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语文教科书插图把脉

2014-09-22顾丹萍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9期
关键词:屠户木兰教科书

顾丹萍

插图是语文教科书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配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而绘制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插图”的解释是:“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包括科学性和艺术性。”除此之外,插图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集中读者阅读注意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作用。因此,为了使教材使用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各出版社都将插图逐渐引进教科书中。笔者翻阅了2013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和下两本教科书,发现这两本教科书扉页彩色插图共有35幅,文本黑白插图共有33幅。而这两本教科书的课文篇目也就只有60篇,人教社基本上为每篇课文都配上了一幅或者多幅插图,足见编者的用心良苦。但是如果仔细推敲两本教科书的插图,撇开插图本身存在的问题,仅从插图对文本内容及教学的作用上看,笔者发现其中的若干插图有待商榷:单调贫乏,淡化人物形象;忽略细节,偏离文本主题;喧宾夺主,局限思维想象等。

本文拟对这两本教科书中有待商榷的插图开出相应的“处方”,供广大同仁商讨。

处方一:立足整体,再现人物形象

人物插图在所有的插图中占最大的比重,有作者形象的插图,也有课文中的人物插图。笔者主要探讨的是课文中的人物插图,如果插图选择得恰当,对学生理解人物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若选择不当,则容易使学生在理解人物形象时以偏概全。因此,插图应准确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笔者认为课文中的人物插图应立足整体,全面而准确地再现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10课《木兰诗》的插图。从课文的插图中,笔者看到的是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木兰的眼神是那样的坚定执着,气势是那样的果敢英武,但是木兰的女儿情态、高洁之姿却没能表现出来。显然,插图中木兰的形象过于单调,淡化了木兰的形象。笔者认为编者可以根据文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再绘制一幅穿着朴素的平常人家女子织布的图片。如此一来,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和传统妇女美的形象都跃然纸上。

再如,七年级下册第30课《狼》的插图。插图表现的是个彪悍挠头并且显得茫然无措的屠户形象。即使屠户心有恐慌,但立足于课文的整体,从文中的“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等多处可知屠户是个机智勇猛的人物形象。因此,笔者认为这幅插图应立足课文的整体,注重把握屠户的外貌和行动的塑造,着力表现屠户的机智勇猛。

处方二:抓关键点,准确把握主题

叶圣陶曾对人教社的编辑说:“书籍里有些图画,决不是装饰和点缀,虽然每一幅画都要求它美,图画跟写在书里的书面语言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因此,教科书插图的选择和编排工作尤其要严谨,使所选的图片能够与课文的内容、语言有机配合,以提供给学生最好的精神食粮。如何使插图与课文内容、语言有机配合呢?笔者认为插图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应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所以,插图应紧紧抓住课文内容的关键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主题。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7课《最后一课》的插图。课文的插图展现的是学生和镇上的人聚精会神地听课的情景,从而表达出人们在亡国时对自己母语的无限留恋之情,但是却忽略了韩麦尔先生这一关键形象。笔者翻阅苏教版《最后一课》课文时,发现苏教版的这幅插图正是抓住了韩麦尔先生这一关键形象。苏教版的插图选择的是:韩麦尔先生转身朝着黑板写完了“Vive la France”一行文字,然后“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可以说,这幅插图才真正点出了《最后一课》所要表达的“最后”这一主题。在这幅插图中,虽然看不到韩麦尔先生的面部表情,但是此时此景,越看不到人物的正面形象,越给读者留出了用心去体会的余地。

再如,七年级下册第28篇课文《华南虎》的插图。这篇课文向读者传达的是一只被困于囚笼中的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华南虎,作者正是被这只华南虎深深触动,从而创作出这首极具象征意义的诗篇。教科书扉页彩色插图中有一幅形象逼真的虎图,但可惜的是图片中的虎只见其凶猛,未能使读者联系到文中那只困于笼中的虎,这幅图自然难以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因此,笔者认为本文的插图应表现出一只困于囚笼中极为压抑、试图冲破囚笼的虎,如此才能深深触动学生心灵,才能深刻体会作者在诗中寄托的主题思想。

处方三:留有空白,发展思维想象

不同的文体对插图具有选择性,说明文体采用实物图,叙事文体采用重要情节片段或重要场面描写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助于学生与文本的交流的。但是就诗歌而言,它未必适合配上插图。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中《天净沙·秋思》的插图,占据了教科书的整整一页,然而只是用黑色线条简单地勾勒出几个曲中所出现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等。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繁芜丛杂,只是意象的拼凑,无任何美感而言。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节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可以结合曲中所出现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在被枯藤所缠绕着的老树上,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在荒凉的古道上,一位憔悴的游子骑着一匹孤独的瘦马迎着秋风而来。欣赏文学作品时,每个人头脑中勾勒的图画不尽相同,但都是融入了作者和读者的感情的图画,这样通过想象而印入头脑中的图画才是最真切、最细腻、最具个性化的。因此,笔者认为编者对古诗词插图的编排时,可以留有空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想象诗中蕴含的意境美。

总而言之,2013年5月人教社出版的教材中的插图相比较原先版本已经做出了重要改变。但是教材插图改进是个长期过程,仍需不断地仔细推究。笔者也非将人教版教材中的插图当作靶子,进行无情地批判,也不是吹毛求疵、求全责备,而是对教材插图进行理性判断。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屠户木兰教科书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月夜下的逆袭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狼》的寄托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藏起来的教科书
张屠户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