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阅”快乐

2014-09-21伍小涛

当代贵州 2014年10期
关键词:毛泽东读书

伍小涛

2002年大学毕业后我就到贵州省委党校任教。弹指一挥间,十多年过去了。在这十多年里,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读书是一件乐事,它丰富和拓展了我的教学科研工作,也让我始终保持对工作的信心和激情。

读书促教学快乐。记得我刚分到党史党建教研室时,主任叫我讲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专题。对初来乍到的我来说,心里难免有些没底。为了讲好这堂课,我仔细阅读了《毛泽东选集》(1—5卷)、《毛泽东文集》(6—9卷)、《毛泽东传》、《中国共产党历史》等著作,在此基础上,吸取其他老师的讲课风格和亮点,认真进行专题设计,没想到课后学员反映都不错。后来主任又叫我讲授《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其教训》。由于这个专题党校一老师曾讲过,而且讲得非常出彩,如何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讲出自己的思想和风格,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当时我没有忙于备课,而是广泛涉读有关苏共垮台的相关书籍,如《苏联兴亡史》、《斯大林传》等书籍和一些论述苏共垮台原因的文章,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我认为政治体制问题是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题布局。由于视角新颖,学员反响强烈。正是读书打开了我教学上的新角度、新视野。

读书促科研快乐。我刚应聘到党校时,只在《党史博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而我的同事有的已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差距甚远!为了迎头赶上,我制订了读书计划,要求自己每年至少阅读200本书籍,最好是经典原著,并认真做好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在大量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我的知识面和理论功底有了很大提高,科研论文也从每年发表两三篇到每年发表六七篇,论文档次从一般省级刊物到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读书不断燃起我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始终向前的信心。

看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被一批批学员认可,自己的读书成果被转换成一篇篇文章,自己的专著被评为贵州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我禁不住快乐着。因为,“阅”读“阅”快乐!(作者系省委党校理论研究所副主任)

作者:胡鞍钢著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集体领导体制》

摘录: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最大的执政党,创新了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这一制度的产生、建立、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一个典型的长期制度创新、制度学习、制度变迁的过程。

推荐人:

黔西南州委宣传部纪检组长

戴时昌

本书追溯中国集体领导制变迁之“路”,探究集体领导制之“道”,剖析集体领导制之“术”,揭示集体领导制的历史发展逻辑、制度创新内涵和国际竞争优势,旨在增强制度自觉、树立制度自信。

中国集体领导制是指由多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及其集体领导机制,体现在集体分工协作机制、集体交接班机制、集体学习机制、集体调研机制和集体决策机制五个方面。从决策理论和实践来看,“集体领导制”比个人总统制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之江新语》选读

要讲究领导艺术

一个高明的领导,讲究领导艺术,知关节,得要领,把握规律,掌握节奏,举重若轻。

在日常工作中,有三类干部:第一类,眼光敏锐,见微知著,“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开展工作有板有眼,纵横捭阖,张弛有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第二类,工作勤勤恳恳、忙忙碌碌、夜以继日,天天加班加点,虽然工作的预见性、敏感性不足,但问题暴露后,尚能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加以解决,虽不能举重若轻而显得举轻若重,但“勤能补拙”,仍不失为勤政的干部。第三类,见事迟,反应慢,发现不了问题,出了问题后,或手足无措,或麻木不仁。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努力学习,加强实践,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力求最高境界,力戒第三种情况。

经典

现代语录

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 1922年3-4月,《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95页)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江帆楼阁图》(绢本设色)

李思训(653—718),唐朝宗室,史称大李将军,擅画山水、鸟兽、草木。唐朝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

李思训画作多表现幽居之所,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过程。他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

