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4-09-19杜凯丽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问卷目标

一、中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下面是笔者调查的朗读教学的现状:

问卷一:对曲阜市实验中学(初中)语文教师关于朗读教学的调查问卷(见附录一)统计(20名)

问卷二:对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关于朗读教学的调查问卷(见附录一)统计(20名)

问卷一、二说明及数据分析:问卷一和问卷二分别是对曲阜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和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进行的调查结果统计。其中,有20%的初中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读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而高中语文教师认为自己忽略学生读这一方面能力培养的高达75%(见问题2);认为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很高和一般的初中占到85%,而高中则为40%,还不到初中的一半(见问题3);教师在课堂中最常用的朗读形式是全班齐读,初中和高中分别占到40%和45%(见问题7)。在课堂活动参与朗读教学中,认为初中生非常积极和积极的占到75%,而高中仅为25%(见问题9);

问卷三:关于曲阜市实验中学(初中)学生语文朗读情况的调查问卷(见附录二)统计(70)

问卷四:关于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学生朗读情况的调查问卷(见附录二)统计(70)

问卷三、四说明及数据分析:问卷三和问卷四分别是对曲阜市实验中学初三学生和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的调查结果统计。其中,初三这两个班的语文老师特别注重朗读教学,经常给学生讲解朗读方面的知识并进行朗读训练。从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对语文朗读课兴趣很高和兴趣一般的分别高达92.86%和97.14%(见问题1),认为自己朗读水平优秀和良好的分别为60%和48.57%;对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的朗读方法非常了解的初中占64.29%,高中占12.86%(见问题4);初中语文教师和高中语文教师经常要求朗读并布置朗读作业的占到87.14%和22.86%(见问题5);非常清楚朗读具体要求的初中和高中分别为58.57%和11.43%(见问题6);在朗读时77.14%的初中生和52.86%的高中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自信心不足,害怕出错(见问题7);有50%的初中生和57.14%的高中生都希望教师在课堂中能够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综合以上问卷及自己和同事的教学经历,笔者发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虽然有个别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比较注重朗读教学,在朗读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上来看,朗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朗读教学的受重视度不够

1.教师在思想上对朗读教学重视不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主要是在阅读课上进行。阅读课上教师为了课堂的需要,在需要朗读的时候才让学生读,而不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去读。往往学生还没有读明白文章的意思,教师已经接着往下讲了,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朗读,让朗读教学流于形式,学生的朗读能力没有得到培养,也没有发挥朗读教学应有的作用。有75%的高中语文教师认为自己没有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此外,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朗读教学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没能很好地采用朗读这种阅读教学方法。

2.教师不注重自身朗读能力的提高

在实际的朗读教学课堂中,有些教师因为普通话不标准或缺少朗读教学方面的知识、技巧,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朗读指导和训练;有些教师即使能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这些指导往往也是浅层次的、局部的,不深入也不具体,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虽然有将近100%的教师认为教师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在课堂上范读课文,但有些教师不愿意自己范读,不敢声情并茂地范读,以激发、感染学生的内心情感。这些教师通常会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自己的示范朗读,这种方法虽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和老师自身的示范朗读比起来,其作用微乎其微。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朗读能力有限或没有有效的朗读教学方法,但很少有教师采取行动提高自己朗读教学的能力。

3.学生对朗读学习的轻视

教师自身不重视朗读,会对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教师的影响示范作用对学生来说是巨大的,不管透过电脑传出的朗读多么富有感情也不抵教师一句规范的朗读吸引学生。但教师自身缺乏这种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朗读方法非常了解的仅占12.86%,88.57%的同学不清楚朗读的具体目标。所以在朗读时,一半多甚至多一半的同学朗读的自信心不足,害怕出错。此外,学生觉得如果老师都朗读不好,自己肯定也读不好,造成对朗读教学的轻视,不重视朗读。

(二)朗读教学的课堂目标与实施策略不明确

1.语文课堂朗读实施策略目标的模糊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朗读的目标认识不清,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其实每一种朗读都有其目的。比如初读课文是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细读课文是为了体会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等,再读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次品味文章的语言和思想感情。有些教师可能也了解这些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知不觉就偏离了这些目的,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读,为了读而读,没有用心,也没有用情,以至于在读了几遍之后觉得自己收获不大,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

