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瓜亚萨明的拳头

2014-09-22希洛

新民周刊 2014年37期
关键词:斯瓦尔画作抗战

希洛

正在中华艺术宫举行的“同行”大联展中,“伸出你的拳头——厄瓜多尔绘画大师奥斯瓦尔多·瓜亚萨明画展”无疑是特别值得关注的,这个展厅里共有南美艺术家瓜亚萨明120件作品。

奥斯瓦尔多·瓜亚萨明是拉丁美洲厄瓜多尔的国宝艺术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参加拉丁美洲革命,用作品反映人民疾苦,争取民族独立。他曾来过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奥斯瓦尔多·瓜亚萨明7岁习画,12岁进入基多美术学院学习,自小他的创造能力和绘画天赋就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从美术学院毕业之前他就举办了第一次个展。之后,瓜亚萨明开始到美洲大陆探索,在那里他发现了居住在布拉沃河到巴塔哥尼亚土地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与原住民和混血种人的根本差别,即他们的土地。

瓜亚萨明在完成他的第一部大型交响曲——“乌阿卡伊南(Huacaynan,克丘亚语,其含义为‘泪之痕’)”等系列之前,还创作了各类主题创作。后来被瓜亚萨明基金会收藏的这一时期画作汇总构成了名为“追溯”的创作集成。瓜亚萨明将他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分为三个阶段:“乌阿卡伊南”阶段,“愤怒的时代”阶段和“温柔的时代”阶段。他曾肯定地说:“我的作品实际上就是三部交响曲,在年轻时已经设计好,现在我正完成它们的创作。”

上世纪70年代,充斥在南美大陆的战争冲突、政治压迫和社会不公现象,促使瓜亚萨明创作了“愤怒的时代”交响曲。他在欧洲和美洲举办了一系列的展览,从罗马到圣地亚哥,从布拉格到墨西哥,从马德里到旧金山,这些展览上的画作充分显示了一个世纪的悲惨人类现状,揭露了战争、酷刑和独裁者造成的伤痛以及母亲们的悲伤,深深触动了公众的良心。瓜亚萨明说过:“我的绘画是为了使人悲悯,为了刺痛和敲醒人们的心灵。为了展现一群人为对抗另一群人而做的事业。”

“憤怒的时代”创作于1961年到1990年之间,由150幅大幅面画作构成。这一阶段作品都是同一主题系列的合集,例如“手”(12幅油画),“哭泣的女人”(7幅油画),“等待”(11幅油画),“伤残者”(6幅油画),“五角大楼会议”(5幅油画),“血河”(3幅油画)。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这些绘画与马尔克斯、略萨等不少著名南美作家的小说,在精神实质上是相呼应的。与瓜亚萨明同时代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曾经说道:“他是我心目中身经百战的武士,他把一切精力都投入到了创作当中。流行样式从他的脑海中像浮云般掠过,但他从未向它们低头。”

此次画展中还有一个“等待”系列。这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民族艰辛与苦难的作品系列。全系列共11幅画作,描绘了受刑者在毒气室里等待死亡的那一刻,创作具体呈现了人们的脸庞、身体和情绪状态。绘画通过明显的灰色和黑色两种色调,表现出将死之人对自身的哀悼和命运的屈从。“母亲”也是瓜亚萨明作品中的常见主题,这个系列通过不同视角展示了这一主题。随着“愤怒的时代”的创作时期,瓜亚萨明开始思考在这个不公平的社会里,“母亲”这一角色意味着什么。母亲是给予爱最多的人,也是遭受痛苦最多的人。对于瓜亚萨明而言,母亲就是社会的基础。

瓜亚萨明曾于1960年秋天应中国政府邀请访问中国,在中国驻留了4个月,创作了一批“中国风景速写”,内容有外滩建筑、有江南园林、有街景等。瓜亚萨明将它们悉数带回国内珍藏在身边,从未公开展览过。2012年11月,瓜亚萨明美术馆以全新面貌向世人开放。工作人员在整理并研究瓜亚萨明的遗作时,意外发现了这批速写作品,这批速写现在也在中国巡展。

信息

王金声向上海历史博物馆捐赠珍贵抗战文献

日前,上海收藏家王金声将他珍藏的一批抗战文献捐赠给上海历史博物馆,这批文献包括:抗战铜墨盒、《中国抗战大画史》、《抗战建国画史》以及由侵华日军随军记者拍摄制作的《上海事变写真帖》、《上海派遣军纪念写真帖》等,详细地记录了抗日战争全过程,极具文献史料价值。后两种资料是王金声从日本购买回流的,本由日本军人保存收藏,故而也是驳斥日本右翼势力的有力证据。

猜你喜欢

斯瓦尔画作抗战
挪威“末日种子库”所在地气温创新高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关于斯瓦尔岛全球种子库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斯瓦尔巴群岛与中国的不解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