此画画游人在江边活动,以细笔勾勒山石轮廓,赋重青绿色,富于装饰性。此画虽今被认定为宋人手笔,但可以反映他的画风。

书架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

作者:本书课题组

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国新路:新型城镇化路径》

作者:易鹏著

出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执政力决定中国成败》

作者:路大虎著

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治国论》

作者:乔盛著

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2年大学毕业后我就到贵州省委党校任教。弹指一挥间,十多年过去了。在这十多年里,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读书是一件乐事,它丰富和拓展了我的教学科研工作,也让我始终保持对工作的信心和激情。

读书促教学快乐。记得我刚分到党史党建教研室时,主任叫我讲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专题。对初来乍到的我来说,心里难免有些没底。为了讲好这堂课,我仔细阅读了《毛泽东选集》(1—5卷)、《毛泽东文集》(6—9卷)、《毛泽东传》、《中国共产党历史》等著作,在此基础上,吸取其他老师的讲课风格和亮点,认真进行专题设计,没想到课后学员反映都不错。后来主任又叫我讲授《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其教训》。由于这个专题党校一老师曾讲过,而且讲得非常出彩,如何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讲出自己的思想和风格,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当时我没有忙于备课,而是广泛涉读有关苏共垮台的相关书籍,如《苏联兴亡史》、《斯大林传》等书籍和一些论述苏共垮台原因的文章,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我认为政治体制问题是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题布局。由于视角新颖,学员反响强烈。正是读书打开了我教学上的新角度、新视野。

读书促科研快乐。我刚应聘到党校时,只在《党史博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而我的同事有的已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差距甚远!为了迎头赶上,我制订了读书计划,要求自己每年至少阅读200本书籍,最好是经典原著,并认真做好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在大量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我的知识面和理论功底有了很大提高,科研论文也从每年发表两三篇到每年发表六七篇,论文档次从一般省级刊物到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读书不断燃起我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始终向前的信心。

看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被一批批学员认可,自己的读书成果被转换成一篇篇文章,自己的专著被评为贵州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我禁不住快乐着。因为,“阅”读“阅”快乐!(作者系省委党校理论研究所副主任)

作者:胡鞍钢著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集体领导体制》

摘录: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最大的执政党,创新了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这一制度的产生、建立、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一个典型的长期制度创新、制度学习、制度变迁的过程。

推荐人:

黔西南州委宣传部纪检组长

戴时昌

本书追溯中国集体领导制变迁之“路”,探究集体领导制之“道”,剖析集体领导制之“术”,揭示集体领导制的历史发展逻辑、制度创新内涵和国际竞争优势,旨在增强制度自觉、树立制度自信。

中国集体领导制是指由多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及其集体领导机制,体现在集体分工协作机制、集体交接班机制、集体学习机制、集体调研机制和集体决策机制五个方面。从决策理论和实践来看,“集体领导制”比个人总统制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之江新语》选读

要讲究领导艺术

一个高明的领导,讲究领导艺术,知关节,得要领,把握规律,掌握节奏,举重若轻。

在日常工作中,有三类干部:第一类,眼光敏锐,见微知著,“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开展工作有板有眼,纵横捭阖,张弛有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第二类,工作勤勤恳恳、忙忙碌碌、夜以继日,天天加班加点,虽然工作的预见性、敏感性不足,但问题暴露后,尚能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加以解决,虽不能举重若轻而显得举轻若重,但“勤能补拙”,仍不失为勤政的干部。第三类,见事迟,反应慢,发现不了问题,出了问题后,或手足无措,或麻木不仁。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努力学习,加强实践,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力求最高境界,力戒第三种情况。

经典

现代语录

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 1922年3-4月,《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95页)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江帆楼阁图》(绢本设色)

李思训(653—718),唐朝宗室,史称大李将军,擅画山水、鸟兽、草木。唐朝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

李思训画作多表现幽居之所,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过程。他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

此画画游人在江边活动,以细笔勾勒山石轮廓,赋重青绿色,富于装饰性。此画虽今被认定为宋人手笔,但可以反映他的画风。

书架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

作者:本书课题组

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国新路:新型城镇化路径》

作者:易鹏著

出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执政力决定中国成败》

作者:路大虎著

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治国论》

作者:乔盛著

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2年大学毕业后我就到贵州省委党校任教。弹指一挥间,十多年过去了。在这十多年里,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读书是一件乐事,它丰富和拓展了我的教学科研工作,也让我始终保持对工作的信心和激情。

