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中“巨”字的定性研究

2014-09-03许念一

理论月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词缀语素定性

许念一

(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汉字在经历“脱胎换骨”后,凭借其新用法迅速走红。“巨”字便是其中之一。表高程度义的“巨”字不仅频频见诸网络、报刊、杂志,如“史上巨牛创意广告”、“巨爽无比的海南美食”、“该设备属性巨强”、“无锡安置房设计巨雷人”等等;就连人们的日常口语中也处处是“巨”——“巨好”、“巨可爱”、“巨经典”、“巨有钱”、“巨有才”、“巨开心”、“巨无奈”、“巨囧”……

“巨”字的新兴用法在引起公众注意的同时,不少学者也纷纷对其发表见解,关注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追溯“巨”字新用法的历时演变过程(如胡丽珍的《再论三个程度副词“巨”、“狂”、“奇”》[1]);(2)归纳“巨”字新兴用法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如周娟的《“暴”类新流行程度副词的多维考察》[2]);(3)探究“巨”字新用法的产生原因(如朱冠明的《口语中一个新的程度副词“巨”》[3]);(4)预测“巨”字新用法的发展趋势(如周娟的《“暴”类新流行程度副词的多维考察》同[2])。以上文章对“巨”字的新用法探讨细致,且例证翔实。然而,其对“巨”字新老用法的定性却有待商榷。本文拟在借鉴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中“巨”字的定性问题进行探讨。

二、“巨”字常规用法的定性研究

齐春红、罗耀华(2007)认为,“‘巨’本是个形容词,有‘大’的意思”。[4]这就意味着,两人默认了“巨 1”(为方便起见,以下用“巨1”表示“巨”字的常规用法)是一个词。然而“巨1”到底是词,是语素,还是仅仅是构成语素的一个音节?这是本文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

(一)“巨1”:构成语素的音节、语素与词的界定

要判定“巨1”究竟是构成语素的音节、语素还是词,必须弄清三者的定义。首先,构成语素的音节是指具备完整的语音形式,但没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其次,“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5](P251)也就是说,语素不但要音、义兼备,而且不能拆分成更小的意义单位。再次,“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5](P253)这个定义有两层含义:其一,“‘最小的’是说词是不能扩展的,内部一般不能再加进别的造句成分”;[5](P253);其二,“‘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5](P253)

区分构成语素的音节和语素一般采用“替代法”,[5](P251)即考查待测语言单位能否和不同的已知语素组合。如果能够组合,且在组合之后待测单位保持原意不变,那么它就是一个语素。下面以“巨人”为例对“巨1”进行检测。检测单位 替换单位

巨人 巨变、巨款、巨浪、巨轮、巨著、巨作……

由此可见,“巨1”是语素,而不是构成语素的音节。

鉴于部分语素可以独立成词,所以还需判定“巨1”是不是词。由于“巨1”是单音节语言单位,并且兼备“jù”的语音形式和“大,很大”的意义,[6](P702)因而“巨 1”是否是词就取决于它能否独立运用。而通过使用北大语料库进行检索,在56276个检索结果中,无一例“巨1”能够独立运用。这证明,“巨1”只符合语素的定义,而不符合词的定义。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巨1”是语素,不是词。

(二)“巨 1”:语素的再分类

确定了“巨1”是语素而非词,并不意味着对“巨1”定性的终结。依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对语素进行再分类。那么,在这些不同的分类中,“巨1”属于哪些语素小类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

1.按音节多少的分类。按音节的多少,可以将语素分为四类:[7](P27)

其一,非音节语素,如:“花儿”中的“儿”等;

其二,单音节语素,如“泳”等;

其三,双音节语素,如“尴尬”等;

其四,多音节语素,如“高尔夫”等。

显然,“巨1”属于单音节语素。

2.按语素功能的分类。朱德熙先生在 《语法讲义》(1982)中,将语素分为了三类:“(1)以能否单独成句为标准,能单独成句的叫自由语素,不能单独成句的叫黏着语素;(2)以能否单独成词为标准,能单独成词的为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为不成词语素;(3)以语素在组合时位置是否固定为标准,结合时位置固定的语素叫定位语素,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叫不定位语素”同[7](P28)。 下面以之为依据,对“巨1”进行分析。

