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庚子西狩丛谈》中吴永为人之我见

2014-09-21李华磊

关键词:慈禧

李华磊

摘 要: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光绪等一行人仓皇出逃。当时怀来知县吴永因迎驾有功,服侍周全,慈禧命其办理前路粮台,随扈西行。1901年,他又扈送慈禧一行人由西安行至开封(未能随銮驾到北京)。一路上,他可谓尽心尽责,颇受慈禧赏识。但是,他却屡遭军机大臣排挤。吴永备受慈禧赏识以及屡遭军机大臣排挤的原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吴永为人也是重要诱因之一。《庚子西狩丛谈》中吴永极重情义,富有胆略,比较忠心,坦诚直率,其为人总体还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庚子西狩丛谈》;吴永;为人;张荫桓;慈禧;军机大臣

中图分类号:K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030-02

吴永(1865一1936),字渔川,一字槃庵,别号观复道人,浙江吴兴人。早年师从郭绍先、郭崇焘,做过曾纪泽(曾国藩之子)的私人秘书,并娶曾纪泽的二女儿曾广珣为妻。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随李鸿章在国内商谈办理“商约”,任文案委员。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补授直隶怀来知县。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因迎驾有功,服侍周全,慈禧命其办理前路粮台,随扈西行。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简授广东雷琼道缺。后累至山东兖沂曹济兵备道,赏二品顶戴。民国时期,曾任山东提法司、国务院秘书。《庚子西狩丛谈》记述了慈禧一行人从北京出逃西安的往返经历,翦伯赞在《义和团书目解题》中称该书“实为记述‘西巡诸书中最佳之著作”[1],可见其史料价值极高。

一、极重情义

因张荫桓曾举荐过吴永,他时刻铭记在心。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下令将张荫桓发配到新疆赎罪。当吴永得知此时张荫桓十分拮据时,他想方设法筹钱接济张荫桓。据吴永言,他是在“天津途次”(即直隶境内)与张荫桓相见的。他们见面的过程,《驿舍探幽录》里有详尽的记载,这无疑是吴永极重情义的一个例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张荫桓在新疆被清廷地方官员处死,吴永“闻之尤为恻然”[2],这再次印证了他极重情义。张荫桓见多识广,的确很有才能。翁同龢主持国事时,“倚之(张荫桓)直如左右手,凡事必咨而后行,每日手函往复,动至三五次”[3]。翁同龢在日记和书信中谈到张荫桓时,时常有赞美和虚心求教之词,如“商量六条、铁路事,樵语甚透”[4],“观樵和樊云门诗四首,真绝才也”[5],“夜来心与口语,耿耿不寐,公何以教之”[6]。戊戌政变后,张荫桓在被押送新疆的途中,曾言:“先前总署遇交涉交议事件,或外国使臣有照会须复者,各堂均无主见,群推我主稿,我因众人不谙外交音綮,又不与诸使臣相洽,我不得已出头代办,及至事后,又群忌我擅专,我既被谴,总理衙门更无人了事矣,言之恨恨。”[7]这反映出张荫桓在总理衙门中精明能干、勇于任事,在外交事务方面能独当一面。吴永对张荫桓的不幸遭遇,颇为惋惜,他认为“公如不死,则后来和议,必可以大为文忠臂助”[8]。由此可见,张荫桓有着非凡的外交才能。吴永对张荫桓满怀感恩之情和仰慕之情,这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使他对张荫桓的情义更加浓厚。

随扈西行前,吴永含泪向他的仆人刘福下跪,言:“予兄弟数人,止共此一丝血脉,宗佑所寄,今以累尔矣。予此去孤身远役,前途祸福不可测。尔幸念数年推解之谊,照看吾侄,必毋使失所,异日幸平安复相见,当不相负。”[9]这表明他怀有感恩之心,是个重情义的人。他还“略与诸同寅绅士商洽城守事项,告以向马(玉昆)军请兵保护情形”[10],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他极重恩情的表现。因为先前他在跟义和团斡旋时,怀来士绅曾多次帮他解围,他一直念念不忘他们的恩情,因而他对他们的人身安全问题颇为重视。由此可见,吴永极重情义。

