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橡胶农场用工难题的对策探讨

2014-09-24张美玉

热带农业工程 2014年3期
关键词:橡胶对策

张美玉

摘 要 通过织篢农场一线割胶工用工现状分析,提出了扩岗增效、发展自营经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解决用工短缺难题的对策。

关键词 橡胶 ;用工难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41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at Rubber Farm

ZHANG Meiyu

(Zhinong Farm in Guangdong Province, Yangjiang,Guangdong 529800)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first-line tapping workers at Zhinong farm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expanding the jobs to increase work efficiency, developing self-supporting economy and improving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shortage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rubber ; employment problem ; countermeasures

广东省织篢农场是一个以发展天然橡胶为主产业的小型企业,有橡胶开割树16万株,中小苗20万株,割胶岗位121个。一线割胶工是橡胶农场生产经营的主力军,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近年来,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和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内地就业机会大大增加,曾经背井离乡的云南、贵州等贫困山区的农场割胶工选择返乡的越来越多,一线割胶工逐年减少。而农场橡胶开割树却逐年增加,割胶工需求量越来越大,用工短缺严重困扰着农场的经济发展。稳定一线职工队伍,解决用工难问题,是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首要工作。下面以织篢农场为例,就如何解决橡胶农场用工难题进行探讨。

1 农场用工现状

2013年,农场开割树16万株,设置割胶岗位133个,实际到岗121人,其中云南、贵州等边远山区外来民工113人,占93.4 %。割胶工平均每岗承包1 000-1 200株,人均年产干胶2.8 t,人均年收入2.1万元。自2008年以来,农场一直处于缺工状态。缺工高峰期一度缺工45人,缺工率高达36 %。随着中小苗的逐渐开割,预计2018年,开割树规模将达20万株,割胶工需求量将大幅上升,用工缺口也将进一步扩大。

2 用工短缺原因分析

一是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内地经济增长快速,用工需求增加,为农民工提供了在家乡就近就业的机会。为了降低生活成本,同时兼顾家庭老小,来自边远山区的农场职工选择返乡就业。

二是织篢农场靠近县城工业园区,在与工业园抢夺用工的过程中,农场割胶工夜间野外作业的工作性质明显处于劣势。同时,农场以种植橡胶为主,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常有台风、寒冻等灾情发生,职工收入不稳定。

三是农场割胶工多属异地就业,与本地人之间存在文化习俗差异以及利益对比的反差,容易产生怨恨情绪和自卑心理,对企业难以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3 解决用工难题的对策

3.1 适度扩大岗位,减小用工缺口

根据农场土地规模,重新核定农场职工人数,控制一线割胶工数量,不断扩大农业岗位经营规模,减员增效[1]。这是解决胶工短缺难题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目前,农场开割树16万株,定岗1 200株/人,需要割胶工133人,实际超过半数的岗位割株仅1 000株。如果扩到1 500株/人,割胶工可减员到106人,职工人均收入可提高25 %。完全可以解决目前的用工短缺问题。从近几年扩岗试验情况来看,每年各队的割胶收入冠军都是通过扩岗来实现增收的。23队陈寿文个人割株2 000株,全年割胶收入3.6万元,高出全场平均71.4 %;5队杨光初个人割株最高达到1 800株,全年割胶收入3.2万元,高出全场平均52.3 %;2队李茂文个人割株1 500株,全年割胶收入2.8万元,高出全场平均33.3 %。这些数字说明,割胶工完全有能力也有意愿扩大岗位工作量,增加割株。

割胶岗位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300株,难度不大,同时可以达到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的,减员扩岗是可行的。但是减员扩岗的步伐不能迈得太大,要适度。通过适度扩岗增加收入,同时淘汰一些割技较差、速度较慢的胶工,全面提升胶工队伍素质。

3.2 发展自营经济,增加职工收入

从多年来农场割胶工流动的情况来看,经济收入是一大主因。胶工选择务工单位的首要标准就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决定胶工的去留。引导职工发展自营经济,补充收入也是稳定职工队伍的一条重要途径。

自2008年起,农场鼓励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增加收入,稳定队伍。通过多年的实践,在割胶工中探索出一条主副兼顾,共同发展的路子,取得良好成效,自营收入逐年增加:2011年人均自营年收入4 300元,2012年5 200元,2013年5 800元。

发展自营经济必须结合职工岗位特点,不能盲目跟风,要适度发展。针对减员扩岗后,割胶工的工作量增加,业余时间减少的特点,要发展投入小、见效快、风险小、不影响割胶工作的项目。如在10队割胶工中发展的小规模养殖业,橡胶林段建设小型猪栏,配套鱼塘,每户养猪30-50头,猪粪用来养鱼、培育高产树等,循环利用。项目投入小、耗时短,既不影响割胶生产,又能增加收入,还不影响环境卫生,收效良好。2013年,10队职工人均自营经济收入8 000元。另外,在山上种果,山中养鸡,山下养猪养鱼的立体养殖模式也广受职工欢迎。

