数和时间,避免“组长”的话语霸权,从而提高“组长”的发言质量和“组员”的发言机会。规则之七是保证有效讨论。避免剥夺别人思考权利的行为,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讨论,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另外避免学生讨论交流深度不够,思维刚进入状态,就被教师强行打断,在思维过程中形成了“半拉子工程”,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规则之八是师友同坐,学友先展示学习效果,师傅补充、总结与点拨。

四、模式理念:无谓而治,学会放手

“研学后教”定义的好教师首先是一位“懒”教师。学做“懒”教师成为“研学后教”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懒”教师之“懒”,首先体现在课堂对学生的放手上,给他们提供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懒”的背后是教师对教学智慧的认识,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总结,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例题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作业由学生自己去选择。“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表面上教师从一线退居二线,实际上课堂教师的“无为”逼出了学生的“有为”,教师的“懒惰”逼出了学生的“勤奋”,教师满堂课上的“哑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在貌似轻松随意中达到“治”的效果。课堂是一个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展示就是呈现他们的思维路线图,展示就可能出错,而让学生出错的过程,就是暴露问题的过程,善待错误,就是善待学生的成长。相互查找对方的错误,已成为“研学后教”高效课堂的重要文化。高效课堂的展示文化开始下移。以前是“师傅”讲给“学友”听,现在是倡导让“学友”讲给“师傅”听,让“师傅”进行评价补充。“学友”讲的机会多了,练习说与做的机会倍增。立体互动课堂的基本模式是:教师写好剧本即研学稿,交由个人、对子及小组预判研学,解决四分一的问题;课堂通过老师的导学引领、个人独学、师友互动督学、小组头脑风暴解决一半的问题,剩下的四分之一,由老师点拨,小组激辩完满解决。这样的课堂,老师犹如闲庭信步,学生却已学得热火朝天。教育家威廉·亚瑟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在“立体互动”高效课堂上,教师的“导”不再仅仅着眼于“教什么,怎么教”,更着眼于学生“哪儿学会了,哪儿没学会,哪儿没学透,应该怎样学”。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实验效果与展望

实验了大半年,学生得仍有些不习惯,也间歇性出现一些卡壳的现象,存在模式还不完善、操作不纯熟的状况,但师生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今年我带的班是全年级基础最差的班,有十来个无心向学,每科只有十多分的“懒虫”,一学期过去,坚冰慢慢融化,有半数进步非常明显;有十余个中等生因为当了别人的师傅,学起来特别起劲,现在开始进入优等生行列。原来作为优生的各学习小组长进步最明显,他们总是信心满满,一副学科带头人的模样,不但带领本组同学一路高歌勇往直前,自己还跨进了年级的最前列,期考总结,陈颖君同学获得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期末化学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平均分超越了广州市和南沙区平均线。

曾听过一个“蝴蝶脱茧”的故事。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刀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其实,蝴蝶要想飞起来,必须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如果省去了这一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其实,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教师不能看着学生遇到了困难,出了错误,就去干涉性地帮扶,这往往是好心办坏事。我们以前的教学,就是怕学生摔跤,就什么都包办代替,以为帮学生解决了困难,其实是剥夺了学生提高能力的机会,这样的教,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改一改方式,才有可能冲破困局。事实证明,一言堂的模式已走到尽头,这研学后教的模式让学生内部的小宇宙爆发,做到立体互动,和谐高效。

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改革是痛苦的,探寻立体互动课堂的模式只是开了个头,往后的路肯定更曲折而艰辛,但作为新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为了让祖国的新生代有能力开创美好的未来来,我们一定要义无反顾地探寻下去。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规避“男生危机”现象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