一方面,由于“巨1”不能独立运用(上文已证明),因此它属于黏着语素。另一方面,由于“巨1”是语素而非词(上文已证明),因此它又是不成词语素。那么,“巨1”在使用时是否定位呢?这里对其进行统计。

上表明确显示,绝大多数情况下,“巨1”在词中的位置都居于前。但鉴于存在“为数甚巨”、“艰巨”这些词语,因此“巨1”是不定位语素。

综上所述,“巨1”是黏着、不成词、不定位语素。

3.按语素在词中作用的分类。词根和词缀是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作用所划分出的语言单位,它们也属于语素的再分类。“词根是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词缀是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在前或在后的不成词语素”。[5](P257)一方面,由上文可知,“巨1”为不成词、不定位语素。另一方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所列出的“巨贪”、“巨制”、“巨著”等词条中,“巨1”的含义的确是其基本义“大,很大”的引申。但较之“-子”、“-儿”、“-头”、“第-”等典型词缀,“巨 1”的意义虚化程度仍然很低,即它还不具有明确区别于实词义的类化义。所以我们认为,“巨1”属于词根,而非词缀。

然而,“巨1”在其他一些特征上与词缀十分接近:

首先,“巨1”的定位性较强。

其次,“巨婴”、“巨车”、“巨礼”、“巨肩”等“巨 1”类新词的大量涌现,说明“巨1”具备了一定能产性。

再次,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巨”相关的词条中, 除 “巨大”“巨额”、“巨幅”、“巨富”、“巨万”、“为数甚巨”、“艰巨”7个形容词外,其余21个由“巨1”构成的词均为名词。可以说,“巨1”具备了一定标示词性的作用,且标示名词是其主要作用。

这说明,虽然“巨1”是词根,但它已具备了成为类词缀或词缀的有利条件。若其意义能够不断虚化,那么,“巨1”由词根变为词缀并非完全不可能。

(三)“巨 1”定性小结

首先,“巨1”既不是构成语素的音节,也不是词,而是语素。

其次,通过对语素“巨1”进行再分类研究,我们发现:

第一,按音节多少分类,“巨1”是单音节语素;

第二,按语素功能分类,“巨1”是黏着、不成词、不定位语素;

第三,按语素在词中的作用分类,“巨1”是词根,但它已具备了成为词缀的有利条件。

三、“巨”字新兴用法的定性研究

在研究“巨”字新兴用法的文章中,几乎所有学者都无一例外地将“巨”字称为“程度副词”。这一现象突出地体现在文章的标题上,如《口语中一个新的程度副词“巨”》、[3]《“巨” 的副词用法探微》、[8]《谈新程度副词 “爆”“超”“巨”》、[4]《再论三个程度副词“巨”、“狂”、“奇”》,[1]等等。 那么,“巨 2”(为了方便起见,以下用“巨 2”表示“巨”字的新兴用法)究竟是不是程度副词?如果是,它又属于哪类程度副词呢?

(一)“巨 2”:词类归属

讨论“巨2”是否属于程度副词的前提是,“巨2”是副词。然而,“巨2”属于副词吗?还是属于别的词类?下面先就“巨2”的词类归属展开分析。

1.“巨2”的组合功能。“巨2”的语法功能可以归纳如下:

首先,“巨2”能够修饰形容词,如:这个问题巨难吗?

其次,“巨2”能够修饰动词及动词短语,高娜、杨霞在《“巨”的副词用法探微》中列举出了“巨2”可以修饰的五种动词或动词短语:[8]

(1)修饰一般性动词或动宾词组。如:我昨天做了个巨失败的面包!

(2)修饰心理动词及其构成的词组。如:现在儿子已经1岁了,可是我好像怎么也回复不到以前的身材了,每天一看到腹部的一圈赘肉就巨伤心。

(3)修饰由“招、令、让、叫”这些不表实在行为意义的动词充当V1的兼语短语(V1+N+V2),比如:就刚才发生了一件巨让人生气的事。

(4)修饰能愿短语,比如:张静是个很有趣的人,巨能喷也巨能开玩笑。

(5)修饰“有+抽象名词”短语。比如:转个贴,巨有共鸣啊!

