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改革

2014-09-22施翠娥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7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施翠娥等

摘 要:《园?林?植?物?保?护》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为适应新形势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必要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园林植物保护;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7-159-04

Abstract:Landscape plant protection combines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tightly.For the need for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eaching reform on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practice teaching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to improve creative ability,practical ability,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Landscape plant protection;Train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Teaching reform;Practice education

随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出台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园林绿化的需求逐渐提高,而这就需要高素质园林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1]。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园林植物保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必须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使园林专业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和掌握到知识,更使其学会应用知识,注重培养其综合应用能力[2]。

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1.1 教学内容选取符合当地特点 《园林植物保护》是一门专业方向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纲压缩了理论课教学课时,增加了实践课教学课时。为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教学内容必须根据本地园林的生态特点,从应用型知识入手进行合理的取舍和调整。危害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在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省份是不同的,有时即使病虫害的种类相同,危害的程度和发病时期也有差别。因此,在本地区常见病虫害相关知识的教学中,与实践应用相关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选择一些本地常见且分布范围广的病虫害作为典型案例,向学生讲解相关防治措施,这样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3]。例如,在讲授识别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部分,教师可要求学生在总体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础上,重点对本省、本地区的主要虫害和主要病害部分应熟练掌握,对于一些在本地区不常见的病虫害知识让同学自学,只要求了解。

1.2 教学内容选取符合园林保护不断变化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交流范围不断扩大,导致各地区易受外来物种的侵染,大大提高了不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然而,《园林植物保护》课堂教学中讲授的都是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应用范围广的病虫害种类,因而今后在教学中讲述具体病虫害的典型特征时,应对同一类病虫害的整体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解决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问题,又能掌握同类病虫害的共同特点,从而能准确识别一些课堂上未接触过的病虫害。另外,教师应收集园林植物保护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用成熟的技术,贯穿到对本地典型的病虫害调查预测、防治实践以及识别鉴定的讲解过程中,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授园林植物白粉病的病原、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措施及识别要点时,主要以我校校园内发病最严重的大叶黄杨白粉病和紫薇白粉病为例,讲授它们的相同点及不同点,然后归纳总结出白粉病的识别要点、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等。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对园林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园林植物保护》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具有的独特优势(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和成长轨迹)被运用到学校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4]。由于《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内容的综合性,要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灵活运用直观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5]。

2.1 运用直观实物教学手段 标本具有直观性、鲜明特征性和系统性的优点[6],作为一种教学用具被广泛地应用到《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中,它既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实物,印象深刻,又能使学生在生动、轻松的情境下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标本等实物进行直观性教学。例如,在讲昆虫的外部形态与功能时,教师可以对照昆虫的实物标本讲授昆虫头部的触角、单眼、复眼和口器的构造与功能,以及通过不同昆虫实物标本比较触角、口器的类型,然后立即让学生对照观察蝗虫咀嚼式口器构造及其植物危害状的标本和蝉刺吸式口器的构造及其植物危害状的标本。

同样,教师也可把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病虫害标本让同学们轮流观察、共同探讨,如在讲授植物病害的症状、病状、病症3个术语的区别时,学生易产生混淆,这时教师若出示属于各个术语的标本,并告诉学生,症状包括植物和病原物的异常表现,而病状是指植物的表现,病症是指病原物的表现,这样学生就轻松记忆、印象深刻;此外,如果把每种昆虫在虫态演变过程中所有相关标本都放在一起,那么各种昆虫的卵、幼虫、蛹、成虫、越冬场所、产卵场所、危害症状等均能真实详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实接触与感受,不再被动接收而倍感枯燥乏味,促使他们更快、更牢固地学会、掌握这些知识。endprint

2.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是重要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能够把学生需要获取的信息动态全息式地展现出来,既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呆板化,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灵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动性[4]。《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图片资料很多,很适合运用多媒体进行理论课程教学,特别对于一些标本不能表达的过程,如昆虫的运动、取食、交配、产卵等诸多复杂、难懂的行为过程,可以运用网络设计、动画制作等多媒体技术来模拟,并且通过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图片、文字、声音、录像、动画等效果的结合,以直观、形象、简洁的形式表达出来,便于学生接受、掌握、理解、消化与吸收。例如,利用多媒体把蝗虫交配产卵的过程以及蜜蜂和蚂蚁等群体生活史(即蜂王为繁衍后代所做出的努力,工蚁和工蜂为了保护它们的家园不受侵害而相互合作的表现)以视频、录像的形式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能够快速且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园林植物保护》的兴趣及探索昆虫奇妙世界的欲望。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做到扬长避短,达到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音色俱全、动静结合、通俗易懂的效果,切忌信息量过大,还需要有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4],且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和理解,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园林植物保护》中关于各类病虫害主要特征的观察识别部分,可以利用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等直观教学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突出各类病虫害的典型识别要点、生活习性及发生发展规律,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具体的观察方法、步骤和要点,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不同病虫害特点的区分和识记。