3.3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职工认同感

在政治、公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方面为割胶工创建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想方设法消除本地人与外地人的隔阂,增强本地人的认同感和外地人的归属感,达到稳定队伍的目的。

3.3.1 着力改善民生

鼓励割胶工参加危房改造,免费提供建房用地,每户发放建房补贴13 000元。同时对建房割胶工实施干胶结算单价提价0.4元/kg的补贴政策,鼓励外来割胶工在农场安家。在生产队开办托儿所,职工子弟免费入托,中小学贫困学生生活补贴优先照顾职工子弟,全面解决割胶工后顾之忧。

3.3.2 提高政治待遇

在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的同时,还注重提高割胶工的政治待遇,提供与本地职工同等的学习培训和参政议政的机会,为割胶工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和成长环境。在基层发展党员,重心向一线割胶工倾斜。推选一定比例的割胶工参加职代会,引导鼓励割胶工参政议政。及时把割胶工组织到工会中,让割胶工享有与其他会员同等的权利和待遇。在一线割胶工中培养提拔基层干部,鼓励割胶工将农场工作当作长期追求的事业。

3.3.3 加强技能培训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不遗余力地培养生产一线技能型实用人才。把职工培训作为加强管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措施。开展独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割胶工的工作积极性。并落实好技能人才的各项待遇,对取得职业资格的割胶工及时发放职称补贴,发挥其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少平. 广东农垦实现“两个率先”的路径与措施[J]. 中国农垦,2014(2):10-13.

摘 要 通过织篢农场一线割胶工用工现状分析,提出了扩岗增效、发展自营经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解决用工短缺难题的对策。

关键词 橡胶 ;用工难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41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at Rubber Farm

ZHANG Meiyu

(Zhinong Farm in Guangdong Province, Yangjiang,Guangdong 529800)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first-line tapping workers at Zhinong farm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expanding the jobs to increase work efficiency, developing self-supporting economy and improving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shortage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rubber ; employment problem ; countermeasures

广东省织篢农场是一个以发展天然橡胶为主产业的小型企业,有橡胶开割树16万株,中小苗20万株,割胶岗位121个。一线割胶工是橡胶农场生产经营的主力军,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近年来,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和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内地就业机会大大增加,曾经背井离乡的云南、贵州等贫困山区的农场割胶工选择返乡的越来越多,一线割胶工逐年减少。而农场橡胶开割树却逐年增加,割胶工需求量越来越大,用工短缺严重困扰着农场的经济发展。稳定一线职工队伍,解决用工难问题,是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首要工作。下面以织篢农场为例,就如何解决橡胶农场用工难题进行探讨。

1 农场用工现状

2013年,农场开割树16万株,设置割胶岗位133个,实际到岗121人,其中云南、贵州等边远山区外来民工113人,占93.4 %。割胶工平均每岗承包1 000-1 200株,人均年产干胶2.8 t,人均年收入2.1万元。自2008年以来,农场一直处于缺工状态。缺工高峰期一度缺工45人,缺工率高达36 %。随着中小苗的逐渐开割,预计2018年,开割树规模将达20万株,割胶工需求量将大幅上升,用工缺口也将进一步扩大。

2 用工短缺原因分析

一是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内地经济增长快速,用工需求增加,为农民工提供了在家乡就近就业的机会。为了降低生活成本,同时兼顾家庭老小,来自边远山区的农场职工选择返乡就业。

二是织篢农场靠近县城工业园区,在与工业园抢夺用工的过程中,农场割胶工夜间野外作业的工作性质明显处于劣势。同时,农场以种植橡胶为主,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常有台风、寒冻等灾情发生,职工收入不稳定。

三是农场割胶工多属异地就业,与本地人之间存在文化习俗差异以及利益对比的反差,容易产生怨恨情绪和自卑心理,对企业难以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3 解决用工难题的对策

3.1 适度扩大岗位,减小用工缺口

根据农场土地规模,重新核定农场职工人数,控制一线割胶工数量,不断扩大农业岗位经营规模,减员增效[1]。这是解决胶工短缺难题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目前,农场开割树16万株,定岗1 200株/人,需要割胶工133人,实际超过半数的岗位割株仅1 000株。如果扩到1 500株/人,割胶工可减员到106人,职工人均收入可提高25 %。完全可以解决目前的用工短缺问题。从近几年扩岗试验情况来看,每年各队的割胶收入冠军都是通过扩岗来实现增收的。23队陈寿文个人割株2 000株,全年割胶收入3.6万元,高出全场平均71.4 %;5队杨光初个人割株最高达到1 800株,全年割胶收入3.2万元,高出全场平均52.3 %;2队李茂文个人割株1 500株,全年割胶收入2.8万元,高出全场平均33.3 %。这些数字说明,割胶工完全有能力也有意愿扩大岗位工作量,增加割株。