再次,“巨2”能够修饰名词。“巨”修饰名词属于临时活用,如“巨淑女”、“巨绅士”、“巨中国”等。 这种用法类似于“很+N”。

位置在后2(为数甚巨、艰巨)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统计词数28位置在前26

2.“巨2”的词类归属判定

依据“巨2”的组合功能可知:“巨2”的基本功能是修饰、限定,且它修饰、限定的对象以形容词、动词和动词短语为主。这与副词的定义“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9](P24)极为吻合。

此外,“巨2”的使用情况也对应了副词的语法特征。首先,副词都能作状语,而“巨2”的基本用法就是作状语修饰谓词。其次,副词一般不能单说,而通过百度网络搜索,笔者并未发现“巨2”单说的例子。再次,部分副词有关联作用,而在“巨好巨经典”这一短语中,“巨2”就起到了并列的作用。

所以,“巨 2”是副词。

(二)“巨 2”:副词的再分类

蔺璜、郭姝慧(2003)归纳出了程度副词的三个特点:(1)粘着性强;(2)定位性强,即一般处于状中结构中状语的位置上;(3)语义指向单一,除了“最”、“更”等少数词,程度副词在语义上一般只能指向中心语。[10]

在对百度网络搜索到的382个实例进行分析后,笔者得出结论:“巨2”具备上述三个特点。

因此,“巨2”属于程度副词。

(三)“巨 2”:程度副词的再分类

在语法研究不断深入的今天,学者们依据不同的标准,将程度副词进一步细化。既然上文已经证明“巨2”属于程度副词,那么,它又属于哪些语法小类呢?

1.“巨2”: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王力先生最早将程度副词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并为两者分别下了定义。“无所比较,但泛言程度者,叫做绝对程度副词;凡有所比较者,叫做相对程度副词”。[11]然而,王力先生的定义过于笼统,不宜拿来作为鉴定标准。相比较而言,张桂宾(1997)所设计的对程度副词进行归属判断的五个句式更加实用。这里,笔者就以之为标准,对“巨2”进行细化研究:

(1)NP1+比 NP2+F+VP (两比)

(2)NP1+比以前+F+VP+了 (时比)

(3)在 NP1、NP2 和 NP3 中,NP1+F+VP (多比)

(4)跟平常相比,NP1+F+VP (平比)

(5)相比之下,NP+F+VP+一些 (略比)

(其中F代表程度副词,NP代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VP代表谓词或谓词性短语)

张桂宾认为,“五种鉴定句式均是典型的比较句”,因而“能进入鉴定句式之一者就是XF,五个鉴定句式都不能进入者即是JF”(XF指相对程度副词,JF指绝对程度副词)。[12]

将“巨2”带入其中造句可得:

(1)*张三比李四巨聪明。

(2)*张三比以前巨聪明了。

(3)*在张三、李四和王五中,张三巨聪明。

(4)*跟平常相比,张三巨聪明。

(5)*相比之下,张三巨聪明一些。

显然,五个句子无一成立。这说明,“巨2”属于绝对程度副词。

张桂宾(1997)还将绝对程度副词分为“超高级、极高级、次高级、较低级”四类。“超高级JF表示超越一般比较的心理标准,属于不可比拟的境界”,代表词为“分外”、“万分”;“极高级JF表示在正常范围内,心理评价标准的极点”,代表词为“极”、“顶”;“次高级JF在 JF系统中仅处在原级之上,拥有众多成分,能表达的量幅变化较大”,代表词为“多”、“非常”;较低级程度副词则表示程度量级不那么高,代表词为“有点”、“有些”。[12]

笔者认为,在这一层面上,“巨2”又可以细分为超高级程度副词“巨2a”和极高级程度副词“巨2b”。例如:

(1)这座楼巨高。

(2)她考的分数巨高。

同样是高,(1)中的高指楼高超越了人们一般认同的楼的标准高度,所以该“巨2”应归于超高级绝对程度副词,即“巨 2a”。 而在(2)中,分数再高也不会超过满分,至多只能无限趋近,因而该“巨 2”可以被“极”、“顶”替换,属于极高级绝对程度副词。

