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为什么会失眠?

2014-09-15梁岗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个案辅导分离焦虑失眠

梁岗

〔关键词〕失眠;未完成事件;分离焦虑;个案辅导

小颜,女,文静,谦逊,好学,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进入高三不久开始失眠。

起初,班主任陈老师认为她是高三焦虑,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帮她缓解紧张情绪,快一周了,效果很不理想。我刚好在高三时接手这个班的教学,班主任向我介绍了小颜的情况,希望得到我的帮助。于是,我利用晚自修时间,和小颜一起抬了凳子到教室外的空地上并排坐下,开始探索她失眠的原因。

“听班主任说,你进入高三后就失眠了?”因为班主任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了,所以我直截了当地进入主题。

“进入高三三周后才开始失眠。”看来陈老师的诊断不无道理。

“失眠是什么感觉?”

“就是睡不着啊!”

“睡不着只是一种状态和现象,不是感觉。描述一下晚上睡觉的情景吧,特别是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寝室关灯后我就躺下了,然后就怎么也睡不着,心里慌慌的。”

“慌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慌什么,就是很

纠结。”

“失眠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什么也没有想,只想快点睡着,可就是睡不着。”

“想睡却睡不着真是一件难受的事情。”我努力地捕捉着小颜的感受。

“可不是吗?陈老师想了很多办法,还是没有效果。”

“陈老师都给了你哪些建议?”

“放松训练、音乐放松、冥想催眠,可都没有效果,陈老师说再不行就吃安定了。”说完,小颜调皮地吐了吐舌头,看来失眠对她性情的影响不是很大,同时也说明失眠极有可能是她潜意识作用的结果,但她的意识在逃避,所以更大的可能是压抑性的心理防御。

“小颜,想不想知道你失眠的真正原因?”

“当然想啊,您有办法?”

“是的,不过需要你的配合。”

“我一定全心全意服从命令。”

“好,等我一会儿。”我回头去办公室拿来了彩色笔和A4纸递给她,然后继续说道:“画一幅画吧,要画上房子、树和人,这个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很多人,可以是你自己,也可以是其他人。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不是美术作品,不能用任何绘画技巧。”

“我明白了,现在画吗?”

“你自己决定。”

“我现在就画。”

二十分钟后,小颜的“房—树—人”就画好了,如下图所示。

如果从心理绘画的角度分析,这幅“房—树—人”有太多可以分析的地方,如房前的栅栏、房的门与窗等,但更令我感兴趣的是,小颜所画的人物占了整个画面的主体部分。画里的人物比较多,说明绘画者比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否是她失眠的根本原因呢?

我试探性地问她:“哪个是你?”

“房子旁边这个就是我了。”

“站在你旁边的是谁?”

“我的奶奶,后面是爸爸和妈妈。”

心理绘画中人物之间的距离反映了现实中对应的关系,我继续试探着问她:“你和你奶奶很亲近吧?”

“那当然,是奶奶把我带大的。”她一边说着一边呈现出幸福的笑容。

“和奶奶生活到几岁?”

“我现在还在奶奶那儿住。”小颜顿了一下后轻声说道,“我父母离异了!”

“那你是跟着爸爸?”

“是的,妈妈后来重新组建了家庭,还生了一对双胞胎妹妹。”

“你经常去妈妈那里吗?”

“每两周去一次,进入高三后去过一次,还帮着照顾两个妹妹,她们很可爱……”她想了想,突然说道,“对了,就是那次照顾了两个妹妹回家后,我就开始失眠了。”

“哦?能具体告诉我那天发生的事情吗?”

“那天妈妈很忙,她让我帮着照顾两个妹妹,她们好调皮,到处跑,把我折腾得很累。晚饭后我就回家了,回家后奶奶不在家,我一个人住,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想着想着,天就亮了。”

“照顾妹妹是怎样的感觉?”

“觉得好累,把孩子带大真不容易。”

“是的,为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家人会投入很多精力,也会付出很多。你回到家后,没有看到奶奶,当时什么心情或者感觉?”

“很失落,那天我特想回去告诉奶奶,她把我带大多么不容易,我要好好感谢她,可惜她不在家。”

“奶奶去哪儿了?”

