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复兴》备课日志

2014-09-25杨晓庆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艺复兴

杨晓庆

[关键词]备课思路,教学主线,因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4)07-0014-06

2013年10月18日

午休中,组长来电:“小杨呀,有件事情你得帮个忙呀!”“后面做节市级公开课吧,文艺复兴。”我心想:不就是有人来听课嘛。于是,很配合地答应了。

2013年10月19—20日

翻看初三的历史课本、教参、课标、文艺复兴的相关资料,上网搜索优秀教案和公开课实例。看的资料越多,就越觉得材料的取舍、顺序的安排是个问题。我没有教过初三,对初三的学生不熟悉,对初中历史文艺复兴应该讲到什么程度掌握不好。尤其是看了初三的课本,觉得内容说深不深,说浅不浅。怎么让初三的学生在这节课听得有兴趣,又能有进一步的理性分析,是我这个周末给自己提的问题。

2013年10月23日

历史学科集体教研,教初三的张老师给我带来有关文艺复兴的书。跟我介绍了初三学生大概的情况。然后,我给大家说课:

我设计了四个导人的思路:一个是“东罗马的灭亡”(这个导入是想从匈奴东迁的后续影响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发生的,希望借此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分析事情);一个是“意大利是个有趣的民族”(南开学生知识面广,尤其是男生,他们对战争史极为偏爱,可能会通过意大利在一战、二战的表现,觉得意大利不是个会打仗的民族,但是,这节课讲的是意大利最擅长的——文艺领域。想用对比调动学生的兴趣);一个是“中国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想用旧有知识进行类比);一个是“回忆中世纪的状况”(调动学生对旧有知识的回忆,以最短时间进入正题,算是开门见山吧)。

接着按部就班地分析背景、成就、影响。

大家听过之后,提出了如下问题:

1.感觉散。主线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不太明白,就问组长,组长解释是,这节课你想以什么线索串起主要问题)

2.课标完成了吗?

3.前三种导入都太发散了,离本课中心太远。容易致使导入时间过长,需要好好确定导入方式。

4.文艺复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自主精神的革命,这可以概括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核心,关爱人、尊重人、赞美人,认识人并提升人,因此需要把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讲明白,注意和中世纪的状况进行对比。

5.学生活动怎么有效的实现?

我带着大家的这些提问和建议,度过了剩下的工作时间。下班,回到家,静下心来,把这些问题一一书写下来,逐一梳理:

1.通过这节课,我想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艺复兴。社会阶层的变化与更替,无不与社会财富的增加有密切的关系,人们传统的权威观念被动摇,个人的自我意志在被动摇的权威面前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来。相应的,在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在有意识地进行了解和认识,而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是从对自我的了解和认识开始的。时代变革,思想先行。

另外,我还希望学生在欣赏这些文艺成就时,有自己独立的看法,不盲从。

2.课标要求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看完课标,我初步感觉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是难点,想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学生意识到中世纪对人的思想的束缚、人性的压抑,然后再去了解文艺复兴的那些成就,从感性到理性的分析,得到这个结论——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

3.导入内容和方式的确定,需了解学情,我并不熟悉我做课的班级且只有两次试讲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我选择了相对稳妥且距离这节课内容中心更近的导入,决定用4张中世纪的图片作为导入:第一、二张是中世纪人民生活的一个场景,第三张是教皇为皇帝加冕的图片,第四张是骑士的油画,希望借此引导学生回忆中世纪的时代特征。

4.通过回忆旧有知识来归纳总结中世纪的生活状况出现如下关键词:禁欲苦行,来世幸福,压抑人性,愚昧盲从等。

5.学生活动通过问题,思考、交流来实现。

2013年10月24日

简单地制作了一个课件。用中世纪的图片做导入,然后出材料:

材料一:中世纪时期意大利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意大利的位置)

材料二:呈现威尼斯商业繁荣的镜像。

材料三: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以此介绍意大利的文化传承。

让学生讨论意大利首先发生文艺复兴的原因。再给一段文艺复兴的视频,让学生归纳总结这段视频的重点人物和代表作。然后给出美术作品,让学生归纳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区别,从而分析艺术家的思想内涵,进一步得出因为时代的变化,在这些作品中体现了这个时期的新兴的最有力量、最有反抗意愿的人群的声音。

2013年10月25日

周五,我邀请了我们学科的老师们和一位英语特级老师来听我的课。课后英语老师觉得内容逻辑是没问题的,她表示能听懂,但是幻灯片可以再突出一些效果。另外就是提问要更有针对性,问题要明确。因为时间原因,我们学科没有再进行讨论,把给我提出的一些问题,写在一张纸上,如上课语言要更严谨、学生活动要更活跃等。组长认为这节课缺乏深度。我把大家的意见整合了一下,决定利用下周带学生去学农的一周时间,解决这些问题。

