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中国经济景气走势的合成指数分析

2014-09-18陈乐一粟壬波李春风

当代经济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经济周期景气先行

陈乐一,粟壬波,李春风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 410079)

当前中国经济景气走势的合成指数分析

陈乐一,粟壬波,李春风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 410079)

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景气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正位于新一轮经济景气的复苏阶段,但复苏基础还不稳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速的小幅波动符合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规律。2013年上半年先行合成指数下滑趋势基本趋稳并出现小幅回升势头,根据先行合成指数平均领先一致合成指数约6~8个月来推算,2013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景气有望实现加速回暖复苏。中国经济依然具备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格局和动力,可以适度降低调控政策对于短期内宏观经济小幅波动的敏感性。

经济景气;合成指数;经济周期波动

无论是经济周期波动还是景气变动,都是经济活动的综合体现,表现为整个国民经济扩张与收缩的交替变动。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轮长达六年的高速增长期,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此轮经济周期在2009年达到谷底。危机期间经济呈现“V”字形走势,2010年开始又重新步入到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但此轮复苏之路并不顺利,经济增速持续回落。面对当前经济放缓局面,政府并没有在短期内采取刺激性政策提高经济增速,而是把调控重心放在了改革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上,这是兼顾当下、立足长远,实现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决策。那么,新形势下政府调控政策的宏观经济效果如何?需要我们正确分析和判断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景气的运行状况,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制定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

一、文献综述

如果要全面反映和把握整个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和景气动向,单一经济指标显然不足以体现其波动特征。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景气指数方法,都是通过在众多经济指标中筛选出与景气变动紧密相关且灵敏度较高的一组重要经济指标,按照与所选基准指标的时差关系划分为先行指标组、一致指标组和滞后指标组,以构建经济景气分析指标体系,并借助数学方法将其合成为经济景气指数,分析和预测经济周期波动和景气变动的转折点。近年来,国内利用景气指数法分析和预测整体宏观经济波动以及具体行业景气状况的文章不断增加。陈磊(2001)利用景气指数法测定和描述了转轨时期中国经济景气波动状况和特征。[1]王金明等试图构建SW型先行景气指数,并与先行合成指数的预测结论进行了比较。[2]我国商品市场周期波动课题组选取1999~2006年间与商品市场密切相关的重要经济指标,首次构建了反映商品市场景气波动状况的合成指数。[3]高铁梅等利用景气指数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经济景气状况和走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基于先行合成指数的预测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4]陈乐一等构建物价景气扩散指数对物价波动走势进行了测定与展望。[5]还有部分学者对钢铁、石油、粮食、房地产、零售商业等行业层面的景气波动进行了分析。[6]-[8]反映经济景气循环的构成指标会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而改变,每经历一次景气循环,都需要对景气指标组进行调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经济景气循环的转换,现有文献中利用景气指数法对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景气走势进行测定与预测的较少。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如何正确把握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景气动向,对于判断未来宏观经济走势与制定相应政策非常重要。本文考虑到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状况,在大量搜集月度宏观经济指标的基础上,运用时差相关分析方法、K-L信息量方法、峰谷对应法等多种方法筛选出能够准确反映当前我国经济景气波动走势的景气指标组,并根据所构建的景气指数的波动轨迹以及主要先行经济指标的表现,对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和景气变动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构建反映经济景气动向的合成指数

1.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运用合成指数分析和把握经济景气的运行,需要从国民经济运行的众多领域中选取大量能够反映经济景气波动的指标作为合成指数的构成指标。景气指标的选取应符合体现经济涵义的重要性、反映经济周期波动的灵敏性、与经济景气波动的对应性、周期波动的平稳性以及数据统计的及时性五个基本标准。本文通过大量地搜集和筛选,初步选择了能够反映经济循环特征、体现经济景气运行趋势和轨迹的经济指标近50个,范围涵盖消费、投资、贸易、农业、工业、财政、货币、金融、企业经营等。所选指标的时间跨度为2000年1月到2013年6月,数据来自相关年份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ccerdata数据库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本文利用所选月度经济指标的同期增长率数据进行研究。除相关指数指标数据外,先计算得到各初选指标与上年同月相比的增长率序列。经济指标的月度时间序列包含长期趋势要素(T)、循环要素(C)、季节变动要素(S)和不规则要素(I)四个部分。为了准确地测定和分析经济周期波动,本文使用X-12季节调整法剔除其中的季节变动要素和不规则要素,并对所有指标进行15项移动平均以消除各项指标短期波动对指标相关检验的影响。

