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禁止官员读EMBA和反腐

2014-09-20克佐

博客天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一劳永逸夜总会纪委书记

禁止官员读EMBA和反腐

无数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腐败问题要想得到根本解决,需要健全切实可行机制和法律制度,这是唯一的也是最佳的良策。

克佐独立评论人

最近,民革某省委将向省政协大会提交一份提案,建议颁布官员禁读EMBA令,因为“官员就读EMBA可能助长‘官商勾结’的不正之风”。

这份提案中列举的事实也的确令人警醒:近年《福布斯》对中国商学院EMBA项目的调查显示,EMBA学员中政府官员所占比例平均为8.3%,长江商学院比例最高,达11%。EMBA很大程度上提供了一个官商勾结的平台,“学不学、学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在一起混混”。为了吸引商人生源,长江商学院对副局级干部全部免学费。有学费也不用担心,有的政府部门为就读EMBA的官员承担全部学费。

在职官员读书成风,的确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每当我看见全身心读书的年轻人为博士论文忙得焦头烂额时,就对身居要职、日理万机的官员能轻松拿到高级文凭佩服得五体投地。假如当官需要文凭,为什么不是直接从有文凭的人中间选拔呢?否则连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先读书再当官)都不如。当然古代也有“荫补”制度,倘若有个好爸爸,也可以先当官再读书。不过“荫补”官员通常既受同行歧视,也受制度限制,除了皇帝外当不了大官。因为那些“补”来的文化太没有含金量了,据说宋朝的“荫补”武官考试会诵念《论语》即可。

EMBA(高层工商管理硕士)听上去高端大气,对于很多官员来说,其实就是量身定做的“诵念《论语》”。不同的是为此还要纳税人代缴学费。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说,这个提案如果被通过,不过是无数反腐败中的一招而已。首先,学习是一个人的权利,官员(尤其是并非天天都有机会花天酒地的底层官员)工作之余要读点书,恐怕不应该禁止。至于他是在家中苦读,还是到商学院去“混混”,那也是人家的自由。其次,下了禁令,也不好执行。比如,长江商学院不叫它EMBA了,改称“读书会”或“兴趣小组”,甚至不去学校上课了,改在网络平台切磋,你还禁止不禁止呢?

EMBA很大程度上“学不学、学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在一起混混”。

更重要的是,在引进EMBA之前,难道没有官商勾结的平台吗?那些不用公款消费也照样大吃大喝的豪宴是谁买的单?那些把中国行贿者当作重要客源的世界名表店是不是也应该被禁了?那些夜总会里的夜夜笙歌难道只是为了艺术吗?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去年夏天上海4名法官被曝集体嫖娼后,有媒体还真是发表过一篇社论《有必要彻底禁止官员进入夜总会》。社论指出,“夜总会已经遍布中国各地,去那些地方消遣娱乐在社会上已成风气,至少在本轮转变作风之前,有部分官员已置身这种风气之中”。社论宣称,“我们认为有必要做‘一劳永逸’的解决,即不仅严惩官员狎妓嫖娼,而且规定禁止官员进入夜总会从事各种娱乐”。比上夜总会更坏的是直接上门送钱送女人,媒体貌似应该首先呼吁“一劳永逸”地禁止官员回家或者在自家床上睡觉?

这类听上去义正词严、实则经不住推敲的反腐策略举不胜举。举措新出,舆论或赞赏,或嘲讽,但是很少有人进行事后检讨。2003年四川省委办公厅发文禁止领导干部配备女秘书,“一劳永逸”地解决“红颜祸水”问题。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窝案看,这一怪招显然没能阻止腐败在四川发生。2006年西南某直辖市发文禁止官员与情人婚外生子。若干年后,“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性关系”成为该市前主要领导的标签。江苏、浙江、湖北、辽宁等地纪委都曾召集领导干部夫人开会,封她们为“家庭纪委书记”,通过她们“吹枕边风”来反腐。这么多年来,我没听说有“家庭纪委书记”为反腐立过功,翻脸的情人揭露的腐败案倒是不少。纪委是不是应该把荣誉送给这些被称为“二奶”的女人?

值得注意的是,倒退回几年前,一些官方媒体都发表了不少反思反腐败的文章。比如针对设立“家庭纪委书记”,新华社2004年发表文章说,这种做法“只不过是一种廉政秀,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反腐败最重要的是监督机制”。《人民日报》2005年发表文章说,“无数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令人痛恨的腐败问题,要想得到彻底解决,需要健全切实可行机制和法律制度,这是唯一的也是最佳的良策”。可是今天,呼吁制度建设的声音在官媒上几乎消失了,“家庭纪委书记”受到鼓吹,甚至国家机关食堂做泡菜也被宣传为反腐新招。这就是网民嘲笑的“明明有桥却不走,偏要摸着石头过河”。

猜你喜欢

一劳永逸夜总会纪委书记
哪种人能执掌省纪委
滴水藏海
丢了两元钱的车
光头神探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中纪委常委能带去什么
纪委书记管城建,是祸还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