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国内研究热点评析*——基于共词分析

2014-10-06闫绪娴

理论月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模型

闫绪娴

(山西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受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等因素的影响,非常规突发事件逐渐突显,对社会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挑战,成为当前应急管理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2009年,由于考虑到国家应急管理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应急管理重大科学前沿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的重大研究计划,其中将非常规突发事件定义为前兆不充分,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和潜在的次生衍生危害,而且破坏性严重,采用常规管理方式难以有效应对的突发事件。之后,大量学者从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扩展了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领域,同时,相关思想和技术的创新也进一步充实了理论的研究,相关的期刊论文和学术论文量也在连年大幅增长,这些文章信息量大、内容新颖、专业性强、学术价值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发展特点与动态。

本文选择共词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文献中提取出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词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于研究热点之间的结构关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期望今后为此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一、共词分析的原理

共词分析法(Co-term Analysis)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由法国文献计量学家最早提出,它是文献计量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内容分析中十分常见。为了更好的揭示出各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这种方法通过将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的专业术语(如关键词)在文献中共同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并以此为基础,将这些词进行聚类分析,进而将其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结构变化归类呈现。一般认为,两个关键词的亲密关系可以通过其在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体现,次数越多,关系越紧密。

运用共词分析法进行文献分析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六个步骤:(1)确定分析的问题;(2)确定分析的词汇单元;(3)筛选出高频词;(4)确定词汇对共现的频率,构建共词矩阵;(5)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现代统计技术方法,分析了共词矩阵的相应信息;(6)根据共词分析结果,对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现状进行进一步分析。

二、数据的选取与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及词频统计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文章作为数据来源,以“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为检索词,截至2013年1月9日,共检索到了111条记录。

将检索出的结果按照“中文关键词”进行分组,将题录数据导入Excel数据表,用Excel的数据分列功能将关键词分列为一列一列的数据,使每一个词单独呈现,同时将目标、流程、构建、能力等对反应主题没有实际意义的关键词进行剔除,然后选择词频数大于等于2的高频关键词,最后得到35个高频关键词(表1)。

(二)数据分析

1.构建矩阵

(1)构建共词矩阵

表1中统计出的是在论文中出现频次较高并且能够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热点的关键词,但是,一方面,对关键词的把握在不同学者的研究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这一研究热点可能与其他相关热点有交叉,因此,为了进一步反映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关系,需要对得到的高频关键词进行预处理。

表1: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高频关键词列表

根据表1的统计数据,将两两统计的关键词频次制成35×35的矩阵,鉴于篇幅所限,只列出部分矩阵(表2)。

共词矩阵一般通过对称矩阵的形式列示,高频关键词与其自身的出现频次列在主对角线上;两个不同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共现频次列在非主对角线上,如 “非常规突发事件”这一关键词共出现了56次,它与“应急管理”的共词频次为17,即表明上述两个关键词在17篇论文的关键词中同时出现。

表2:共词矩阵(部分)

(2)构造相关矩阵

为了统计分析的方便,消除关键词词频悬殊造成的影响,通常是在共词矩阵的基础上构造相关矩阵,主要利用的是Ochiai相关系数的方法,将共词矩阵中的每个数字均除以与其相关的两个词总频次开方的乘积,可以表示为:

其中,等值系数Eij的值在0~1之间,表示关键词A和B共同出现的概率;Cij表示关键词A和B在文献中共同出现的频次;Ci表示关键词A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Cj表示关键词B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

依此类推,得到相关矩阵,鉴于篇幅所限,只列出部分相关矩阵(表3)。

在相关矩阵中,两个关键词之间距离的远近通过数值的大小来表现,数值越大说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近,相关程度就越大;数值越小则说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远,相关程度就越小。

2.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根据事物本身的特征,按其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对研究个体进行自动分类。在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领域中,运用聚类分析法将相关程度较大的关键词聚成不同的类,来反映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

运用SPSS17.0对表3所示的相关矩阵进行“组间平均链锁(between-groups linkage)距离”聚类分析,得到的聚类分析的树状图,如图1所示。

三、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国内研究热点分析

1.交通领域的研究

交通领域的研究,包括关键词12、27和32,即交通组织、元胞传输模型和区域路网。元胞传输模型(CTM)在区域路网疏散能力评估和交通组织设计方面的应用,为制定相应的交通组织方案、民众庇护方案,甚至总体应急预案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进一步推动了交通服务系统的优化。[6]

2.旅游文化领域的研究

旅游文化领域的研究,包括关键词15和30,即旅游和文化。其中旅游分为旅游城市和旅游危机两个方面。相关文章围绕非常规突发事件对旅游城市的文化影响以及城市文化重建的战略路径,讨论了旅游危机的作用机理,进而探讨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在突发性危机情境下的相互关系。[7]

3.资源调度领域的研究

资源调度领域的研究,包括关键词18、28和31,即资源、蚁群算法和影响路径。其中资源还包括资源布局、资源协调和资源调度。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管理者从应急资源调度的影响路径、时间、费用的角度入手,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并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来求解模型的最优解。[8]

4.生产能力储备方面的研究

生产能力储备方面的研究,包括关键词14、19、23,即规划、生产能力和政府。其中,政府又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补贴,规划包括重大研究计划、不确定规划、智能规划、投资规划。相关文章把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企业剩余生产能力的应急生产动员规划模型。[9]

5.应急指挥体系的研究

应急指挥体系的研究,包括关键词7、13、29。即突发事件、信息、应急指挥体系。信息主要包括信息共享和在线信息处理。3G网络、卫星通信、Web-GIS等现代技术被应用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的建设,这在军民一体化应急指挥体系中有所体现。[10]

