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的言行真带功利性吗?

2014-09-22蔺静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4年5期
关键词:功利性言行同伴

蔺静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该幼儿教师是一个喜欢观察的教师,她发现了幼儿的言行带有功利性的成分,进而想通过引导来改善幼儿的行为。

幼儿在数次没有轮到自己“丢手绢”时表现的急迫,这说明了他想加入到同伴的游戏中,这体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中人际交往的目标“愿意与人交往”中的“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这一典型表现;孩子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想法(即想和小伙伴一起游戏),这又体现了语言领域目标“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中的“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这一典型表现;在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的目标“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中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会运用介绍自己、交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同伴游戏”,情景中幼儿运用“贴纸”、“奥特曼小书”等等也是幼儿加入同伴游戏的一种简单技巧……

这些都是幼儿社会性良好发展的表现,各种技巧的运用也是交往技能的表现,因此我们不要急于去纠正或引导幼儿的言行,我们首先要正确对幼儿进行评价。

那么怎样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呢?首先,教师要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对理论的学习,教师可以更好地通过幼儿的言行窥探其内心,进而对幼儿的发展做出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在活动中才能针对幼儿的特点促进其发展;其次,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全面的观察,要在具体情境中分析,想一想为什么幼儿会出现这样的言行。科学的评价不是仅仅以一次行为来判断的,它必须要教师在实际生活中经过多次对幼儿全面的、有目的的观察,才能够得出比较科学的评价;最后,教师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通过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真正地了解幼儿,进而才能有目的和幼儿交流沟通。

观点采撷: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经常用“糖果”、“小红花”等物质手段来鼓励幼儿,应该善于运用言语上的鼓励。如第一个吃完饭的小朋友可以在午睡后帮助老师叠被子,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功利性”的奖励,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爱劳动、帮助人的好习惯。家长应该减少一些物质上的奖励,如孩子不认真吃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幼儿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李陈陈)

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因幼儿欠缺参与活动的机会,所以采取这种方式以期获得参与、交往机会。不能完全否定孩子参与的方式,他们用自己的交往技能和策略自主解决了参与交往的问题。教师同时应调整自己的活动形式,尽最大限度让每个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减少消极等待。作为幼儿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让幼儿相互交往、自由交谈、自由合作的良好环境。(河北省定兴县实验幼儿园 王美丽)

猜你喜欢

功利性言行同伴
警惕功利性支教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妙语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