2.编制合成指数

(1)确定基准指标和基准日期

基准指标是确定各合成景气指标时差关系的参照系,筛选经济景气指标的首要工作就是确定一个能够敏感反映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指标作为基准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无疑是最适宜的基准指标,但由于GDP缺乏月度数据,本文选取工业生产的总量指标,即工业总产值同期增长率作为基准指标。

基准日期即周期波动波峰与波谷的时点。一旦确定基准日期,周期波动的持续期间、扩张与收缩的时间也得以确定。此外,基准日期还是确定经济指标之间时差关系的基准。考虑到宏观经济波动是一系列经济变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通常选择一组与整体经济波动大体一致的经济指标。本文选取了工业增加值、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出口总额、增值税、狭义货币供应量6个指标,并通过该组指标计算得到历史扩散指数,进而确定经济景气的基准日期。

(2)确定合成景气指标

我们对初选的近50个指标利用时差相关分析方法、K-L信息量方法、峰谷对应法等多种方法,最终筛选出反映经济运行的5个先行指标,6个一致指标,5个滞后指标构成景气指标组,并以此为基础利用经济景气分析系统建立相应的合成指数来对我国经济景气进行分析和判断。具体指标选取情况见表1。

先行指标指在经济波动达到高峰或低谷前,超前出现峰和谷的指标,可以作为经济景气短期预测的重要依据。发电量、粗钢产量、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均作为中间投入指标,此类指标呈上升趋势表明企业对未来经济形势持有乐观预期,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未来经济运行态势。从表1中可以看到,所选先行指标与基准指标的时差相关程度都比较理想。一致指标是指达到波峰和波谷的时间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基准日期时间大致相同的指标,它们本身的波动与总体经济景气变动大致同步。所选一致指标中的工业增加值、出口总额、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M1等与总体经济景气波动密切相关,与基准日期相关性也较好。滞后指标指经济周期波动达到峰值或谷值后,滞后出现峰和谷的指标,它可以佐证先行指标所反映的景气变化趋势是否属实。虽然所选取的滞后指标组中个别指标与基准指标的时差相关性较弱,但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以及办公楼投资完成额三项指标的时差相关程度还是比较理想的。

表1 中国经济月度景气指标组

(3)制定合成指数定时表

合成指数可以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编制,有美国商务部的合成指数法,日本经济企划厅引进的合成指数法,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编制的合成指数法。其中,日本经济企划厅合成指数法的基本思想与美国商务部是一致的,方法上略有不同,而OECD合成指数法是专门针对先行合成指数研制的,更注重先行指数的作用,相比于前两种方法更简单。本文选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美国商务部合成指数法,为了减少不规则变动,在得到合成指数的基础上再进行7项移动平均,最后计算出先行合成指数、一致合成指数,同时也得到我国经济景气的合成指数定时表,具体见表2。

表2 中国经济景气的合成指数定时表

表2列出了先行、一致、滞后合成指数与基准日期峰谷的超前滞后关系,其中先行合成指数的峰谷时点具有较为稳定的超前期,峰的超前期更长平均为9个月,且超前期逐渐缩短,谷的超前期平均为7个月。一致合成指数峰谷时点与基准日期基本同步,较为稳定,这说明一致指标组所选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当前经济景气的走势。先行合成指数的峰与谷平均领先一致合成指数分别为8个月和6.5个月。滞后合成指数峰的滞后期较谷更长,两者都较为稳定。为了更为直观地呈现合成指数的波动轨迹及波动特征,我们绘制了先行合成指数与一致合成指数的走势图,如图1所示。一致合成指数可以反映当前经济景气变动的总体状况,先行合成指数可以对未来经济景气动向进行预测,由于后文主要利用两者分析和判断经济景气走势,因此图中没有描述滞后合成指数的变动轨迹。

图1 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与一致合成指数图

三、经济周期态势和景气动向

本文利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景气指数法构建了反映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合成指数和一致合成指数,并根据合成指数的波动特征将2000年以来经济景气走势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分析,并根据对当前经济周期所处阶段的判断,合理预测未来经济运行的景气动向。

1.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景气的阶段分析

第一阶段(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这个阶段正好处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轮经济周期当中,此轮经济周期扩张阶段的持续时间长达8年,经济增速从1999年的7.6%提高到2007年的14.2%。从2003年始,此轮经济景气真正步入稳定上升通道,这一年实际经济增长率开始超过潜在经济增长率,此后几年实际经济增速与潜在经济增速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经济持续处于繁荣阶段且繁荣局面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虽然一致合成指数在2005~2006年期间出现了小幅下滑,但是总体依然呈现上升态势,表明经济景气仍然处于上升趋势当中。