综上,“巨2”属于绝对程度副词,且存在两个“巨2”,即超高级绝对程度副词 “巨2a”和极高级绝对程度副词“巨 2b”。

2.“巨2”:客观程度副词和主观程度副词。依据人们的认知心理和语义表达,程度副词可分为客观程度副词和主观程度副词。“所谓客观程度副词就是较客观地、较单纯地表示程度义的副词;而所谓主观程度副词就是在表示程度义的同时,还带有或强或弱的主观感情色彩。典型的客观程度副词有:很、更、顶、极等;典型的主观程度副词有:过于、太、愈、好等”。[13]“巨 2”流行开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具备强烈的主观表情性。因此我们不难判断,“巨2”属于主观程度副词。

陈颖(2008)从程度等级角度出发,对客观程度副词和主观程度副词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其中主观程度副词被细分为“超量”、“高量”和“渐高量”三类。“超量就是程度已经超过‘极量’,‘比最高还要高’,以表达说话人的强烈感情。这类的主观程度副词主要有:过于、太等。高量就是表示程度深,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但还没有到达顶峰,多表达说话人感叹的语气。这类的主观程度副词主要有:好、多么等。渐高量,就是表示程度在加深之中,但还没有达到‘高量’,可以以此来表达说话人的一种主观印象。这类的主观程度副词主要有:越、越发、越加、愈加、愈益等”。[13]

笔者认为,主观程度副词“巨2”又可细分为超量副词“巨2c”和高量副词“巨2d”两类。例如:

(1)(吃了一个很甜很甜的西瓜),这个西瓜巨甜。

(2)(刚吃过酸的东西/为了博得他人开心/卖西瓜者的营销策略等),这个西瓜巨甜。

同样说西瓜甜,(1)中的“巨甜”的确表示甜得超乎正常,因此该“巨 2”属于超量副词“巨 2c”。 而在(2)中,西瓜很可能甜度一般,甚至并不那么甜,所以该“巨2”属于高量副词“巨2d”。“巨2c”和“巨2d”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语用上。

综上,“巨2”属于主观程度副词,且存在两个“巨2”,即超量主观程度副词 “巨2c”和高量主观程度副词 “巨2d”。

(四)“巨 2”定性小结

首先,“巨2”是副词,而且属于程度副词。

其次,通过对程度副词“巨2”进行再分类研究,我们发现:

第一,“巨2”是绝对程度副词,且存在超高级绝对程度副词“巨2a”和极高级绝对程度副词“巨2b”。

第二,“巨2”是主观程度副词,且存在超量主观程度副词“巨2c”和高量主观程度副词“巨2d”。

四、结论

(一)“巨”字常规用法的定性

分类 定性:语素按音节多少 单音节语素按语素功能 黏着、不成词、不定位语素按语素在词中的作用 词根语素,具备了成为词缀的有利条件

(二)“巨”字新兴用法的定性

分类 定性:程度副词绝对VS相对 绝对程度副词(超量级+极高级)客观VS主观 主观程度副词(超量+高量)

[1]胡丽珍.再论三个程度副词“巨”、“狂”、“奇”[J].修辞学习,2008,(3).

[2]周娟.“暴”类新流行程度副词的多维考察[J].修辞学习,2006,(6).

[3]朱冠明.口语中一个新的程度副词“巨”[J].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5,(1).

[4]齐春红,罗耀华.谈新程度副词“爆”“超”“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7]邵敬敏,任芝锳,李家树,税昌锡,吴丽红.汉语语法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高娜,杨霞.“巨”的副词用法探微[J].汉字文化,2006,(3).

[9]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蔺璜,郭姝慧.程度副词的特点范围与分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11]赵军.近十年程度副词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7,(5).

[12]张桂宾.相对程度副词与绝对程度副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13]陈颖.简论程度副词的程度等级[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1).

猜你喜欢

词缀语素定性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基于UPLC-Q-Tof-MS/MS和HPLC的牙膏中叶绿素铜钠主要成分的定性与定量研究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Module 1 Basketball
外国学生习得类词缀“感”的偏误分析
薄层色谱法在中药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