读书促教学快乐。记得我刚分到党史党建教研室时,主任叫我讲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专题。对初来乍到的我来说,心里难免有些没底。为了讲好这堂课,我仔细阅读了《毛泽东选集》(1—5卷)、《毛泽东文集》(6—9卷)、《毛泽东传》、《中国共产党历史》等著作,在此基础上,吸取其他老师的讲课风格和亮点,认真进行专题设计,没想到课后学员反映都不错。后来主任又叫我讲授《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其教训》。由于这个专题党校一老师曾讲过,而且讲得非常出彩,如何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讲出自己的思想和风格,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当时我没有忙于备课,而是广泛涉读有关苏共垮台的相关书籍,如《苏联兴亡史》、《斯大林传》等书籍和一些论述苏共垮台原因的文章,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我认为政治体制问题是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题布局。由于视角新颖,学员反响强烈。正是读书打开了我教学上的新角度、新视野。

读书促科研快乐。我刚应聘到党校时,只在《党史博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而我的同事有的已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差距甚远!为了迎头赶上,我制订了读书计划,要求自己每年至少阅读200本书籍,最好是经典原著,并认真做好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在大量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我的知识面和理论功底有了很大提高,科研论文也从每年发表两三篇到每年发表六七篇,论文档次从一般省级刊物到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读书不断燃起我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始终向前的信心。

看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被一批批学员认可,自己的读书成果被转换成一篇篇文章,自己的专著被评为贵州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我禁不住快乐着。因为,“阅”读“阅”快乐!(作者系省委党校理论研究所副主任)

作者:胡鞍钢著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集体领导体制》

摘录: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最大的执政党,创新了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这一制度的产生、建立、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一个典型的长期制度创新、制度学习、制度变迁的过程。

推荐人:

黔西南州委宣传部纪检组长

戴时昌

本书追溯中国集体领导制变迁之“路”,探究集体领导制之“道”,剖析集体领导制之“术”,揭示集体领导制的历史发展逻辑、制度创新内涵和国际竞争优势,旨在增强制度自觉、树立制度自信。

中国集体领导制是指由多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及其集体领导机制,体现在集体分工协作机制、集体交接班机制、集体学习机制、集体调研机制和集体决策机制五个方面。从决策理论和实践来看,“集体领导制”比个人总统制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之江新语》选读

要讲究领导艺术

一个高明的领导,讲究领导艺术,知关节,得要领,把握规律,掌握节奏,举重若轻。

在日常工作中,有三类干部:第一类,眼光敏锐,见微知著,“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开展工作有板有眼,纵横捭阖,张弛有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第二类,工作勤勤恳恳、忙忙碌碌、夜以继日,天天加班加点,虽然工作的预见性、敏感性不足,但问题暴露后,尚能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加以解决,虽不能举重若轻而显得举轻若重,但“勤能补拙”,仍不失为勤政的干部。第三类,见事迟,反应慢,发现不了问题,出了问题后,或手足无措,或麻木不仁。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努力学习,加强实践,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力求最高境界,力戒第三种情况。

经典

现代语录

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 1922年3-4月,《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95页)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江帆楼阁图》(绢本设色)

李思训(653—718),唐朝宗室,史称大李将军,擅画山水、鸟兽、草木。唐朝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

李思训画作多表现幽居之所,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过程。他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

此画画游人在江边活动,以细笔勾勒山石轮廓,赋重青绿色,富于装饰性。此画虽今被认定为宋人手笔,但可以反映他的画风。

书架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

作者:本书课题组

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国新路:新型城镇化路径》

作者:易鹏著

出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执政力决定中国成败》

作者:路大虎著

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治国论》

作者:乔盛著

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猜你喜欢

毛泽东读书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