2013年10月26—27日

周末,看了有关文艺复兴的书和有关思想史的书,试图在初三的学生的兴趣和深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2013年10月28日—11月1日

学农。继续看书,修改幻灯片。努力方向是兴趣和深度的结合、平衡。

2013年11月1日,下午

学农结束。回到学校,市教研员戴老师和我们学科组长万老师,特意又抽时间来听我说课。我心里还颇为满意这周关于“深度”的思考,自信地开始了说课:

通过对文艺复兴概念的原始理解的追问,来引领学生思考文艺复兴的主体——新兴社会阶层(包括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等),为什么要反对教会的愚昧说教,为什么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进行?通过欣赏分析文艺作品、科学领域的成就,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成就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这些思想如何降低神权。提高神人权的……

戴老师听完,提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比如你怎么看待课本内容的?怎么看待新课标的?为什么要用这个顺序去讲课?有钱的人群就是那个时代最有力量的吗?等等。但是,戴老师并没有对我的讲课内容过多的干涉,他说,教无定法。只要学生能接受就是合适的。

2013年11月2—3日

第一次试讲后,同事们给我提的意见中有一条是,这节课不像作课,就是一节常规课。当时,我没有听进去这样的建议,我认为作课也应该是一节常规课,是更加优质的常规课。所以,我并没有在形式方面想太多。考虑的比较多的是学生因素,因为我们学校的六年一贯制的学生,学习兴趣相对侧重理科,对于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兴趣有限,但是很聪明,我就想怎么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更好地把他们的潜力激发出来。可是,时间只有两天,周一再试讲一次,周三就要正式上课了,有些着急了。我就劝自己,没事没事,按部就班,只要把平时状态展示出来就好。于是,静下心,再一次写下来这些,把这节课构思为一节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课:

1.什么是文艺复兴?(课本p.58最后一段,锻炼学生的看书,抓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为什么在意大利最先出现了文艺复兴?(阅读材料,考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但其对思想的垄断,以及大力宣扬禁欲主义,明显与蓬勃兴起的商业精神相悖。资产阶级如果想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就要把发展中的障碍冲破,而这最大的障碍就是教会。以ppt展示意大利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意大利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其一,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意大利(物质基础);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政治、经济利益的需求,在思想意识领域反对教会的封建专制统治。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发展,文艺复兴扩展到西欧其他各国。其二,意大利是古代罗马文化的中心地带,留下了不少古代文化的遗迹,容易使当地的人们回忆起古代的辉煌。其三,拜占庭的灭亡,很多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学者来到意大利)

3.在文艺复兴的这些成就中,怎么表达人文主义思想的?(分析个性,然后归纳共性。展示赏析文学、美术、科学成果,以此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创作大都围绕着人这个主题。这包括了人的感官,人的信仰,人的欲望,以及人的世界观。这时期的作品都要求打破神权,打破禁欲主义,打破对人精神甚至是肉体的封锁)

4.文艺复兴对人思想解放的意义?(引导学生意识到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人们意识到了作为个体的“我”,这正是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相吻合的,是资产阶级所欣赏的一种价值观。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另外,打破教会的权威,反对封建专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一些思想上的障碍。是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从感性到理性,深化人文主义精神)

2013年11月4日

进行第二次试讲,我临时起意,想让学生试着对文艺复兴的概念提出一些问题。我本来以为学生应该能够快速提出,如为什么是新兴资产阶级?为什么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为什么要反对教会?但事实太残酷了,我用了大概20多分钟,才进行完这个环节,直接导致这节课根本没讲完,只讲到文艺复兴的成就,下课铃就响了。我都没敢看来听课的三位老师,觉得太不好意思了。这是最后一节课,为了再给我提些建议,三位老师都推迟了下班。大家的脸色都不太好,我也知道这样的效果是糟糕的。三位老师一致认为这节课太别扭了,调子很压抑,直接给定义、分析定义,似乎不太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学生从一开始就不兴奋,所以,整节课都看着特别沉重。

我上完这节课,那种从未有过的沮丧,深深地把我淹没了。这个周一的晚上,过得太艰难了。意味着我需要重新打破固有思路,重新安排导人,使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但是,周三就要正式讲课了。我当时就在情绪上的着急,理智上的冷静之间徘徊,感觉特别糟糕,开始怀疑自己的教学水平,甚至于自我开脱。发完牢骚,冷静下来,我承认,自己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的,告诉自己,不要抱怨,要务实,要根据试讲的情况去想改变的办法。我想从导人开始改吧。