“奶奶去上班了,她还没有退休。她说要给我攒学费,让我好好念书。”说着说着,小颜开始轻轻地抽噎起来,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我猜想,小颜失眠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此,但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以前有过这样的情况吗?奶奶上班去了,你一个人在家里睡。”

“以前也经常有,但从没有失

眠过。”

“因为那一晚很不一样,造成了你的失眠。”我默默地望着她诧异的表情,缓缓地问:“试着回忆那晚从母亲那里回到奶奶家,你心里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然后,我默默地等待着。

过了好一会儿,她喃喃地说:“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回到家的时候一定要对奶奶说,奶奶辛苦了,把我带大真不容易。”

“你后来对奶奶说了吗?”

“还没有,我第二天就来学校了,然后就一直失眠。”

“你当然要失眠啊,因为你内心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完成。”小颜在照顾两个妹妹的过程中获得了深刻的体验,意识到了奶奶含辛茹苦把自己带大的艰辛,想对奶奶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心理学把这叫做“未完成事件”,说是事件,更确切地讲是未表达出来的情感,如悔恨、愤怒、怨恨、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虽然这些情感并未表达出来,但却与鲜明的记忆及想象联结在一起。由于这些情感在意识层面并没有被充分体验,因此就在潜意识中徘徊,并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现实生活里,形成心理问题。小颜失眠的根本原因便在于此。但我要让她自我察觉,再帮助她独立处理。

“是什么事情呢?”小颜惊讶

地问。

“你很聪明,可以自己体悟。”然后,我指着画问她:“看看你画的奶奶,什么地方最能引起你的注意。”

“额头的皱纹。”小颜继续落着眼泪,此时的哭泣是健康的,也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哭吧,孩子,让情感自然流淌。”我鼓励她充分地表达自己对奶奶的情感。一会儿过后,她抬头看着我问:“要是我出去读大学了,奶奶一个人怎么办?”

“不是还有你爸爸吗?”

“爸爸在外面跟着别人学做生意,一年也回来不了两次。”

父母的离异,父爱母爱的严重缺失,让小颜将对家庭的情感转移到了奶奶身上,奶奶在小颜的心里无比重要。正是这样的重要,也正是高三等因素的影响,“离别”这一主题悄然在小颜的潜意识中徘徊,深刻地影响着她的心理与生活。失眠,只是焦虑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也可以说是焦虑引发了小颜的失眠。但是,小颜焦虑的并不是高三本身,而是高三结束后与奶奶的分离。同时,照顾妹妹产生的情感催化下,一个未完成事件在心里形成,其生理化的反应就是失眠,情绪体验上就表现为躺在床上时莫名的心慌。

想到这里,我对小颜说:“以后无论你考到哪里,都可以把奶奶接过去呀。”

“嘿嘿,和我心里想的一样。”

“嗯!”我给予她一个肯定的眼神后继续说道,“回到你失眠的问题上,其实想要不失眠非常简单,但是要看你是否对我足够信任。”

“真的啊?我当然信任您了,我该怎么做呢?”

“今晚请假回家,去奶奶那里!”

“可以吗?我真的想我奶奶了。”

“可以的,见到奶奶就抱着奶奶,紧紧地抱住,可以不说话,也可以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但是,明早要给奶奶做一顿早餐,同时按时回来上课。能做到,我就准你的请假。”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让小颜回家完成内心的“未完成事件”,充分表达自己对奶奶的感恩之情,然后第二天自然而然地处理分离。

第二天,小颜准时回校,一脸的开心。她专程来告诉我,奶奶看到她回去高兴得不得了,她抱着奶奶哭得一塌糊涂,晚上睡得非常好。回校后,小颜就极少再失眠了。

爱与分离是人类自出生走向死亡过程中永恒的主题。人们因为爱而感到安全,因为分离而学会独立。小颜因为父母离异,非常缺乏爱与安全感。幸运的是,小颜的奶奶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爱。但由于父母离异的影响,小颜对分离心生恐惧和焦虑,最终在照顾妹妹的事件触动下,产生了强烈的向奶奶表达情感的愿望,愿望未得到实现,在内心深处便形成了一个“未完成事件”。所以,帮助小颜的惟一办法是帮助她完成对奶奶情感的表达。

在这个案例中,心理绘画成为一扇窗,让我借此不仅探寻到了小颜失眠的原因,还搭建了一座心桥,得以走进小颜的心灵深处。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成都,610051)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个案辅导分离焦虑失眠
请你们关心我
缓解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
帮助缓解幼儿依恋行为初探
我真的不适合在这里读书吗?
女性主义视角下留守女童问题的个案辅导介入 模式初探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高中生涯测评系统在生涯个案辅导中的运用
一例“分离焦虑”儿童的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