第二阶段(2007年11月至2010年8月):2009年我国经济增速明显下滑,跌至改革开放以来第五轮经济周期的谷底,经济陷入短暂的衰退,同时也意味着第五轮经济周期的结束。这段期间,一致合成指数也经历了一次峰与谷的急剧转换,指数从2007年10月的117%回落到2009年4月的72%。一致指标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和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尤其是出口总额同比增速的大幅回落,是导致一致合成指数出现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随后在政府一揽子调控措施的刺激下,2009年下半年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明显回升,消费需求回暖,尤其是投资需求的大幅提高,这一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30.1%。受主要总需求指标均出现明显好转的影响,经济增速扭转了上半年急剧回落的态势,2010年经济更是强势复苏,经济增速回升到10.4%,我国经济增长经历了一个“V”字形的回升轨迹。在经济出现恢复性大幅回升的同时,一致指标组内各项经济指标向好,如图1所示,一致合成指数也从谷底迅速走出来,2010年8月到达新一轮经济周期的第一个高位时点。此轮经济景气的“V”字形走势,主要得益于政府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随着此轮刺激政策的淡出,各项总需求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

第三阶段(2010年9月至今):此轮经济景气在经历大幅回升后又重新步入正常轨道当中。季度增速持续下滑的走势在2012年一季度逐步趋稳,2013年二季度GDP环比增速持续三个季度回落后首次出现反弹。同时,两项重要经济指标,即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环比增速从2013年5月以来已经持续三个月上升。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较7月加快0.7个百分点,也是今年首次突破两位数增速,工业增速稳步提升预示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当前经济景气下行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政府主动调控宏观经济增速,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导致外需不振,供给端约束不断强化使得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等。在外需和内需呈现弱势增长格局的影响下,一致指标中投资、消费以及出口类指标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2011年为稳定经济总水平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导致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显著下降,这些因素造成该期间内一致合成指数一路下跌。从图1中可以看到,此次危机爆发期间一致合成指数与先行合成指数均表现为迅速下滑态势,且波动幅度较大,同期经济周期步入上一轮的谷底。相比之下,危机后合成指数的下行走势无论在幅度还是速度上都要温和很多,且回落过程逐步趋稳,先行合成指数出现小幅反弹。尽管从图形走势上看危机后合成指数处于下行通道中,但是我们认为这是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后前期复苏不稳固的体现,并不能因此判断为经济周期位于收缩阶段。

2.未来中国经济景气动向的判断

从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轨迹来看,2010年开始我国已经步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对于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景气下行的现状,只能说明现阶段我国经济正位于扩张阶段的初期即复苏阶段,并且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目前中国经济运行已经由危机时大幅下滑和回升的“V”形轨迹向适度增长区间转换,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并未改变。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周期在2009年达到谷底(世界GDP增长率为-0.6%),2010年世界经济增速回升至3%,这表明世界经济已经步入新一轮周期的扩张期。由于此次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程度较深,因此经济复苏的进程比较艰难,致使我国外部需求疲软,但世界经济总体呈现扩张态势已经形成趋势。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格局并未改变。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两者的高度融合将释放巨大的消费和投资潜力。东中西三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和城乡差距还很大,差距意味着潜力,中西部地区仍然具有比较明显的后发优势,基础设施投资等需求空间很大。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也正处于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享受型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中,一方面将释放巨大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市场主导下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从当前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今年宏观调控已经从侧重短期和总量向侧重长期和结构转变。尽管近几年经济增速在逐步下滑,但是政府并未在短期内继续出台大规模的刺激计划有意拉高经济增速,这体现了政府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同时也表明了政府着重长远,通过改革创新驱动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心。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都将进一步大幅提高未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从根本上形成中国未来经济较快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此外,最近两轮经济周期的波动轨迹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周期的长度在延伸,平均长度为10年,并且周期的扩张与收缩阶段更加平缓。目前正位于此轮经济周期扩张阶段的初期,经济增速出现小幅波动也符合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规律。

结合图1中先行合成指数的波动轨迹来看,2012年8月至今,描述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合成指数,其下滑走势基本趋稳并出现小幅回升势头。2013年上半年,在组成先行合成指数的指标组中,受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商品住宅竣工面积以及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等指标回落的影响,先行合成指数依然呈下滑走势,但受上半年粗钢产量和发电量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5.6和2.2个百分点的影响,先行合成指数回落的趋势得以减缓。按照先行合成指数平均领先一致合成指数约6~8个月来推算,2013年四季度经济走势有望止跌后实现小幅回升。