割胶岗位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300株,难度不大,同时可以达到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的,减员扩岗是可行的。但是减员扩岗的步伐不能迈得太大,要适度。通过适度扩岗增加收入,同时淘汰一些割技较差、速度较慢的胶工,全面提升胶工队伍素质。

3.2 发展自营经济,增加职工收入

从多年来农场割胶工流动的情况来看,经济收入是一大主因。胶工选择务工单位的首要标准就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决定胶工的去留。引导职工发展自营经济,补充收入也是稳定职工队伍的一条重要途径。

自2008年起,农场鼓励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增加收入,稳定队伍。通过多年的实践,在割胶工中探索出一条主副兼顾,共同发展的路子,取得良好成效,自营收入逐年增加:2011年人均自营年收入4 300元,2012年5 200元,2013年5 800元。

发展自营经济必须结合职工岗位特点,不能盲目跟风,要适度发展。针对减员扩岗后,割胶工的工作量增加,业余时间减少的特点,要发展投入小、见效快、风险小、不影响割胶工作的项目。如在10队割胶工中发展的小规模养殖业,橡胶林段建设小型猪栏,配套鱼塘,每户养猪30-50头,猪粪用来养鱼、培育高产树等,循环利用。项目投入小、耗时短,既不影响割胶生产,又能增加收入,还不影响环境卫生,收效良好。2013年,10队职工人均自营经济收入8 000元。另外,在山上种果,山中养鸡,山下养猪养鱼的立体养殖模式也广受职工欢迎。

3.3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职工认同感

在政治、公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方面为割胶工创建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想方设法消除本地人与外地人的隔阂,增强本地人的认同感和外地人的归属感,达到稳定队伍的目的。

3.3.1 着力改善民生

鼓励割胶工参加危房改造,免费提供建房用地,每户发放建房补贴13 000元。同时对建房割胶工实施干胶结算单价提价0.4元/kg的补贴政策,鼓励外来割胶工在农场安家。在生产队开办托儿所,职工子弟免费入托,中小学贫困学生生活补贴优先照顾职工子弟,全面解决割胶工后顾之忧。

3.3.2 提高政治待遇

在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的同时,还注重提高割胶工的政治待遇,提供与本地职工同等的学习培训和参政议政的机会,为割胶工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和成长环境。在基层发展党员,重心向一线割胶工倾斜。推选一定比例的割胶工参加职代会,引导鼓励割胶工参政议政。及时把割胶工组织到工会中,让割胶工享有与其他会员同等的权利和待遇。在一线割胶工中培养提拔基层干部,鼓励割胶工将农场工作当作长期追求的事业。

3.3.3 加强技能培训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不遗余力地培养生产一线技能型实用人才。把职工培训作为加强管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措施。开展独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割胶工的工作积极性。并落实好技能人才的各项待遇,对取得职业资格的割胶工及时发放职称补贴,发挥其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少平. 广东农垦实现“两个率先”的路径与措施[J]. 中国农垦,2014(2):10-13.

摘 要 通过织篢农场一线割胶工用工现状分析,提出了扩岗增效、发展自营经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解决用工短缺难题的对策。

关键词 橡胶 ;用工难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41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at Rubber Farm

ZHANG Meiyu

(Zhinong Farm in Guangdong Province, Yangjiang,Guangdong 529800)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first-line tapping workers at Zhinong farm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expanding the jobs to increase work efficiency, developing self-supporting economy and improving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shortage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rubber ; employment problem ; countermeasures

广东省织篢农场是一个以发展天然橡胶为主产业的小型企业,有橡胶开割树16万株,中小苗20万株,割胶岗位121个。一线割胶工是橡胶农场生产经营的主力军,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近年来,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和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内地就业机会大大增加,曾经背井离乡的云南、贵州等贫困山区的农场割胶工选择返乡的越来越多,一线割胶工逐年减少。而农场橡胶开割树却逐年增加,割胶工需求量越来越大,用工短缺严重困扰着农场的经济发展。稳定一线职工队伍,解决用工难问题,是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首要工作。下面以织篢农场为例,就如何解决橡胶农场用工难题进行探讨。

1 农场用工现状

2013年,农场开割树16万株,设置割胶岗位133个,实际到岗121人,其中云南、贵州等边远山区外来民工113人,占93.4 %。割胶工平均每岗承包1 000-1 200株,人均年产干胶2.8 t,人均年收入2.1万元。自2008年以来,农场一直处于缺工状态。缺工高峰期一度缺工45人,缺工率高达36 %。随着中小苗的逐渐开割,预计2018年,开割树规模将达20万株,割胶工需求量将大幅上升,用工缺口也将进一步扩大。