6.应急物流领域的研究

应急物流领域的研究包括关键词5和17,即应急物流和风险管理。其中应急物流又包括物流、物流能力、应急物流能力、物流中心。相关学者提出用风险管理方法去处理各类物流非常规突发事件,并将其处理方法分为五个步骤——企业物流非常规事件的识别、估计、评价、应对和监控。[11]

7.网络舆情方面的研究

网络舆情方面的研究,包括关键词8和26,即网络舆情和指标体系。其中网络舆情包括网络舆情态势和网络舆情热度。建立网络舆情态势评估模型和网络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是该领域研究的两大热点。[12][13]

8.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研究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研究,包括关键词2、4、9、10、20、21、34、35。 即应急管理、情景、系统、网络、耦合、仿真模拟、预警、案例推理。有些文献将贝叶斯网络、仿真模拟的方法应用到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分析网络与推演模型的构建中,还有部分学者寻求多网耦合的结构异动 (情景)与决策行为变化(权变)之间的交互机理,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机理与预警方法的研究。[14][15]

9.非常规突发事件中运用的方法和模型的研究

非常规突发事件中运用的方法和模型的研究,包括关键词 1、3、6、11、16、24、25、33, 即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模型、演化、知识元、分析方法、模糊理论、机理。应急决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急决策所蕴涵的全过程动态评估、研判与决策分析方法及相关模型,并探讨了各应急决策子系统之间是如何进行相互耦合及动态调整的,从而提出相应的应急决策系统优化模式。其中,由于知识元具有利于存储、查询以及共享等特性,这就使在构建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演化过程模型中引入知识元理论有了必要性。而模糊逻辑与多属性决策、层次分析法的结合所产生的决策模型,则被运用在非常规突发事件下的高速公路环境风险评价过程中。[16][17]

10.非常规突发事件特征的研究

非常规突发事件特征的研究,包括关键词22,即特征。特征又具体包括本真特征、特征刻画和约束特征。相关学者指出了非常规突发事件的七个典型特征:多因素、多主体、多阶段、多目标、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还有部分学者从系统观点的角度将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复杂特性分为两类——本真特征和约束特征。[18][19]

四、研究述评

本文在提炼出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域35个高频关键词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共词聚类分析的方法把这些研究热点之间的结构关系很好地反映出来。分析结果表明:

1.综观国内关于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文献,不仅探讨了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内涵和特征,而且从各方面研究了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将之运用于实践。

2.现有文献还存在一些不足。

(1)在应急管理方法的应用方面,现有的文献只是将其情境考虑在应急管理之中,但是鲜有对情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关于情境具备什么特征,情境该如何获取等问题相关专家学者都研究较少,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方面都显不足,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情境分析方法,而且具体的关键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创新。

(2)在应急决策方面,一部分学者在进行系统研究时,没有考虑到因决策者和情境因素而产生的决策偏差;还有一部分学者虽考虑到了最优化模型存在的缺陷,但是仍然没有突破最优化思路,使得现实决策与理想最优之间的差距问题陷入了“瓶颈”。

(3)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与预警方法、应急决策与管理模式的实现等方面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有价值的理论成果相对较少,相关文献仅通过部分模型对一些特定领域事件的成因进行了描述和解释,但是仍缺乏在实际中通用的预警方法与分析模型。

(4)在应急物资储备方面,现有的物资储备研究主要是从实物储备的结构、布局、规模和调运等方面展开来的,而缺乏对于其他储备方式的必要研究。目前的研究都较少考虑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如何针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及演化快速构建资源协调决策支持系统的问题。

[1]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01):15-20.

[2]李长玲,翟雪梅.我国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J].情报科学,2008,(01):73-76.

[3]张勤,徐绪松.定性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共词分析法[J].技术经济,2010,29(06):20-24.

[4]储节旺,郭春侠.共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 EXCEL实现[J].情报科学,2011,29(06):931-934.

[5]孙晓宁,储节旺.近十年知识管理领域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分析——以共词分析为方法 [J].情报杂志,2012,31(06):85-90.

[6]王永明,周磊山,刘铁民.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的区域路网疏散能力评估与交通组织方案设计[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8):1608-1606.

[7]姜科,程励,李仕明,杨再惠.非常规突发事件对旅游城市的文化影响及其重建[J].管理世界,2009,(12):7-10.

[8]高升,庄亚明.基于多目标的非常规突发事件资源布局模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1):8-13.

[9]张自立.面向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生产能力储备模型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10]康青春,郑儒欣.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平台设计与实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03):161-165.

[11]王林,庆峰.物流非常规事件的分类与解决方法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3):26-28.

[12]张一文,齐佳音,方滨兴,李欲晓.基于贝叶斯网络建模的非常规危机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研究 [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02):76-81.

[13]张一文,齐佳音,方滨兴,李欲晓.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评价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11,29(9):1418-1424.

[14]袁晓芳.基于情景分析与 CBR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关键技术研究[D].陕西:西安科技大学,2011.

[15]杨保华,方志耕,刘思峰,胡明礼.基于GERTS网络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推演共力藕合模型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32(5):963-970.

[16]钟永光,毛中根,翁文国,杨列勋.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32(05):911-918.

[17]仲秋雁,郭艳敏,王宁等.基于知识元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12,30(01):115-120.

[18]华国伟,余乐安,汪寿阳.非常规突发事件特征刻画与应急决策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3(2):33-36.

[19]刘霞,严晓,刘世宏.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征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03):13-17.

[20]宇传华.SPSS与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91-513.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应急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模型小览(二)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