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优美情境 开展互动学习

2014-09-19戚晓玮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美的情境生活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可见,若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荀子劝学》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道出了环境对人的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样孟母的“三迁教子”、“断织教子”也留下了情境教学的佳话。可见,情境教学在古代就已受到重视。今天的情境教学强调“乐学”,要善于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习者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这句话道出了语文课教学境界的艺术魅力,也就是指学生在精彩的语文课的有限时空内获得美的熏陶、美的净化、美的感染、美的教育。

一、借助阅读,体验情境

教学中,指导学生“美读”、联想和比较品味,是提高学生审美层次、增强教学境界美的有效方法。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要“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启发学生进行富有节奏和感情色彩的美读,并品味其情调,领略其精神,激扬其情怀,对于引导学生更好的进入文章的境界大有裨益,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活生生的形象,就会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心领神会,收到“其义自见”的效果。

语文阅读教学必然在情感方面加强刺激,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开卷有益,读书总有体会,但读书的快乐来自于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感悟和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真正阅读的权利,给学生自己发现、感悟的机会。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笔者含泪讲述了笔者与父亲之间产生误会的一段情境,此时,一个学生主动站起来讲了小时候父亲打他,而他一直耿耿于怀的故事,随后他含着泪说:“我知道我错了,我想向爸爸说声对不起”,接着,很多同学都讲了自己与父亲的故事,大家的情绪都沉入了一种父爱的氛围中,带着这种感情,同学们再读课文时,总能捕捉到自己父亲的影子,从而获得了更深刻、更真切的体验。

二、激发想象,进入情境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入的源泉。”启发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进行课内课外、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的广泛联想和想象,把课本的文学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主体画面,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开阔视野、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造能力。实践证明,成功的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使教学中出现珍贵的闪光点,增添教学的亮色。如讲散文《春》,可让学生联想描写春景的古诗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如讲诗歌《天上的街市》想象牛郎织女是如何追求到幸福自由生活的,以及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讲《猫》时,讲到第三只猫的悲惨遭遇时,提问:“如果你有机会对这只小猫讲一句话,你会对它说些什么?”这样的提问,犹如一石击水,激起学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波澜,为学生加深课文的理解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三、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播放音乐对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音乐与语文有互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的手段,如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的目的,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授关于思乡的诗歌,开头先播放吕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使学生在一种思乡的心境中,在一种淡淡的忧伤中,产生学习新课的心理准备与欲望。讲课过程中,再随时铺垫《思乡曲》,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的心绪也被染上了思乡之情,似乎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海峡对岸遥望大陆,满目惆怅,满脸凄凉。此时,再让学生以“家乡,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开动脑筋写一段话,这样,整堂课的学习就将朗诵、欣赏、背诵、写作贯穿起来。

四、激活知识,创造情境

课程改革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已不再是传播人类已有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把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诱导出来,焕发人的生命精神和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在一种向智慧挑战的心态下,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在这个思考与探索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活力与教师的生命活力实现“对接”,教师将激活的种子在一种适宜的条件下播种在学生大脑的“沃土”上。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其实质是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师生交互作用的关系。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人际关系,需要教师和每个学生都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彼此信任、共同合作。激活知识,激发学生活力,充分运用教师自身教学艺术魅力和力量,创造出常教常新的课堂教学情境。今天的学生知识信息获取的渠道,已不再只是学校、课堂、书本和教师。学生从学校以外的广大传播媒体中不断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并将它们带入学科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五、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语文是交流交际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和服务于生活的,这里的“生活”是广大的,读和听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而写和说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所以要实现学生的直接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情和独特见解。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是展现自己对生活体验的重要方式。在学生进行写作时,尤其是作文时,要注意能激发良好的写作情绪,指导中适当点拨,让学生鼓起写作的激情。作文的问题要出在学生语言的喷发口上,让学生感到“正合我意”,从而进入“最佳竞技状态”。如《那一次,我真的》,这个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适当加以补充,打开记忆的闸门,然后教师以亲切的教态指导学生,形成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诱发他们写作前的良好情绪。笔者试着先抛开写作这件事,带着感情讲述自己的一件伤心往事,告诉同学们:“那一次,我真的感到了心痛”。这样,就把学生带入到了一种情境中,笔者再转而问道,“你们是否也曾有过或伤心、或快乐、或委屈的经历?给大家讲讲吧。”学生们纷纷举手,互相发言。当大家都进入先吐为快的情绪中时,笔者再鼓励他们将这些往事写成文章,学生们此时情绪激动,把想说的话写成文字,抒情就真切了。

总之,要鼓励学生的写作激情,必须让他们认识并感觉到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写作是生活的需要,广袤的社会纷纭复杂,丰富多彩,人人自有一番情趣,事事写来皆可成文。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与社会、自然的接触中,获得深刻的印象和真切的感受,使写作欲望永不消退。

语文课的教学境界,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审美信息的感悟和体味,是融知识性、科学性、形象性为一体的教学艺术氛围。它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为目的,以科学性、知识性为前提,以形象美、生动美、情感美为主要因素,是富有艺术感染力,善于调动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理想艺术境界。因此,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戚晓玮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 221116)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的情境生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好美的雾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