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的脚步踩在教育的过程中

2014-09-22汪田田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4年5期
关键词:调查表牛奶交流

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活力,这种生命力积极主动地存在。因此教师要给幼儿营造适宜的环境来引发幼儿与世界的互动,自主构建内在的生命活力,要让幼儿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孩子的脚步踩实教育的整个过程。

小牛奶,大视角

孩子来园后有个点心环节。早上的点心是一袋牛奶和一块饼干。对于用吸管戳牛奶孩子总是习惯性地依赖教师来完成。之前大家学的戳牛奶的方法是:捏着两只小耳朵、亲一亲;小吸管戳到小洞洞那边。所谓的方法只是让幼儿操作起来更方便而已,不唯一。但当我们要求孩子自己戳时,问题总是很多:

1.戳了半天,未果。直接用牙咬开,插进吸管;

2.吸管在戳的时候弯掉了,更加戳不进去。

3.戳了半天,未果,仍坚持。但一直用眼睛看着老师,不说话。还有一些看向老师说:老师我不会戳。

4.好不容易戳过去,也戳透了,牛奶洒了一地。

第一次交流:不会的人变会

1.统计:今天哪些人是自己戳牛奶的?

对自己戳牛奶的幼儿给予表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戳的。

请戳成功的幼儿来示范。这样不仅增强示范者的自信心,而且能给予还戳不好的幼儿正面示范。

第二次交流:会戳的人能戳好

1.统计:今天哪些人已经会自己戳牛奶了?

之前的交流解决了方法问题,所以幼儿都会用,但在用的过程中还是有人戳不进去,也有人戳漏掉。

2.共同交流:戳牛奶的方法。

3.出现的问题:我也用了这个方法,但是……

幼1:吸管太难戳了。

幼2:我一用力,就戳漏了。

幼3:我没看见,就漏了。

第三次交流:进步成为享受

今天喝完牛奶感觉怎么样?为什么?

幼儿习惯地表达:很开心,很快乐。

一些幼儿从味道上来说:很甜。

一些幼儿则开始从自己身上来说。

幼1:我今天是自己戳牛奶的,没让老师帮忙。

幼2:我今天没漏。

表扬幼儿的进步,同时抓住这样的机会,让幼儿来分享自己是怎么做到的。幼儿会很快把之前说到的技巧用上来,如我轻轻地,看一下戳一下……自豪之情无以言表。

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三次交流的三个原则。

1.从积极的一面说起。

每一次交流都是从积极的一面说起。自己戳的代表自己的独立、会戳和戳好代表自己的能干。就是这样一点点促使着孩子向前,走一步都有认可相伴,所以孩子才会有前进的动力。

2.让进步循序渐进。

第一次交流从不会到会;第二次交流则是让会的人做好;第三次交流让做好的人在情感上得到满足,认识到自我不同程度的进步。其实教育就是这样一点点在获得满足和认可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的。

3.让进步赋予发现的惊喜。

在交流中要着力营造一种让幼儿自己来发现自己进步的氛围。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一些他们表现出来的进步并没有被自己发现。这时候教师要敏感地捕捉到这一变化,引导幼儿去发现自己的变化,感受自己的点滴进步为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快乐。它是幼儿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小调查,大学问

家庭资源是幼儿园的资源,因此教师经常利用家园合力来促进幼儿主动活动,进而促进其发展。为了凸显幼儿在调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调查表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动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在主题活动“我有多爱你”中有一个关于家庭成员的调查,我尝试着这样做:

第一步呈现方式——幼儿真明白。必须搞清楚一个问题:这是谁的调查表?毋庸置疑是幼儿的,那么在呈现方式上,就必须是幼儿看得懂的。所以我在汇总完他们问的问题后,再把问题抛给孩子:想想可以用什么标记来表示这个问题呢?如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有些说用蛋糕表示、有些说用蜡烛表示。最后采取投票的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用蛋糕来表示妈妈的生日。他们自己决策出来的图标自然是他们看得懂的。

第二步家园沟通——幼儿真参与。在调查表再次发放之前,我通过QQ群与家长交流了第一次调查表的运用情况,并在如何协助幼儿调查、用什么方式来呈现、谁来呈现上达成了一致。后期的调查表让我看到了孩子参与的痕迹。如回答栏中有的是孩子自己画出来的;有些虽然是打印出来的,但明显是孩子剪下来的图片;有些家长甚至在旁边标注上了相应的文字。

第三步交流平台——幼儿真发展。以幼儿参与为前提再来进行调查表的交流。孩子们都能有意识地看着自己的调查表,且在表述的内容上会先说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再来说自己调查的情况。有些幼儿能边指边说,一些幼儿看一眼调查表便能说出调查表上的内容,自豪之情无以言表。而听的幼儿也能进行补充,很好地借助调查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活动,提升经验。

小点心,大问题

为了培养幼儿自主的意识和行为,教师们创设各种平台提供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机会,如下午点心幼儿自己来盛。如何让自己盛点心成为教育可利用的重要资源,可尝试以下思路。

一、发现问题,一日保教环节选点

幼儿对于第一次尝试盛点心十分感兴趣,起床后整理完毕都自己来做。一段时间后呈现如下现象:

1.不会拿勺子;

2.盛到碗里的都是汤水;

3.洒掉,或洒到手上,或洒到身上。

二、解决问题,同伴资源互切磋

1.拍摄现场,提供交流支架。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需要借助于学习支架——看照片或录像来唤起幼儿的经验。幼儿对于我的拍摄习以为常,所以依然从容地盛点心。

2.回放现场,同伴资源互动。

因为是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要让幼儿从自身感受的角度阐述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会带来什么不便?有什么方法解决?

(1)观看视频,肯定。

师:看看我们刚才盛点心的录像,有哪些行为是值得表扬的。

幼:豆豆抓勺子的方法很对。琪琪一直排队,耐心等待。

观看视频验证,教师给予肯定。

(2)再次观看视频,讨论。

讨论的话题主要有两类,可结合在一起讨论:

讨论话题一: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大胆说一说。

教师点到相关内容,或出示相关图片。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幼儿在端碗回桌子边的路上洒掉的现象。询问洒掉的后果。绝大多数幼儿都出现了洒汤的现象,所以都十分踊跃地回答。一些幼儿从对食物的爱惜角度说洒到地上浪费了,很可惜;一些幼儿从他人的角度说到洒在地上别人会不小心滑倒;还有一些幼儿从自己的角度说烫,很疼。不管怎样,洒汤的行为带来的是不好的后果。一些幼儿在观看的过程中会自己说“我总是盛到汤”、“馄饨太滑盛不到”等内容。

讨论话题二: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

对于洒汤的原因,幼儿主要从盛的太满了和被别人挤到了两个角度来说。对于如何做,他们说要少盛点,走时两只手平平地端着碗。

对盛点心时方法的讨论,幼儿的点子有三种。一种是看着有馄饨的地方,使劲往下一挖;一种是将勺子靠进盆边,稍微倾斜过滤一下水(这是模仿教师惯常的做法);一种是拿勺子的方法。可请幼儿进行示范。

三、巩固经验,策略多元运用

幼儿知道不代表可以做到。要使教育效果在幼儿行为上显现,还需要教师运用多元策略进行巩固。在幼儿盛点心时不断提醒幼儿回忆并运用之前讨论出来的方法;再次拍摄,互相纠错,同时同步解决新问题;及时表扬并鼓励。

博主简介:汪田田,江苏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教师,常州市新北区骨干教师。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2134483472(田田如我的博客)

猜你喜欢

调查表牛奶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神奇的牛奶树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