2.3 启发讨论式教学法 在讲授过程中,针对长时间进行课件教学学生容易疲劳的情况,可设置1~2个相关的小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例如,在讲授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方法时,向学生提出“为何茶花与山苍子经常混植?”,“为什么柏类树木不能与苹果、梨树等栽植在一起?”,“为何栾树和木槿不能栽植在一起?”,“植物叶片的90%被食叶害虫所食是否还有进行化学防治的必要?”等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并且在教师的指导启示下得出正确答案,最终达到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激情与掌握课堂知识的目的。

2.4 案例教学法 在理论课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昆虫外部特征和昆虫定义时,可以利用学生们“小时候从树上抓蝉、草地上抓蝗虫等昆虫”的具体实践活动来讲解昆虫肢体的各部分。这样学生运用脑海中对昆虫身体各部分肢体的印象,能轻松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并且得心应手地运用于实践,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上这些教学手段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以一种教学手段为主,穿插其它几种教学手段或者是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这样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既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园林植物保护》实践教学改革

3.1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重视实践教学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园林植物保护》教学要紧跟社会发展需求,改革传统“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教学模式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教学方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7]。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实践需求为引线,以全面贯彻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详细讲解课程内容。将解决园林保护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园林植物保护在识别和防治病虫害等知识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园林植物保护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和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实践、创新和研究[8],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园林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诊断植物病害时,教师先根据现场症状讲解白粉病、锈病、灰霉病、黑粉病等常见病害的典型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由学生自己观察,诊断和识别所见病虫害,最后再由教师分别对照每种病虫害的现场症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在指导过程中提出类似“为何月季白粉病年年发生而月季黑粉病则不是”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树立综合防治的观念,使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

理论知识讲解应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通过有效的知识讲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实践教学成果又能应用于理论教学。例如,园林病虫害标本的制作在《园林植物保护》实践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病虫害标本的制作,既加强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又促进他们对理论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把制作的病虫害标本按来源、危害症状等不同属性进行分类收集在一起,就成为一本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又可以被用于理论课标本教学。

3.2 加强生产实践,突出能力培养 《园林植物保护》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必须把学习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把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独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还需将实践应用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校园内的各种园林植物经常发生病虫害,因此,学校应把校园的苗圃和绿化草坪的病虫害管理提供给学生作为生产实践教学平台[9]。在生产实践中,教师可针对校园绿化树种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与规律的调查,开展病虫预测预防的实践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月季的发病症状进行现场教学,向学生讲解病虫害识别或诊断过程,从只有其中的几颗有病虫害症状判断一定不是非侵染性病害引起;从有黄刺蛾的茧判断叶子被吃为黄刺蛾所害;从有灰褐色的霉状物判断枯死叶是月季灰霉病所致。并且按1~2个同学为一组,分别对校园的一种树(或花草)的病虫害进行定期调查,根据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对已发现的病虫害进行识别和跟踪观察与拍照,通过拍照并记录该植物病害的症状、病状和病症特征以及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观察虫害在不同虫期的形态特征以及分析它们分别对植物的危害症状和危害特点,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验证自己的判断,探讨产生这些病虫害症状发生的原因和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最后,把整个调查过程及总结得出的结果以及判断的依据制成多媒体课件在实践课堂上分析讲解,由教师来评价和纠正错误并进行总结,然后分别选择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实际防治,对一些需要化学防治的,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选择农药、稀释农药、喷洒农药,如何检验防治效果等。学生要亲自动手操作,做到熟练掌握,教师必须严格检查学生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确保人人熟练运用各项基本技能。使用这种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endprint

4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园林植物保护》考核方式改革

《园林植物保护》无论是课堂教学改革还是实践教学改革,其最终目标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都是使学生能够运用园林植物保护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生产实际中有关园林植物防治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程度,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知识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1],降低期末考试试卷在学生成绩评定中的比重。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教学评定体系进行改革,建立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包括知识、能力、素质在内全面评价的考核体系。首先,每讲授完一个内容,教师可布置1~2个思考题或实验,以检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及运用的程度,用相应的评价表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纳入平时成绩,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记入期末总成绩。其次,老师对生产实践的多媒体课件内容及分析讲解的情况评定成绩也记入期末总成绩。最后,教师将每位同学所有成绩汇总作为《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最终学习成绩。这种综合评价方式,客观、公正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成绩,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可以避免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减轻期末考试压力;同时也有利于督促任课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精心培养出在园林植物保护方面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5 结语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如上改革,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上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与提高,对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建设起到了一门导向的作用。社会对园林植物保护方面的人才需求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也需要不断地探讨与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改进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潘红宇.《园林植物保护》课题研究[J].科学咨询,2013(z2):79-79.

[2]韩桂华,王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185-186.

[3]杜宾.《园林植物保护》应用型教学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7):109-110.

[4]马国胜,周英,吴雪芬,等.高职院校《园林植物保护》教学现状与课程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34):11323-11324.

[5]曾晓楠,聂乾忠,雷冬阳.《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9(10):46-47.

[6]杜宾.病虫害标本在《园林植物保护》学科的价值[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124-125

[7]马国胜,周英,吴雪芬,等.园林植物保护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5):177,203.

[8]杜宾.《园林植物保护》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3):66-67.

[9]韦化,曾冬梅,秦钢年.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5):31-34.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