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语文识字教学的再认识

2014-09-19邵长伟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错别字生字识字

2013年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了社会广泛反响,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成年人会“提笔忘字”,甚至连一些常见常用的汉字也不会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里有“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的规定。可见,识字教学虽不是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但也不可掉以轻心。时下学生错别字增多这一严峻事实,暴露出初中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这一环节的薄弱。识字是学生受用终身的大事,识字的多少,决定了学生阅读与理解、思维与表达、交流与交际等多方面能力的大小。因此,对初中语文识字教学是绝对不能小觑的。

若追究错别字增多的原因,固然很多,诸如重阅读轻习字,为了应付大量作业书写马虎潦草,受社会用字混乱的不良影响等等。如果撇开上述原因,教师反求诸己,毋庸讳言,识字教学方法不当应是主要原因。

据粗略统计的材料显示,初中学生经常写错写别的字多为常用字,不会写的字多为次常用字,前者多于后者。这是重阅读轻习字、重判断轻表达,认为识字教学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后果。学生识记生字仍停留于机械记忆。课堂上让学生给生字注音是用于阅读教学的点缀,浅尝辄止。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阅历的拓宽,表达也随之增广,但由于机械记忆造成的遗忘,使识字用字与表达不同步,于是错别字增多。识字是产生理性思维的前提,二者又同为表达的前提,不会写“潺潺”“汩汩”,难以表达细微的流水声,不会写“涟漪”就不能准确描摹水面上的细小波纹。

不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识字工具,也是识字教学的一大失误。不管是人教版的教材,还是苏教版的教材,或是其他版本的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识字、辨字的工具。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类工具被处理成一般常识,匆匆学过就被束之高阁,最多不过是在考试时出点辨别声符形符位置的游戏式的题目,积极的动态的识字工具被改造为消极的静态的识辨游戏。

初中阶段,无论传授知识还是接受知识,其内容的范围、程度,采用的方式手段,都应高于小学,而识字教学仍然沿用机械记忆,是教与学的倒退。因为小学是集中识字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科门类少,学生精力集中,加上教师不厌其烦地变换使用教读、认读、默写、组词说话等手段,以及教材随文给生字加注音,学生虽然对字义、字的用途不甚了了,但由于反复练习、耳濡目染,也能强记住读音和字形。

相反,初中阶段没有时间做那些练习,机械记忆的作用就相对减弱。即便识字、记字多的小学生,由于理解狭窄,口头、书面说话用字少,一部分不常用到的字也会生疏、模糊,以至遗忘。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还不太明显,到了初中就颇为突出。

由于重阅读轻识字,重机械记忆,没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求欲,因而一些中学生读书不认真看字,“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书写马马虎虎,丢点少横。有的学生能背出某段某句,写出来错别字夹杂,使原话面目全非。“莫名其妙”被写成“莫明其妙”的学生占全班三分之二,令老师瞠目结舌。有的学生“既、即”“得、地、的”“在”、“再”不分;有的学生读不准“纤、歼、酵”,这些都是常有的事,因为他们放着“形声字”“形似字”等识字工具不用,仍按小学“合成结构法”记字,混淆字形读音则难以克服。有些学生自行阅读课文,也能感悟到点滴文章内蕴,但总是说不清楚,甚至越说越乱,其症结就是识字少,找不到准确表述这种想法的字词,因而,想法只能停留在模糊概念或判断上。不加强识字而希冀这样的学生迅速改变现状能成为可能吗?

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一是从生活中直接学;二是从课本中间接学;除此之外,就是跟老师学。因而老师的语言示范十分重要。无论课内外,老师的语言都必须准确生动,词汇丰富,随时将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嵌入自己的语言中,侃侃而谈,娓娓动听。遗憾的是有的课堂教学将启发式扭曲成内容肤浅、方式简单的提问式,教学用语限于“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回答则更简单。长此以往,学生被磨去了学习兴趣,抑制了说话欲望,表达能力萎缩成只能用简单的词说出简单的判断,怎能不木讷拘谨?言为心声,情感的宣泄,道理的剖析,信息的传输全靠语言。有人评论于漪的教学语言充满激情,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她为学生作出了准确使用语言的示范。学生从老师身边、课本里同时学习语言,熏染所致,也能出口成章,发展了对字与词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所以,在初中阶段加强识字教学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当前不少学校、教师受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影响,认识到识字教学的薄弱,并加强了识字教学。这是可喜的现象。识字教学的加强必能为学生熟练地使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流畅地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邵长伟 江苏省新沂市第八中学 221400)endprint

猜你喜欢

错别字生字识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诗嘲错别字
错别字的自述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我与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