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与读

2014-09-22

新民周刊 2014年37期
关键词:红会伟人演技

马少骅的纠结

(2014年第36期)

提起马少骅,观众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他把孙中山演活了。如今,又成功塑造了邓小平。戏里带出来的一口四川话,让人很难联想,马少骅的外公,其实是上海滑稽界的鼻祖王无能。而马少骅的母校,也是上海戏剧学院。

马少骅说:“别人不知道我有个外公叫王无能。我进了学校才知道是念喜剧的,但我说我是学悲剧的!”听起来跟严顺开的经历有点像,都是由悲转喜。“后来我才知道喜剧演员最棒了。那时候我们研究荒诞戏,比如说《等待戈多》,所有人生活一辈子都在等一个什么东西,最后等到了生命的终结。喜剧是很高级的东西,最好的戏剧是,用喜剧包住了悲剧,对演员的表演技巧、思想和文学水平都是要求很高的……”

一说起他喜欢的戏,马少骅总是滔滔不绝,太多日积月累的感悟像井喷一样释放出来。一般碰到这种情况,基本可以肯定这是一位好演员——如果不是定定心心钻研,绝不会达到这样的状态。采访过许多明星、演员,有的不知所云,有的问一句答一句但求应付过关,也有的口才很好思维很能发散非常善于寻找媒体感兴趣的话题……但像马少骅这样简直把你当作他戏剧学院的弟子那样当场切磋演技心得的,很稀有。

拍伟人,演伟人,总有这样那样的掣肘,审查是一方面,后人对伟人形象的在意也是一方面。马少骅对自己的特型化妆并非绝对满意,如果按他的心意,他希望可以把邓小平真实的年龄感化出来,也就是比现在的荧屏形象更苍老一些。“他复出工作的时候都已经73岁了,在这样的年纪还能有干一番大事的决断和勇气,让我更加佩服。”

下一部,还有关于邓小平“文革”受难经历的电影在等着他。接还是不接,马少骅说,主要看剧本能不能修改得更满意。演过一次邓小平之后,他希望能把邓小平塑造得更平民化、个人化,邓小平的家庭戏也会更饱满。

大家都说他这一次演得好,他自己却并非事事满意,觉得很多镜头还有改进的地方:“我跟家人一起看电视,看到哪里哪里我就会说,这里演得不好,应该怎么怎么……家人就说我,你看你,人家都说演得不错啦,就别纠结啦!”

或许演技就是在自己与自己的纠结中练出来的吧。提到当年在上戏的四年求学经历,马少骅总是说:“我敢说,真是一天都没有浪费。”

(本刊记者 阙 政)

《“白鸽”飞走后,红会怎么变?》

(2014年第36期)

离职审计做没做?可以不可以发到网上公示?!红会沦落至此,那些主管、提拔任用红会负责人的人有没有被问责?

@焦国华K

其实特别简单,弄个对外平台,人事任免和项目开支可追溯可查询。实时捐赠等数据都在更新。每年一份第三方财报。这样不行嘛?

@大球娃朵朵

又不是世界挂钩的红十字会。都不知道背后是谁在操作。

@甘菊小柠檬

一件衣服破得千疮百孔,再补也无济于事;一株植物从根儿上烂了,再施肥除草也救不了!

@风华燃尽-指间纱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会伟人演技
和伟人一样爱上图书馆
伟人也曾经是公认的“坏孩子”
当皇帝也得有演技
卑微的伟人
伟人出东方
人生如戏, 全靠演技
演技大爆发,只为糖果来
『缺钱』的红会
法治思维“洗红”红会
锦松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