于是,我去找更好的导入方式,能够调动学生情绪的视频。我选择了《预见方能遇见》这个短片,这个短片无论从音效还是画面效果、内容都是非常抓眼球的,能够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适合报告厅这样的作课环境。这个短片的内容是分段落呈现的,从不同的领域阐述人类的梦想实现的过程。从玛雅人笔画下人类最早的飞行梦想、汉画像石上面的嫦娥奔月,到以阿姆斯特朗为首的三名成员代表人类访问了月球;从马丁·路德·金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到第一位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从李安、乔布斯的从业曲折到他们完成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体验“别人不相信不重要,自己相信才重要;你想在哪里,未来就在哪里”。

第一次看完这个视频,就隐隐地感觉到和文艺复兴中的一些感受是相似的,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正是人类思想被教会束缚紧迫之时,当条件成熟之后,人们就开始要打破这样的束缚,去真正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在这个实现思想解放、冲破权威的过程中,很多有梦想的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比如布鲁诺。梦想会催人前进,也许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中,会遇到无数的挫折,但没关系,继续勇敢的追求,梦想终会变成现实。

如果把《文艺复兴》这节课的基调定为实现梦想的一个故事,和短片的思路完全契合,先是勇于去梦想,然后有了实现梦想的条件,再有勇气去把梦想变为现实!嗯,对,就用这个思路去串讲文艺复兴。抬头看看表,已经快2点了,晚就晚吧,把教学设计做出来!这样才能安心的睡觉。

2013年11月5日

半夜3点。终于设计出来了。有以下几点改变:第一个就是整节课的风格确定为一个主题——梦想与勇气。第二个,导人变了,采用《预见方能遇见》视频。第三个,过程增加一个提前预习的环节,决定给学生发有关文艺复兴文学、美术领域的材料,因为经过试讲,确实觉得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不够广阔,给一些材料,对于课上的讨论有实效,避免出现因为知识匮乏而言之无物。第四个,内容的安排,按照视频的逻辑顺序:文艺复兴(梦想:14世纪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梦想)——文艺复兴之路(实现梦想的过程)——意大利最先进行文艺复兴的原因(勇气的来源,梦想的方向)——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梦想的起点还是终点)——思想的阶级性(梦想的终点)——文艺复兴的影响(梦想成真推动社会进步)。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带动思维的活跃。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文艺复兴成就的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美术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和他们的成就。为新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导入:(4分钟)《预见方能遇见》视频

师: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

师:我最大的感受是两个词——(屏幕显示)“梦想”和“勇气”。人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这两个词。现在的中国,有中国梦。让我们一起回到14世纪的欧洲,看看这个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梦想是什么?他们希望冲破神学的桎梏,鼓励人们发扬个性,重新拾起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期盼和憧憬。他们梦想成真的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屏幕显示课题)“文艺复兴”。

师:在意大利,这些追求梦想者的勇气来源是什么呢?而梦想又来自于对什么的憧憬呢?(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意大利的地图.并结合教材P56第一段的内容,思考提出的问题)

生:从经济、阶级、文化方面总结

师补充解释: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的强大是其成为文艺复兴发祥地的重要原因,发达的毛织工业、金融业,使得每年积累相当可观的财富,这正是新兴资产阶级发起早期文艺复兴运动的物质基础。意大利商业贸易因此蓬勃发展,由此而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的思想垄断,要打破束缚。但是,用一句现在很流行的话来说,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中世纪,教会的力量太大了。

师:在中世纪,教会拥有哪些权力?

生:在中世纪,基督教会不仅拥有大量地产,而且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师肯定学生回答并补充:基督教会在意识形态占支配地位,垄断西欧的文化,将思想领域都归入神学的范畴。在中世纪的欧洲,90%甚至95%以上的人都是文盲。教士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圣经和教会教条被视为真理的准则。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曾经说,“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除了对思想的垄断,教会还宣扬禁欲主义,号召人们放弃现实的物质生活享受,放弃一切欲念,接受现实中的痛苦,以求来世的幸福。而这样的思想,与蓬勃兴起的商业精神明显相悖,财富迅速增加的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扩大生产、提高生活水平,自然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屏幕显示):人文主义内容:以人为中心,人的意义、人的价值,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追问:强调人文主义,为什么以古希腊为师?