判断经济景气动向,还可以利用其它先行经济指标对上述结论做进一步的佐证。PMI作为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标,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2013年8月PMI为51%,较上月提升0.7个百分点,已经连续11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这表明我国制造业持续处于扩张阶段。8月份五个分类指数普遍上升,其中反映制造业市场需求的新订单指数较去年同期和上月分别提升了3.7和1.8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2%,连续两个月位于临界值之上,进口指数也回升到临界水平,以上指标综合反映出我国制造业需求正逐步企稳回暖。房地产作为一个关联性产业,房地产景气的变化能够体现关联性企业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先行指标。2013年上半年房地产景气指数较2012年明显回升,1~7月份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18.2个百分点。8月份的最新数据显示,M2增速回升至14.7%,新增人民币贷款711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达到1.57万亿元并呈现大幅上升趋势,这三项指标均出现回升势头,也预示着市场对于未来的投资及经济前景持有乐观预期。

综上所述,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正位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虽然当前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表现为经济增速放缓,需求不振,但是对于未来短期内中国经济景气的动向我们持乐观预期,2013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有可能实现加速回暖复苏。这主要是因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形势转好,外部需求逐步改善。而且今年上半年国内主要先行经济指标持续走好,先行合成指数的下滑走势基本趋稳并表现出小幅上行的势头,这些迹象表明今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中国经济景气走势有望在止跌后实现小幅回升。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反映当前总体经济走势的一致合成指数与监测未来经济运行态势的先行合成指数,将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景气走势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描述,尤其是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状况展开具体分析。研究表明:先行合成指数平均领先一致合成指数约6~8个月,2013年上半年先行合成指数下滑趋势基本趋稳并出现小幅回升势头,这预示着2013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景气有望实现加速回暖复苏。同时,PMI、房地产景气指数、M2、新增人民币贷款等国民经济运行中重要的先行指标持续向好,这将极大提振市场信心,改善宏观经济预期,有利于实现经济回暖复苏。最近两轮经济周期的波动轨迹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周期的长度在延伸,平均长度为10年,并且周期的扩张与收缩阶段更加平缓。目前正位于此轮经济周期扩张阶段的初期,经济增速出现小幅波动也符合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规律。

基于本文对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景气动向的分析和判断,为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本文提出如下相关的政策建议。首先,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反映经济景气的合成指数,其下行趋势无论在幅度还是速度上相比危机期间都要温和,回落过程逐步趋稳,且先行合成指数出现小幅反弹,这些都表明前期政府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一揽子调控措施产生了积极效应。下一阶段政府应该继续坚持通过改革创新驱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思路,并结合短期内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微调。其次,中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依然具备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格局和动力,因而可以适度降低调控政策对于短期内宏观经济小幅波动的敏感性,政府应当立足长远,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并逐步破除中长期内制约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制度性瓶颈。

[1]陈磊.中国转轨时期经济景气的测定与分析[J].世界经济,2001,(12).

[2]王金明,程建华,杨晓光.SW型先行景气指数建设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7,(4).

[3]我国商品市场周期波动课题组.中国商品市场的合成指数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1).

[4]高铁梅,李颖,梁云芳.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周期波动呈U型走势——利用景气指数和Probit模型的分析和预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6).

[5]陈乐一,李春风,李玉双.我国物价景气的测定及展望——基于构建物价景气扩散指数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5).

[6]李朝鲜.我国零售商业景气波动的特征分析与定类研究[J].财贸研究,2004,(1).

[7]杨宗英,陈晓丽.扩散指数法在石油企业景气预测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07,(5).

[8]王东,陈诗骏.基于优化扩散指数法对房地产周期波动的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经济评论,2007,(5).

F123.2

A

1005-2674(2014)02-048-06

2013-10-18

2013-12-10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11-0120)

陈乐一(1967-),男,湖南双峰人,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研究;粟壬波(1987-),男,湖南宁乡人,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研究。李春风(1986-),女,江西丰城人,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研究。

责任编辑:蔡 强

猜你喜欢

经济周期景气先行
下半年黄羽鸡或迎景气周期
经济周期调整
健康养生“手”先行
美国经济数据背后:“拉长”的经济周期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跨越经济周期,中国企业如何创新成长
2018年2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8.38
2018年3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7.82
2018年2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8.38
经济周期视角下的可燃冰干热岩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