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民生改善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

2014-09-18王君正

党员生活 2014年9期
关键词:行动计划民生群众

王君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好教育实践活动,说一千道一万,还得看解决问题,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人民权益得到保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襄阳市在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中,着力深化“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坚持立行立改,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盼,在召开市委专题民主生活会后,迅即颁布实施《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取信于民。

(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核心是为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民生问题能否得到切实改善,是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

实施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是立行立改、取信于民的重要举措。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群众最期盼的是解决问题,最担心的是形式主义。不解决问题,是最大的形式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深化开展“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换位思考、易地以处,基于群众的角度、通过群众的眼光,查找归纳出打的难、出行难、就医难、养老难、社区基础设施维护难等一系列事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实践活动充满期待,对市委、市政府转作风惠民生充满期待。实施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是市委、市政府积极顺应群众需求和期盼,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转作风、办实事的一项具体行动。

实施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是践行宗旨、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毛泽东同志曾提出,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身边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提到我们的议事日程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只有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带着感情深入实际解决问题,工作的成效交给群众评价,才能打掉党和人民之间的隔离墙,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推动事业前进的力量。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最终目的就是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实施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是转变职能、提升效能的内在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时强调: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李克强总理也指出,地方政府要把群众需求作为改革的重点,着力解决好事关民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住基本、补上短板、兜好底线,促进社会公正。实施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对于引导各级政府推进工作重心下移,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长期历史遗留、悬而未决的问题,形成发展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

“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涉及的都是群众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包括保障性住房建设、就业技能提升、村级卫生室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社区建设、“三无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蓝天碧水工程、公共交通改善、农村公路发展、农村饮水安全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等13个具体行动,三年一个周期,分步实施,集中推动。

坚持问题导向,立行立改。教育实践活动刚开始,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实施“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构想,并将此作为践行为民宗旨、兴办民生实事的具体抓手。在多层面、多渠道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组织专班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进行了再梳理、再聚焦,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排队、梳理成项。各职能部门结合职责分工,就各个子项目进行充分调研和规划设计。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对部门提交的项目方案进行集中会审,筛选立项,研究提出“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草案,并广泛征求基层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完善后组织实施。

坚持保障民生,重点整改。“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既注重优先保障城镇低收入群众、“三无”老人、棚户区居民以及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空巢户等重点群体,又注重增强普惠性,兼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诉求,累计投资逾千亿元,惠及全市600万人民群众。未来三年,全市将新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住房15.58万套,完成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95家村卫生室、250个城市社区、650所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完成各类就业培训96万人次;全市城镇“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自愿条件下将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覆盖所有城市社区,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覆盖60%以上的农村;新增中心城区公交线路14条,公交车总量达到1300台,主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30%,县(市)城区客运班线公交化率达到70%;改造县乡公路487公里,新建通村公路3852公里,解决85.6万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全市城乡生活垃圾设施实现全覆盖,收集率达90%,集中处理率达80%;实施十大蓝天工程和十大碧水工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布局调整、生态林保护、工业污染整治、饮用水源地安全防护等综合整理,使襄阳的天更蓝、水更清。

坚持尽力而为,分步整改。在综合考虑上级政策要求和基层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襄阳发展实际和可用财力,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确定工作目标,注重“保底”需求。比如,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村级卫生室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就业培训,强调政府主导,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分期投入、急事先办、循序渐进、滚动发展,力求满足城乡居民住房、就医、上学、出行、就业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有效资源,努力“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比如,对蓝天碧水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标准化社区建设等,及时跟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五城同创”建设的目标要求,引入社会资本,运用市场手段,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力争将襄阳建成充满活力的开放之城、功能先进的现代之城、古韵新风的特色之城、山水秀美的生态之城、人民满意的宜居之城。

猜你喜欢

行动计划民生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㵲阳河守护行动计划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如何制定30天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