说明:这不是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但需要明确,也需为下面的问题铺设思考的阶梯。直接的目的一者是明晰历史事件的纵向线索,也使以希腊为师不那么突兀;二者使学生对由于横向运动而造成的一定范围内的历史事变产生认识。我摘编了如下史料:

拜占廷帝国自14世纪开始步入社会全面解体的最后阶段,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逐渐瓦解,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帝国内部积贫积弱。同一时期,意大利却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迫于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的强大攻势,拜占廷学者陆续向西方迁徙,由于拜占廷与意大利长期保持的经贸和文化交往以及地理上的临近,他们首选意大利作为其侨居地。拜占廷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拜占廷流亡学者大多聚集在威尼斯、佛罗伦萨和罗马,这三个城市也因而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希腊文化研究中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两个文艺复兴的思想都可以在希腊神话中找到起源。可以说,古希腊的思想为中世纪提供了思想解放的依据。

师:于是,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鼓起了实现梦想的勇气,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师:我们知道,在当时,出现了文学三杰和美术三杰。在你了解的内容中,你最喜欢哪个故事?你认为哪些内容反映了这些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请同学们在作品中,感受人文主义者思想。(赏析作品过程略)

师:我自己觉得一本书的好坏,不仅在于他有多深刻,还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把握了时代的问题和需要。莎士比亚的书就是这样的。写的东西是人性,既有善良、勇敢这样的美德也有自私、贪婪、邪恶这样的缺点,这才是真正的人性。而不是中世纪那种压抑人性,人仅仅是神的附属。

另外西班牙塞万提斯写的唐吉坷德也非常好看,中译本是杨绛先生的,同时我还向你们推荐她的《我们仨》。这个人太能诠释人文主义精神了。

师:除了文化、艺术领域,这个梦在科学领域继续实现。

屏幕显示表格:科学领域的成就

师:在中世纪,如果出现和教会观点不一样的人,会被称为什么?会有什么后果?

生:中世纪对那些宣扬和教会观点不一致的人称为“异端”,并且还设有“宗教裁判所”,对异端施以不同程度的惩罚。

师:是呀,所以,我们才说这些人的勇气可嘉,为了追求真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依然执著向前,带领着人们去探索人类所生活的世界。师:通过以上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思考课本的一道题,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

生:分组讨论,回答。

(屏幕显示):“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实质)”

师:他们仅仅是通过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开创属于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思想。从而为自身阶级力量的壮大扫除思想方面的障碍。建立更加文明的制度。这才是他们梦想的终点。

师:下面请大家相互之间稍稍议一议后,对文艺复兴作一个结论性的定义。

(屏幕显示):文艺复兴的定义

生:……

师:提示,时间?14世纪到16世纪。主语,新兴资产阶级。做什么?发起一场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反对什么?教会。方式?通过弘扬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师: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一个梦想成真的过程,文艺复兴,唤醒了人们重新以人的眼光定位自己、探索世界。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新时代的到来开辟了道路。文艺复兴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请同学们思考,文艺复兴有哪些影响?

生:……

师:言之有理的,给予肯定。值得商榷的,再分析探讨。

历史给今天的人以启迪。文艺复兴已经远去,对于今天的我们,她究竟还存在哪些价值?请大家回去思考,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分享思考的成果。

2013年11月6日

正式讲课。讲完了,真的好开心,觉得还是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讲完之后,再去反思,我有这样的一些感受:这节课突出了教师主导地位,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着重了课堂的整体设计——4个片段:“勇气、梦想”(导入和解读标题)、“勇气的来源和梦想的方向”(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的原因以及理解为什么用弘扬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方式)、“梦想实现的过程”(文艺复兴的成就)、“梦想成真”(文艺复兴的影响)等,从课后教师们的反馈来看,这个设计还是有新意的。

另外,教学难度的设定还是符合南开中学学生水平的,讲课前考虑到面对的学生水平较高,我适当地提高了这节课的逻辑思维性,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文艺复兴的原因以及探讨文艺复兴的影响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节课上下来,觉得这么做是对的,虽然冒着很大的风险。

通过这堂课的同课异构,我深深体会到“教无定法”,最重要的是寻找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方法,尤其是学生。我认为把握住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情感体验,促使他们主动探究,并且在探索过程中形成价值判断,使学生最大程度参与讨论的过程,初步懂得学习历史的方法,教师真正能够做到授之以渔。当然,实际的课堂教学与教学理念及设想还是存在较大的距离,通过这次作课,我也更清楚地知道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在设问上可以更好些,可以更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等,这些都是我今后教学中应不断改善和发展的地方。

【责任编辑:王雅贞】

猜你喜欢

文艺复兴
行走在城市的边缘
文艺复兴视角下的同时期中国绘画解读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贵族缘何热衷赞助艺术事业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中国当代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心沐光影次第绽放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中“及时行乐”主题
文学作品阅读中不可忽视的背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