2 用工短缺原因分析

一是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内地经济增长快速,用工需求增加,为农民工提供了在家乡就近就业的机会。为了降低生活成本,同时兼顾家庭老小,来自边远山区的农场职工选择返乡就业。

二是织篢农场靠近县城工业园区,在与工业园抢夺用工的过程中,农场割胶工夜间野外作业的工作性质明显处于劣势。同时,农场以种植橡胶为主,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常有台风、寒冻等灾情发生,职工收入不稳定。

三是农场割胶工多属异地就业,与本地人之间存在文化习俗差异以及利益对比的反差,容易产生怨恨情绪和自卑心理,对企业难以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3 解决用工难题的对策

3.1 适度扩大岗位,减小用工缺口

根据农场土地规模,重新核定农场职工人数,控制一线割胶工数量,不断扩大农业岗位经营规模,减员增效[1]。这是解决胶工短缺难题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目前,农场开割树16万株,定岗1 200株/人,需要割胶工133人,实际超过半数的岗位割株仅1 000株。如果扩到1 500株/人,割胶工可减员到106人,职工人均收入可提高25 %。完全可以解决目前的用工短缺问题。从近几年扩岗试验情况来看,每年各队的割胶收入冠军都是通过扩岗来实现增收的。23队陈寿文个人割株2 000株,全年割胶收入3.6万元,高出全场平均71.4 %;5队杨光初个人割株最高达到1 800株,全年割胶收入3.2万元,高出全场平均52.3 %;2队李茂文个人割株1 500株,全年割胶收入2.8万元,高出全场平均33.3 %。这些数字说明,割胶工完全有能力也有意愿扩大岗位工作量,增加割株。

割胶岗位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300株,难度不大,同时可以达到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的,减员扩岗是可行的。但是减员扩岗的步伐不能迈得太大,要适度。通过适度扩岗增加收入,同时淘汰一些割技较差、速度较慢的胶工,全面提升胶工队伍素质。

3.2 发展自营经济,增加职工收入

从多年来农场割胶工流动的情况来看,经济收入是一大主因。胶工选择务工单位的首要标准就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决定胶工的去留。引导职工发展自营经济,补充收入也是稳定职工队伍的一条重要途径。

自2008年起,农场鼓励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增加收入,稳定队伍。通过多年的实践,在割胶工中探索出一条主副兼顾,共同发展的路子,取得良好成效,自营收入逐年增加:2011年人均自营年收入4 300元,2012年5 200元,2013年5 800元。

发展自营经济必须结合职工岗位特点,不能盲目跟风,要适度发展。针对减员扩岗后,割胶工的工作量增加,业余时间减少的特点,要发展投入小、见效快、风险小、不影响割胶工作的项目。如在10队割胶工中发展的小规模养殖业,橡胶林段建设小型猪栏,配套鱼塘,每户养猪30-50头,猪粪用来养鱼、培育高产树等,循环利用。项目投入小、耗时短,既不影响割胶生产,又能增加收入,还不影响环境卫生,收效良好。2013年,10队职工人均自营经济收入8 000元。另外,在山上种果,山中养鸡,山下养猪养鱼的立体养殖模式也广受职工欢迎。

3.3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职工认同感

在政治、公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方面为割胶工创建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想方设法消除本地人与外地人的隔阂,增强本地人的认同感和外地人的归属感,达到稳定队伍的目的。

3.3.1 着力改善民生

鼓励割胶工参加危房改造,免费提供建房用地,每户发放建房补贴13 000元。同时对建房割胶工实施干胶结算单价提价0.4元/kg的补贴政策,鼓励外来割胶工在农场安家。在生产队开办托儿所,职工子弟免费入托,中小学贫困学生生活补贴优先照顾职工子弟,全面解决割胶工后顾之忧。

3.3.2 提高政治待遇

在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的同时,还注重提高割胶工的政治待遇,提供与本地职工同等的学习培训和参政议政的机会,为割胶工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和成长环境。在基层发展党员,重心向一线割胶工倾斜。推选一定比例的割胶工参加职代会,引导鼓励割胶工参政议政。及时把割胶工组织到工会中,让割胶工享有与其他会员同等的权利和待遇。在一线割胶工中培养提拔基层干部,鼓励割胶工将农场工作当作长期追求的事业。

3.3.3 加强技能培训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不遗余力地培养生产一线技能型实用人才。把职工培训作为加强管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措施。开展独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割胶工的工作积极性。并落实好技能人才的各项待遇,对取得职业资格的割胶工及时发放职称补贴,发挥其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少平. 广东农垦实现“两个率先”的路径与措施[J]. 中国农垦,2014(2):10-13.

猜你喜欢

橡胶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自制橡胶骨
印度橡胶进口量减少,国内橡胶供需不平衡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印度橡胶产业要求撤销进口橡胶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