二、富有胆略

当吴永在两湖地区催办粮饷时,张之洞嘱托让他陈奏逐大阿哥出宫一事。因此事涉及皇家事务,所以张之洞言:“看君有此胆量否?”[11]吴永言:“即是关系重要,势必冒死言之。”[12]当他抵达西安后,有一次,他向慈禧陈奏完公事,见当时慈禧心情不错,乘机对慈禧言:“臣此次自两湖来,据外间舆论,似对于大阿哥,不免有词。”[13]慈禧听后,脸色变得稍微有些庄重,但并没有大怒,说明他还有继续往下说的可能。接着,慈禧问他外面人是怎么说的。吴永言:“大阿哥随侍皇太后左右,当然无关涉于政治,但众意以为此次之事,总由大阿哥而起。”[14]同时,他把将大阿哥继续留在宫中的弊处以及逐大阿哥出宫的益处,向慈禧一一言表,并把他受张之洞嘱托,陈奏逐大阿哥出宫一事,向慈禧加以说明,这样更能引起慈禧对此事的重视。可见,吴永办事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说明他很有谋略。但是,无论如何,他向慈禧陈奏逐大阿哥出宫这样的敏感话题,是担一定的风险的,没有一定胆量的人,是不敢这么做的。吴永敢于冒这个风险,说明他很有胆量。由此可见,吴永既有胆量又有谋略,是一个富有胆略之人。

三、比较忠心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吴永在怀来衙署收到知州秦奎良写他的一封信,让他多准备一些食物和粮草,迎接慈禧一行人。但此消息是真是假,一时他还很难下定论。他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念身为守土官吏,亲食其奉,焉有遭逢君上患难而以途人视之者”[15]?于是,他想方设法命人筹备慈禧一行人的食物,整饬房间、修缮道路。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奔赴榆林堡去候驾。到达榆林堡后,他才获悉榆林堡这边的情形极为不妙,其一,他命人在此处准备的菜肴,遭到溃兵抢掠;其二,他命三家骡马店每店各煮一锅小米粥,共计3锅小米粥,其中已有两锅小米粥被溃兵抢夺一空,仅剩一锅小米粥尚未被溃兵抢掠。为了保全这锅小米粥,他“命马勇荷枪侍立,遂无人敢入店”[16]。

当慈禧一行人抵达榆林堡后,慈禧问过吴永这样一句话:“一切供应有无预备?”[17]他告诉慈禧,一切都有预备,但由于时间很仓促,怕考虑的不够周全。慈禧言:“好,有预备即得。”[18]接着,慈禧又言:“予与皇帝连日历行数百里,竟不见一百姓,官吏更绝迹无睹。今至尔怀来县,尔尚衣冠来此迎驾,可称我之忠臣。我不料大局坏到如此。”[19]慈禧的这句话表明,怀来知县吴永是迎驾的第一位地方官员,他对清廷比较忠心。吴永因迎驾有功,服侍周全,慈禧命其办理前路粮台,随扈西行。由于他恪尽职守,深得慈禧赏识。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吴永扈送慈禧一行人由西安行至开封(未能随銮驾到北京),直至慈禧一行人抵黄河柳园河岸登龙舟北渡为止,“凡历七十日,计程一千三百余里,殆无一日不在属车之列”[20]。由此可见,吴永任劳任怨,他对清廷的忠心可见一斑。