2.中学各个学段朗读目标实施策略的模糊

整个中学阶段,从初一到高三,学生的朗读要求和目标应该是越来越高,呈螺旋式上升的,每个学段的朗读教学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朗读教学的目标是最终达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代诗词……有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语文课程标准》必修课课程目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流畅的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选修课课程目标指出:“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断,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1]endprint

从两个学段对于朗读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中阶段的朗读教学目标从普通话的掌握到文本情感的把握都要比义务教育阶段更进一步,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一层。而且,高中阶段朗读教学还要求应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这在义务教育阶段是没有的。可以说,朗读教学的目标是逐步提高,呈螺旋式上升的,但这些目标怎么样去实施,具体到每个学年要达到什么标准,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去做这些问题就很模糊了。朗读教学整体目标清楚,但每一学年的目标不具体,整体目标和学年目标之间的断层导致朗读教学实施策略的模糊。

(三)朗读教学的内容不丰富

1.课内朗读以诗词、文言文为主

整体来说,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不经常采用朗读教学法,但在诗词、文言文这类文体中朗读教学法却倍受青睐,在初中90%的教师在教学这类文体时都采用朗读教学法。高中也达到80%。而对其它文体如小说戏剧,5%的初中教师会采用朗读教学法,在进行议论文、说明文教学时,几乎没有教师采用朗读教学法。诗词、散文因其短小精悍,课后又要求背诵,考试会考到,所以备受教师青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篇幅长,读起来浪费时间,不如教师直接讲解,所以教师不常用或不用朗读法。

2.课外朗读将近空白

如果说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小的话,那么学生的课外朗读量几乎为零。在课堂上,学生没有学到朗读的方法和要领,教师没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课外学生自然不会自觉地进行朗读。有些学生即使是在语文课堂上学到了一些朗读的皮毛,但在课后不能及时复习、练习,在课堂上学到的那点知识也逐渐遗忘了,朗读水平依然得不到提高,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四)朗读教学的方法与形式单一

1.学生缺乏朗读的方法

超过90%的学生对朗读充满兴趣,但在实际的朗读过程中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很少有学生知道如何获得帮助,如何去克服朗读的困难,不知道如何去朗读,自然而然他们无法掌握朗读的方法。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看很多地区,小学里读语文课本还是一字一顿的,这根本不成语言了。中学里也往往不注意读,随口念一遍,就算是读了。发音不讲究,语调不揣摩,更不用说表达逻辑关系,传出神情意态了……”[2]总之,学生缺乏有效的朗读指导,无法掌握朗读的方法,不能准确规范的朗读,所以学生整体朗读水平不高。

2.朗读教学的形式单一

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有将近一半的教师会采用全班齐读的形式,要不就是点名朗读。点名时,教师通常会点平时朗读得好的同学来朗读。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一小部分同学参与到朗读教学中来,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实,朗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分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自由朗读……教师应该多种方式相结合,不应使朗读形式过于单调。朗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但朗读教学中并不是只有“朗读”这一种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的“实施建议”中指出“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3]在“唐诗选读”中再次指出应“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感情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由此可见,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朗读”是与“感受”、“品味”、“体验”等主体活动紧密相连的,朗读不应当附属于这些活动形式,而应该融合于这些活动形式。也就是说,在语文课堂上,要通过朗读的形式感受、品味和体验文学作品,同时在感受、品味和体验中进行朗读,抒发情感,这样的朗读教学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朗读教学。

二、中学语文朗读教学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升学率和试题的制约使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不够。现在学校教师都是考什么教什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已属不易,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朗读教学指导。久而久之,这就使得教师不注重朗读教学,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也就很难重视。

(二)朗读教学本身的因素使教师不注重自身朗读能力的提高。由于朗读教学是一种耗时多、见效慢的教学方法,即使个别教师自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指导,或是因为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进步不能坚持到底,或是因为教师自身的原因,课外的朗读教学辅导都不了了之。

(三)缺乏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使朗读教学的课堂目标不明确。当学生朗读完之后,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朗读,教师只能给学生一个模棱两可的评价,这种无关痛痒的评价既不利于教师的教,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使朗读教学课堂目标不明确,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杜凯丽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273165)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问卷目标
问卷网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