四、坦诚直率

由于慈禧对宫外之事比较感兴趣,随扈西行途中,吴永除了向慈禧陈奏公事之外,他还将地方利弊、民间疾苦,向慈禧陈述,致使慈禧诘责军机大臣为何不奏宫外种种情形。吴永的这种做法,开罪了诸位军机大臣。因为军机大臣不奏民间疾苦的这种做法,属于报喜不报忧。究其原因,这与军机大臣试图博取清廷宠信以及盘算仕途升迁有着莫大关联。王文韶曾对吴永言:“以后在本等范围,自可简单明瞭,扼要陈奏,切勿东牵西曳,横生枝节。天泽之分,奏事有体,非儿戏也。”[21]由于吴永不懂官场潜规则且为人坦诚直率,他在向慈禧陈奏地方事务时,极易触及军机大臣避讳的敏感话题,故军机大臣警告他说话要有分寸,不要越权。他“虽极力留意收敛,然以太后眷顾过深,出入左右”[22],他与慈禧接触的愈多,军机大臣愈心绪不宁,故对其极力排挤。因岑春煊跟吴永关系不和,所以他也极力排挤吴永。在岑春煊和军机大臣联合排挤下,吴永暂时离开行在之所,前往两湖地区催缴粮饷。

吴永在两湖地区完成催缴粮饷的使命后,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五月,抵达西安。慈禧对他仍宠爱有加,但军机大臣对他却心怀愤恨。当他扈送慈禧一行由西安行至开封时,突然有一天,他接到清廷传旨:“吴永着迅赴广东新任,毋庸随扈云云。”[23]这时,他才“始知受彼等排挤”[24]。除此之外,他还得罪了瞿鸿机。当他拜别荣禄后,在黄河岸口遇到了瞿鸿机。在瞿鸿机的询问下,吴永把他拜访荣禄之事以及荣禄嘱托他的话,向瞿鸿机坦诚相告。后来他才知道这是瞿鸿机在试探他,瞿鸿机怀疑他“厚荣相而薄于彼”[25]。吴永在雷琼任职时,臬司这个职务曾两次出现空缺,“太后皆提及予(吴永)名,悉为瞿善化(鸿机)所阻”[26]。由此可见,吴永屡遭军机大臣排挤,这除了他不懂得官场潜规则外,还与他为人坦诚直率密切相关。由于他屡遭军机大臣排挤,致使其以后仕途升迁的机遇被军机大臣所阻遏,这也是他未能得到晚清政府重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苏洵在《管仲论》中云:“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27]吴永备受慈禧赏识以及屡遭军机大臣排挤的原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吴永为人也是重要诱因之一。岑春煊曾上奏折弹劾过吴永,就此奏折如何处置一事,在征询军机大臣的意见时,慈禧曾言:“我只知道吴永这人很有良心,他做官一定不能错的。像吴永这样人,岑春煊都要参他,天下可参之官多矣!岑春煊向喜参人,未必一定情真罪当。此折我总主张留中。”[28]瞿鸿机对慈禧打算将此奏折留中的主张颇有意见,经过一番争执之后,慈禧怒言:“留中,决计留中!我决计留中定了!”[29]可见慈禧之所以袒护吴永,这除了与他曾在榆林堡迎驾有功外,还跟他为人深得慈禧信赖有很大关联。他屡遭军机大臣排挤,除了他不懂得官场潜规则外,还跟他为人坦诚直率密切相关。吴永极重情义,富有胆略,对清廷忠心,坦诚直率,吴永的为人总体上还是值得肯定的。

——————————

参考文献:

〔1〕中国史学会.义和团(第4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561.

〔2〕〔3〕〔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8〕〔29〕庚子西狩丛谈[M].北京:中华书局,2009.17,17,21,67,67,91, 91,93,93,50,55,56,56,56,144,82,83,137,137,140,160, 159,159.

〔4〕〔5〕翁同龢.翁同龢日记(第6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6.3073,3079.

〔6〕松禅老人尺牍墨迹[M].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77.57.

〔7〕任青,马忠文.张荫桓日记[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572-573.

〔27〕曹道衡,李炳海.古文观止[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598.

(责任编辑 孙国军)

猜你喜欢

慈禧
李莲英:“老油条”求生欲爆棚
慈禧喜欢野大夫
第二十三回 东阿镇盛产东阿胶 慈禧后喜得小皇子
慈禧:真的是个“好吃家”
20世纪初慈禧肖像的对外宣传及跨文化传播
慈禧的冬季特别娱乐节目
慈禧的娱乐节目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